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辽宁省丹东市:合作区再添6家规上企业
    日前,从丹东合作区经济发展局获悉,丹东瑞特科技有限公司、丹东佳信工艺品有限公司、丹东浩元仪器有限公司、辽宁众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丹东铭轩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丹东金亚食品有限公司六家企业从小微工业企业升级为规上工业企业。至此,合作区规上工业企业已达57家,占全市总量的12%。近年来,合作区把培育和发展规上工业企业摆在突出位置,扎实开展“小升规”相关工作,加大小微初创企业扶持力度,挖掘市场潜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积极培育企业上规模;加强对新投产企业和成长性企业的指导,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改项目的投资力度,做大专精特新企业“蓄水池”。
    03/16
  • 辽宁省丹东市:智慧化+定制化 助力女性精准就业
    3月8日,由丹东市人社局、丹东市妇联主办,丹东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承办的“春风送真情援助暖民心”第十八届女性招聘会举行,为求职者提供了400多个就业岗位。“看看这次招聘会的热门岗位是哪个……”在现场,求职者李瑶看到了一整面有实时滚动数据的电子显示屏,上面岗位要求、薪资待遇等信息一应俱全。李瑶已经工作3年,一直想重新换一个更心仪的岗位,和同伴认真查看着屏幕。“太智能了,在这儿可以看到全场‘最火’岗位,还可以‘定位’自己适合的岗位。”看了一会儿,她直接“瞄准”一家生产企业,走进会场。每家企业的展位上都安装了一个桌面终端设备,企业通过“终端”签到,提前输入企业简介和招聘信息,经过工作人员资质审核后,发布并实时显示在会场电子显示屏上,求职者与企业可通过桌面终端设备确认意向,在招聘会结束时,企业可通过线上系统打印出招聘人员明细及相关详细资料。“记得以前是展台前摆着‘海报’,来招聘会光看人挤人了,现在可不一样啦!”一位上了年纪的女性求职者感慨道。据了解,结合智慧城市规划,以大数据、互联网为依托,丹东市人社局建设了智慧化人力资源市场,为招聘岗位、求职人员提供精准的对接。丹东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求职者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登录平台获得所需要的岗位、人员和相关的政策信息,并通过平台大数据智能比对筛选,即时向招聘企业和求职者双方智能精准推送匹配信息,真正实现了“双找双推”,从而促进了政策制定更精准、服务大众更便捷。在家待业3年的许倩倩一大早便到招聘会门口等待。她告诉记者,以前在一家超市做收银工作,后来因为怀孕就辞职了。“来招聘会前比较忐忑,觉得适合自己的岗位比较少,没想到还有专门适合我这种宝妈的岗位。”许倩倩说。专场招聘会上,很多招聘岗位都是为女性量身定制的,工作时间相对灵活。一家家政公司推出了订单式岗位,帮助有需求的女性求职者实现弹性工作。一家月嫂公司的招聘条件更倾向于“踏实肯干肯学的年轻妈妈”。近年来,丹东市妇联、丹东市总工会持续推进创业创新巾帼行动,不断拓宽女性求职渠道,开展“女性双创”公益培训和自我增值学习,着力为女性在“家门口”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多措并举扩宽女性就业渠道。记者在招聘会上看到,不少企业提供的待遇比较优厚,但高端、专业性的女性人才十分紧俏。“我们是一家化工企业,这次招的是内勤和网络客服,这两个岗位需要求职者细心、耐心,还要掌握一定的化工知识。希望是有一定专业性的女性。”一家化工企业的人力专员李女士无奈地耸耸肩,“从年前开始招录,一直没有合适的。”一家外贸企业急招英语专业翻译,“只要是人才,公司一定会想办法留住。”招聘人员说。普工、文员、服务员、幼教、收银员、前台促销/导购员、美容师、电商客服为女性求职热门职位,这些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善于沟通、亲和力强等素质,体能要求相对较低,所以更受女性求职者的青睐。此外,由于数字经济的发展,电商、网络客服等相关岗位对女性的需求数量增长很明显。丹东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女性专场招聘会,丹东市将继续加大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扶持力度,持续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全力确保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03/16
  • 辽宁省丹东市:“无土蓝莓”住单间 “傻瓜植保”增质效
