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牢记嘱托显担当 首战之年建新功】抢抓展会机遇 扩大“朋友圈”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走出去”参加各种展会,扩大“朋友圈”,是今年以来我市企业普遍的选择。可以经常走动的“朋友”多了,能够产生经贸往来的项目就多了,与世界的联系自然更加紧密,国内国际“双循环”自然更加畅通。前不久,丹东达沃贸易有限公司在2023秋季广交会上签订意向订单500万美元。为开拓新市场、结识新客户,公司专门组织了技术人员参加展会,可谓收获颇丰。“估计到明年初都闲不下来啦。”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说。“没想到‘老外’也喜欢辣白菜。”第一次参加广交会的丹东市三进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杨秀丽难掩激动。三进食品的速冻蔬菜、辣白菜等主打产品,在广交会期间与法国、俄罗斯客商达成了合作意向。同样是第一次参加广交会的丹东日牵物流装备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虽然只签了约40万元的小订单,但与来自日本、巴西、阿联酋等国家地区的采购商面对面洽谈,有助于公司把优质产品加速推向国际市场。今年初以来,奔波于全国各地各大展会的丹东企业还真不少。为了抢抓订单,不少企业常年在全国各地参加各类展会。以10月末在青岛举办的第26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为例,我市有20多家企业组团参展,签订意向成交额近1亿美元。丹东泰宏食品集团人力资源总监于世娟表示,面对全球经济不景气,企业主动出击开拓新的客户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政府为企业搭建了平台,企业更应抓住机会,加强品牌建设,注重产品质量,主动出击赢得商机。”拥抱全球市场,共享世界机遇。我市众多参展企业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走出去”的决心和实力。借助“展会机遇”,我市更多企业也将更加紧密地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通过展会收获合作、绽放精彩。记者/王洪满
    12/29
  • 【牢记嘱托显担当 首战之年建新功】东港草莓入选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3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东港草莓榜上有名东港市是“中国草莓第一县”,是农业部命名的“全国优质草莓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东港草莓”先后被评为“中华名果”“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辽宁省十佳农业品牌”“最受欢迎的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区域品牌价值达371.51亿元亿元,位居全国第一位。作为全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和出口基地,东港市目前有10万户农民、5000多名经纪人、上百家新型经营主体从事草莓生产、加工和商贸。2022年,东港市草莓种植面积7.038万亩,产量达21.26万吨,鲜果产值39.1亿元,农民年人均草莓收入超万元,占农民总收入的60%以上。记者/张瑞
    12/28
  • 多举措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下功夫提升服务质量,抓好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今年以来,高新区多措并举推动营商环境建设水平,让企业和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高新区启动“抓项目、进企业、解难题”专项行动,落实落细“周询问、月调度、季考核”工作机制,更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同时,不断深化工程项目领域审批制度改革,搭建更加畅通的交流机制,推进服务质量迈上新台阶。强化软环境建设的同时,高新区在硬件建设方面也下足功夫,助力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解决辖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推进电力、自来水、通信、供热、污水处理等改建工程,以及C21地块供热、污水外网建设,完成智能制造园项目场地回填工程。同时,辖区内重点建设工程春雨路已实现竣工通车,为企业物流和群众出行带来了更多便利。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为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带来积极影响。今年,高新区签约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9亿元,推进重点在谈项目16个,总投资11.7亿元。记者:刘作庆
    12/27
  • 丹东企业收获满满
    外贸行业内,流行这样一句话:千封邮件,不如一次见面。今年以来,丹东市持续发动企业组团参展,鼓励企业“走出去”、抓机遇、抢订单,企业参展热情高涨,收获满满。12月18日,位于东港市经济开发区的丹东泰宏食品集团工厂内,机器轰鸣,工人正在加班加点赶订单。宰杀、分拣、加工水产品……生产车间内,几十位女工正在熟练地剥虾去壳。剥好的虾仁经过分拣、速冻之后,被送入零下40℃的冷库里进行彻底冷冻。在企业成熟的流水线运作下,一只红虾变成一颗冷冻虾仁,整个过程不过十几分钟。丹东泰宏食品集团是一家集水产品加工、渔业育苗、海洋养殖、产品研发、冷冻储藏、国内外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总注册资金1.3亿元,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小巨人企业。集团拥有鱼、虾、蟹、贝、海参等百余款主要产品,八个系列:真空即食杂色蛤系列、冻煮贝肉系列、天妇罗预制菜系列、高端滋补海参系列、速冻海鲜礼品系列、休闲海鲜零食系列、锡纸烧烤系列、锅圈方便食材系列。拥有“泰宏食品”“泰宏海御王”“泰宏冰蛤”“快乐大叔”“全桌客”等自主品牌,获得辽宁省著名商标、辽宁名牌产品等荣誉。