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丹东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丹东纺织服装及新材料专精特新企业赴大连考察交流8月23日至24日,丹东市纺织服装及新材料专精特新企业赴大连相关企业产业对接活动,在大连市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丹东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促进中心主办,旨在为两地企业搭建供需对接和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服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丹东华洋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忠世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赴大连市交流学习,对接合作。丹东企业家考察了坚山(大连)有限公司、大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融科储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中比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埃克诺新材料(大连)有限公司,进一步了解大连优秀企业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产品技术研发、产业链条融合、数字化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成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项目对接。张知玄记者/李美臻08/28
- 丹东市前7个月规上工业稳步增长 市场销售继续恢复8月22日,从丹东市统计局了解到,1至7月,全市上下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规上工业稳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市场销售继续恢复,财政收入增速提升。规上工业稳步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1至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从工业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制造业增长6.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8%。分行业看,全市涉及33个行业大类中,有21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2%,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6.8%,比全省高10.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建设项目投资增速较高。1至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6.8%,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3.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9.6%,三次产业投资占比由去年同期的12:30.5:57.5转变为14:25.5:60.5。从投资主体看,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5.9%,占全部投资比重为74.8%;国有投资增长18.5%,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分别增长9.3%和46.4%。市场销售继续恢复。1至7月,全市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0.2亿元,同比增长34.6%。按消费区域分,城镇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55.5亿元,增长35.5%;乡村实现限上零售额4.7亿元,增长30.9%。财政收入增速提升,存贷款余额双双增长。1至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3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税收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42.1%。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14.9亿元,同比增长10.7%;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74.6亿元,同比增长6.7%。货物进出口持续增长,增速保持两位数。1至7月,进出口总额99亿元,同比增长19.7%。其中,出口总额84.8亿元,同比增长20.7%;进口总额14.2亿元,同比增长10.4%。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1至7月,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6%,八大类“七涨一降”。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1.2%,衣着类上涨0.2%,居住类上涨0.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5%,医疗保健类上涨0.4%,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2%。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上涨0.5%,鲜果上涨10.8%,水产品上涨7.3%,猪肉下降4.5%,鲜菜下降11.6%。记者:王洪满08/28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上半年就业成绩单出炉08/25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 | 1至7月成绩单来了!今年前7个月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上下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规上工业稳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市场销售继续恢复财政收入增速提升记者/王洪满08/23
- 新作为拼抢争实 多举措提质增效8月17日,记者从振安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获悉,上半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66亿元,同比增长9.4%,高于全市1.6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2位。截至目前,全区开复工500万元以上项目77个(计划76个,含房地产项目),开复工率101.3%,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21个。适应新常态加快项目建设今年以来,振安区坚决落实省委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总体要求,紧盯区三年行动领导小组确定的总体目标,狠抓“项目年”各项工作,加大力度“拼抢争实”,全面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各项指标呈现加快复苏、回稳增长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双过半”各项任务。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振安区各镇街、单位充分发挥项目攻坚专班作用,解难点、疏堵点,推动重点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全面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明确“链主”企业,更新产业图谱,强化产业链招商举措,加快推进循环经济、非动力核技术产业等央地合作项目,着力引入环保材料、医疗康养等新兴产业。不断深入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土地收储和营商环境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聚焦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鼓励支持企业科技赋能、数字赋能,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高端产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把握新要求狠抓产业培育今年以来,振安区多措并举,大力推动促进消费和扩大出口取得新突破。