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丹东港:码头装卸忙 实干开新局
    一台台门式起重机繁忙作业,一艘艘货轮整装待发。2月份,丹东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98.6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2.52万标箱,同比增长101.6%;金属矿石吞吐量100.3万吨,同比增长8%。今年初以来,丹东港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精心优化作业流程,以奋进的姿态实干开新局。浓浓的年味刚刚散去,丹东港散粮码头分公司便迎来了兔年的第一艘外贸大豆船。分公司提前与客户、口岸单位、船公司等协调沟通,制定详细作业方案,保障卸船作业有序、高效、优质,仅用43.6小时便完成了6.9万吨大豆卸船作业。2月份,丹东港完成钢材吞吐量111.42万吨,火车装卸1.2万车。为确保完成当月新增的上海航线10万吨钢材周转量,丹东港杂货码头分公司科学统筹疏港所需生产资源,强化码头与货场工作衔接和装载质量管理,加强与铁路分公司联系,及时调整作业计划,预先规划卸车道线及货物堆码场地,安排多条作业线同时作业。2月份有9天单日钢材疏港量超过2万吨,其中2月21日完成钢材疏港2.6万吨,创今年以来新高。丹东港杂货码头分公司加强谋划统筹,盯紧作业进度,3天时间完成3艘5万吨级水渣船舶作业,实现单日水渣疏港量8.3万吨,再创新高。持续强化冬季煤炭水路运输保障,2月份完成煤炭在港转运42.6万吨,同比增幅17%。今年以来,丹东港紧紧围绕港口生产目标,一路蹄疾步稳:走访多家企业,了解客户需求;挖掘潜力资源,抓好稳产保供;引导适箱货源“公转水”和“散改集”,全力推动“丹东-大连”集装箱转水业务,其中2月份完成业务量1.86万标箱,同比增幅129.1%,创历史新高。
    03/08
  • 辽宁省丹东市:跑出项目招引建设“新速度”
    3月2日,宽甸经济开发区传来喜讯:总投资1.2亿元的中创铝业新型铝材项目正式投产。当日,记者在中创铝业的生产车间看到,两条新型铝材智能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行。企业负责人介绍,还有两条生产线将在今年8月完成安装调试并实现投产。据悉,该项目于2022年4月落户宽甸经济开发区,“签约、开工、投产”全程仅用了11个月的时间,跑出了宽甸经济开发区项目招引建设的“新速度”。项目建设拉满弓,力争实现“开门红”。今年以来,宽甸经济开发区共确定1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达22.65亿元。除中创铝业新型铝材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秋实食品深加工及冷链仓储项目(一期)将在近期实现投产,嘉瑞农业中微量元素肥、金威矿业金石圆石材、威科特瑞塑料功能性母粒等项目将陆续按时开工、投产。诸多优质项目的高效推进,是宽甸经济开发区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实干担当的生动体现。“十四五”以来,宽甸经济开发区成立了“产业项目服务专班”,围绕企业所想,构建“签约即审批、履约即进场、拿地即开工、建成即投产”新机制,在项目推进中与各对口单位密切配合,建立绿色通道,加快手续审批速度。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园区主干道路及配套管网建设,建立“驻企店小二”服务机制,坚决做到“全程服务到位、审批代办到位、要素保障到位、问题解决到位、政策兑现到位”,为项目全速建设添足动力。下一步,宽甸经济开发区将围绕《丹东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和《丹东市开发区重点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目标,秉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理念,聚焦“绿色低碳、招大引强、转型升级”,策划招引投资强度大、产出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依托产业优势,加快推进农产品深加工、非金属新型材料、绿色新型建材等产业链项目向园区聚集。依托资源优势,全面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使产业规模和质量迅速提升。
    03/06
  • 辽宁省丹东市:合作区3家企业入列省上市企业“后备军”
    日前,辽宁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省上市企业后备库名单,其中,丹东合作区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丹东通博电器(集团)有限公司3家企业位列其中,进入省上市企业“后备军”。据了解,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作为企业上市的先导站,入库企业需具备明确的上市计划和初步的上市条件,具有产业结构符合行业类型、企业运作规范、财务指标清晰且达标等特点。企业入库后,相关部门将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政策扶持、基金支持、融资对接等服务。“此次入选的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公用事业计量、仪器仪表等产业领域。”该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合作区坚持政策引导,立足服务“三篇大文章”,以企业上市培育为工作重点,对一批重点企业建立一系列上市工作机制,全力推进资本市场建设。出台上市企业财政补贴政策,持续帮助企业疏堵点、破难点、接断点,全力支持企业上市挂牌,打通企业直接融资绿色通道。
    03/02
  • 辽宁省丹东市:发展特色产业 蹚出富民新路
