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草莓海外订单大幅增长 海关设立查检绿色通道
    1月14日,在丹东东港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的草莓温室大棚内,工人正忙着采摘、分选、装箱。“随着采摘季的到来,东港草莓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海外,当天采摘的草莓鲜果,最快第二天就能摆上新加坡、泰国等国家超市的货架。”东港市草莓协会会长、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廷东高兴地说。拿起手机扫描大棚里的二维码,棚内草莓种植、施肥、用药、采摘、出售等情况一目了然。“从这里出去的每一颗草莓都有监控记录,草莓的种植管理以及销售全程可追溯。”马廷东说。按照出口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要求,合作社先后配套建设了物联网、农业环境智能监测控制等系统以及农产品质量追溯、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推广等体系,草莓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消费终端全程可控、可追溯。为做大做强草莓产业,近年来,东港市政府相关部门和专业合作社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专家前来给农民讲课,还有专业技术人员登门服务,农户的草莓种植技术不断更新。与此同时,东港市搭建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服务平台,利用视频监控、网络传输、条码扫描等信息化技术,对纳入平台管理的种植业类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和农资经营单位建立各环节控制与衔接机制,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种得好、管得好,使得东港草莓的品质有了保证,这是东港草莓叫响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海关助力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两年,东港草莓的海外订单大幅增长。大东港海关抽调业务骨干为种植户出口草莓提供全流程指导,同时,设立出口鲜草莓查检绿色通道,实施“即报即检、预约查验”,积极推进属地查检系统试点应用,实现了查检环节“零延时、零等待”。“用不上半天时间就能完成通关,这是草莓最好的‘保鲜剂’。”丹东盛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仁刚说。2023年11月以来,公司共出口草莓鲜果2.45吨。自2023年年底东港草莓上市以来,大东港海关已助力辖区农产品企业出口草莓鲜果22.08吨,货值达2159.61万元。记者:于子航蔡晓华
    01/16
  • 跑好民生改善“接力赛”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一个个色彩鲜明的“国家级”城市标签成为丹东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不动摇的最好褒奖。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乡村环境更加宜居、就业形势稳定向好……一项项喜人变化正在书写丹东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答卷”。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扎实推进幸福宜居城市建设”作为两会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吹响了新一年跑好民生改善“接力赛”的号角。市人大代表郑丹建议,倡导睦邻爱邻的“两邻”理念,构建和谐邻里关系,打造积极向上社会氛围,推进基层社会治理;通过“和谐邻里关系室”调解纠纷、处理问题,重塑“以邻为伴”的新型邻里关系,回归守望相助的温情社会。要加大投入,帮助社区解决开展基本工作所需的必要物资,充分发挥“和谐邻里关系室”的综合作用,努力实现“孩子有人管、老人有事做、文娱活动享不停”的美好目标。市政协委员曲晓辉长期关注医疗卫生领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实现医改目标任务的重要关口,也是体现广大百姓医疗卫生满意度的重要窗口。”曲晓辉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基础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提升基层诊疗水平,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市人大代表高山建议,要加强基层医养结合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居家化、专业化、人文化的适老改造,打通居家医疗服务通道,整合民政领域相关政策,帮助高龄失能老人在家中获得必需的医疗健康和护理服务。要不断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主动布局智慧养老领域,完善特色康养产业链。要促进医养结合服务人才队伍稳步发展,加大医养照护人才培养力度,扩大专业人才供给。要拓宽医养融资新渠道,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持续优化医养结合发展环境,推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让我市老年人在“中国式养老”中更有“医”靠。记者:李雯琪赵硕郑鑫
    01/15
  • 强化创新赋能 塑成新质生产力
    工业振兴势能强劲、科技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引育“质”“量”齐升……近年来,我市狠抓创新赋能,实体经济迸发澎湃活力。以创新激发新质生产力,是时代所趋、发展所需。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着眼“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谈感受、话发展、提建议。“要继续以数字赋能为抓手,提升制造业数字化创新能力,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数字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我市制造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的步伐。”市人大代表刘济豪就“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持续做优做强丹东制造业”提出建议。他表示,要加大多元投入,通过建设高水平科研检测、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平台,提高丹东地区制造业创新研发和大数据分析能力。“要加快建设现代农机产业园区,打造农机公共品牌,用品牌效应牵引带动丹东农机产业向好向上发展。”市人大代表王慧围绕农机产业创新发展建言献策。她建议,相关部门要积极落实国家扶持政策措施,缓解小微企业资金压力,帮助其更好地生产研发、提质升级。要通过举办农业机械博览会,推动打造地区强势品牌,为我市农机产业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奠定基础。