开放丹东
- 辽宁凤城市:稳中求进 打好项目建设主动仗今年以来,丹东凤城市以“三落实”专项行动为载体,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咬定目标不放松,凝心聚力抓落实,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83.7亿元,同比增长10.6%;一般预算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22.2%;引进内资34.2亿元,完成年计划56.1%,顺利实现“开门红”、完成“双过半”。凤城市牢固树立“项目至上、项目为王”理念,深入实施“项目年”。上半年,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复工52个。其中,新建项目16个,投资总额24.13亿元;续建项目36个,投资总额191.42亿元。开复工率86.7%。上半年,凤城市粮食播种面积80.6万亩,新增设施农业种植面积900亩;耘垦牧业、辽丰禽业等重点项目顺利开复工;完成“小升规”3户,规模企业总数达84户。加快推进首届增压器高峰论坛成果转化,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人才培训基地、大连海事大学增压器专家工作站相继落户,经济开发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增压器等汽车零部件)成功获批。增压器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产值8.45亿元,同比增长30%。持续深挖旅游资源潜力,举办“凤凰山梦幻樱花艺术节”等活动带动旅游消费,旅游业总收入15亿元。电商网络交易额16亿元,同比增长6%,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力推动辽宁凤城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狠抓重大平台建设。总投资8亿元的凤城老窖技改扩能等3个亿元以上项目复工;聚焦三大主导产业,签约引进总投资5亿元的鑫阳矿业、总投资2亿元的汇通恒业、总投资1.3亿元的华骏机床二期、总投资1亿元的颐辉农业4个亿元以上项目;谋划包装总投资1.47亿元的标准厂房、总投资1.43亿元的研发技术转化中心2个申报债券项目。建立“每周一到园区、两解一代”工作制度,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到园区现场办公,职能部门“全程代办”解决问题,截至6月底,为19家企业现场解决问题21项,建立长效服务机制3项,企业满意率100%,实现了“企业办事不出区”的目标。上半年,经济开发区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6.9%,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1.7%,固定资产投入同比增长18.4%。招商引资持续发力。突出“招商为要”,围绕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25次,新增在谈项目60个,新签约项目10个,其中,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个,储备亿元以上项目40个,完成年计划100%。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围绕各自优势,结合产业规划、资源要素等,侧重补链、延链、强链,招引了一批创新能力强、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潜力足的产业项目。持续狠抓重点民生保障。民生领域支出12.7亿元,增长2%。垃圾焚烧发电、城东供热、老旧小区改造等10件惠民实事进展顺利,东环路全线已在7月份通车,城市老旧小区65栋楼房改造将于近期完成。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张家沟电力高压专线、污水处理站等相继投入使用。大力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拆除违建和私搭乱建棚亭100余处,清理“野广告”3万余张,整治露天烧烤和占道经营150余处。在丹东地区率先开展精准扶贫“防贫保险”项目,覆盖13201名建档立卡人口和易致贫边缘户,并整合近3000万元扶贫资金入股市属国有企业,实现稳定收益;投入资金3522万元,发展集中产业项目3个,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温暖工程”完成171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09/16
- 辽宁宽甸县:锚定目标措施有力 迈上高质量发展阶梯从县城到乡村,宽甸满族自治县干部群众抓项目、搞建设、谋发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一个个工业项目、民生工程、致富产业的加快推进,描绘出了一幅催人奋进的画卷。今年上半年,宽甸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7亿元,同比增长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3亿元,同比增长18.1%;固定资产投资18.38亿元,同比增长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外贸进出口总额1.36亿元,同比增长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422元,同比增长8.4%……项目建设是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压舱石”。今年以来,宽甸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工作理念,持之以恒抢机遇、抓招商、优服务、扩投资。2021年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开复工项目41个,目前已开复工42个,总投资68.84亿元,开工率102%。为了在招商引资中寻突破,宽甸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共开展“云招商”2次、“走出去请进来”专项招商活动4次,其他招商活动22次。强化与发达地区的合作,共对接6家商会和12家企业。宽甸成立了工作专班,锚定农产品和矿产品精深加工、“两新一重”建设、文旅康养等项目,谋划实施基础设施类项目120个,总投资126.28亿元,生产经营类项目66个,总投资约280亿元。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21年至今,宽甸努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造福百姓。目前,5.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宽甸蓝莓”“宽甸软枣”已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宽甸鸭绿江冷水鱼”成功晋升为“区域公共品牌”。27户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开工,产值较去年同期显著提升,其中,禾丰成三食品产值实现9.5亿元,同比增长6%,禾丰成三牧业产值5.5亿元,同比增长37.9%,蓝亿实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7%;积极与铁塔公司、三大电信运营商沟通协调,已完成5G基站基础设施建设130处。