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泰国、美国、巴西、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国内的各大城市地区。“今年公司参加了大大小小的7场国内外展会,收获颇丰。特别是前不久在山东举行的渔博会,我们公司组成的11人团队,每个人都为公司签订了意向订单。”泰宏食品集团人力资源总监于世娟骄傲地说,1至11月份,公司已经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目前正在开足马力,为客户赶制新订单。“企业能够取得如今的成绩和参加展会密不可分。”于世娟说,公司一直都比较关注和该公司相关的国内外展会,参加展会对于企业来说,有很多带动作用。不仅能够开拓市场,开发新客户,还是企业宣传的一个好渠道。同时,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生产经验,对企业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广交会、进博会、渔博会……一个个展会串联起我市企业“走出去”的脚步。境外参展,同样也给我市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今年我们企业参加了两场境外展会,分别是在德国举办的2023年杜塞尔多夫铸造展和在俄罗斯举办的俄罗斯冶金展,企业共签订了2亿美元的意向订单。”辽宁丹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外贸经理李峰说,展会现场看到了许多新产品新技术,拓宽了许多新的认知,让企业结识了许多同行企业,还拓展了许多上下游客户,企业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提升。“通过这两次参展收获了很多新的客户,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新的建议,在产品方面我们要精益求精,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提高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辽宁丹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炭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拥有一流的碳素制品生产装备和先进的工艺技术,产品具有力学强度高、抗热震性好、消耗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钢铁、黄磷、刚玉、工业硅、电解铝、新能源正负极材料、光伏、半导体、电火花加工、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产品畅销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李峰表示,接下来,企业将继续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借助展会同国内外客户进行深入交流。同时,树立企业品牌,向国际市场推广企业产品,为企业产生更多的订单和效益。记者:王洪满
    12/26
  • 融合“冷资源” 打造“热产业”
    随着冬日气温下降,丹东的冰雪经济逐渐升温。今年以来,丹东市围绕省委提出的“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目标,大力推动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将“冷资源”变成“热产业”,乘“冬风”打造具有丹东地域特色的冰雪经济业态。推动四个“冰雪+”融合为更好地整合利用丹东得天独厚的冬季旅游资源,今冬明春,我市将实施“冰雪+温泉”“冰雪+民俗”“冰雪+美食”“冰雪+文创”四项融合举措,激发丹东冰雪经济新活力。“这个冬天,丹东将以冰雪为媒、以冰雪会友,诚邀海内外游客朋友们来丹东,共赴一场冬日里的文体旅盛宴!”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丹东是“中国温泉之城”,有集温泉、嬉水、度假、休闲、住宿、餐饮等于一体的宗裕温泉度假区、易汤温泉等景区,推动“冰雪+温泉”的融合可以让游客在冬日里享受“冰”“火”交融的体验。“冰雪+美食”可以让游客品尝到海参捞饭、大黄蚬子、梭子蟹、炖大鹅、炖蛤蟆等特色美味。游客可以通过“冰雪+民俗”体验到冬捕、冰灯、雪雕、满族剪纸、雪地秧歌、灯会庙会、东北大集等关东冰雪民俗。“冰雪+文创”立足丹东是轻工业名城这一基础,在冰雪之中展示文创的魅力。打好以赛促进四张牌丹东“暖雪软冰”,具备打造世界级冰雪赛事基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今冬丹东市将充分发挥自然优势,打出“多元一体”“全民冰雪”“界江澎湃”“共享金山”四张牌,以赛促进,共造丹东冰雪新风尚。丹东市将依托天桥沟、五龙高尔夫、太阳岛、淮扬山庄滑雪场以及滨江冰雪大世界、青年湖、大沙河等城市湖河冰场,开展“速度滑冰比赛”“冰爬犁大赛”“冰上龙舟赛”“雪地趣味运动会”“雪地足球赛”“雪地拔河”等全民上冰雪活动,为辽宁承办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赋能添彩。此外,丹东市还将积极谋划首届“鸭绿江冬泳邀请赛”,搭建专业化、专项化的冬泳竞技平台,打造界江特色品牌赛事,树立丹东冬泳运动品牌;进一步融合滑雪嬉冰、温泉康养、红色研学、特色美食、民族文化等元素,推出“嗨玩、嗨泡、嗨吃、嗨住、嗨购”旅游攻略,让丹东人民与全国游客共同体验冰天雪地里的幸福生活。打造特色鲜明四主题今冬,丹东市将打造“热‘雪’飞扬,畅玩丹东”“冰雪逐梦,燃动丹东”“冬韵盎然,品味丹东”“寻迹烟火,悦享丹东”四项特色主题体验,将文化民俗与速度激情结合起来,让游客在冰雪中畅玩整个冬天。丹东市将举办登高赏雪祈福节、滑雪狂欢节、冰雪民俗节、冬捕节等冰雪节事活动;推出“红色记忆”“畅行边境”“满乡印象”等10条特色线路,丰富游客体验;举办辽宁省大众滑雪系列赛丹东站、辽宁省青少年高山滑雪和单板滑雪挑战赛等赛事;举办大众喜闻乐见的东北秧歌巡演活动,融合丹东鼓吹乐、舞狮采青等民俗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过大年”气氛;举办年味十足的“年货大集”活动,推出集美食品鉴、商贸消费等于一体的特色“逛吃”内容;举办“莓好东港·悦享泉趣”草莓温泉文化旅游活动,推荐草莓采摘好去处;整合美食集聚地,让市民游客感受冬日里地道的市井“烟火气”。记者:郑鑫
