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辽宁省丹东市倾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茁壮成长
    “产能已经饱和,订单排到了一年后。”日前,记者在丹东新陆电子有限公司精密贴片车间,副总经理曹英昌指着正在生产的3毫米可调电阻说,新陆电子是目前全球少有能生产贴片式高精密微型可调电阻的企业,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公司新厂房已经动工,正在不断扩大产能,预计到2025年,企业年产值可实现翻番。像新陆电子这样,科技型企业群体的量质提升已经成为丹东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丹东,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行业中深耕多年,纷纷发展成行业领军企业,正在逐渐成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丹东市经济发展的核心。这离不开丹东市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注重科技型企业的育苗养苗,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和瞪羚企业脱颖而出。他们善于在某一细分领域中发现商机、开拓市场、做大份额,并在不断向上突围过程中成为“隐形冠军”。近年来,丹东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丹东振兴发展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位于江湾工业园的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中心,技术人员120余人,物联网燃气表、水表、热量表等智能数字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100项国家专利,市场以北京、上海等为核心向周边城市辐射,在国内100多个城市得到应用推广。“思凯科技”并非个例。丹东克隆集团智能化改造项目,已经完成设备安装调试;丹东大东线圈工程有限公司半导体器件及模块封装测试项目,第二条生产线正式投产;海合谷服装有限公司、丹东金洋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化改造,在加快推进中……目前,丹东江湾工业园智慧园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以“打造数字平台,全力推进企业上云”为着眼点,加速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向目标,将园区打造成为丹东市数字化示范园区。不久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授奖名单,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外观设计专利“中子活化多元素分析仪”获得中国外观设计银奖,这是丹东市企业首次获得中国专利奖银奖。“是丹东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的决策,是优良的营商环境,是相继出台的惠企政策,汇聚和培育了我们这一批创新型企业在丹东市兴业发展。”丹东国通电子元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磊介绍,作为一家科技型民营企业,公司坚持走“科技创新发展”和“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现已成为国内制造PTC热敏电阻及传感器的骨干龙头企业,产品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辽宁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据统计,目前丹东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04户,2022年新增33户,增长12%,位居全省第五;今年新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193户,同比增长45%,全市已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618户。作者:王卢莎
    12/29
  • 辽宁省丹东市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凝聚向“新”力 壮大新动能
    哈曼(中国)科技有限公司视科技创新为生存发展之本。图为企业生产车间。年终岁尾,走进位于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金泉工业区的辽宁孔雀表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派繁忙的景象,一个个细小的零件在工人的打磨、清洗后,最终组装成手表。截至目前,辽宁孔雀表业已经拥有七大系列26个基础机芯,300多个花色的机芯产品,年产能150万只;拥有四大系列31款陀飞轮腕表产品。辽宁孔雀表业持续壮大新动能,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是丹东企业以“新”为要,向上向未来的一个缩影。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今年以来,丹东市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咬定建设创新型城市目标,引育壮大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锚定目标持续推进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选矿智能控制系统已应用于各大钢铁集团和有色金属集团,在国内冶金矿山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露天矿北斗车辆智能调度系统已在国内50余个大中型露天矿山成功应用,占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公司多款高新技术产品已在全球30余个国家成功应用。“东方测控能有今天的成绩,主要得益于自主创新战略的引领。”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包良清笃定地说。东方测控的底气源于丹东市以制度创新引领城市创新发展,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为科技、人才和创新的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强大背景。今年,《丹东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和《丹东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相继出台,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丹东市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创新型城市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为推进丹东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丹东市还印发了《丹东市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政策意见》,从七个方面出台了18条具体措施,共计支持资金5000万元。