借助“2020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这一契机,宽甸不断完善农村电商体系,实现全县179个行政村电商服务网点全覆盖;新世纪购物中心投入运营,城市商贸集聚区雏形初显,南市金街火爆上市,夜经济繁荣发展;全域旅游创建加速,天桥沟国家5A级景区创建扎实推进,各景区旅游品质不断提升,6家精品民宿入选省乡村民宿名单,天桥沟、青山沟、河口等7个景区景点获“中朝边境十大旅游打卡地”称号。牢固树立和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开展河湖划界、水源地保护、蓝天保卫战、秸秆违法焚烧专项巡查以及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调查等活动;完成人工造林3.1万亩,栽植绿化植株2万余棵,栽植林下经济作物700亩,发展特色经济林700亩;全面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26个小区、30栋楼的改造任务正按计划推进;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已开工建设,城区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工程开始设计评审;农村垃圾分类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农村路网改造完成68.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抓统筹、惠民生。截至7月底,宽甸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05人,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01%以下;审核发放失业保险金383万元,发放小额信贷扶贫资金243万元;开展“春风行动”及就业援助月活动,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抓实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工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提高5%;用足用好860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加大对困难群众的保障力度,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28余万元,惠及3212人。宽甸将按照“一门心思谋发展、一线办公转作风、一鼓作气抓落实、一抓到底见实效”的工作方法,全力以赴推项目扩投资,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坚定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信心,采取精准有力的措施破解难题,跑出宽甸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09/16
- 辽宁丹东振兴区:多举措奏响政务服务“交响曲”在公共行政服务大厅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安排专职人员,受理政府失信、办事难、政策落实难等各类涉企营商环境诉求,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全区十大民生实事,谋划了政务大厅标准化建设;设立自助服务区,增加15个办事窗口;规范人社分中心及各镇街政务驿站建设管理……丹东市振兴区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聚焦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强化公平公正监管,全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今年以来,振兴区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办和注销便利度,压缩审批时限50%以上。大力推进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加快“证照分离”改革工作步伐,推广电子证照,推出电子证照自助打印下载等服务,实现一般性企业开办全程“不见面”“一日办结”。持续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积极稳妥推动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截至目前,全区全程电子化共受理6384笔,设立2993笔,变更1728笔,注销1508笔,办结率100%。坚决贯彻落实有关减、缓税政策,依托非税收缴电子化改革,贯彻好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切实为企业减负。进一步落实纳税资料备案改留存备查、申报即享受优惠等举措,简化程序、精简资料。同时,开展“亮剑护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权假冒等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让企业、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制定《振兴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围绕“四个零”服务,打造一流企业开办环境,推动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优化政务大厅服务水平,创新推出28项服务举措。汇聚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数据2486件,好差评比率91.93%;开展“差评”整改,实名差评回访率100%。加大对“辽事通”的宣传推广和使用力度,打造基层“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平台“政务服务驿站”,申报9个镇街、村(社区)政务服务驿站,累计向乡镇赋权政务事项119项,让群众办事实现“身边办、就近办”。政务服务“进厅上网”工作有效落实,323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应进必进”“应上必上”的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进厅上网”。设置“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从与企业和群众关系最紧密的领域和高频事项着手,将需要去多个部门、经多个环节办理的“一揽子事”,梳理成101个主题式套餐服务,构建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室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前台后室”审批模式。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区自2017年以来共取消下放调整区级行政职权185项,承接省、市行政职权事项803项。全面落实项目管家制度,项目管家积极为企业搭建平台,寻求合作渠道,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18个。建立营商重点问题联席会议解决工作机制,对企业反映的破坏营商环境案件,以及营商环境建设和民意诉求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采取联合会诊、综合施策、集体决定等方式推动解决。开展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要求各镇街、各部门对照我省“办事难”专项整治、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相关方案要求,对2018年以来政府失信台账及项目管家服务企业情况进行再梳理、再排查,摸清底数,查缺补漏,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实。09/15
