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释放新就业群体基层治理能量
    为进一步引导和凝聚新就业群体力量,推动新就业群体更好地参与基层治理,近日,丹东市振兴区组织开展党建引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主题活动,助推新就业群体成为参与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随着数字经济、外卖送餐、快递物流、道路货运等新业态经济迅猛发展,以外卖员、快递员、货车司机、网络主播为代表的新就业群体,已经成为服务市民生活、助力城市发展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振兴区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作为“两新”党建工作重点关心对象,整合多方资源、深化共建共享,在全区先后建设了62个“爱心驿站”、快递行业党员活动站以及主播党建充电站“三站”示范阵地,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此同时,振兴区还为4支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授旗,鼓励新就业群体在创建文明城市、参与群防群治等方面作贡献,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结合新就业群体熟悉街路的特点,选聘15名优秀业务人员就近担任“兼职网格员”,收集社情民意,有效延伸基层治理触角。此外,振兴区还聘请10名外卖员担任安东老街商圈食品安全监督员,发挥新就业群体“移动探头”作用,推动该群体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在取餐时监督商户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为展示新就业群体中共产党员的风貌,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形成“讲奉献、比服务、争先锋”的先进意识,振兴区择优授予13名新就业群体中的优秀共产党员“红锋骑士”称号,接受市民群众监督,承诺提供优质服务,擦亮新就业群体党员“红色名片”。记者:蔡晓华
    06/20
  • 辽宁省丹东市:抢抓机遇加快建设开放型城市 拥江抱海 勇立潮头
    丹东市不断加快建设东北亚地区有影响的国际化水平的开放型城市,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2022年,丹东港口岸扩大开放项目获国务院批准,城市对外开放依存度突破18%;东港经济开发区进入全省20强;国门湾和大东沟互贸区完成数字化通关,丹东港互贸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实现年进出口总额158.1亿元,同比增长25.5%……丹东市建设开放型城市的步伐铿锵有力。今年以来,围绕强化开放设施建设、加快开放型产业发展、加快互市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外资外贸高质量发展、加强开放环境建设等重点任务,丹东市抢抓机遇,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前4个月,丹东市完成进出口总额56.6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出口总额48.4亿元,同比增长14.4%。进口总额8.2亿元,同比增长8.4%。繁忙的大东港码头。(摄影:刘海东)深化区域合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6月2日,丹东市与通化市签署深化两市全方位合作框架协议。这是两市落实辽、吉两省交流合作座谈会部署,推动通丹经济带建设向全方位合作迈进,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务实行动。当日,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与吉林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签署合作协议,丹东市文广局与通化市文广局签署鸭绿江旅游合作一体化框架协议。今后,双方将在经贸、文化、旅游等多领域加强和增进合作。一天签署了3个合作协议,足可见丹通两市的合作步入了新轨道,开启了新篇章。这是两市落实辽、吉两省省级层面合作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丹东加快建设东北亚地区有影响的国际化水平的开放型城市的具体场景。抓住国家政策、区域合作等有利契机,丹东市着力夯基础搭平台,着力抓招商建项目,全面建设开放型城市。年初以来,丹东市编制了“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任务清单”,持续深化丹东港与大连集发环渤海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的内部协同,借助环渤海公共运输平台的集约化网络优势,吸引腹地适箱货源“散改集”和“公转水”,不断扩大“丹东至大连”中转规模。推进丹东港与本钢集团的战略合作,携手打造东北东部高效便捷钢材下水口岸。赴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开展招商活动,重点围绕金融、旅游、体育、新能源、电竞商务、医药及健康等产业,与北京东夫科技、北京圣福伦电器、深圳玖木科技等企业洽谈项目,携手合作。积极融入“东北海陆大通道”,丹东市组织37个相关部门共同草拟了《丹东市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实施方案》。丹东港口岸扩大开放项目加快进程,制定推动丹东港口岸建设及验收工作方案,已完成大东港区8个泊位改扩建工程前期手续审批工作,南1^#、南2^#泊位顺利通过验收。