    “这个园区10个棚,主要无土栽培种植蓝莓,目前来看,效果非常好。”3月8日,在东港市龙王庙镇卧虎村的一处大棚园区内,园主于仁河向记者介绍。大棚内,千余棵蓝莓离开地面,被安置在一个个泡沫材质的盆内。这些泡沫盆都是于仁河自己设计的,他结合国内外无土栽培经验,在原有塑料盆的基础上,根据北方气候特点,经试验研究,最终选择采用泡沫材质的盆,为蓝莓打造一个个“单间”,让蓝莓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下生长。在一座等待蓝莓苗“入住”的棚内,记者看到,用于试验的塑料盆、泡沫盆、温度计还未被撤出。“我去南方考察时看到,蓝莓无土栽培都是采用塑料盆。经过试验发现,塑料盆吸热,升温快,散热也快,盆内昼夜温差能达20多摄氏度,而泡沫盆的温度变化小,昼夜温差也就几摄氏度,对蓝莓生长损伤较小。”于仁河介绍,当前,他正在为这个泡沫盆申请专利。除采用自己研发的泡沫盆外,于仁河还有一套自己的植保方案。经过多年的学习研究,去年,于仁河终于将多年积攒的理论应用于实践。2022年4月,于仁河在园区种下第一批蓝莓苗,“我栽入的是刚生长出来的蓝莓苗,很小,掉地上都找不着。”于仁河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蓝莓树要3年才能结果,而他将1年的蓝莓苗栽进盆后,不到9个月就结果了,这让他很兴奋。“去年4月份栽的,今年1月份就结果了,长势非常快。用这套植保方案,当年种植就能达到地栽两三年的效果。”据于仁河介绍,无土栽培的蓝莓,每个盆内的基质都采用经特殊处理的泥炭、珍珠岩、椰糠等物质,跟地栽蓝莓比起来,养分更充足,也减少了病虫害及杂草的产生,不仅为蓝莓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也减少了人工、用药等成本,提高了种植效率和效果。园区整体采用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只需两个人就可以看管10栋大棚。当天下午14时30分,插入盆内的滴箭开始出水,这是根据当前蓝莓生长周期设定的植保方案,每天灌溉5次水肥,每次2分钟。而这些像打点滴似的灌溉模式相较滴灌来说,既能实现精准灌溉,又能控制水量,避免浪费。在园区的4号棚,记者找到灌溉源头——一个大蓄水池和一套智能控制设备,这套水肥设施供应整个园区大棚。园区管理员会根据每个周期蓝莓的生长所需,调好营养液,并设定好灌溉时段,到时候,设备就会按时启动,各棚内的滴箭实施灌溉,结束后自动停止。于仁河称该植保方案为“傻瓜式”,是他为蓝莓种植户趟出的一条致富新路径。棚内的每棵蓝莓树都硕果累累,树枝被果实压弯了。于仁河告诉记者,虽然蓝莓树的种植时间不长,但挂果量已经高出地栽树的4倍以上。“现在许多老百姓不敢种蓝莓,就是因为周期太长,从种植到结果得3年,大家等不起,不敢投入。”于仁河用实践证明,这种新型蓝莓种植模式可以获取更高收益。连日来,东港地区许多种植户来到于仁河的园区考察,并已有不少种植户开始采用于仁河的植保方案进行种植,还有部分计划于五六月份重新栽种新苗后再开启新模式。
    03/16
  • 辽宁省安徽商会丹东行招商座谈会举行
    3月14日,辽宁省安徽商会招商座谈会在丹东市举行,丹东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商会企业家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沟通交流。座谈会上,与会嘉宾了解了丹东市情及产业发展情况,与丹东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展开深入交流。商会企业家围绕营商环境、丹东重点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等,结合各自企业优势作相关分享,表达了希望与丹东积极携手共进的合作意愿。丹东市工信局和丹东市互市贸易区分别作招商洽谈项目推介。此次座谈会搭建了丹东市与辽宁省安徽商会合作平台,接下来,各县(市)区、经济区、园区等将与商会围绕招商产业政策进行对接,寻求更多的项目合作,助推丹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03/16
  • 辽宁省丹东市: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3月6日上午,在丹东凤城市红旗镇新力村8组村民王积有家的洋菇娘种植园里,工人们三五成群地将绿油油的“菇娘苗”栽进棚里。“我主要种植了两个品种的洋菇娘,大的品种预计在5月中旬上市,小的5月初就能上市。”王积有笑着说,当地出品的洋菇娘果实饱满,口感醇厚,眼下虽还没上市,就已经有许多老客户上门预订了。“新力村的洋菇娘产业,可以说是远近闻名,这里早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洋菇娘保护地产区了。”提起村里的洋菇娘,凤城市红旗镇洋菇娘协会会长范喜军说,这些年,洋菇娘产业发展势头不错,已经成为村里的主要产业之一。如今,新力村的洋菇娘远销上海、深圳、广州、福建等地,在当地的大型超市每公斤售价不菲。“头年10月份在小温室育苗,来年正月栽到春棚里,咱们村的洋菇娘无论从长势还是口感都反响不错。”王积有说,他种了3亩多地洋菇娘,与他之前种植的品种相比,今年种的洋菇娘果实更大一些,味儿更正。算起来,他种植洋菇娘已经10多年了,自打村里发展洋菇娘产业,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不少村民都盖了新房。范喜军介绍,从2013年开始,新力村两委带领村民发展洋菇娘产业,目前村里90%的农户都从事这项产业。为推动洋菇娘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障产品品质,红旗镇政府积极开展“红旗洋菇娘”地理标识认证。如今,洋菇娘已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品销售模式也由经销商直接上门收购转变为上门收购+电商销售的双重模式,实现了销售模式多样化,农民收入也得到提高。记者从丹东市乡村振兴局了解到,近年来,凤城市坚持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经营理念,建机制抓培育,激发内生动力,聚焦特色产业,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重点发展小浆果、食用菌、山野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建立多个示范基地,红旗镇新力村曾获评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与此同时,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引导产业集聚,凤南重点发展蓝莓、草莓、洋菇娘等产业,凤北重点发展食用菌、中药材、柞蚕、绒山羊产业,凤中重点发展大樱桃、蔬菜、西瓜、肉牛、板栗,通过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03/15
