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丹东
- 丹东市合作区多家“智造”企业跻身“省队”近日,辽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3年度第二批)名单公布,位于合作区的丹东浩元仪器有限公司、辽宁海神联盛制药有限公司两家高新技术企业位列其中,另有一家企业被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等五部门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丹东浩元仪器有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X射线分析仪器专业生产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X射线衍射仪行业标准起草单位,拥有有效知识产权19项,建立了具备应力测定仪技术研发能力的辽宁省“海智专家工作站”,2023年总产值达4100万元。辽宁海神联盛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原料药与注射剂研发、生产、贸易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现拥有有效知识产权发明专利4项,年生产能力500万瓶,是丹东地区大容量注射剂唯一生产企业。合作区丹东临港产业园区和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此次通过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认定。据了解,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对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年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技术带头人、专职研究人员数量、技术开发仪器设备、技术积累、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均有严格要求,是准入门槛高、含金量高的“双高”资格认证。近年来,和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了科技研发中心,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配置先进设备,引进高端人才,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整合公司内外部资源,提升了企业在精密零件制造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使其在生产加工精度和检验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23年,该企业生产总值达2亿元。近年来,丹东市合作区高度重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工作,持续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一批在细分领域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不断涌现。目前,合作区现有专精特新企业33户,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户,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户。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为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合作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推动创新平台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领头企业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创新资源向产业链聚集,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李军翰01/26
- 2023年丹东市地区生产总值达945.2亿元2023年,丹东市上下在丹东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丹东市主要指标增速跑赢全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丹东市地区生产总值94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5.2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234.8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515.2亿元,增长6.1%。2023年,丹东市农林牧渔业实现产值34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全年粮食产量120.3万吨,比上年增加2.9万吨,增长2.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3.1万吨,下降1.2%;水果产量53.6万吨,增长7.7%。2023年,丹东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制造业增长4.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0%,股份制企业增长6.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3%,私营企业增长5.0%。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9.0%,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1.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3.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7%。服务业持续恢复,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改善明显。丹东市批发业销售额同比下降4%,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0.1%,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34.7%和20.3%。