要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持续发力,专注培养引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及领军型科研人才。“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创新已成为丹东这座城市的鲜明底色。”市政协委员孙靖雯表示,一直以来,市政协都将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建言资政的重要内容。2024年,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将与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联合,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丹东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题,组织开展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协商。“我们将围绕这一课题,深入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力求言之有据、言之有物、言之有新意,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真正转化为丹东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记者:李雯琪赵硕郑鑫
    01/15
  • “软硬”兼施 聚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公布《办事不找关系指南》,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31项,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办结率100%,“一脑两中心”建成投用,“一件事一次办”事项上线35个,“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9.8%,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增长21.3%……翻阅政府工作报告,一组组亮眼数据、一项项便民举措,都是丹东市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的生动实践。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这既是事关城市发展的关键点,也是市政协委员们建言资政的高频词。“改革的成果看在眼里,发展的底气溢满心间。”九三学社丹东市委员会表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事关丹东振兴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来抓,全市营商环境发生了可喜变化,市场活力有效激发,亲清政商关系加快形成,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委员们一致认为,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要将优化营商环境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使其成为一种“硬指标”“硬条件”“硬要求”。建议建设诚信政府和诚信社会,压实各级各部门法治建设责任,推进诚信政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创造良好的法治诚信“软环境”。“水肥则鱼美,土沃则稻香。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养分’。”市政协委员宋钢经过调研梳理后发现,丹东市创新服务方式各有特色,但在便民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和服务下沉方面还存在一定优化提升的空间。他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通过精简环节、优化流程等有效手段,真正实现“进一扇门、跑一个窗、办一件事”。此外,他建议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打破政务服务时间与空间限制,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大厅,让企业和群众有事“随时办”。记者:李雯琪郑鑫
    01/12
  •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江海潮涌、奋楫扬帆,开放融通、真抓实干。近年来,丹东围绕建设“在东北亚地区有影响的国际化水平的开放型城市”发展定位,以改革促振兴,向开放要活力,加快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新前沿。如何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开放型城市建设”话题在代表委员间引发热议。“‘以港兴市’,港产城融合发展,既是目标,也是手段。”民革丹东市委会表示,丹东作为中国万里海疆的最北端起点,大陆海岸线长126公里,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独特优势,是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交汇点。建议构建“一港一区两城多点”的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区域国际合作能级,加大东北地区内陆港建设力度,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延展产业链条,多元化开发海岸线资源,做强滨海文旅地产等产业,让126公里的海岸线真正成为联动我市港产城融合发展的“金纽带”。丹东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充分肯定新时代背景下壮大口岸经济对于我市打造开放型城市、构建面向东北亚的全面开放格局的重要意义,并认真梳理我市口岸建设瓶颈问题。“希望我市能够科学制定丹东口岸长远发展规划,加快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口岸与产业互动发展,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平台支撑。”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是筑巢引凤、固巢养凤、强巢生凤的基础所在。“近年来,丹东服装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创新不断深化,自主品牌服装享誉国内外市场,是我市出口的支柱产业之一。”市人大代表林雪建议,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服务管理,优化基础配套,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和整体竞争力。要注重企业技术创新和专业人才培养,政府要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平台,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持续推动产业升级。丹东市人大代表陈晓旭围绕“推进我市现有特色产业向绿色安全优质迈进,扩大丹东名品、名牌在全国有机市场、绿色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提出建议,并针对提升丹东特色产品产业发展质量、积极探索打造丹东绿色无公害公共品牌、推进市场销售渠道及网络的构建等内容进行了深入阐释。“希望我市能做细做优特色服务,做大做强产业品牌,让更多丹东绿色产品迈上全国乃至世界舞台。”记者:李雯琪赵硕郑鑫