- 东港市菩萨庙镇: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镇域经济稳步发展辽宁东港市菩萨庙镇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推动镇域经济稳步发展。丹东源泰冷藏运输有限公司冷链仓储物流项目位于菩萨庙镇徐屯村,计划总投资2500万元,占地面积99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94平方米,包括包装车间、冷藏库、办公用房,新增制冷设备、冷藏车辆等。该项目于今年3月开始建设,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进行内部装饰和设备安装,预计今年10月竣工投产。项目建成后将有助于推动物流等新兴业态在菩萨庙镇长足发展,安置农民就业,改善群众生活。记者在位于上川村的东港德盛牧业有限公司肉食鸡养殖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头顶烈日抓紧建设。该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建设标准化肉食鸡养殖棚及配套设施。目前养殖棚已经建成投产,正在进行有机肥厂建设,在增加收益的同时,解决环保问题,做到粪便日产日清,就地处理。今年以来,菩萨庙镇优化营商环境,因地制宜,引进一批适合本地发展的项目,并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建设和投产,加强产业互补,促进产业融合。全镇新建项目6个,已开工建设3个,准备立项3个。续建项目3个,均为千万元以上项目,目前已全部完工,涉及物流业、养殖加工业等领域。09/15
- 辽宁丹东振兴区:精准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丹东市振兴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形成上下齐心、系统抓落实的工作合力,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4.9%。突出“项目为王”,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按照“项目年”工作要求和具体任务,振兴区持续落实好“红绿灯”等项目推进五大机制,充分发挥16个项目专班作用,突出“六度”标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作为高科技工业项目,易斯特中子发生器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建成后将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子发生器相关智能在线分析装备,对于做好工业“三篇大文章”、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作为强支撑的重点商贸服务业项目,新农利合·东北亚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计划总投资2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5亿元、占地141亩,将建成集农产品展示、交易、仓储、物流及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商平台,全方位打造农批农超产业生态链……截至7月末,振兴区实现21个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复工,全区固定资产投资19.3亿元,同比增长17.5%。突出“招商为要”,实施产业链招商、链长制招商、园区招商,推行产业分布图、龙头企业分布图、招商引资重点地区分布图和目标企业分布图“四图合一”。以“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的招商精神,进一步提升“走出去”“请进来”的精准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先后与北京极东融创、北京机科、上海东海制药、上海优萃生物等企业进行对接,洽谈项目20余个,签约项目5个。截至7月末,引进内资到位资金21.9亿元,同比增长15.7%。全力做好工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落实链长制,梳理明确5条主产业链,收录企业50余户,苏州英瑟泰科企业在链主企业安顺微电子引导带动下,落户汤池园区。依托链主企业,与14家外省上下游企业进行有效对接。制定实施数字经济发展子规划,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交互增值,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举全区之力推动汤池经济开发区晋升省级开发区,紧盯12项考核标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有序引导优质项目向园区集聚,全力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强力推动服务业“一轴五业五圈”发展布局。加快推进安东老街大街区、孔雀时间小镇等项目,打造现代都市服务业“升级版”。投入20余万元的汽车促消费活动,带动中石油和16家汽车企业零售额分别增长20%、42%。充分发挥2家省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作用,组织开展国货品牌电商直播等活动,拉动消费1.3亿元,有效推动新经济业态发展。发挥共享经济平台作用,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做大做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突出便民利企,优化营商环境。振兴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深入推进“四大行动”。创新性制定实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28项新举措,明确“四个零”“八个提升”利企服务、“八个办”便民服务、“四项保障机制”等具体举措。上半年,“一网通办”可办率100%、实办率98%。落实“七个一线”工作法,定期深入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当好服务企业联络员、惠企政策宣传员和企业解困协调员。上半年,全区新设市场主体2593户,完成“个转企”92户。聚焦改善民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全区十项民生实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品质,盯紧薄弱环节,补齐治理短板,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建筑总面积达100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7196户,全面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4场,城镇新增就业3585人,完成全年任务112%。振兴区将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确保“十四五”全区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09/15