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93.1万平方米,增长4%。丹东市邮政业务总量达8.5万标准量,增长45.1%。1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1%。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4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限上贸易单位实现零售额108亿元,增长21.7%。分地区看,城镇实现限上零售额250.2亿元,同比增长12.6%;乡村实现限上零售额44.2亿元,增长3.8%。分消费类型看,全市实现商品零售259.1亿元,增长9.7%;实现餐饮收入35.3亿元,增长23.1%。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18类主要商品中,16类商品上升。分商品零售渠道看,限上贸易单位实现网上零售额2.7亿元,同比增长18.2%。2023年,丹东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9%。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18.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6.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为12.7:26:61.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增长12.2%,民间投资增长10.2%。分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投资增长54.7%,地方项目增长10.9%。丹东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9.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1.9%,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4.5%。2023年,丹东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7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税收收入45.2亿元,增长19.5%。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95.4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住户存款3039亿元,增长11.1%;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76.6亿元,增长7.0%。2023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0.5%,衣着类上涨0.8%,居住类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1%,医疗保健类上涨0.4%,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7%。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下降0.8%,鲜果上涨4.3%,水产品上涨4.0%,猪肉下降13.7%,鲜菜下降9.0%。2023年,丹东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46元,同比增长5.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31元,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70元,增长8.5%。记者:刘响01/25
- 消费回暖 社零增幅全省排名第一2023年以来,丹东市组织开展了“消费提振年”系列促消费活动,着力提振汽车、家居等大宗消费,促进服务消费,发展新型消费,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简称“社零”)实现294.39亿元,同比增长11.2%,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一。据了解,丹东市商务局重点采取了5项措施促进消费市场复苏回暖。开展各类主题促消费活动150余场,带动消费超2亿元,深度释放消费潜力。在鸭绿江马拉松赛事、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等活动期间,点燃赛事、会展经济消费热度,为恢复和扩大消费注入新动力。五一期间,丹东市累计接待游客10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74亿元;十一期间,累计接待游客174.1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64亿元。聚焦汽车、家电、家居、餐饮消费“四大金刚”,出政策,发补贴,全年发放各类惠民消费补贴1450余万元,带动消费近5亿元。汽车消费增长20.9%,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增115.7%;家电消费增长22.5%;餐饮消费增长23.1%。全部领跑社零额增速。举办首届“丹东味道”饮食消费文化节、第四届“辣白菜”节等活动,打造丹东餐饮美食品牌,燃旺消费市场“烟火气”。引进罗森、喜茶等网红品牌,完成安东老街、新安步行街两条省级示范街基础设施升级,全面提升消费体验。培育壮大“直播+电商”等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开展“网上年货节”“电商嗨购节”等3000余场直播带货活动,限额以上线上零售额增长18.2%。第四届电商直播节期间,为百余家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为文旅产业创新搭建数字直播场景,线上销售额达到4390余万元。记者:李美臻01/25
- 丹东市同兴镇:制造产业添后劲元旦过后,位于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的丹东澳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传来喜讯,去年企业年产值实现3000多万元,同比增长76%,经济增长迅速。澳博环保是一家专业从事除尘设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企业。公司拥有6项专利技术,从事环保产品研发已有二十余年。近年来,同兴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制造产业布局发展,让项目落得快、留得住、发展好。中博汽车改扩建项目、拓通物流仓储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2024年上半年即将开工建设。总投资37亿元的金山热电二期项目已完成稳评,正在积极办理相关手续。该镇还储备了绿碳环保产业园、逸山丽景、丹东木森服装加工、丹东金尚智能服装加工、辽宁立森服装加工等一批重点项目,助推全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奠定基础。记者:宋永昆01/24