    01/11
  • 聚焦新型工业化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发展强。近年来,丹东聚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深入实施“百企百亿技改行动”,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总量,以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赋能工业振兴,以工业振兴带动丹东振兴。参加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的委员们充分发挥市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极大的履职热情,聚焦新型工业化建诤言、献良策。“仪器仪表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市的优势产业。”围绕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市政协委员董青云认真梳理产业优势,深入查摆不足之处,积极探寻“破题”之法。“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制定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规划,在建立仪器仪表网站的同时,配合多种途径和手段,扩大丹东仪器仪表产业的行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董青云希望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仪器仪表产业新生力量的培育力度,进一步扩大仪器仪表“产业森林”,促进丹东仪器仪表产业“聚链成群”,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向央企宣传推广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助推丹东仪器仪表优秀产品“走出去”。“酒香也怕巷子深。”市政协委员徐海波认为,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优化产品、提升产能、延展链条,还要全力构建起有效而畅通的销售渠道,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互联网营销是大势所趋,我们要线上线下双向发力,让互联网营销成为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利器。”徐海波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与大型互联网运营公司的合作,协助企业将丹东的优质产品通过互联网推广出去,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在此基础上,他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电商领域的平台建设与引进,并为企业提供政策、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为企业实现电商转型提供坚实保障。记者:李雯琪郑鑫
    01/11
  • “绿色通关”助活鱼“游”向海外
    “活鱼出口的特点是‘鲜、活、急’,通关时间至关重要。大东港海关为我们开辟的‘绿色通道’大大缩短了出货时间,保证了鱼的成活率,真是太给力了。”日前,东港市一家贸易公司负责人在办完一批活鱼验放出口业务后兴奋地说。丹东鸭绿江流域淡水鱼养殖业发达,鱼类品种丰富,其中鲤鱼、鳜鱼和鲶鱼深受韩国等国外市场的青睐。为助力辖区活鱼加速“游”进国际市场,针对活鱼出口通关时效要求高的特点,大东港海关深入企业调研,选择辖区具有代表性的活鱼出口企业进行实地走访,收集汇总造成通关不畅的问题。经了解,载运鲜活水产品出口船舶航行时间不稳定,鱼箱过早装载上船,活鱼存在因氧气不足而死亡的风险。活鱼如果在散养池贮存等待通关时间过长,相互碰撞特别容易受伤,也会导致成活率大幅下降。为切实解决企业出口面临的通关时长问题,大东港海关启动“农食产品通关绿色行动”,及时掌握企业出口计划,制定出台绿色通道措施清单,主动对接企业,快速提箱装鱼,属地预约查检,口岸优先验放,做到“即查即检、优先出证”,确保全过程无缝衔接。“活鱼对运输要求也特别高,我们通过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指导企业规范养殖捕捞、中转储养、装箱运输等各个环节,现在从预约到完成海关查检最短仅需3个小时,平均通关时间缩减1.5天。”大东港海关查检一科科长谭小勇介绍说,截至目前,大东港海关已先后验放出口活鱼362批次,累计出口超过2000吨。质量是出口的保证。针对活鱼出口,大东港海关还安排专业小组跟进企业出口计划,第一时间掌握进口国对活鱼品质和存活率的要求,在保障出口产品品种、数量等零差错的基础上,确保出口活鱼质量品质符合准入标准。记者:宋琦于国洪
    01/11
  • 部门“多操心” 企业“少跑腿”
    “谢谢你们的付出,让我们没费劲儿就完成了叉车检验。”日前,凤城市白旗镇几名企业负责人对凤城市市场监管局白旗监管所工作人员连声感谢。凤城市市场监管局白旗监管所对所辖企业开展安全检查和调研中发现,8家企业的12台叉车临近检验期限。按照属地原则,检验工作应由上级相关检验所负责,但该检验所正值检验资质到期未重新获取,不能开展检验业务。为了解决到期叉车的检验问题,防止企业因不能及时检验导致停产或违规使用叉车,继而发生生产事故,白旗监管所及时联系上级部门,经多方沟通协调,最终确定由本溪市特种设备检验所为这8家企业进行叉车检验。白旗监管所工作人员陪同本溪市特种设备检验所检验人员一行3人跑了70多公里,直到晚上7点,才完成了对所有叉车的资料核查及安全检验,为企业指出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整改意见。同时,向叉车所有企业普及宣传了叉车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保证叉车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近年来,白旗监管所坚持将服务窗口前移,让企业“少跑腿”,不断提升安全监管水平,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记者:于国洪
    01/11
  • 以“提案之力”展现“政协之为”
    助发展、惠民生、促和谐……翻开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以来的每件提案,大到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小到关切百姓衣食住行,桩桩件件都是政协建言资政“最强音”。重协商、深调研、求实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案工作,市政协将提案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提案承办单位积极作为,凝心聚智、双向发力,唱响提案办理提质增效“协奏曲”。