丹东市以制度创新做好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锚定“加快建设创新体制优、创新导向明、创新生态好、资源集聚、充满活力,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创新型城市”的方向,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以建设创新型丹东为目标,推进实施“八大工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建设高水平创新园区,打造科技人才集聚高地。在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加紧赶订单。为实现这一目标,丹东市加速创新要素集聚,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仪器仪表、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6个,总数位列全省第4位。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41个;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市级12家;建设国家级星创天地4个、省级4个。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的建设,实现了科技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为创新发展集聚了人才、成果和项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踩着皑皑白雪,记者走进位于东港市前阳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的辽宁精化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内,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安静地忙碌着,玻璃器皿的轻微碰撞声与液体加热的沸腾声交织在一起。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辽宁精化科技有限公司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现有6个生产车间、8条生产线,承担染料及其中间体和打印机耗材的加工制造任务。丹东市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企业坚定信念要打好‘科技创新’牌,依托前阳精细化工园区的产业、资源、人才集中优势,开发出更多新产品。”辽宁精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兆群说。如今,丹东市科技型企业群体的创新综合能力明显跃升,涌现出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打造出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实施了辽宁省首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其产品先后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辽宁省科技进步奖17项;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在行业关键领域取得了一批“填空白”“补短板”的创新成果,成为我国粒度测试行业质量性能和市场竞争力堪与进口仪器相媲美的民族品牌;丹东国通电子元件有限公司生产的PTC热敏电阻及传感器产品加入国内外著名品牌空调及冰箱的生产供应链,顾客应用及市场占有率约占50%……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强大动力。在此基础上,丹东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速度,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双链”全方位对接融合,以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启动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建设,22个联盟获省级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备案,省级联盟总数达到48个,并鼓励引导企业联合高校院所新建市级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全市市级以上联盟超过100家;推动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主体,联合仪器仪表骨干企业建设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中试基地,已正式备案为省级中试基地,并纳入省科技创新类重大工程项目加以推进;建设推荐丹东农科院、博策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备案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促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政府助力,企业努力。通过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丹东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实验室里,员工正在X射线机上对产品进行检测。厚植沃土汇聚创新力量建设东北亚地区有影响的国际化水平的开放型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创新型城市,绿色发展、美丽文明的幸福宜居城市,是丹东在新时代新起点上锚定的目标,其中,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是丹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自立自强唯有自主创新,丹东不断凝聚向“新”力。日前,科技部发布了新一批的国家级众创空间名单,丹东市1987创客空间和海创空间孵化基地历经重重考核,闯关成功。记者从丹东市科技局了解到,2022年国家级众创空间的评审条件非常严格。此次我省仅有8家众创空间被评为国家级,丹东市能有两家孵化器闯关成功,实属不易。“伴随中国向产业链高端突破,在知识密集领域出现越来越多中国创业者的身影。众创空间作为潜力企业的价值发现者和成长陪伴者,需要更高的专业度。”丹东市海创空间孵化基地负责人对众创空间的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基地以丹东城市发展为立足点,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孵化项目、推动地方经济增长为己任,以政府政策为导向,以市场化运作和科学管理为经营理念,旨在打造一个以双人才组合机制、双向“创新”机制为核心引擎的互联网分时办公、共享经济项目转化、全要素孵化平台。“海创”成功闯关的背后,是丹东市全面落实“鸭绿江英才计划”2.0版,吸引高水平团队带项目、带技术来丹东进行技术攻关、创办科技型企业,通过“带土移植”等重点项目,实现人才团队的引进培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所做的努力。丹东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现场,参赛选手正在推介项目。在推进“人才+团队+项目”一体化的“带土移植”工程中,丹东市组织申报“兴辽英才计划”“带土移植”项目17个,2个项目列入2022年省首批20个“带土移植”技术攻关项目榜单,并出台《丹东市“带土移植”引育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为提高科技招商的精准度,更好地招引域外科技类项目、科技型企业来丹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今年丹东市首次探索在域外以科技创新城市挑战赛的形式开展科技招商活动。