    12/26
  • 1—11月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12月21日,从丹东市统计局了解到,1—11月份,在丹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丹东市上下认真落实各项工作部署,锚定目标、加压奋进,推动丹东市经济运行情况持续恢复向好。工业生产稳中有进,仪器仪表业拉动强劲。1—11月份,丹东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制造业增长4.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4%。分行业看,丹东市涉及33个行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25.7%,汽车制造业增长15.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3%,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1.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2%,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8.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0%,金属制品业增长2.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5.6%,纺织服装、服饰业下降16.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6.9%,比全省高10.9个百分点。有效投资稳步扩大,民间投资持续增长。1—11月份,丹东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8%。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20.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5.7%;第二产业投资下降0.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6%,三次产业投资占比由去年同期的10.0:29.1:60.9转变为12.9:25.8:61.3。从投资主体看,丹东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1%,占全部投资比重为72.6%。从重点行业看,全市工业投资同比下降0.5%,降幅较1—10月收窄0.9个百分点,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5.7%。市场消费保持回暖,出行类商品增长迅速。1—11月份,丹东市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8.5亿元,同比增长22.0%。按消费区域分,城镇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91.6亿元,同比增长22.3%;乡村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6.9亿元,增长19.8%。按商品种类分,18类主要商品中,16类保持增长。其中,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23.5%;汽车类增长2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类分别增长34.3%、11.3%、6.5%。财政收支稳健运行,存贷款余额持续上涨。1—11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6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税收收入42.2亿元,增长19.3%。1—11月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77.5亿元,同比增长10.0%。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91.3亿元,增长7.5%。对外贸易增势良好,进出口额稳步增加。1—11月份,进出口总额153.3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出口总额131.2亿元,增长8.2%。进口总额22.0亿元,增长3.3%。消费价格小幅上涨,八大类“五涨三降”。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2%,八大类“五涨三降”。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0.3%,衣着类上涨0.6%,居住类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1%,医疗保健类上涨0.4%,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8%。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下降0.6%,鲜果上涨5.3%,水产品上涨4.3%,猪肉下降13.2%,鲜菜下降9.7%。记者:王洪满
    12/25
  • 牢记嘱托显担当 首战之年建新功 | 辽宁日报点赞丹东