推动旅游消费市场提质升级,以“全域、全时、全龄”为特点,完善“一横三纵”精品旅游路线,大力招引温泉、康养、冰雪等大型文旅产业项目,重拳打击文旅市场乱象,营造体验感更好的文旅环境。着力打造城乡消费热点,抓住旅游消费“黄金”机遇,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激发夜间消费活力,推动线下消费不断升温。各镇街、单位支持和鼓励电商平台发展,开设“振安好品”专场,引导企业开展直播带货,扩大线上消费规模。在加快对外开放方面,振安区抓住丹东市边境互市贸易发展契机,助力纺织服装、蜡烛制品等出口企业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运用新思维促进民生改善近年来,振安区不断抓实抓牢民生保障,加大稳就业工作力度,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各镇街、单位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及时发现问题、推动解决,确保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有序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八大提升行动”,以“联动增效工程”“双进双促”为抓手,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并精心组织“清风辽宁政务窗口”评选活动,进一步细化实化《办事不找关系指南》,不断推动服务水平更加优质高效。振安区各镇街、各部门将紧紧围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各项目标任务,抢抓“黄金季”,展现“新作为”,以超常规举措狠抓工作落实,为今年的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扎稳根基。记者:姜慕馨08/23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元宝区:快马加鞭推项目 聚力跑赢“后半程”重大项目早竣工、特色项目育新机、招引项目频落地、既有项目发新芽,这既是元宝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建设主旋律,也是夯实新一轮发展的“定心丸”。上半年,元宝区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0.5%,两项指标增速均为全市第一。在建项目跑出“加速度”施工队头顶骄阳、脚踏热浪,塔吊车轻舒长臂、隆隆作响。在位于元宝区金山镇铁东工业园区的丹东玖鸿贸易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工厂项目施工现场,一派战高温、斗酷暑、抢进度的建设景象。同样火热的建设施工景象,也出现在丹东正阳机械新建标准化厂房项目现场,沥青摊铺机平稳、匀速前进,道路硬化工作已接近尾声,预计年底即可建成投产。“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元宝区发改局负责人表示,年初以来,元宝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建立“领导包保+专班跟踪+定期调度”项目推动机制,全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引领项目建设单位紧盯时间节点、全员开足马力,以“争”的意识、“拼”的姿态、“抢”的劲头高位推进项目建设,全力确保在建项目周周有进度、月月有进展。特色项目凝聚“新动能”一个个重大项目的快速推进,是元宝区强劲发展势头的有力见证;一个个招引项目的落实落地,则为下一步元宝区经济发展蓄足了“新动能”。在北国之春田园综合体项目现场,生态长廊与一座座果蔬玻璃温室相映成趣。走进“空中番茄”采摘区,游客们正坐在升降作业车上,将心仪的果实收入囊中;走进JOJO农场,由家长与孩子共同种下的各类蔬菜茁壮成长,绿意满园;火龙果进入成熟期,工作人员采摘正忙……总投资12000万元的北国之春田园综合体项目集“采摘旅游+休闲农业”为一体,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进入试运营阶段,在引领市民游客尽情体味田园生活的同时,带动区域农业旅游高速发展。近年来,元宝区始终按照“谋划一批、落地一批”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五大安全”“三篇大文章”、辽宁沿海经济带、“数字辽宁”和“两新一重”领域,积极寻求特色项目与元宝区经济发展的结合点,聚焦工业结构调整优化、服务业提质增效、农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谋划项目。截至目前,已招商签约中智精工二期扩建、宗裕社区养老、金海“半山壹品”等7个项目,谋划储备嘉隆机械三期、万象养生谷等44个项目,这些具有较强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将为元宝区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不断夯基蓄力,凝聚强劲动能。链式发展维持“高热度”时间在汗水中流逝,2023年转眼已到“后半程”。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成功招引落户、建成投产,其产生的“虹吸效应”也在发展中日渐显现,为元宝区产业项目的链式招引与集群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年初以来,元宝区在扎实落实项目建设“双包保”责任机制的同时,充分利用“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契机,主动靠前服务、助企纾困,在项目审批立项、用地规划选址、企业融资贷款等方面给予企业充分指导与支持,为企业在元宝区安心放心谋发展打造了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在进园区、进企业过程中,通过惠企政策宣讲、银企对接服务等举措,积极推动鼓励企业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开展产业升级、技术改造、扩容扩产。眼下,丹东嘉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机械密封产业化二期项目、辽宁月亮岛食品有限公司标准化厂房项目等一批“老树发新芽”项目逐步落地实施,以中智精纺为核心的“微产业园”模式正在积极推进。下一步,元宝区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的“强引擎”和“硬支撑”,奋进三季度,跑赢“后半程”。记者/李雯琪08/21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东港:抢抓项目建设“黄金季”盛夏时节,东港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东孚食品有限公司海洋水产食品精深加工现代化工厂、金光辉鸿精密电子制造(丹东)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加工、丹东安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滨海产业园一期等重点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塔吊耸立……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今年以来,东港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细化推进举措,推动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企稳回升。主要经济指标均好于去年同期,基本实现“双过半”和“一个同步、六个两位数”目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6%,高于全省平均1个百分点,总量保持丹东首位;固投、社零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引进省域外内资、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均实现10%以上增长;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61个,完成投资4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8%和16.1%,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培育“雏鹰”“瞪羚”企业4家,技改完成投资5.3亿元,与大连理工大学等4所大学签订校地合作协议,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创新型县(市)。