编制浪头港区2^#、3^#泊位、大东港区317^#泊位查验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推动新鸭绿江公路大桥加快联检设施工作,落实功能用房分配,明确联检设施建设需要。大东港疏港铁路项目可研编制启动,编制单位已完成现场踏勘。推进鸭绿江下游航道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完成项目信息化工程、航标工程,航道维护疏浚工程进入试运行维护阶段。创新发展互市贸易,制定并印发了《2023年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工作要点及任务分解表》,明确了9个方面22项重点工作。丹东港互贸区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完毕;金山互贸区确认运营主体;河口互贸区确定运营主体;国门湾、丹东国际商贸城、东北亚边贸城等二级市场建设有序推进;加快互市贸易信息化建设,做好互市贸易运营系统与政府监管平台进行对接,开展丹东市边民互市贸易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业务培训;联合丹东海关、大东港海关共同梳理拟从丹东市入境落地加工的商品清单,确定互贸商品41种。走出去请进来谱写开放合作新篇章4月27日,丹东市商务局组织4家农产品出口企业,参加省商务厅在沈阳市举办的辽宁——奉商美国总会经贸对接活动。丹东三进食品公司与华生国际洛杉矶有限公司达成意向合作,将实现自有品牌直接出口。辽宁峪程菌业与SILKROAD株式会社达成框架合作协议,产品直接出口供应日本市场。此外,宽甸板栗、圣野浆果也与多家奉商美国总会企业进行了深入洽谈,达成了合作意向。5月7日,丹东百特公司出访欧洲,与德国3P公司等合作伙伴进行深入交流。从2017年迈向国际市场,短短几年,百特公司产品已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6月11日,丹东市党政代表团赴江苏省扬州市学习考察并举行对口合作联席会议,共同以务实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携手开启两地合作新篇章。走出去,请进来,丹东市开放合作不断拓展,开放产业全面发展。丹东富田精工机械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摄影:蔡晓华)年初以来,丹东市组织科技企业参与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活动,拓宽对外交流合作渠道。持续推进与新西兰普克罗克洛市、俄罗斯比罗比詹市、韩国浦项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通过云赏辽宁项目对丹东市的旅游资源进行海外宣传推广,扩大丹东的美誉度。开放产业全面发展,推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改造和新建项目20项,仪器仪表产业项目7项。落实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强与央企合作,吸引国内外知名服务企业来丹东,邀请北京辽宁商会、辽宁省陕西商会等7家商会来丹东考察,邀请中能建、中国企业报集团等央企来丹东洽谈。拓展货运包机业务,1月4日至17日期间,再次开通丹东-南京货运包机航线,运送货物316.5吨。在不久前召开的第133届广交会上,凤城市瑞沃尔制衣有限公司、丹东佳信工艺品有限公司、凤城市东宁动力有限公司等30家丹东参展企业广受国内外采购商青睐,达成意向订单2433万美元。紧盯国际市场,丹东市开展海外抢单专项行动,制定各县(市)区2023年参加国际性展会工作目标及2023年重点国际专业展会目录。组织佳信工艺品、太平洋神龙增压器等20多家企业参加印尼国际汽配展、中俄博览会、德国杜塞尔多夫铸造展等境外展会;组织30家企业参加了广交会,展位总数达80个,进驻汽车配件、家居用品、服装、医药保健品等15个展区。开展“外贸升级转型基地+跨境电商海外线上推广”培训,组织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农产品、工业产品、纺织品等外贸升级转型企业专场培训会,推动“品牌出海”,提升外贸产品数字化水平。赴大连、北京与16家平台机构开展对接洽谈,组织赴日、韩、英、法、德等国家开展“走出去”招商活动,同时还开展了对日、韩两国客商的“请进来”活动。记者:蔡晓华
    06/20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百亿产业园建设正酣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位于合作区滨海大道附近的丹东现代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多个项目正抢抓施工黄金期,建设进度不断刷新。丹东瑞银科技有限公司双系统超安全平板电脑项目,今年3月开工,眼下工程主体已经封顶,预计8月交付使用。该项目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将引进平板电脑生产线4条、智能网络播放器生产线4条,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5亿元,新增就业350人。丹东东亚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电子专用线缆项目、东润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电子线束加工生产基地项目、丹东通博电器移动式流量计量产品生产项目的厂房主体全部封顶,正在进行外墙保温、室内楼梯镶贴及装饰装修施工。