    12月18日,辽宁日报在头版和三版分别以《丹东全力改善民生增进百姓福祉》《让“幸福曲线”持续上扬——丹东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纪实》为题,对丹东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美丽文明的幸福宜居城市进行了报道。原文如下:丹东全力改善民生增进百姓福祉记者黄宝锋报道“‘长者食堂’办得太好了,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温暖和幸福!”端着可口的午餐,丹东市振兴区东辰社区77岁的滕秀英老人赞不绝口。建成至少20家、实现市区及三县(市)主城区各街道至少建有1处对老年人给予优待的老年食堂,是丹东市2023年十件重点民生实事之一。让老人吃出“幸福滋味”。丹东市以现有的街道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养老服务站为主体,以物业服务企业、社会餐饮机构等其他单位为补充,统筹规划布局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建设完成22家“长者食堂”,解决了高龄、独居等老年群体的“就餐难”问题,让更多老年人和居民享受到优质的便民服务。今年以来,丹东市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群众在就业、医疗、教育、社保等各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已达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2.7%;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现异地就医“免申即享”;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全部开工,新建口袋公园15个;计划改造的24条城市道路已全部完工;供水管网改造完成89.3公里,排水管网改造完成48.4公里;燃气管网改造工程累计改造20公里,智能燃气表安装13.1万块;完成新增“一件事一次办”事项10项、便民服务驿站527个,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均已配置24小时自主服务终端……数字无声,却是丹东市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美丽文明的幸福宜居城市的最好注解。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丹东市紧扣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生态保护、利用和修复,统筹推进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筑牢生态安全防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托起“稳稳的幸福”。核心提示梳理丹东市一年来的发展脉络,会清晰地看到一条加速上行的曲线,这条曲线就是改善民生的“幸福曲线”。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现异地就医“免申即享”;500张“家庭养老床位”按时保质完成;22家“长者食堂”建成并投入营业;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3个;新建口袋公园15个;24条城市道路改造完工;供、排水管网改造完成137.7公里;燃气管网改造完成20公里;更换智能燃气表13.1万块……循着民声来,奔着民意去。年初以来,丹东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顺应群众期盼,厚植民生沃土。一项项顺应民意、贴近民情、排解民忧的民心工程的落实,一天天累积的实实在在变化,让丹东市的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办好民生“小事”诠释为民情怀“食堂饭菜花样不少,价格也实惠,在家门口就能吃上便宜、放心的热乎饭,真是太暖心了!”在丹东市振兴区知春园小区门前的“长者食堂”,经常来就餐的张秀兰高兴地说。目前,振兴区帽盔山街道辖区内有3家“长者食堂”,向辖区1600余名老年人提供就餐、配餐服务。民以食为天,吃饭的事儿虽小,却关系到千家万户。为了让老年人“食”有所依,年初以来,丹东市以现有的街道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养老服务站为主体,以物业服务企业、社会餐饮机构等其他单位为补充,统筹规划布局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全市建设完成22家“长者食堂”,实现丹东市区及三县(市)主城区各街道至少建有1处对老年人给予优待的食堂。“长者食堂”解决了高龄、独居等老年群体的“就餐难”问题,让更多老年人和居民吃出“幸福滋味”,享受更加优质的便民服务。聚焦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丹东市持续强化要素和资金保障,支持示范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对建设运营“长者食堂”和老年人就餐给予适当补贴,加速智慧养老平台推广应用,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就近就便的养老服务需求,促进养老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与此同时,丹东市加大对长寿老人的关爱,翻倍发放高龄津贴,90岁至99岁老人的高龄津贴由每月100元提高到200元,100岁及以上老人的高龄津贴由每月200元提高到500元。“真是太方便了,在家门口的药店买药就能享受到职工医保统筹,非常暖心!”家住丹东市振兴区福春小区的居民张红高兴地说。让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今年年初,“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现异地就医‘免申即享’”被列为丹东市重点民生实事之一。年初以来,医保部门积极落实门诊便民惠民服务措施,截至目前,全地区已开通185家定点医疗机构、926家定点零售药店的职工门诊统筹业务。今年1月起,丹东市全面开通了临时外出就医“免申即享”自动备案服务,非急诊且未转诊的参保人员在异地联网定点医院就医时,无须办理备案,即可在就医地医院直接结算。除此之外,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省内异地就医和在校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大学生返乡就医,均可实现“免申即享”。润民心,惠民生。推进健康丹东建设,丹东市财政筹集资金4.42亿元,支持实施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地方病防治,加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培育力度,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全面增强县域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开展中医药服务体系提质升级行动等多项卫生健康事业。