- 【牢记嘱托显担当 攻坚之年谱新篇】打出“组合牌” ,助力进出口通畅绿色通关助活鱼“游”向海外“活鱼出口的特点是‘鲜、活、急’,通关时间至关重要。大东港海关为我们开辟的‘绿色通道’大大缩短了出货时间,真是太给力了。”日前,东港市一家贸易公司负责人在办完一批活鱼验放出口业务后兴奋地说。鸭绿江流域丹东段淡水鱼养殖业发达,鲤鱼、鳜鱼和鲶鱼深受国外市场的青睐。为助力辖区活鱼加速“游”进国际市场,大东港海关深入企业和基层调研,现场办公解决通关不畅的问题。经了解,载运鲜活水产品出口船舶航行时间不稳定,鱼箱过早装载上船,活鱼存在因氧气不足而死亡的风险。活鱼相互碰撞特别容易受伤,也会导致成活率大幅下降。大东港海关启动“农食产品通关绿色行动”,及时掌握企业出口计划,制定出台绿色通道措施清单,主动对接企业,快速提箱装鱼,属地预约查检,口岸优先验放,做到“即查即检、优先出证”,确保全过程无缝衔接。“我们通过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指导企业规范养殖捕捞、中转储养、装箱运输等各个环节,现在从预约到完成海关查检最短仅需3个小时,平均通关时间缩减1.5天。”大东港海关查检一科科长谭小勇介绍。截至目前,大东港海关已先后验放出口活鱼362批次,累计出口超过2000吨。大东港海关还安排专业小组跟进企业出口计划,第一时间掌握进口国对活鱼品质和存活率的要求,在保障出口产品品种、数量等零差错的基础上,确保出口活鱼质量品质符合准入标准。专家团助力小咸菜俏销韩国“每年春节前,公司出口韩国的订单都比较多,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多年来,大东港海关在生产管理和通关放行等方面一直给予企业很多的帮助和指导,必须给他们点赞!”丹东永明食品有限公司的报关员丛莉屏竖起了大拇指。丹东区位优势独特,丹东港班轮直通韩国仁川港,为中韩贸易搭建了一条便捷的“海上商道”。丹东地产的朝鲜族特色腌渍菜调味萝卜条、调味苏子叶、调味山葱等产品,因工艺独特、口感正宗,一直深受韩国消费者青睐。海关统计显示,仅2023年,大东港海关监管出口韩国腌渍菜15533吨。大东港海关针对辖区出口腌渍菜企业开展了“点对点”调研,建立“一键直达”协调机制,“无断点”响应企业出口通关需求;充分发挥海关技术专家团队优势,系统梳理出口韩国腌渍菜微生物、添加剂等限量标准和贸易要求,帮助企业有效规避贸易风险;强化种植备案基地和生产企业定期核查,重点把控原料种植及产品日常生产过程监督管理,切实保障出口食品安全质量。“输韩腌渍蔬菜是丹东三大重要出口支柱产业之一,每年为地方出口创汇作出了可观的贡献。新一年,海关将助力地方更多特色产品走出国门。”大东港海关核查二科科长张琳说。张书强宋琦曹鑫鑫记者/于国洪01/18
- 高水平招商引资赋能高质量发展近日,记者从合作区投资促进局了解到,2023年该区到位域外内资、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实现4%、32.7%、15%的增长。目前已签约项目31个,在谈项目43个,总投资337.4亿元,各项招商引资任务指标均超预期完成。合作区坚持“项目为王、产业强区”的理念,以“项目年”为载体,抢抓央地合作机遇,开展全员招商、专业招商和以商招商。区主要领导带头“走出去、请进来”,先后前往厦门、杭州、通化、哈尔滨等地,参加“2023辽宁—京津冀招商引资促进周”“辽洽会”等活动,精准对接多家央企、国企、行业领军企业及国际企业,推进安顺微电子、中能建智慧整房、智慧停车、九三集团丹东大豆科技有限公司与丹东临港集团二期深化合作、抖音小镇、五一八压力机生产线改造、威海景荣电子新能源汽车线束及电脑连接线、丹东沐庠食品有限公司水产品加工厂等项目。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阵地。去年,合作区紧盯园区招商,以园区聚项目,坚持“招大引强”与“招群引链”相结合,围绕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丹东港边民互市贸易区等特色园区,有针对性地招引电子信息、流量控制、汽车电子、跨境电商等行业的领军企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互市贸易落地加工等产业集群。目前,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内的7家企业均已完成基础建设,今年将陆续投产。在此基础上,合作区加大项目跟进及服务力度,聚焦“助企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对项目落地全过程的跟踪服务,通过成立专班、优化工作机制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项目备案、用地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全流程当好服务企业的“联络员”、纾困解难的“协调员”,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发展好。此外,强化招商人员业务培训,邀请企业家、行业主管部门专家授课,从企业、行业、产业等多维度进行精准化、专业化培训,提升招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以高水平招商引资赋能高质量发展。记者:刁庆峰01/17
- 辽宁丹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突破3亿元推动企业的无形“知产”向有形“资产”转化,丹东市多方位构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2023年,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专利质押融资28笔,共33850.98万元,创历史新高。知识产权是连接创新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专利技术转化运用,能够有力促进创新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加速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能够助力中小微企业走出融资难、融资贵困境。去年年初以来,丹东市加速提升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效能,扎实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扩大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惠及面。一方面,推动专利转化供需精准对接,使专利转化真正惠及群众、惠及企业、惠及社会,截至目前,全市完成专利转让转化9件。另一方面,多措并举,助力企业将“知产”变“资产”,为企业纾困解难。通过开展“知识产权入园惠企”行动,推动知识产权工作深入产业园区,加强政策支持和精准服务,加强对园区内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畅通“政银企”对接渠道,组织召开“政银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接会,23家金融机构与220余家企业现场对接,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记者:蔡晓华01/17