丹东现代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位于滨海大道与九龙路交会处,是合作区继仪器仪表产业园、金泉工业园、江湾工业园、临港产业园之后,规划的又一个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已入驻7家科技企业,将承载电子信息、流量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多家链条式企业,是我市重点打造的百亿级电子信息科技产业集群。自去年开工建设后,合作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投资至上、落地为大”的理念,严格落实“项目包保”“项目管家”制度,制定项目计划,倒排工期,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区包保领导带领专班,联合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全程盯紧工程进度和质量,协调解决各类堵点难点问题,全力做好项目服务保障,全力促进项目早达产、早达效。记者/刁庆峰编辑/邹润
    06/19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凤城:科技创新重构柞蚕产业链
    6月14日,中国柞蚕之乡发布会暨凤城柞蚕产业推介会在凤城承业汽贸展示大厅召开。会上,凤城市政府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签署了院地共建协议。会议还推介了柞蚕产业相关金融产品和柞蚕品种、蚕药新产品等。柞蚕业是凤城市传统支柱产业,已有300多年历史,有很强的群众养蚕基础和技术优势。全市100%的乡镇(办事处)、93%的村及88%的居民组放养柞蚕,柞蚕业相关企业183家,涵盖产业基础科研、柞蚕养殖销售等领域,全产业链从业人员8万余人,占常住人口的14.4%,2022年全产业综合产值近19亿元。2022年,凤城市被中国蚕学会授予“中国柞蚕之乡”称号。近年来,凤城市立足资源优势,用高水平现代化的柞蚕科技破解资源禀赋约束,推进柞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柞蚕产业向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出台《凤城市柞蚕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提出“到2030年末柞蚕茧产量达1.7万吨,柞蚕茧直接产值12亿元,到2035年全市柞蚕综合年产值达80亿元”的总体目标。依托世界野蚕研究中心和中国现代柞蚕科学研究中心——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专业技术优势,着力打造“一个中心、一个基地、一个示范区和一个先行区”的产业区域布局。记者/李琦编辑/邹润
    06/19
  • 加快开放型城市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
    盛夏时节,丹东市对外开放领域动作频频。丹东市与吉林省通化市签署深化两市全方位合作框架协议,以高质量区域合作助推高质量振兴发展;丹东港口岸南1#、南2#泊位通过验收,正式开放启用;丹东市党政代表团赴江苏省扬州市学习考察并举行对口合作联席会议,共同以务实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提升口岸开放和建设水平,全面加强与东北东部城市以及扬州等地区的合作,是丹东市加快建设“在东北亚地区有影响的国际化水平的开放型城市”的一个缩影。锚定以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设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目标,今年以来,丹东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统筹投资贸易、通道、平台,紧盯丹东港扩大开放、互市贸易创新发展、港产城融合发展等重点,对外开放脚步一再提速。丹东市扎实推进开放设施、开放平台建设,加快丹东港口岸扩大开放项目进程,启动大东港疏港铁路项目可研编制,持续推进新鸭绿江公路大桥口岸建设,完成大东港区8个泊位改扩建工程前期手续审批工作,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正在进行土地摘牌和专项债申报材料准备工作。同时,丹东市加快开放型产业发展,加强与央企合作,以技术创新大力推动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等主导产业升级。以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引领对外开放,丹东市全面落实外贸扶持政策,推进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区和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快打造辽宁和东北东部对外开放新前沿。目前,丹东港互贸区开始配套设施、场地等工程建设,金山互贸区明确项目运营、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项目土地已摘牌。河口互贸区确定运营主体,国门湾科技五金城、东北亚国际商贸城等二级市场建设有序推进。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丹东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放环境日益优化。今年前4个月,丹东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7.8%。进出口总额56.6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出口总额48.4亿元,同比增长14.4%。记者:黄宝锋
    06/19
  • 金融发力 赋能乡村振兴