活动期间,丹东市分别在北京、上海成功举办2022年度丹东市京津冀科技招商推介活动暨丹东首届科技创新城市挑战赛,活动推介了丹东市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新变化、新举措、新机遇。53个域外企业报名参赛并激烈角逐出16个优胜项目在活动中路演展示,活动成功签约项目21个,来自中科院、复旦大学、北科院、中关村、北京时代凌宇、大龙网、上海胧爱信息科技的100多位高校院所专家、科技型企业家代表参加了活动。这是丹东始终坚持“投资至上、项目为王”理念,在全力推进“聚焦产业、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科技招商系列活动方面的一次有益尝试。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走好自主创新之路,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是丹东发展的战略支撑,更是城市活力的生命源泉。在加快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创新型城市的道路上,丹东正以更大担当和作为,阔步向前。作者:王卢莎
    12/29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开足马力 抢回订单
    连日来,气温骤降、寒气逼人,位于金泉工业园区的哈曼(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在汽车扬声器生产车间里,机器开足马力,赶制订单。“虽然受到了疫情影响,但在合作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公司产能不减反增,11月完成产值1.32亿元,同比增幅达到了32.42%。”哈曼(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焊接、安装、调试等多条生产线高效运行,装运车辆往来穿梭……火热的生产场景,同样出现在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负责人介绍,疫情期间,该公司2022年首批海外订单及时交付,11月生产产值达到3.93亿元,同比增幅269.15%。今年以来,合作区始终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按照国家、省、市相关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助企纾困工作力度,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服务工业企业不停运、不停产,全力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全年预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5.37亿元,同比增长3.2%,工业增加值全年预计实现由负转正。项目建设有力推进,不断蓄积工业发展后劲。2022年全区工业项目开复工22个,项目总投资额27.3亿元。总投资7000万元的润诺电子线束加工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的东亚电子专用线缆项目,于8月份开工建设。总投资1.3亿元的新亚智能制造中试孵化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500万元的通博电器移动式流量计量撬项目,于9月份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哈曼音响扩建项目正在抢抓施工进度,部分设备已进厂开始调试。总投资2亿元的孔雀表业百万只高端表芯项目,进入项目收尾阶段,春节前将竣工投产。充分发挥政策资金杠杆作用,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今年,合作区多家企业获得“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等各类专项扶持资金420万元,占全市奖励资金总额的33.33%,排名全市第一。截至目前,合作区获得认定第三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户,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户,2021年度十大类纺织创新产品——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企业1户,第一批、第二批复核通过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户,第一批、第二批复核通过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1个,2021年度辽宁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2021年度辽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户。
    12/28
  • 丹东经贸代表团完成赴日韩出访任务!
    12月18日——25日,市经贸代表团随辽宁省经贸代表团赴日韩开展经贸促进活动。此次活动是近三年来我市首次组织经贸团组出访,引起了日韩工商界的强烈反响,许多韩国和日本工商界企业家对我市经贸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丹东经济社会环境和对外开放的政策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在为期8天的经贸活动中,市经贸代表团通过点对点洽谈对接、登门拜访、组织座谈会和参加省经贸对接会等形式,与韩国和日本工商界新老朋友畅叙友情,共谋发展,全面介绍丹东经济发展情况,创建三型城市和振兴发展取得的新成果。推介了我市互市贸易创新发展政策,抢抓了一批订单。在日韩期间,市经贸代表团组织、参加经贸推介会4场,推进涵盖园区建设、食品加工、电子、康养、跨境贸易等领域项目13个,抢抓出口订单4.5亿元。在韩国期间,代表团先后与韩中交流协会、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韩中文化友好协会、韩国SK集团、信华贸易驻韩代表等韩国工商界朋友围绕互市贸易、产业园建设、海外仓设立、食品加工等领域开展经贸合作。韩中文化友好协会的十余家成员单位对我市推介的互市贸易创新发展政策、产业、投资流程等产生极大的兴趣,表示要在条件成熟时来丹考察。与SK集团就产业园项目推进时间表、路线图达成一致。在韩中交流协会举办的经贸对接会上,与会的60余家韩国企业家对多彩丹东的推介和互市贸易创新发展政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日本期间,市经贸代表团先后拜访日中经济协会、日本丹东总商会、日冷鲜货株式会社、日本阿尔卑斯株式会社、松岗株式会社、日本POLA株式会社等经贸促进机构和重点企业,进行深入洽谈对接。与日本丹东总商会召开座谈会,重点推介了丹东市互市贸易政策,日方企业针对康养、食品、跨境电商项目与丹东市达成了合作意向。日冷鲜货现场签约元一海产1.4亿元进口合同。日本阿尔卑斯集团就丹东工厂扩建增加产能达成协议。日本POLA株式会社就在丹东设立分公司达成意向。在日本大阪举办RCEP经贸交流推介会,我市越洋科技与沃克株式会社签定海外仓合作协议,协议年进出口额1亿元。记者|李美臻
    12/27
  • 丹东名优特农产品亮相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交会