聚焦民生关切增进民生福祉冬日,走进丹东市振兴区纤维街道福春六小区的休闲广场,色彩缤纷的防滑地面、崭新的健身器材,居民或健身,或散步,享受着冬日阳光。“出门就是休闲广场,感觉仿佛住进了新小区,只要天气好,我都会带着小孙女出来玩儿,带娃、锻炼两不误。”居民李波高兴地说。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振兴区住建局因地制宜积极谋划,为居民打造休闲广场。今年6月,福春六社区党委广泛征集群众建议,将小区内的“旧广场”打造成居民健身“新乐园”。经过三个月的紧张施工,10月底,新广场建设完成,正式投入使用。聚焦百姓关切,今年以来,丹东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老旧小区、供排水管网、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着力补上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丹东市同步实施燃气等老旧管网更新改造项目和供排水管网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供水改造89.3公里,排水改造48.4公里,燃气管网改造20公里。与此同时,对管道燃气居民用户端燃气设施实施安全改造,为全市管道燃气居民用户安装超声波智能燃气表、自闭阀、长寿命金属连接管。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安装智能燃气表13.1万块。“上下班开车不用再绕行了,道路也变宽了许多,太敞亮了!”在丹三路附近上班的市民白洁开心地说。今年7月,丹东市打通了连接黄海大街与鸭绿江大街的交通要道丹三路,使市民出行更通畅、更安全,同时也缓解了周边交通压力。今年4月,关乎城市形象和功能,关系千家万户安全便捷出行的城市道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经过6个月的紧张施工,10月底前,振五街、红房一街、九江街、东齐路、东泰路、金港路、佳兆业西路等24条城市街路改造任务全部竣工完成。在元宝区平安街16号楼下新建成的口袋公园里,一位老人推着购物车缓步通过无障碍通道,几位老人正使用健身器材在做健身运动。“以前这块儿地,附近居民用来停车、堆杂物,乱糟糟的,现在改造成公园,停车、休闲两不误,真是太好了!”周边居民赞不绝口。此处口袋公园占地面积551平方米,别看面积不大,考虑到附近居民生活实际需要,住建部门在设计施工时花了不少“小心思”。公园中心地段有一处陡坡,为方便居民出行,楼梯被设计成两段,并附带无障碍通道,楼梯边移栽了海棠树。楼梯将整个公园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规划停车位,并为电动自行车用户设置了充电设施;另一部分则规划出更大的空间,给附近的居民进行休闲健身。花坛边上设置了防腐木座椅,使花坛既具有景观性又有休息功能,靠近居民楼的花坛种植矮灌木,不会遮挡居民家的光线。于细微处见真功。今年以来,丹东市住建局将功能性不全、景观不佳的部分绿地打造成口袋公园,设计绿化盆景,设置休闲座椅、健身器材等,满足周边居民对健身休闲的需求。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口袋公园15处。改造后的口袋公园,还适当融入廉政教育、植物科普、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元素,让口袋公园的小空间发挥大作用。为了解决北部山区万户居民限时供水问题,丹东实施北部山区供水扩能改建,分别对元宝山净水厂和珍珠山净水厂进行改造。今年9月,元宝山净水厂主体工程投产运行,万户居民限时供水问题得到解决。为切实将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丹东市政府督查室将重点民生实事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坚持每月深入项目一线跟踪调度,督帮一体推进,实时掌握项目推进情况,及时梳理并帮助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确保市政府的庄严承诺按期兑现,使老百姓眼里的发展成果不再仅仅是“统计数字”,而是溢满心间的获得感,写在脸上的满意度。目前,年初确定的涉及环境、医疗、供水等方面十大重点民生工程,已全部完成。
    12/21
  • 多点发力办实事助发展
    “有了这些政策待遇,企业留住了熟练技工,让我们心无旁骛地开拓市场。”近日,丹东市人社局干部在深入丹东新龙泰服装实业有限公司开展回访问效时,企业负责人连连感谢。这是丹东市人社局开展“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取得良好实效的缩影。今年以来,市人社局按照市委工作部署,将专项行动作为推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重要举措,成立工作专班,建立专项行动微信工作群,及时发布相关政策和具体任务,分类建立工作台账,逐项细化研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针对新龙泰服装实业有限公司提出的“订单减少时裁员,担心流失熟练技工”问题,市人社局帮助企业出谋划策,采取按规定发放失业金和缴纳医保费等方式,帮助企业留住了熟练技能人才,有效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也让企业负责人有信心积极拓展市场、争取订单。企业的满意反馈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增强了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决心。他们通过畅通政策渠道、解决具体项目难题、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引入短缺人才、综合施策等方式,多点发力,推动专项行动见行见效。截至目前,该局选派干部入企调研30余次,收集问题30件,已办结30件,办结率100%。针对丹东泰宏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提出的“生产技术难题”,丹东市人社局选派干部协调市技师学院3名专家教授深入企业,现场“把脉会诊”,解决技术难题两个,助推企业健康发展。对于一时无法解决的诉求,丹东市人社局及时协调相关责任部门共同推进。丹东大爱服装有限公司面临“排污治理难、资金周转难”的问题,选派干部积极联系振兴区环保局,主动上门为企业“体检”,帮助企业规范开展排污治理工作,积极联系振安区财政局,优先拨付企业应付货款200万元,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该选派干部被评为市“服务企业之星”。