    日前,记者来到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牛毛坞镇牛毛坞村,一排排温室大棚鳞次栉比,一条条村道干净整洁。“俺和俺媳妇两人都在这打工,俺媳妇挣的是固定工资,每个月5000块钱,俺是计件日工资,每天挣200块钱。”4组村民林晓军对记者说。在林晓军工作的明太鱼加工厂,一排一排松木架子一眼望不到头,上面挂满了一条条明太鱼。“这是我们去年新建的加工厂,明太鱼晾晒这块儿,每天大概有10多名男工干活儿,平均一个男工能赚到260到300块钱不等,预计4月份开始,我们还需要招40名工人进行深加工。”牛毛坞村党总支部书记孙景飞介绍,近些年,村里积极探索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新路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园区共有117亩地,建了15栋暖棚,发展草莓、香菇、大樱桃等产业,明太鱼深加工也前景良好。村民忙了起来,收入多了起来,日子也越来越好。在草莓大棚里,村民们正在忙碌着。“俺媳妇儿负责领着工人摘果儿,梳理果儿,记账发货,俺就在这儿负责浇水施肥,卷卷大棚,干些零活儿,俺俩一天可以收入400块钱。”14组村民安运成说,如今村里很多人和他一样都在家门口打工,收入不错。孙景飞介绍,村里有草莓大棚12个,目前草莓正是上市高峰期,每天都发出好几车,销往全国各地。大樱桃正在梳果,每个大棚能产500公斤左右大樱桃,总共有7个大棚种植大樱桃,预计今年3月上市。记者从市乡村振兴局了解到,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我市着力加强产业帮扶的带动作用,高度重视衔接补助资金使用和项目安排,及时调整思路,优化资金使用方向。持续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导农户发展“五小产业”,促进村集体和农户稳定增收。据了解,去年宽甸投入各级衔接补助资金1.6亿元,实施巩固脱贫成果村集体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设施配套等项目208个,完善了生产设施建设,提高了产业组织化程度,促进村集体和农户稳定增收,提高内生发展动力。今年将继续做好项目前期谋划,基于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市场需求,围绕增收、产业发展、补短板、乡村建设等,坚持自下而上、强化农民参与,充分吸取群众的意见,扎实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高质量谋划设计一批项目,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03/02
  • 辽宁省丹东市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力争“三年行动”开好局起好步——聚焦开放创新 加速产业转型
    2月的辽东春寒料峭,但一个个生产车间和项目建设却热火朝天。抓生产、上项目、促投资,新年伊始,丹东各地以首战即决战的劲头,吹响了奋力夺取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年首季“开门红”的集结号。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我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丹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提振发展信心,有效释放经济活力,着力补齐“四个短板”,扎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推动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作出积极贡献。在曙光汽车集团黄海新能源生产基地总装车间,工人们正在进行车辆装配。(摄影:艾立朕)丹东优耐特纺织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摄影:蔡晓华)丹东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摄影:蔡晓华)融入开放大格局建设振兴新前沿1月29日,丹东市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能建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就深化拓展央地合作、加强高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2月2日,在辽宁省陕西商会企业家走进丹东招商座谈会现场,丹东市工信局和各县(市)区、经济区分别进行项目推介,与商会企业家互动交流。开年就争先、开局就决战、起步就冲刺,丹东市上下紧盯“抓进度、促成果、有突破”目标,争分夺秒抓好项目建设主线任务,狠抓各项任务落实。新的一年,丹东继续坚持科技招商引领,围绕“12+30”条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开展产业招商,引进上下游优质项目,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围绕优势产业、互市贸易等靶向招商、精准招商。加强与广东产融、华为集团及在外辽宁商会、产业协会合作,开展以商招商、平台招商。加强与央企总部高位对接合作,壮大国企国资。加强与日韩合作,拓宽外资招商渠道。力争全年内外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丹东主动融入全省对外开放发展格局。抢抓丹东港口岸扩大开放新机遇,找准丹东港在辽宁港口群中定位,积极承接吉林向南开放战略,重点围绕大东港区扩大开放,建立完善联检系统,升级改造大东港区矿石、散杂货、通用泊位6个,推进货主码头项目,全面提升港口综合开放能力,加快融入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绿色港口、智慧港口;推动丹东口岸综合货运枢纽等4个客货枢纽项目建设,新区大桥口岸查验设施通过验收,放大港口集聚效应、协同效应。