一年来,广大市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围绕“党政所需、群众所盼”,贡献“政协所能、委员所长”,积极运用提案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共提交提案296件,立案的240件提案全部办复,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紧扣中心大局担当作为助推丹东高质量发展一年来,广大市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着眼经济大局建言资政献策,围绕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科技创新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63件提案建议,为丹东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调研参考。民革、民建、农工党、九三学社市委会、市工商联及多位委员关于“产业集群发展、数字经济、做优做强老字号品牌、科技型企业培育”等方面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2023年我市累计向省推荐数字化转型方向标杆企业20户,组建省级实质性产学研联盟48个,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91户,加强丹东塔醋、凤城老窖、满族医药博物馆等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发挥老字号品牌历史价值。针对“保护和提升草莓品牌价值”的提案,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开展知识产权普法及品牌宣传、加强区域联合执法、推进标准化生产等有力措施,至2023年8月底,东港草莓认证面积1727.54亩。关于“促进居民消费、提振市场繁荣”方面的建议得到积极回应,我市抢抓春节、五一等黄金消费期,组织开展各类促销活动150余场,发放各类惠民消费券1400余万元,带动消费近5亿元。关于“冬季旅游项目开发、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安东老街大街区建设”等提案,提出深度挖掘丹东历史文化记忆,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等一系列文旅产业发展建议,得到采纳和转化。推进民生实事为民履职建有用之言聚焦民生关切倾心尽力。广大市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围绕教育均衡、产教融合、红色文化资源发掘整合、医疗保障等62件提案建议,被充分吸纳到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系列政策措施中。教科卫体委员会以及多位委员关于“落实‘双减’政策,完善营养餐供餐保障机制”方面的建议,在教育改革重点任务中被吸纳为具体工作措施。致公党市委会及委员提出的《关于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清单的建议》,被纳入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措施之中,我市将“老年食堂建设”列入民生实事推进落实,已建成22家长者食堂对外营业,44家养老机构被评为星级养老机构。聚力打造生态宜居品质,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市更新、交通整治以及优化公交线路等79件提案建议,得到推进落实,有效增进民生福祉。《关于推动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扩面提质的建议》,为我市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提供了调研参考。委员《关于加快城区“口袋公园”建设的建议》办理中,市住建局以创建文明城市和政府民生实事为依托,共改造建成15处“口袋公园”,为周边群众提供便利。持续多措并举提案工作全面创新发展一年来,市政协提案工作在市政协常委会的领导下,强化政治引领,不断深化协商、强化督办、增加实效,促进提案工作全面创新发展。坚持高位统筹。形成由市委书记、市长批办,党政主要领导调度领办,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包案督办,多方共同参与重点提案办理协商全过程的工作机制。市政协坚持把提案工作纳入全局工作进行谋划,副市长定期调度部署提案办理工作,各承办单位“一把手”负总责,业务科室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落实办理任务。全市上下“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部门落实”的提案工作局面持续拓展。激发提案作用。市政协争取住丹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支持,12件工作建议分别升级为全国政协和省政协提案,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及省级层面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关于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发挥供销社“水库”功能、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打造东北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基地等方面的37条建议,汇聚了委员智慧和城市情怀。深化办理协商。坚持将协商民主贯穿提案工作全过程,坚持把提案办理协商融入年度重点协商视察之中,在协商监督中进一步增信释疑、知情明政、凝聚共识,督促落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服务质效。不断健全办理机制,市政协结合年度协商活动,进一步畅通知情明政服务,完善提案信息化建设,建立提案履职信息库,实现提案全流程信息化管理。运用“提案在线”专栏开展网上培训,不断提升提案工作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一件件提案的及时办理,铺就了高质量发展“高速路”,也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连心桥”。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召开在即,还将有一大批选题精准、调研深入、建议具体的优秀提案脱颖而出,定会翻开广大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新页面。记者:宋琳
    01/10
  • “一件事一次办”让服务更高效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务服务效能,近日,市营商局积极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和地区,推行集成化办理,大幅减少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间和跑动次数,现已推出35个“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办事人员可通过登录丹东市政务服务网“一件事一次办”专区,根据办理事件的内容在法人或个人服务主题下选择要办理的“一件事”进入办理专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具体业务办理事项,按照业务要求线上填写申请,上传相关材料,就可以实现多项业务一次办理,大幅减少政务事项办理环节及时长。丹东市营商局工作人员介绍,以市民想要“开饭店”为例,过去需要跑至少3次腿,提交14份以上的材料,通过至少3个办理环节,等待12个工作日方可办理完毕,现在通过“一件事一次办”系统,选取“我要开饭馆”主题,可将跑动次数减少至0次,提交材料减少至10份,办理环节减少至1个,办理时间减少至8个工作日。记者:李美臻
    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