丹东泰丰食品有限公司提出了“缺市场、缺人才”等问题,选派干部主动沟通市商务局,为企业争取参加“东北亚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机会,提升企业影响力。同时,帮助该企业对接兰州大学、齐齐哈尔大学进行招聘,在“丹东就业”抖音直播间广泛宣传,帮助企业招聘到专业人才。在走访过程中,丹东市人社局积极回应企业普遍反映的“缺人才、招工难”的共性问题,在聚才引智上下功夫,通过综合施策让更多企业受益。开展“携企带岗进校园”系列活动,深入省内外37所高校举办专场招聘活动,举办多场“百企千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现场招聘会。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11场,累计来丹企业就业毕业生6739人,发放政策性补贴143万元。在全省首创社区公共就业网格化服务试点县和试点区,目前丹东市共建成充分就业社区282个,做到人社各项服务社区全覆盖。推动智慧化人力资源市场向县(市)区延伸,各县(市)区“短零工”市场陆续上线。下一步,丹东市人社局将继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专项行动与人社工作紧密结合,持续关注企业发展动态,提升服务效能,在办实事、开新局上取得更大成效。记者:王玉
    12/21
  • 仪器仪表产业基地“智管”上线
    近日,位于丹东市合作区的辽宁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初步完成智慧园区项目系统搭建并通过验收,基地“智慧园区管理系统”随之进入试运行阶段。12月18日,记者在该基地园区一号综合楼大厅内看到,新增设的园区动态信息实时监控大屏幕上,集中显示了环境监测、电力水力消耗、电子巡更、进出园区人员及车辆数量、周界预警等多种数据和信息。屏幕上还展示着园区建筑模型,可以清楚看到园区整体布局、结构、分区、安全等情况。“‘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初步实现区域全覆盖、安全预警全周期、保障要素全自动智能显示的管理目标。”合作区实业集团负责人介绍,该系统集成园区安全生产、环保监测、园区安保、业务办理、物业服务等多系统模块,时刻掌握园区企业生产需求、厂房状况、运营情况等多方面信息,实现一站式服务和统一的运维管理。建立于2009年的辽宁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现有企业106家,在产业发展、科技研发、创新创业等方面业绩突出,已成为丹东市一张“产业名片”。近年来,合作区管委会按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的管理办法》要求,在特色产业发展、科技研发、创新创业方面下足功夫、加大投入,完善健全基础设施配套,为企业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化、信息化、数字化”成为当今工业园区管理的新方向。合作区经广泛调研、充分考察、反复论证后,确定建设智慧园区,提档升级园区管理模式和基础设施。2023年7月,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优化资源配置,在园区末端设置各类摄像头210余个,门禁8处,音柱系统50个,空气质量监控仪器遍布园区各处,用水用电等参数全时空呈现,各企业联通“智管”平台,报修、求助等实现一键报警。“一企一策”的精准服务,大幅提升了对园区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助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刁庆峰
    12/20
  • 牢记嘱托显担当 首战之年建新功丨丹东:精准发力推动项目招引提质增效
    12月12日出版的《辽宁日报》,在头版和三版分别以《丹东:精准发力推动项目招引提质增效》《丹东市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冬日施工不“打烊”冲刺收官建设忙》为题,报道了丹东市加强统筹谋划,优化政策供给,强化项目支撑,全力推动项目招引持续提质增效。原文如下:丹东:精准发力推动项目招引提质增效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强调,全省上下要突出重点、集中攻坚,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丹东市加强统筹谋划,优化政策供给,强化项目支撑,全力推动项目招引持续提质增效。不久前,来自凤城增压器汽车零部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多家企业“抱团”亮相上海法兰克福汽配展,签订意向订单超两亿元人民币。引导企业加快出海步伐、拓宽对外渠道、抢抓国际市场,是丹东市围绕现有产业、载体优势,深化重点产业合作,进一步加强产业链招商,着力提升招引项目质量的系列动作之一。今年以来,丹东市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打好招大引强“主动仗”,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多措并举加快项目落地,全市呈现招商引资跑出“加速度”、项目建设集聚“新动能”的喜人局面。丹东市持续落实“项目年”制度性安排,不断创新招商思路、强化招商措施,不遗余力推动招商引资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各类招商活动691次。其中,市级领导带队招商72次,对接企业251家,洽谈项目150个;各县(市)区、经济区党政班子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425次。同时,丹东市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地区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达99.62%;优化“政企直通车”服务,为21.4万户经营主体配备“项目管家”“公共管家”6414名,为108个新建、续建项目实施“帮办代办”服务,公布“免申即享”惠企政策18项。招商引资“不断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让项目建设后劲十足。