- 保鲜保质的“远洋绿色通道”日前,一艘满载冻带鱼、冻白姑鱼等14个品种的货重3900余吨的远洋运输船靠泊丹东港,大连海关所属的大东港海关立即启动“远洋渔业绿色通道”,实施“提前申报”“船边直提”监管通关模式,让大平渔业集团实现了货物从卸载作业到企业仓库间的快速提离转运。“远洋捕捞产品营养丰富,同时远离人类活动区域,具有无污染、绿色健康的优良特性。春节前期,这批鱼货到港,不仅可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一定程度上也能弥补百姓餐桌上海鲜产品空缺。”大平渔业相关负责人张凤辉说,“海关的高效便捷服务,让我们的货物在船返航途中就完成了所有通关程序,到港后‘船车直转’,卸货装车运往企业仓库,减少产品暴露的时间,为产品保鲜保质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大化保障了企业的利益。”考虑到船舶卸货成本和靠泊费较高的实际问题,为最大程度方便企业,大东港海关安排关员提前介入,对企业提前申报、到港靠泊、货物卸载、提离转运、船舶离境等提供全程政策指导服务,为远洋渔业船队快速办理监管验放手续。“进口货物‘船边直提’是大东港海关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过程中推广使用的便捷通关模式,‘即靠即验、即验即卸、即检即放’的快速通关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可减少货物在码头内运输和装卸次数,且无须在码头堆存,既提升了运输效率,又降低了物流费用,为企业节省费用20余万元。”大东港海关副关长田洋说。远洋自捕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消除“从海洋到陆地”“从陆地到工厂”的梗阻不利因素影响,让百姓充分体验营养、健康、美味的舌尖之旅,海关高效的监管服务是保障。2023年,大东港海关监管的远洋捕捞货物品种包括冻鱿鱼、冻竹荚鱼、冻虾蛄、冻带鱼、冻墨鱼等,为丰富百姓餐桌提供了保障。记者:张瑞01/16
- 丹东市发放求职创业补贴119万元根据丹东市促发展惠民生助振兴相关政策规定,对毕业学年的丹东市内高等院校及中职院校(含技工院校)中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发放每人一次性2000元的求职创业补贴。为确保补贴政策落地落实,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组织全市相关院校召开2024学年毕业生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申报工作专题会议,详细讲解补贴政策内容、申报流程以及注意事项。最终经各院校审核、公示,共有595名高校毕业生符合补贴申报条件。由于申报学生银行卡所属银行不同,无法实现批量发放,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会同市财政局和银行机构,采取各种方法反复尝试,最终顺利发放119万元求职创业补贴。记者:李美臻01/16
- 草莓海外订单大幅增长 海关设立查检绿色通道1月14日,在丹东东港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的草莓温室大棚内,工人正忙着采摘、分选、装箱。“随着采摘季的到来,东港草莓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海外,当天采摘的草莓鲜果,最快第二天就能摆上新加坡、泰国等国家超市的货架。”东港市草莓协会会长、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廷东高兴地说。拿起手机扫描大棚里的二维码,棚内草莓种植、施肥、用药、采摘、出售等情况一目了然。“从这里出去的每一颗草莓都有监控记录,草莓的种植管理以及销售全程可追溯。”马廷东说。按照出口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要求,合作社先后配套建设了物联网、农业环境智能监测控制等系统以及农产品质量追溯、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推广等体系,草莓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消费终端全程可控、可追溯。为做大做强草莓产业,近年来,东港市政府相关部门和专业合作社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专家前来给农民讲课,还有专业技术人员登门服务,农户的草莓种植技术不断更新。与此同时,东港市搭建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服务平台,利用视频监控、网络传输、条码扫描等信息化技术,对纳入平台管理的种植业类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和农资经营单位建立各环节控制与衔接机制,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种得好、管得好,使得东港草莓的品质有了保证,这是东港草莓叫响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海关助力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两年,东港草莓的海外订单大幅增长。大东港海关抽调业务骨干为种植户出口草莓提供全流程指导,同时,设立出口鲜草莓查检绿色通道,实施“即报即检、预约查验”,积极推进属地查检系统试点应用,实现了查检环节“零延时、零等待”。“用不上半天时间就能完成通关,这是草莓最好的‘保鲜剂’。”丹东盛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仁刚说。2023年11月以来,公司共出口草莓鲜果2.45吨。自2023年年底东港草莓上市以来,大东港海关已助力辖区农产品企业出口草莓鲜果22.08吨,货值达2159.61万元。记者:于子航蔡晓华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