    备受关注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于12月22日在四川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盛大开幕。丹东名优特农产品亮相本届农交会,广受好评。本届农交会是下半年国内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全产业链、全品类、全景式“三农”展会。市农业农村局和各县(市)区克服重重困难,积极组织丹东企业参会,充分利用农交会这一平台拓市场、抢订单、促成交。丹东市农业产业发展集团、辽宁凤城老窖酒业有限公司、辽宁峪程菌业有限公司、丹东主荣参业有限公司、辽宁安德食品有限公司、东港市五四农场(集团)有限公司、丹东丹盛草莓港(集团)有限公司、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东港市黑沟镇林峰家庭农场等28家丹东企业,携近百种丹东名优特农产品集体亮相成都。12月22日下午,丹东东港草莓专场推介会现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参展商和成都市民关注,近200个座位座无虚席。《醉美红颜》歌曲表演、川剧“变脸”节目助兴,场面热火朝天。东港草莓通过视频展示、现场品尝以及丰富的线上互动活动,让全国各地客商特别是成都市民更加深入了解了丹东东港草莓。本届农交会对我市优质特色区域农产品品牌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更为展商搭建了面对面的洽谈对接渠道,品牌合作交流活跃,为我市农业知名品牌拓宽了推广渠道,提升了品牌价值。盖晓雷记者/邢漫
    12/26
  • 辽宁丹东五龙背镇:打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引擎
    眼下,室外已是天寒地冻,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新建村3座新建的温室暖棚内却温暖如春,地面上新栽种的一垄垄绿油油的西红柿小苗长势良好。种植户国辉每天和工人们都要在温室大棚里呆上几个小时,及时调整控制暖棚的温度,观察植株的长势,及时浇水带肥。据了解,国辉今年承包3座新建的温室大棚是新建村的集体资产,每座占地2亩,租金3万元,用于种植西红柿。“村里新建的这3座大棚采光好、保温性能高,我从村里租来搞种植,省了投资大棚的钱,既省力又节省了投资,可以放心大干一场了。”国辉高兴地说。近年来,五龙背镇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点燃”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引擎,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新建村农业温室种植产业发展根基好,村两委因地制宜积极谋划,将土地集中到村集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不断扩大温室种植面积,形成规模化发展模式,鼓励村民“造血”致富,同时村级集体也有可观的收入。今年入冬前,由新建村筹集资金3万元扩建的新建村六组通往温室种植基地的路也拓宽了,4米宽的路让每天来批发蔬菜的经销商和农户的车辆再也不用为错车发愁,来采购批发的菜商也比从前多了。“村集体有钱了,就可以更多地为群众办实事,以后我们还要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服务于群众、回馈于群众。”新建村党总支部书记王庆国说。作者:张津硕李爱华
    12/23
  • 辽宁丹东:东港草莓“上保险”
    12月16日,丹东东港市与某财险集团辽宁分公司签署建立东港“九九”草莓质量安全责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东港地处北纬40度附近,是国际公认优质水果区域带,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水量充沛,恰到好处的昼夜温差有利于糖分积累,产出的草莓香甜可口、风味极佳,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东港草莓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品牌价值突破77.5亿元。东港市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和出口基地,被誉为“中国草莓第一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上述财险公司承保东港草莓质量安全保险,将通过进一步建立完善草莓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提高草莓质量安全水平,保障草莓消费安全,增强东港草莓竞争力,打造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下一步,东港农业部门将配合各属地开展政策宣传和引导,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同心协力推进东港草莓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双方以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新的开端,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实现互利双赢,推动东港草莓不断朝着“百年产业、百亿产值”目标迈进。作者:张瑞
    12/23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哈曼音响部分新生产线进厂调试
    “在合作区的帮助下,我们的项目几乎没有受到影响,目前正有序推进中。”12月13日,哈曼(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将一面写有“不忘初心担使命同舟共济抗疫情”的锦旗送到合作区管委会,感谢管委会为该公司音响生产线扩建项目所提供的支持和保障。哈曼音响生产线扩建项目位于金泉工业园区,是我市重点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3500万美元,引进配备世界顶尖科技的自动化组装生产线,其中包含2条低音、1条高音、1条中低音扬声器生产线及4条重低音扬声器成品组装生产线。为解决生产线及厂房空间的扩充需求,哈曼新建一栋三层厂房,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厂房及供水、供热、供电等配套工程。2022年8月,该项目正式进厂施工。项目建设前期,合作区相关部门提供专业化、保姆式服务,在短时间内帮助项目方完成不动产证、用地规划许可证以及施工许可证的办理。项目开工后,合作区全力协助企业抢抓施工黄金期,采取集体找症结、定措施、出办法的方式,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并实行跟踪问效责任制,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确保项目如期推进。目前,厂房主体已经竣工。一层车间于12月10日交付企业,部分生产线设备进场调试。二层车间正在安装消防喷淋设施及电气桥架,预计将于12月30日交付企业。三层车间的水暖、内饰、消防等工程正在施工。热力站正在加紧进行设备安装。据了解,该项目计划于2023年完成3条生产线的组装、投产,预计新增年产值2亿美元,上缴税金7500万元人民币,解决就业1000人。
    12/22
  • 辽宁省丹东市:聚力产业结构升级 挺起“工业强市”脊梁