抓好临港产业升级,加快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大东沟互贸区通关运营,丹东港互贸区通过验收,国门湾互贸区转型发展,重点培育国门湾科技五金城、东北亚边贸城等互市贸易商品二级交易市场,备案合作社及落地加工企业突破100家;启动临港物流园区起步区建设,打造粮食、建材、冷链等产业园,培育一批临港产业集群。抓好港城建设,提升改造东港旧城区治理等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三湾水库东港输水管网、环城燃气管网等项目,进一步优化城区功能布局,促进港城能级跃升。加强区域合作共建,深度融入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和辽宁“一圈一带两区”发展格局,深化与扬州对口合作,推进文化旅游、特色农业、装备制造等互补性强的产业有效对接,加快跨区域物流业发展,共建人力资源供需交流合作平台。加快科技创新打造发展引擎春风浩荡,沉寂一个冬天的土地苏醒了。在丹东振兴经济开发区,各个施工现场和生产车间传来阵阵机器轰鸣,奏响春天蓬勃的乐章。眼下,振兴经济开发区在建的新农利合项目(一期)、易斯特中子发生器项目、金鼎压缩机项目、长隆机械改扩建项目等10个项目正在加紧施工,78家入驻企业开工复产,一片繁忙。今年,振兴经济开发区计划推进实施项目28个,总投资额65.22亿元;引进内资力争增长15%,达到8亿元。将园区作为工业经济的主战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产业聚集的主载体、企业发展的主平台、创新驱动的主引擎。年初以来,丹东市大力推进“五项工程”,打造“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空间布局优化、主导产业明确、产业加速集聚”的园区发展新格局。今年,丹东将启动前阳精细化工产业园电力专供、污水处理、道路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港海洋经济园、凤城科技成果转化园、合作区现代电子信息科技园、高新区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园等专业化园区建设,持续培育百亿级、50亿级产业集群,新建工业项目入园率达到75%,推动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把园区打造成工业强市主阵地。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丹东持续放大“丹东现象”效应,将科技创新作为振兴发展的战略支撑。今年,丹东继续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坚定不移创建国家高新区,实施育成中心提升工程,加快辽宁仪器仪表重点实验室、半导体设备中试基地、汽车增压器中试基地、新亚智能制造中试孵化产业园建设。深入实施“揭榜挂帅”“赛马”机制,新建市级以上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各10个。开展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户、高新技术企业15户、雏鹰瞪羚企业10户。大力实施“鸭绿江英才计划”和“万名学子留丹来丹”专项行动,扩大“带土移植”成果,加大创新创业团队、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引进,构建让人才安心、安身、安业的良好生态。不断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丹东积极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持续开展“百企百亿技改提升行动”,滚动实施技改项目100个,带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90亿元。同时,做深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建设种业、渔业、畜禽、果蔬、优质粮油五大原料基地,打造粮食综合产业园。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20户重点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培育“小升规”“规升巨”企业24户、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户。聚力绿色发展提升幸福指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事关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大局。日前,2022年全省各市空气质量和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新鲜出炉,丹东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城市水环境质量还是第一!厚植“丹东蓝”“丹东绿”,新的一年,丹东将持续优化环境质量,全力抓好中央及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推进污染防治,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治理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5%。