- 辽宁丹东:3家企业入选省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企业名单近日,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了2021年度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企业名单,全省有29家企业入选,丹东市3家企业榜上有名。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是指企业按照GB/T35778-2017《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等系列国家标准要求,建立并有效实施产品实现、基础保障和岗位标准体系,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并且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价,获得A—AAAAA级评价证书。在申报阶段,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愿、注重实效的原则,以仪器仪表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为重点,面向全市企业进行广泛征集。同时,邀请省标准化研究院的专家,共同对申报项目进行一对一的技术指导,确保丹东市企业的申报项目质量。丹东市的申报项目经过省市场监管局组织的审核答辩、申报评价等程序,最终丹东通博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辽宁东大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选。通过此次创建工作,将进一步完善企业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发挥标准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09/15
- 锚定目标!宽甸迈上高质量发展阶梯从县城到乡村,宽甸干部群众抓项目、搞建设、谋发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一个个工业项目、民生工程、致富产业的加快推进,描绘出了一幅催人奋进的画卷。今年上半年宽甸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7亿元同比增长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3亿元同比增长18.1%固定资产投资18.38亿元同比增长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外贸进出口总额1.36亿元同比增长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422元同比增长8.4%项目建设是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压舱石”。今年以来,宽甸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工作理念,持之以恒抢机遇、抓招商、优服务、扩投资。2021年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开复工项目41个,目前已开复工42个,总投资68.84亿元,开工率102%。为了在招商引资中寻突破,宽甸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共开展“云招商”2次、“走出去请进来”专项招商活动4次,其他招商活动22次。强化与发达地区的合作,共对接6家商会和12家企业。宽甸成立了工作专班,锚定农产品和矿产品精深加工、“两新一重”建设、文旅康养等项目,谋划实施基础设施类项目120个,总投资126.28亿元,生产经营类项目66个,总投资约280亿元。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21年至今,宽甸努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造福百姓。目前,5.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宽甸蓝莓”“宽甸软枣”已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宽甸鸭绿江冷水鱼”成功晋升为“区域公共品牌”。27户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开工,产值较去年同期显著提升,其中,禾丰成三食品产值实现9.5亿元,同比增长6%,禾丰成三牧业产值5.5亿元,同比增长37.9%,蓝亿实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7%;积极与铁塔公司、三大电信运营商沟通协调,已完成5G基站基础设施建设130处。借助“2020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这一契机,宽甸不断完善农村电商体系,实现全县179个行政村电商服务网点全覆盖;新世纪购物中心投入运营,城市商贸集聚区雏形初显,南市金街火爆上市,夜经济繁荣发展;全域旅游创建加速,天桥沟国家5A级景区创建扎实推进,各景区旅游品质不断提升,6家精品民宿入选省乡村民宿名单,天桥沟、青山沟、河口等7个景区景点获“中朝边境十大旅游打卡地”称号。牢固树立和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开展河湖划界、水源地保护、蓝天保卫战、秸秆违法焚烧专项巡查以及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调查等活动;完成人工造林3.1万亩,栽植绿化植株2万余棵,栽植林下经济作物700亩,发展特色经济林700亩;全面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26个小区、30栋楼的改造任务正按计划推进;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已开工建设,城区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工程开始设计评审;农村垃圾分类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农村路网改造完成68.