    “我市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小额信贷在脱贫攻坚工作和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6月13日,记者在丹东市乡村振兴局采访获悉,2021年以来,丹东市多措并举持续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取得丰硕成果。银政联动助力产业培育近年来,丹东市始终强化银政联动,中国银保监会丹东监管分局、市财政局、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谋划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各项工作方案、政策措施,研究解决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因地制宜确定小额信贷政策。会商联动机制成员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扎实做好丹东地区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脱贫攻坚5年过渡期提供行动指南,合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的出发点是支持脱贫人口发展产业,立足点是实现脱贫群众增收。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丹东市不断强化农业产业项目库建设,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力度,乡(镇)、村“两委”班子、驻村(包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积极参与,发挥各自职能作用,指导脱贫户找准产业项目,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在自愿的基础上,引导和推动脱贫户从一家一户简单的“五小”产业、庭院经济转向合伙、合作、合营产业发展模式,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银行信贷员、产业指导员、科技特派员作用,做好生产环节服务跟进工作,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小额信贷有效满足了脱贫群众发展产业的资金需求,把贷款变成投入,把投入变成收成,把收成变成了收入,不仅实现了脱贫增收,也促进了产业发展良性循环。创新模式确保应贷尽贷为推动新形势下金融帮扶工作,我市全力推广“一自三合”金融帮扶新模式,充分发挥“金融+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作用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导向作用,撬动更多信贷资金支持脱贫人口生产和创业。为全面掌握脱贫人口和新型经营主体信贷需求,丹东市每年由相关银行机构牵头,开展金融信贷需求“全覆盖”摸底排查工作。排查过程中,不仅要彻底摸清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产业对小额信贷的需求,转产发展对小额信贷的需求,还要摸清具备一定基础后想要扩大生产规模对小额信贷的需求,特别是对全市种植养殖等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事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信贷需求情况,进行“全覆盖”排查,建立台账,确保应贷尽贷。与此同时,加强风险防控,化解潜在风险,对出现风险或经营管理不善的贷款经营户,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前化解潜在风险。日前,在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大青村,银行机制信贷人员开展了信贷需求调查,并在万宝西沟村开展了整村授信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丹东市在推广“一自三合”金融帮扶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风险补偿机制,由政府投入风险保证金,并积极配合银保监部门和银行机构开展脱贫户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信用等级建设,开展信用评定工作,建立信用等级档案,探索“信用村”“信用乡镇”整体授信模式,扩大整村授信覆盖面。在实现应贷尽贷目标的基础上,将脱贫户和监测户纳入农户信用评级和“整村授信”范畴。截至目前,丹东市共有536个行政村被评为信用村。记者:邢漫
    06/16
  • 注入政策“活水” 专属方案破题
    自丹东市开展“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以来,元宝区商务局第一时间在辖区内开展走访调查,多次深入辖区重点商贸企业,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向企业宣传讲解《丹东市直部门惠企政策汇总》,详细了解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及时梳理出符合企业申报条件的惠企政策,并对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为辖区企业发展注入了政策“活水”。“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样负责的选派干部为我们保驾护航,给了我们坚定信心谋发展的底气!”丹东金元宝商业城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辉说。