强化水源地风险源动态管理,推进城市水源地上移工程,县级以上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加快黄海(丹东段)综合治理,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和污染地块监管,推动地下水水质持续向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深做实林长制、河湖长制,加速实施绿满辽宁、水润辽宁丹东项目,建成绿色矿山10座,落实海洋生态保护,建好辽东地区“绿肺”“水塔”,打造更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体验场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推进凤城、宽甸绿色经济区建设,探索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评价,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形成特色农产品、中药材和林业经济等优势产业集群,培育“鸭绿江”“凤城蓝莓”地理标志品牌;开发森林生态旅游,打造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2个。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推动19.5万亩国储林项目获批,争取宽甸169万亩碳汇林纳入林业碳汇交易平台,建设林业碳汇示范基地5个。支持东港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凤城市庙沟及宽甸爱河抽水蓄能电站、振安区绿碳循环产业园等投资20亿元以上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建设,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提升广大农民幸福指数,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步伐,统筹改善农村路、水、电、气、通信和物流等基础设施条件,改造农村饮水工程116项,治理河道114公里,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70公里,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80个,推动村庄“一时美”变“持久美”,“局部美”变“全域美”。
    03/01
  • 辽宁省丹东市聚焦重点难点“干”字当先抓落实
    项目建设掀起“春播”热潮;打出招商“组合拳”,“走出去”“请进来”脚步一再提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企业和项目现场走访调研,推动各级助企惠企政策落实落地……连日来,丹东市“干”字当先,以首战即决战的劲头奏响紧抓快办、真抓实干的奋进乐章。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我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关键在行动、关键在落实。丹东市按照省委部署要求,紧扣振兴发展需要,围绕项目建设、园区发展、推进开放、营商环境、工作作风、从政环境六方面重点工作,更加突出改革创新,科学制定任务清单和工作台账,狠抓落实。以项目建设为重要支撑,丹东围绕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和辽宁沿海经济带、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常态化调度、一体化推进,科学谋划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今年丹东市计划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92个,总投资1167亿元,截至2月17日,全市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已开复工6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4个,复工项目49个。以园区发展为关键举措,丹东市狠抓园区高质量发展,明确今年新建工业项目入园率达到75%,推动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把园区打造成“工业强市”主阵地;以推进开放为重要引领,聚力以港兴市,通过统筹港产城融合发展,积极承接吉林向南开放战略,全面提升港口综合开放能力和推进临港产业升级,建设绿色港口、智慧港口等,深度融入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和辽宁“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与此同时,丹东市以营商环境、工作作风和从政环境建设为坚强保障,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加快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设,以更大担当和作为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02/28
  • 辽宁省丹东市:数字赋能“新引擎” 抢先抓早“加速跑”