    汽车零部件、仪器仪表等“老字号”企业,推进智能化、数字化赋能升级改造;化工类、海产品原材料加工类等“原字号”企业,做好产业固链长链强链补链;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新字号”企业,增强创新能力,研发新产品,占领市场制高点……近年来,丹东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三篇大文章”,落实一批技术改造、招商引资、科技创新、人才支持项目,采取系统化组织领导、项目化推进实施、专业化调度督导、多元化政策支持、清单化解决问题等“五化”措施,聚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挺起“工业强市”的脊梁。数字化、智能化的产业集群渐成规模。(摄影:刘海东)多措并举夯实基础“企业将积极参与‘百企百亿技改提升行动’,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狠抓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建设,努力在‘带土移植’‘揭榜挂帅’‘产学研联盟’‘人才培育培养’‘品牌建设’等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创新。”在今年年初召开的丹东市“项目年”暨专项工作表奖大会上,丹东国通电子元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磊作为企业家代表发言。据悉,国通电子实施的“环保新型PTC热敏电阻及传感器智能数字化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5600万元,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4000万元,市场占有率将达到60%左右。在丹东,越来越多的企业像国通电子一样,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模式,积极投身创新的洪流中去,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大展拳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今年10月,丹东市印发了《丹东市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三年的主要任务和目标,部署了重点工作,制定了保障措施。为支持骨干企业发展,丹东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丹东市“三篇大文章”专项行动计划》《关于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丹东市梳理了主产业链12条、分链30条;覆盖规模以上(以下简称规上)企业351户,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90.9%;挖掘产业链主要缺失项目11个,缺失产品44个,针对缺失点谋划了补短板、填空白招商项目23个。与此同时,丹东市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囊括了各地区、各部门437名工作人员,主要负责绘制产业图谱、组织对接活动、打造标志企业等60项具体任务。两年来,累计召开市县专班联动项目调度例会18次,累计调度项目273个,涉及投资额385.8亿元。为助推重点优质项目快速上马,2021年,丹东市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工业投资项目高质量发展;设立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本地企业与华为深度合作,促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今年,丹东市又出台了《关于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当年完工的项目连续三年给予奖励,进一步扩大了专项资金扶持面和支持力度。另外,丹东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制定了工业项目融资对接方案,设立无抵押贷款30亿元。政策杠杆作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丹东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建设,鼓励企业上“云”、引进机器人整机及智能成套装备研制等。以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为载体,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产业示范基地、双创基地和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等“国字号”“省字号”平台作用,培育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中思凯电子、华通测控被评为国家级示范企业;通博电器、奥龙射线、东方测控获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孔雀表业、思凯电子等7家企业的项目,被列入省年度提前下达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立项项目清单;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辽宁百特粉体颗粒检测技术产学研联盟”、丹东浩元仪器有限公司“辽宁浩元X射线测定技术产学研联盟”等3个联盟,被纳入辽宁省首批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名单。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品牌价值。(摄影:王卢莎)多元支撑技改升级位于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港口工业园区的和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原来由20名工人控制操作的恒温车间,如今只需4名工人,投资20万元引进的数控系统,实现了“机器换人”。和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是丹东“老字号”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的一个代表。目前,思凯电子、大东线圈、华通测控、通博电器、克隆集团等丹东企业与华为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围绕数字场景进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以‘新’为要,凝心聚力加快转型升级。”丹东市目标明确——改造升级“老字号”,以人工智能为引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深度开发“原字号”,推进优势产业链迈向价值链、供应链中高端;培育壮大“新字号”,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为给产业转型架上“数字桥梁”,围绕“老、原、新”产业,丹东深入谋划数字赋能、强链延链项目,壮大工业经济,推动产业基础振兴、产业链不断优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梁梓告诉记者,围绕市场需求,孔雀表业确立了“精密制造”的核心理念和“柔性、定制、品牌化”发展战略。“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中国的品牌手表都跳动中国‘芯’。”有了目标就有了发力方向,梁梓对孔雀表业的未来充满信心。挺起“工业强市”的脊梁必须扩大工业有效投资,一直深入实施的“百企百亿技改提升行动”,为“谋、立、推、建”工业投资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两年来,丹东市共有187个工业技改项目参与专项行动,总投资218亿元。截至目前,百企百亿项目开工率达88.8%,入统率77.6%,有效带动了全市工业技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今年前三季度,丹东市工业技改完成投资31.9亿元,同比增长45%,已连续6个月高于40%,技术改造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体量已经占到全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51.4%,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提升了4.3个百分点。