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抓统筹、惠民生。截至7月底,宽甸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05人,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01%以下;审核发放失业保险金383万元,发放小额信贷扶贫资金243万元;开展“春风行动”及就业援助月活动,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抓实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工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提高5%;用足用好860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加大对困难群众的保障力度,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28余万元,惠及3212人。宽甸将按照“一门心思谋发展、一线办公转作风、一鼓作气抓落实、一抓到底见实效”的工作方法,全力以赴推项目扩投资,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坚定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信心,采取精准有力的措施破解难题,跑出宽甸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记者/曲丹凤09/14
- 辽宁丹东:完善便民利企服务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高效!”近日,丹东市某建筑企业相关负责人受访时说,他对办证流程不太熟悉,企业因特殊情况必须在当天办完工程规划许可证,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丹东市自然资源局行政审批窗口,没想到窗口工作人员一方面帮助梳理办事资料,另一方面与业务科室沟通协调,提供延时服务,当日就将证件办理完毕。丹东市自然资源局围绕“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四个标准,通过开展“应该办”“服务效能提升”“降低企业成本”“法治环境优化”四个专项行动,积极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绿色通道、上门服务,丹东市自然资源局还进一步完善机制,推出“互联网+登记”“金融联办”“网上预约”“网上咨询”“一网通办”等便民利民举措。目前,丹东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已形成部门间“闭环式无缝衔接”,中心建立的“业务联办平台”,通过信息共享集成、办事流程集成,实现房屋交易、登记、纳税“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将群众办理房屋转移登记流程简化为取一次号到一个窗口办理;将常用的27种登记业务流程和20种登记材料进行简化,制作成二维码并在网站和登记大厅公示,群众扫描对应业务二维码即可查看相关内容。不动产登记中心还与地名办建立标准地名查询微信工作群,遇到群众房屋地址变更,工作人员通过微信群与地名办联系核查房屋标准地址,群众不再需要到地名办开具标准地址证明。启用自助查询机,通过扫描个人身份证,点击屏幕后即可打印出本人《不动产登记信息自助查询结果证明》,整个过程不超过1分钟。此外,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丹东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成立以来,共发现16家企业存在房地范围不一致问题。为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保证企业稳步发展,根据有关文件精神,丹东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采取书面告知,权利人书面知悉的形式,解决了困扰企业已久的因房地不一致而不能登记的问题。年初以来,全市基本完成农村“房地一体”测绘工作,各级不动产登记中心对确权登记的数据进行整合,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农村的不动产矢量数据。丹东市自然资源局从整合流程上做文章,采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的模式,实现网上预约、网上办理。将不动产登记“三审制”整合为“两审制”,优化了审查程序,减少了登记时间。与此同时,结合丹东市工作实际,丹东市自然资源局出台了化解农村不动产登记历史问题的文件,妥善处理“房地不一致”“超宅基地批准面积”“缺少权属证明文件”等问题,保障广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群众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还采取了多项便民利民措施,丹东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主动到村集体受理登记,并在市不动产登记大厅特别设立农村不动产登记窗口,方便农村群众申请。通过制度创新,采取“承诺制”代替部分登记材料,减少对农村百姓生产生活的影响,化解了工作中发现的堵点难点问题。09/14
- 辽宁丹东:参展“服贸会” 企业收获丰9月10日,记者从丹东市商务局获悉,以“数字开启未来,服务促进发展”为主题的2021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于9月2日至9月7日在北京举行。辽宁省50余家企业参展,其中丹东市5家企业入选参加辽宁馆实物展。借助服贸会平台,丹东市积极撮合项目合作,拓展服务贸易领域,助力服贸企业高质量发展。据了解,丹东市参展的5家企业分别为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参展项目为在线监测仪器仪表;丹东瑞银科技有限公司,参展项目为安全移动终端安可人-数据安全保护系统、安可人-终端安全管控系统;辽宁亿通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展项目为亿通宝纳豆粉;唐人服饰有限公司,参展项目为文创布艺;凤城市瑞沃尔制衣有限公司,参展项目为栎丝御锦柞蚕丝绸。展会期间,丹东市5家企业在宣传自身产品的同时,与多家国内外企业进行洽谈,达成多项成交意向协议。其中,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同中国有色矿业集团进行了洽谈对接;辽宁亿通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康复辅具研发中心、首都营养保健美食学会、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国家航空航天食品研发中心、郑州中医院、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青岛海德包装等7家客户进行了意向合作签约。此次“服贸会”,我市线上线下参展的5家企业共接触客户30多个,达成合作意向8个,意向金额6000多万元。“发展服务贸易,是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空间的重要着力点。”丹东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丹东市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新增长点和新亮点。目前,丹东市正在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搭建各类对接平台,鼓励服务贸易企业加快创新研发、技术引进、行业认证、人才培训,不断提升行业竞争力,努力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接下来,丹东市将把握服务贸易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不断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加快形成技术、品牌、质量、标准、市场渠道和营销网络等服务贸易发展新优势,进而带动丹东市服务贸易全面发展。09/14