    人勤春早百业兴。早春时节的料峭寒意中,位于凤城经济开发区的凤城太平洋神龙增压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人机协同作业、智能仓储物流……在神龙增压器数字化车间,一系列行业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呈现眼前,工厂智能化生产场景随处可见。“这是公司‘数字智能工厂’项目建设的初步成果。目前,总投资3000万元的涡轮增压器智能工厂续建工程建设项目正在施工。项目建成后,年新增产值1亿元,新增利润1000万元。”公司总经理刘济豪介绍,企业正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通过推进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智造”升级。“目前,6000多平方米的立体仓库已实现物流从配盘、储存到线边配送等流程的全过程管控,采用智能化立库存放、智慧物流自动配送,配套自动出入库和台账管理,几名员工便可操作整个智能化仓储物流。”刘济豪介绍。“今年的订单比去年增长25%以上,结合公司产能的增加,‘数字化智能工厂’的续建项目建设必须抢先抓早。”刘济豪的话语中透露出企业对“智造”升级的迫切需求。不仅太平洋神龙公司,凤城市东增铸造有限公司的“智造”升级也在悄然进行。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成的2000平方米智能化生产加工车间里,新购置的先进机加工设备正在满负荷运转。“我们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了产品成品的深加工制造。”公司总经理陈希跃对技改升级后的企业发展充满信心,“公司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产业链延链优化,继而形成增长新动能。”“现在,园区已有20余家企业的技改升级初见成效。今年以来,又新增了5家企业投入技改升级中。”凤城经济开发区企业部部长于云清告诉记者。目前,凤城市共有增压器生产企业近200家,其中38家企业正在推进技术改造升级项目。做好增压器等汽车零部件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凤城市正奋笔疾书。以数字赋能为抓手促进“老字号”由硬变软,以延链、补链为重点加快“原字号”由短拉长,以培育龙头为目标带动“新字号”由小做大……2023年,丹东市继续实施“百企百亿技改提升行动”,全年实施百企百亿技改项目103个,预计再增加50个数字化应用场景,工业企业上云率达到15%,“数字丹东、智造强市”建设起步即冲刺,奋力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
    02/28
  • 辽宁省丹东市:签约首单“电e盈” 服务企业更务实
    日前,国网辽宁丹东供电公司成功为丹东一家太阳能新能源企业办理“电e盈”业务签约,实现了“电e盈”首单业务在丹东地区落地。“电e盈”是国网丹东供电公司推广的“电e金服”便捷服务中的一项服务项目,能为客户提供很大的便利。据介绍,这家太阳能新能源企业是丹东地区新能源重点企业,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光伏太阳能发电技术研发与系统设计、安装、维护、技术咨询和相关配套服务。根据前期走访摸排,了解到该企业每月用电量较大,存在资金周转困难问题。为创新“电费增值+智能交费”服务,方便拓宽企业交费渠道,国网丹东供电公司积极推广“电e盈”线上电费金融产品。通过挖掘、分析电力营销数据,对用电企业进行精准画像,筛选锁定目标企业,国网丹东供电公司营销部、新兴供电所等专业人员主动对接该企业。通过签约“电e盈”服务,客户即可享受电费自动交纳,同时还可享受高于银行活期利率的增值收益,满足了企业多样化的电费资金增值和交纳需求,降低了企业电费交纳的综合成本。自推广“电e金服”以来,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在帮助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地方经济上倾尽全力,实地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与资金运作模式,“一对一”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电费资金运作方案,最大限度助力小微企业经营发展。接下来,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将持续深化“电e金服”宣传推广工作,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和操作便捷的电费金融服务,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持续提升用户认可度和满意度,让更多的终端用户畅享“电e金服”的便捷服务,实现共利共赢。
    02/27
  • 辽宁省丹东市花园街道:抓住“动员令”契机 实现“项目年”目标
    近日,丹东市振兴区花园街道以“动员令”为契机,在奋战振兴区2023项目年主战场上锚定目标、发力前行。街道将确保实现年度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复工4个、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56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00万元的必保目标。据了解,花园街道党工委将按照振兴区区委、区政府年度经济工作和项目年工作的总体部署,主动承担属地责任,不等不靠,立足自身想招法、破难题,做到目标明确、职责明确、分工明确、服务项目明确。抢先抓早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一季度开好局、起好步。为进一步挖潜区位优势特点,花园街道更新制作招商宣传片、招商画册、项目手册,多渠道多平台营造招商声势,让外界了解花园,看到花园街道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着眼花园街道北部山区未来长远发展,重新组织制定花园村村庄规划,围绕花园村未来发展定位,对产业发展、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建设空间和道路交通等方面科学规划,为精准招商提供遵循。配强招商力量,灵活招商形式,重点在实际利用外资方面用力,补齐短板,取得实效。坚持抓大不放小,在有效为企业服务的同时,重点加强服务个体商户力度。拓展社区网格功能,全方位收集了解商户诉求信息,及时宣传各类惠企政策,确保个体商户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以12345热线办理水平专项整治行动为重要抓手,优化定期调度、灵活会商、量化考评等工作机制,彻底根治“不会服务”、“服务不到位”等影响营商环境建设的症结问题。立足万达、天赐未来城商圈、花园路4S店集群,构建街道、社区、物业、入驻商户企业的信息互通和良性互动机制,尽最大努力提振从业者经营发展信心。