  •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全方位推进招商引资
    3月13日,从丹东市振兴区获悉,振兴区经济合作发展服务中心按照全区经济和项目年工作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为振兴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振兴区经济合作发展服务中心积极谋划2023年招商工作,力争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依托全区项目工作专班,制度化推进项目年活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政策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产业发展规律和生产力空间布局,紧抓政策窗口期、机遇期,谋划推进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大项目。同时,前往经济发达地区积极开展招商活动,切实推进招商工作有序进行。坚持以园区为主体进行招商,引进一批示范性项目在园区签约落地,形成“以商招商、以商带商,招一商、带一片”的连锁效应和群体效益。推进浙商产业园建设项目、红色旅游基地项目、东北亚农产品交易中心二期项目等多个项目,确保签约项目落地达产。重点项目重点推进,加强工作协调和调度力度。紧抓合作契机,推进黄海北厂地块开发、创智高科技产业园等项目进度,争取早日签约落地。强力推进丽山纺织等外资项目进度。振兴区经济合作发展服务中心将大力宣传振兴区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推介对接重大招商项目,积极参加“辽洽会”、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大型招商活动。完善闲置资产清单,精准掌握域内土地资源情况,提升土地集约化利用效率;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大篇文章”,压实链长制,拉长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特色消费品、精细化工、电子信息5条主产业链,进一步补链、延链、强链,引进一批与现有产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成长性好、附加值高的项目,做实做细工作,确保实现第一季度“开门红”。
    03/15
  • 辽宁丹东便民办税助力项目建设“加速跑”
    年初以来,丹东市税务局迅速落地落细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各项服务举措,开展个性化服务,及时帮助解决涉税难题,高效落地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有力释放税惠“真金白银”红利,助推重点项目建设“加速跑”,积极为企业发展提势蓄能。在位于丹东市振安区楼房镇的丹东依璐服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熟练地操控电脑,通过电脑设定图案和绣针走位,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完美地绣在五颜六色的布料上。“公司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税务部门一直为我们出谋划策,及时解答各种涉税问题,为我们解除后顾之忧。与此同时,税收优惠大大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去年,公司获得减免各类税费150余万元,省下来的资金,已全部投入项目建设中。”公司负责人王晓东说。丹东依璐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刺绣面料织布及半成品生产加工企业,眼下,总投资1亿元的刺绣面料加工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聚焦重点项目,我们积极落实各类税费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各项举措,在政策落实和精细服务方面下足功夫,助力重大项目跑出‘加速度’,打好‘三年行动’首场战役,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力量。”丹东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闫海波说。今年,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开展以来,该局出台了六方面40项130条服务措施,深入79家企业宣传辅导,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67个,极大地提升了企业项目落地推进效率。
    03/15
  • 【营商】免费技术支持,为期三年!