- 东港|创新实干,“十四五”高起点开局9月的东港,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民生工程稳步推进……今年以来,东港市创新实干、狠抓落实,实现“十四五”高起点开局和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一组数据看发展。上半年,东港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2.6亿元,同比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3亿元,增长1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亿元,增长23.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完成10.2亿元,增长14%;引进省域外内资40.6亿元,增长10.4%;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5.4亿元,增长3%。9月3日,位于东港市新城街道的东港市人力资源产业园项目,三排大楼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内部粉饰和砌筑。“这个项目主要包含人力资源产业大厦、升太学校、智慧社区等几个部分,现在正在建的是升太学校。人力资源产业大厦还在土方作业阶段,预计9月末或10月初进入施工打桩阶段。”项目投资人潘明东告诉记者。东港市人力资源产业园项目是东港市今年推动的重点项目之一。今年以来,东港市坚持“项目为王,项目至上”理念,对重点项目实施挂图作战,制定“一台账两计划”,实行“容缺开工”“阶段性验收”,千方百计抓开工、抢进度、促投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截至7月末,东港市已开复工126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86.81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复工72个,计划总投资176.86亿元,开复工率93.51%;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复工46个,计划总投资159.25亿元,开复工率115%。东港全力以赴争资引项,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16个、地方债券项目48个,向上争取资金13亿元,吸引社会资本10.8亿元;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80余次,引进省域外项目62个;梳理盘活项目30多个,富安铜业、辽宁铭笙纸业等9处闲置资产实现再利用。大力推进“一区多园”模式,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新增建设用地21.9公顷,新落地项目5个;城北物流园完成融资工作和75公顷土地规划调规、部分建设用地批复,落户企业4户;户外服装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进入工程招投标程序;大东沟边民互市贸易区完成“三区一中心”建设;与国测集团、临港集团就中心渔港项目达成合作共识。在传统产业中求新、在新兴产业中求精成为东港市推动产业发展的一大目标。今年以来,东港市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实施技术改造升级项目10个,推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丹东丰能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项目、盛世北瓷等新材料项目开始试运行。不断加大“东港草莓”品牌影响力,目前,东港草莓已打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深入实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完成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综合展示中心、130个镇村级站点、三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家,雏鹰企业2家,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企业达19家,同比增长18.8%。好的环境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上半年,东港市坚持“三个零容忍”,动真碰硬推进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事项整改,共接收上级转办信访举报问题61件,立查立改、整改完成42件,阶段办结并需持续整改19件,立案查处违法企业42家。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五大工程”全部完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和大洋河、大东沟流域“查测溯治”工作,空气质量达标率94.5%,铁甲水库水源地水质国家Ⅱ类标准达标率100%。随着城市内河综合治理工程PPP项目的推进,大东沟环境日益改善。今年3月,大东沟景观绿化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工程分为大东沟已建景观提质改造工程、大东沟新建景观工程和大沽沟新建景观工程,着力打造“碧水环绕、鸟语花香、风景秀丽”的城市生态空间。多项惠民举措得到实施。东港进一步落实创业帮扶、稳岗就业工作措施,城镇登记失业率4.66%,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4个老旧小区改造升级项目稳步实施,同步推进老旧小区私搭乱建整治工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发放扶贫产业收益分红31.55万元,纳入低保和特困供养366人。树牢“创城为民、创城惠民”理念,文明城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推进。记者/张瑞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