企业资金压力大、商城空置率高、商场客流量小……金元宝商业城作为我市较早开业的大型综合性批发零售商场,在发展中遇到了一系列瓶颈问题。“如何从专业角度为企业出谋划策,将助企纾困落到实处?”在调研了解到企业实际困难后,元宝区商务局选派干部仔细研读政策资料,努力寻找破题之法。在研读元宝区《关于消费复苏专项资金补助市场主体实施方案》时发现,金元宝商业城符合方案中“受疫情冲击比较严重、存在实际经营困难且至今仍在营业的商贸综合体”的补助条件,于是选派干部主动上门,指导企业根据方案要求准备好相关材料,并在规定时间内递交申请。在选派干部一对一、手把手地帮助下,金元宝商业城于4月7日收到了来自元宝区政府的7万元补助资金,缓解了经营压力。仔细分析金元宝商业城空置率升高、客流量不大的原因,为企业“量身定制”解决方案,结合金元宝商业城的地理位置、目标客流、宣传推广等方面内容,为企业量身打造“一请二抓三结合”的引流方式。邀请网红对金元宝商业城内特色商铺进行探店,或由商铺邀请专业主播线上带货,以点带面,吸引消费者;抓住“五一”期间本地游客与外地游客双增加的契机,鼓励商铺业户提升服务质量,掀起购物消费热潮;结合商业城所处省级特色商业步行街的地理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提升客流量,进一步推动消费复苏。“五一”期间,金元宝商业城通过一系列引流措施,销售额突破230万元。“有政府的关心,选派干部的帮助,咱们企业一定能克服困难,渡过难关。”李辉说。丹东元宝区商务局选派干部还将为企业建立空置台账,利用元宝区“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以及招商引资平台,线上线下宣传金元宝商业城的地理位置、空置面积、招商方向等信息,为企业牵线搭桥,帮企业突破发展瓶颈。记者:李雯琪
    06/16
  • 做好“加减乘”法 优化政务服务
    今年,丹东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清风辽宁政务窗口”创建工作,做好“加减乘”法,营造便捷高效的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环境。在服务质量方面做“加法”,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对审批窗口进行重组整合,取消原有的分窗受理模式,设置6个综合窗口,可无差别办理市局所有审批业务,提高了审批效率。推出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一系列便民利企举措,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零障碍便捷服务。对无前置许可事项开办企业实现即时办结。对全市重点项目企业在市场监管领域的许可事项实行“马上办”,并提供专职代办服务,由专人全程负责办理审批手续,跟踪审批进程,及时反馈审批结果,为企业节省办事成本。今年已为6家重点项目企业办理各类许可业务14笔。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市场监管领域“许可管家”模式,对行政审批分局发出的所有许可证实行清单管理,重点关注许可证的有效期限,及时主动提醒许可证持有人在许可证到期前办理延续,避免因许可证过期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今年已提醒企业68家。编制《办事不找关系指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5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流程、提交材料,并通过市局网站和丹东政务服务网向社会公开,同时,对46项政务服务事项制作操作视频,申请人通过扫码即可观看,解决了申请人看不懂、不会办等问题。在环节时限方面做“减法”,让政务服务更有速度。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四减”工作,将行政许可事项平均环节数由2.41个压缩至1.42个,政务服务事项平均材料数由5.82个压减至4.32个,平均办理时限压缩比例为87.9%。完善企业开办审批机制,将企业开办整体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以内。将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主动扩大“证照联办”许可事项实施范围,在省市场监管局开展的市场监管领域“证照联办”的基础上,市市场监管局将药品领域许可事项纳入“证照联办”范围。在全市范围对市场主体登记和药品(零售)经营许可、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等政务服务事项推行“证照联办”改革,实现办理流程“一次设立、一次注销”的主题式、套餐式服务,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办事成本。推行容缺受理模式,将39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容缺受理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开。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委托下放至各县(市)区局办理,加强对各县(市)区局业务工作的指导,确保事权“放得下”,基层“接得好”。在自身建设方面做“乘法”,让政务服务更有力度。丹东市市场监管局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和驻局纪检组长为副组长的“清风辽宁政务窗口”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推动相关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制定《加强窗口服务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细化窗口服务标准,提出“六个规范、八个制度”,规范窗口工作人员的行为举止,持续提升窗口服务规范化水平。