    3月9日,在市市场监管局助力下,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与丹东辽科工业丝绸防护织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签订了《技术性贸易措施公益服务协议》,旨在帮助企业充分利用特别贸易关注、WTO/TBT-SPS协定等规则,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据了解,近年来辽宁省出口产品经常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限制。为协助出口企业有效应对此类贸易问题,市市场监管局积极与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进行磋商,希望该中心能为丹东的出口企业提供免费技术支持。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同意为我市4家出口企业提供3年的免费技术支持,具体包括:每季度为企业免费发放《辽宁省WTO/TBT信息通报》1期,内容为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关资讯,帮助企业了解国内外相关信息;出口产品如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调研,提出应对建议等内容。市市场监管局联手省级技术机构,全力助推出口企业应对贸易壁垒,是贯彻落实《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具体举措,为我市出口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标准化技术支撑,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03/14
  • 辽宁省丹东市:扩规模提产能 确保首季开门红
    近日,位于丹东市振安区楼房镇的丹东依璐服饰科技有限公司传来捷报,随着公司一期改扩建项目完工并投产,今年前两个月,公司完成产值超千万元,同比增长225.73%。依璐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机织车间里生产正忙。(摄影:宋永昆)梭机飞转,女工忙着纺线。(摄影:宋永昆)依璐服饰是一家以生产加工刺绣面料织物及半成品、服饰花边辅料、室内装饰用品为主的企业。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扩大生产规模,二期工程已完成相关手续办理,预计4月动工建设。扩规模提产能,全力以赴创佳绩。(摄影:宋永昆)聚焦抓经济建设稳运行、抓项目建设提增长、抓企业服务优环境“三抓”重点工作,楼房镇45家大中小企业全力以赴促生产,全力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
    03/13
  • 辽宁省丹东市:凝聚“三大动能” 释放发展活力
    2022年以来,东港市凝聚“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能,加快重点改革步伐,更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增强创新驱动后劲,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发展土壤。持续健全亲商、护商机制,累计为81家企业和7名投资者颁发“一牌两卡”;推进智慧城市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为城市网格化管理、突发事件处置等提供有力支撑;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率达91.6%,“一网通办”实际网办率达99.1%。扎实做好事业单位改革“后半篇”文章,调整组建事业单位12家,改革活力充分激发。围绕“五个方面”重点,打造更高水平开放格局。实施“外贸双量增长计划”,为企业申请中央外经贸专项资金2115万元,新增外贸企业41家;大台子港区获批国家一类开放港区。积极融入“黄海翼”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与庄河市联合制定《区域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在产业发展、园区共建、海洋经济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出台《东港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办法》,鼓励国内外友好人士支持东港城市建设和发展。针对性开展招商引资,2022年“走请”150次,在谈项目150个,新签约项目43个。围绕实体经济发展,突出数字赋能和创新驱动,成功入选省创新型县(市)建设试点。创新企业培育成果显著,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产值同比增长12.9%;新增“雏鹰”“瞪羚”企业4家,省级“小巨人”企业2家;4个项目纳入省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创新基础持续夯实,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2个;智能制造推广中心和海洋经济研发中心开工建设。稳步推进产学研合作,实现技术难题联合攻关和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组织2家企业参加辽宁—京津冀科技招商活动,分别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天津科技大学签订科技项目合作协议。“辽宁国际科技创新与产业合作中心”揭牌,该中心将作为东港重要的创新和服务载体,聚集和整合“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优势智库、技术成果和创新人才资源,成为技术创新及人才交流合作基地。建立梯度培育企业储备库,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东港市100多家科技企业注册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70家企业已备案入库。依托辽宁草莓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人才项目信息库。专家、研究员等高技术人才的引进,为东港市工业企业和农事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