    02/27
  • 辽宁省丹东市:数字化改造赋能“智造强市”
    装修一新的厂房里整齐地摆放着数十台电脑,正对面墙上大屏幕显示着数字化车间实时画面。视频中,智能生产线平稳运行,焊接机器人、精加工机械手左右腾挪,熟练完成设定的加工工序……这是近日记者在位于东港市前阳经济开发区的丹东日牵物流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的场景。“数字赋能,重塑企业运营生态,打造敏捷的运营体系;智能化生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企业运营成本。”该公司副总经理潘兴华介绍,此次数字化改造,公司投入大量自动化生产设备,实现了生产自动化、运营智能化、数据价值化、业务信息化、工作电子化,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进一步保证了产品质量。近年来,在“机器换人”技术推动下,日牵物流装备有限公司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焊接车间,我们购置了5台焊接机器人,现在只要两名工人就可保障运转,而且产品质量更可靠。”潘兴华说,通过数字化转型,企业迎来了用工成本缩减、产能不断扩大的喜人局面。丹东华洋纺织服装有限公司的裁片、整烫、检查、包装等工序管理,也全部通过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完成。目前,该企业智能制造“互联网+”模式已初步形成。公司总经理于文福说,公司除了生产车间智能化改造升级外,还抓紧筹建虚拟服装产业园项目。该项目集成了工业互联网前沿技术,整合了服装产业各环节资源。“通过虚拟服装产业园平台与产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品牌商解决新供应商开发交期和质量风险高、资源有限等问题。”平台建成后,将有力推动丹东市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丹东日牵物流装备有限公司和丹东华洋纺织服装有限公司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是丹东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缩影。位于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港口工业园区的和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原本20名工人操控的恒温车间,如今只需4人。该企业投资20万元引进数控系统,基本实现了无人操作。思凯电子、华通测控、通博电器、克隆集团等企业也与华为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围绕数字场景进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采访时,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江湾工业园智慧园区项目正加快建设进度。该项目以“打造数字平台,全力推进企业上云”为着眼点,加速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向目标,将园区打造成数字化示范园区。园区中,以智能手机镜头聚焦线圈为主打产品的丹东大东线圈工程有限公司,工人密集的传统车间流水线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化生产设备;半导体器件及模块封装测试项目第二条生产线现已正式投产。海合谷服装有限公司、丹东金洋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改造也在加快推进中……2022年以来丹东市全力推动工业互联网项目建设,推动20户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征集180个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3个,覆盖纺织服装、仪器仪表、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等多个行业,二级节点建设数量居全省前列。打造15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以及25个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推动5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24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建设。工业强则产业强。接下来,丹东市将锚定既定蓝图,聚焦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仪器仪表等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计划推进30户重点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新建10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培育打造50个典型应用场景。推动航天云网(丹东)工业云平台尽快上线运行,年内争取规上企业工业互联网连接率达25%,企业上云上平台率达15%,以此加快“数字丹东、智造强市”建设,助推我市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