通过定期开展业务知识大讲堂、窗口工作人员轮岗交流、对审批疑难案例开展研讨等方式,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强化制度建设,在严格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前提下,制定登记疑难问题会商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行政许可档案管理等制度,确保行政审批工作有章可循。持续加强行风建设,围绕市场监管“八条禁令”和行风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滚动排查、持续整治,对一些行风建设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及时处理。记者:王俊
    06/15
  • 按下“加速键” 全力推进公路项目建设
    今年以来,丹东市交通运输系统锚定年度建设目标不放松,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奋斗姿态,努力实现交通“大提速、大升级、大畅通”的工作新局面。今年,丹东市干线公路新启动工程项目16个,总投资3.1亿元,已完成工程总投资的38.4%。农村公路计划安排完成新改建及维修改造工程170公里,已完成项目总投资1218.3万元。截至6月初,普通公路建设项目超额完成前两季度投资任务,顺利实现“开门红”“开门稳”目标。计划今年通车的“饶盖线保家至大堡段”“饶盖线大堡至草河段”等10个干线公路修复养护工程全面进入路面工程施工阶段;鹤大线牛毛坞桥、饶盖线大兴桥等31个危旧桥梁拆除重建专项养护工程快速推进,力争实现年内全线贯通目标。在按下项目建设“加速键”的同时,丹东市交通运输部门大力推进品质工程和平安交通建设。年初,按照省交通运输厅统一部署,丹东市将2023年干线公路建设计划中的“丹霍线古城至凤城段路面修复养护工程”“浑红线坦甸子大桥拆除重建专项养护工程”申报为品质工程示范创建项目。丹霍线古城至凤城段公路是丹东公路网规划国省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于4月9日正式开工,预计10月末竣工通车,是丹东市第4个争创品质工程示范创建项目。工程将大力推广“四新”技术应用,全路段沥青混合料拌合全部采用温拌工艺,同时大量应用了泡沫沥青工厂化冷再生、改性沥青厂拌热再生、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等多项节能工艺。项目建成后将有利改善路面使用状况,提升道路服务水平,满足沿线群众安全畅通出行需求。浑红线坦甸子大桥拆除重建专项养护工程是我市第2个桥梁类品质工程示范创建项目。该工程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浑红线上,始建于1987年。截至6月2日,工程总体形象进度为25%,施工单位已集中全员力量,加速突击桩基础和梁板工程施工进度,确保桥梁工程按时交付使用。下一步,交通运输部门将继续加大人员设备投入,抢抓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黄金施工期,持续保持大干快干施工态势,力争提前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任务。记者:姜慕馨
    06/15
  • 辽宁省丹东市仪器仪表专精特新企业赴深圳开展产业对接活动
    6月7日至10日,由丹东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促进中心主办,丹东青创孵化器有限公司承办的“丹东市仪器仪表专精特新企业赴深圳产业对接活动”在深圳顺利举办。本次活动旨在打响丹东市2023年6月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开门红,助力实现辽宁省“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战略目标以及辽宁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胜利,推进丹东工业数字化转型创新赋能。活动由丹东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促进中心带队,丹东通博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丹东瑞特科技有限公司等四家仪器仪表和电子信息产业专精特新企业和辽东学院代表,赴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四家科技型企业开展考察调研,就产品研发、校企对接、企业管理、企业数字化改造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进行了深入交流学习。通过对接,丹东高校与深圳优秀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发展更加紧密,探讨了建立教学实训基地的可能性;拓宽了丹东市中小企业技术获取渠道,加强了成果信息共享,推动我市中小企业探索建立先进企业管理体系。针对丹东市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优化、生产流程再造等方面的需求,深圳有关企业提供了建设性的评估诊断和解决方案。同时,丹东与深圳科技型企业间建立了联系,为今后展开资源互补、人才素质提升、产品市场对接等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李美臻
    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