园区是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丹东市聚焦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明确主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做深、做精、做尖。如今,全市共有9个产业园区,包括1个国家级、8个省级,逐步形成以汽车及零部件、风电装备、精密机械等产业聚集区为核心的总体架构,产业园区分类发展的格局初步显现。全市园区现有工业企业1646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19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7%;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382.9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5%。无论从企业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园区都逐步成长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恒温车间工人由20人减至4人,实现了“机器换人”。(摄影:王卢莎)数字赋能智造强市承载“数字丹东、智造强市”的战略使命,丹东进一步加快“丹东制造”向“丹东智造”转型的步伐。“东方测控与首钢硼铁联合打造的首钢硼铁智慧矿山项目,是辽宁省首个依托5G低延时、广连接、大带宽的技术保障,构建了矿车无人驾驶、皮带智能巡检等多个创新应用场景的项目,目前已经初见成效。”辽宁首钢硼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尧东说,通过智能矿山建设,地测采选等各环节已经实现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效益显著提升。近年来,丹东市在推动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方面持续用力,以数字化转型为手段,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丹东市已建成5G基站1969个,实现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3个,覆盖纺织服装、仪器仪表、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等多个行业,二级节点建设数量居全省前列。丹东市还建成并上线了省级纺织服装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行线上虚拟园区。83家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规上工业企业工业互联网接入率19.5%。53家企业上“云”上平台,6家企业建有私有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率12.3%。今年以来,丹东市数字化转型项目比重进一步扩大,共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69个,占全市工业和信息化项目总数的32.2%,占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的19.7%。以东方测控、华通测控、通博电器、金洋科技、思凯科技等企业为代表的本土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商和以东方测控、奥龙射线、华日理学等企业为代表的本土智能装备提供商,已成为全国数字化服务重要提供商。思凯科技凭借智能燃气云平台及物联网智能安全超声波燃气表、水表等产品,先后入选国家工信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上“云”典型案例、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华通测控凭借油田设备检测诊断分析云平台,入选国家工信部上“云”典型案例、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服务产品及活动推荐目录……稳则准,准则健,健则远。向上向未来,丹东正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勇毅前行。作者:王卢莎
    12/21
  • 辽宁省丹东市:聚焦“三篇大文章”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不久前,丹东前阳精细化工园区被认定为辽宁省化工园区。借助升级的“东风”,园区内企业辽宁精化科技有限公司正全力做强主业,其新开发的鞣革剂产品即将面市。这是丹东市聚焦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的具体场景。今年以来,丹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以“百企百亿技改提升行动”“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增链强链补链延链行动”等为重点,扎实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持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着眼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丹东建立了以“链长制”为核心的统筹推进体系,确定了“老原新”12条工业重点产业链,覆盖规上企业351户,占全部规上工业的90.9%。以“专班+产业链+分链”模式,对全市产业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摸底,重点围绕91户龙头企业、83个重点项目、5个重点产业集群,以数字赋能为抓手促进“老字号”由硬变软,以延链、补链为重点加快“原字号”由短拉长,以培育龙头为目标带动“新字号”由小做大。以数字化转型为手段,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丹东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方面持续用力,有力促进了数字化转型项目比重的进一步扩大。目前,全市共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69个,占全市工业和信息化项目总数的32.2%;总投资48.2亿元,占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固投的19.7%。把百企百亿技改系列行动作为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丹东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两年来,共有187个工业技改项目参与专项行动,总投资218亿元。截至目前,百企百亿项目开工率达88.8%,有效带动了工业发展。去年,丹东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80亿元,增速达22.4%,其中技改投资占比42.2%。今年前三季度,丹东市工业技改完成投资31.9亿元,同比增长45%,占全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51.4%。作者:黄宝锋
    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