中交集团丹东大鹿岛海洋牧场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林集团与凤城、宽甸合作的丹东林业产业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综合开发项目,中国能建丹东宽甸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等重大项目纷纷签约。目前,丹东市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已开复工401个,总投资1132.2亿元。其中,新开工146个、续建255个,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辽宁日报记者黄宝锋报道丹东市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冬日施工不“打烊”冲刺收官建设忙核心提示冬雪频降,寒意渐浓。然而,在丹东市各重点项目建设施工现场,“热度”和“速度”却丝毫不减,一派大干快上、争分夺秒的火热景象。利用冬闲时节,丹东市把项目建设的“冬歇期”变为奋力赶超的“冬忙期”,迅速在全市范围内掀起抓项目建设的新热潮。截至目前,丹东市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已开复工401个,总投资1132.2亿元。其中新开工146个,续建255个,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任务。建设者们战严寒、抓建设,以“满弓”状态全力展开年末冲刺,各项施工紧张有序推进,掀起项目建设热潮。辽宁中创铝业“铝型材”园中园项目现场,已经投产的一期厂房。本文图片由记者王卢莎摄奏响“项目年”建设主旋律今年以来,丹东市上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以超常规意志、超常规举措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蹄疾步稳。在前三季度已打下良好基础的情况下,丹东市各地项目建设依旧热度不减,马力全开,进入四季度的年末冲刺。年终岁尾,丹东市各地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以增强项目要素保障能力为切入点,深入落实丹东市委、市政府“项目年”工作各项部署,力争完成全年开复工40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的奋斗目标。今年以来,振安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投资至上”的理念,高效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76个,投资总额78.2亿元。该区发挥自身优势,大力盘活园区闲置厂房、土地,坚持以园区为主体进行招商,积极推动北京软通动力软件开发服务产业基地项目、广东产融集团产融建设服务平台项目、鸭绿江工业园纺织服装数字化“园中园”项目以及丹东市绿碳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落户,实现产业集聚发展。今年前三季度,位于元宝区的金山经济开发区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加快推进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为主线,促进科技服务业和创新创业政策在园区落地生根,吸引优势企业和优秀人才入驻园区,推动园区向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同样在元宝区,中智精工仪器仪表及精铸项目是今年9月底新开工的重点项目,总投资5100万元。在各级政府部门的联动配合和支持下,该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建成后预计年产量达3000吨,其中出口产品比例约20%;年综合节能量达1000吨标准煤,总节能率30%。今年以来,元宝区已完成中智精工仪器仪表及精铸、正阳机械标准化厂房、月亮岛食品厂项目、宗裕商业综合体、丹东市鸿硕服装产业园、中石油金山湾油库浮盘密封改造等18个项目备案立项,促进项目加快落地。丹东市各相关部门党员干部全力当好“店小二”“服务员”,严格实行“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落实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工作,对拟签约的意向项目和拟新开工的重大项目,靠前梳理需要的土地、环境容量、能耗等建设指标以及各项前期手续,优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预保障,推动了项目快落地、快建设、早见效。成绩来之不易,更需加倍努力。塔吊林立、吊臂挥动、车辆穿行,丹东市各项目建设现场抓进度、赶工期,擂响了决战决胜四季度的隆隆战鼓,奏响了全市“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建设主旋律。跑出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度”在振安区五龙背镇孙家村五龙工业园区里,总投资5000万元的辽宁亿丰生物项目建设施工现场机声隆隆,工人们抓住上冻前的最后时机加紧施工,室内室外工程同步进行,确保如期推进。项目建成后年产值6000余万元,将解决600余人就业。今年年初以来,振安区坚决落实省委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总要求,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条主赛道,坚定不移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跑出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度”,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总投资5220万元的辽宁日邦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新建非金属矿产品精细加工项目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推进内部施工;总投资9268万元的振安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目前1-4#楼主体已封顶,正在进行内部瓷砖铺设及设备、设施安装;总投资1亿元的丹东依璐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服装加工项目一期工程已竣工,二期厂房已封顶,正在进行室内外装饰装修……进入四季度,振安区抢抓工期,持续压实各镇(街)、各部门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坚持专班、专人、专责系统推进,全过程监督服务保障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丹东市项目建设着眼于“时”,紧锣密鼓、强力推进。