东港经济开发区把项目建设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依托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装备制造园和大孤山精密加工园区三大专业园区,聚焦优势产业开展“园区+产业”招商,推动新建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上半年累计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30次,对接洽谈项目10个,丰米科技、赛欧德系列、春河科技、佑恒新材料、东磁电子、茂隆包装等项目陆续落地,总投资6.45亿元。坚持“项目为王、投资至上”,继续推进“项目管家”“摘牌即开工”经验,为重点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东孚食品、金光辉鸿、泰宏生物科技二期等项目纳入“摘牌即开工”,实现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同时,启动东港市智能制造推广中心、海洋经济研发中心建设,强化赛欧德首台(套)冷定型瓦楞纸板生产线、安德智能仓储、鑫源智能采捕船舶设备等智能制造新技术、新模式推广普及,助推数字化园区建设。生物科技产业园“实干为先、落实为要”。下半年,东港市将抢抓三季度“黄金季”,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企业是第一主体、人才是第一资源、民生是第一宗旨、安全是第一保障、党建是第一引领,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确保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记者/张瑞08/21
- 快马加鞭推项目 聚力跑赢“后半程”重大项目早竣工、特色项目育新机、招引项目频落地、既有项目发新芽,这是元宝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建设“主旋律”,也为新一轮发展夯实了根基。在建项目跑出“加速度”位于元宝区金山镇铁东工业园区的丹东玖鸿贸易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工厂项目施工现场,施工队头顶骄阳、脚踏热浪,塔吊车旋转升降、隆隆作响,一派战高温、斗酷暑、抢进度的建设景象;位于元宝区金山镇兴工街的丹东正阳机械新建标准化厂房项目现场,沥青摊铺机平稳、匀速前进,园区道路硬化工作已接近尾声,预计年底即可建成投产……“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元宝区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元宝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加大力度、加强调度、加快进度”为主线,建立“领导包保+专班跟踪+定期调度”项目推动机制,全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引领项目建设单位坚定信心决心,紧盯时间节点,全员开足马力,以“争”的意识、“拼”的姿态、“抢”的劲头高位推进项目建设,全力确保在建项目周周有进度、月月有进展。特色项目凝聚“新动能”一个个重大项目的有力推进,是元宝区强劲发展势头的见证,而一个个招引项目的落实落地,则为下一步元宝区经济发展蓄足了“新动能”。在北国之春田园综合体项目现场,生态长廊与一座座果蔬玻璃温室相映成趣。走进“空中番茄”采摘区,游客们正坐在升降作业车上,将心仪的果实收入囊中;放眼JOJO农场,由家长与孩子共同种下的各类蔬菜茁壮成长,绿意满园;火龙果进入成熟期,园内硕果累累,工作人员采摘正忙……总投资1.2亿元的北国之春田园综合体项目集“采摘旅游+休闲农业”于一体,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随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已进入试运营阶段,在让人们尽情体味田园特色的同时,带动区域农业旅游高速发展。近年来,元宝区始终按照“谋划一批、落地一批”的工作思路,积极寻求特色项目与元宝区经济发展的结合点,聚焦工业结构调整优化、服务业提质增效、农业高质量发展等谋划项目。截至目前,共招商签约中智精工二期扩建项目、宗裕社区养老项目、金海半山壹品项目等7个项目,谋划储备嘉隆机械三期项目、万象养生谷项目等44个项目,这些具有较强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将为元宝区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不断夯基蓄力。链式发展维持“高热度”时间在汗水中流逝,2023年转眼已到“后半程”。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成功招引落户、建成投产,“虹吸效应”也日渐显现,为元宝区产业项目的链式招引与集群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年初以来,元宝区在扎实落实项目建设“双包保”责任机制的同时,充分利用“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契机,主动靠前服务、助企纾困,在项目审批立项、用地规划选址、企业融资贷款等方面给予企业充分指导与支持,为企业在元宝区安心放心谋发展打造了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在进园区进企业过程中,通过惠企政策宣讲、银企对接服务等举措,积极推动鼓励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开展产业升级、技术改造、扩容扩产。眼下,丹东嘉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机械密封产业化二期项目、辽宁月亮岛食品有限公司标准化厂房项目等一批“老树发新芽”项目逐步落地实施,以中智精纺为核心的“微产业园”模式正在积极推进。下一步,元宝区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元宝区高质量发展和助力我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的“强引擎”和“硬支撑”,奋进三季度,跑赢“后半程”。记者:李雯琪08/21
- 上半年丹东高质量发展步伐稳健上半年,丹东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产业稳定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城乡居民稳步增收,经济运行持续加快恢复态势。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6.6%,比全省高10.3个百分点。其中,电工仪器仪表增长8倍、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增长50.8%、电子元件增长17.8%。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7%,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4.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1.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1.6%,三次产业投资占比14.1:25.8:60.1。城乡居民稳步增收。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78元,同比增长5.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79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38元,增长8%。记者:王洪满08/21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第六届进博会招商路演在我市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招商路演(辽宁)8月15日在我市举办活动由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上海)与辽宁省商务厅共同主办丹东市红升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九三集团丹东大豆科技有限公司凤城市格汝特汽研有限公司等30多家进博会采购商参加路演辽宁满乡印象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丹东宏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辽宁成祐农产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丹东企业与来自国内外的16位采购商对接进博会是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际级展会我市已经连续4年组织交易团参会目前,辽宁已全面启动第六届进博会各项筹备和招商工作我市将动员更多本地企业参加争取签订更多合同订单记者/王洪满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