年初以来,丹东市严格落实“项目年”四项制度,强化运行调度、专班推进、定期调度、项目督导、领导包扶等措施,重点组织开展“五项活动”,筹备“项目年”大会、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组织全市项目拉练观摩活动、召开“政银保企”对接活动和组织召开主题招商引资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营造浓厚的项目建设氛围。在此期间,丹东市压茬开展“三个一批”,即“谋划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达产一批”活动,及时破解项目落地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努力为项目加快建设创造有利条件。连日来,在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的丹东新亚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制造中试孵化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忙碌的建筑工人来回穿梭,装饰装修工作紧锣密鼓,项目建设的进度条不断“刷新”。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整体工程量的80%。“项目主体已封顶,外墙抹灰、外墙保温、砌筑等工程基本完成,目前正在进行门窗安装。针对冬季严寒天气,项目部做好了职工防寒劳保用品的发放工作,确保建筑工人的安全作业。”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合作区始终坚持“项目为王、投资至上、落地为大”的理念,项目建设前期,合作区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张作战图”推进机制,围绕项目用地、选址、风险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多项前期手续,主动上门会商,逐个解决问题,清单化推进重点项目,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在项目建设中,合作区强化重点项目全要素保障、全链条跟进、全方位服务,为项目提供一对一的服务,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在建、待建项目早日完工投产,确保企业早日达产达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丹东市层层压实责任,积极主动作为,加强协同配合,按照“续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抓开工、储备项目抓前期、招商项目抓落地、所有项目抓投资”的思路,推动重点工程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丹东瑞银科技有限公司双系统超安全平板电脑项目建设现场。下好项目储备“先手棋”丹东市各地区、各部门在主动谋划、优质服务上做“加法”,在审批时限、梗阻难题上做“减法”,打好重大项目“收官战”、下好谋篇布局“先手棋”。进入四季度,丹东市积极谋划储备项目,不断集聚发展动能,做好“谋”的文章。该市各地区、各部门抢抓国家政策密集出台重大机遇,学深悟透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对标对表、因地制宜谋划储备一批符合产业规划、投资导向且发展后劲足、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形成大产业制胜、大项目支撑、大企业引领的发展新格局,为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蓄势增能,以超常规举措助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丹东市把项目谋划储备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落实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辽宁沿海经济带、“十四五”促进边境地区发展规划,加快推动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设,精准分析发展定位、资源禀赋、区域优势、产业特色等,科学谋划、提前布局,推动项目储备量质齐升。丹东市聚焦重点工作台账,坚持分级分类系统推进,打造“绿色通道”,力争凤城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开工建设、航发忠世高新合金项目完成收购、华电和中国中车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园完成项目立项等前期工作。同时,紧密围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仪器仪表、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持续加强与中国华电、中广核、中国能建等央企对接,形成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机制。着眼于“势”,化零为整、系统谋划。丹东市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的有利时机,充分强化政策导向、支持方向,深入盘点丹东市优质资源储备情况,高效整合利用碎片化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可能性”项目转化为“可行性”项目,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辽宁日报记者王卢莎报道
    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