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宽甸大米送广陵,扬州炒饭一定行!
    一辆满载25吨大米的大货车,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出发,历经两天,几经周折,长途奔袭1700多公里,终于在8月20日上午10时左右抵达扬州市广陵区。这批大米是宽甸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捐赠的,米袋子上贴着“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标语,车身拉着“辽苏情谊一线牵宽甸广陵一家亲”的横幅。这样一车满载情谊的物资支援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相知无远近,守望即为邻。宽甸县融媒体中心精心制作了为扬州抗击疫情打气鼓劲的视频。该视频主播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扬州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同样也牵动着丹东宽甸父老乡亲的心。我们希望让奋战在广陵疫情中的党员、志愿者、居民群众都能尝一尝东北丹东的大米。”视频最后,他分别用扬州方言和宽甸方言满含深情地为扬州人加油,“宽甸大米送广陵,扬州炒饭一定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作为广陵的友好县区,宽甸县伸出了援助之手,书写了宽甸广陵一家亲的佳话。“感谢宽甸县情系广陵,不惧艰辛、千方百计地筹集运送物资,为广陵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为广陵区战胜疫情增强了信心。”负责接收物资的广陵区商务局局长蔡鸿说。据了解,这些物资已在江苏亚联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卸载入库。区商务局将及时组织人员,迅速分批将25吨大米分配至广陵各地。目前,第一批大米将送往养老院、封闭小区、企业和建筑工地。
    08/23
  • 辽宁丹东:颁发“青年文明号窗口”荣誉牌匾
    8月19日,团市委一行来到丹东市人社局“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其颁发“青年文明号窗口”荣誉牌匾。授牌仪式后,团市委一行深入了解了“办不成事”窗口的具体便民举措,并将“青年文明号窗口”特色做法向全市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进行推广。
    08/23
  • 辽宁丹东:旧楼换新颜
    8月18日上午,在丹东市振安区珍珠街道办事处辖区,几栋刚刚刷完外墙的旧楼格外显眼。“多亏了街道工作人员,我们楼道堆积许久的杂物、废弃的模板、破旧的老家具以及各种生活垃圾得到彻底清理,楼道卫生干净了,死角也没有了。”长祥大院一位居民称赞道。据了解,连日来,珍珠街道办事处在17个老旧小区内开展了“一桶涂料换新颜”为主题的活动,出动人力和物力,清杂物、清“牛皮癣”、清私搭乱建,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整治前期,街道办事处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制定周密整治时间计划表,成立工作小组,确定三包责任制度,确定包片包楼具体人员,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对辖区40栋楼160个单元楼道逐个进行走访排查,掌握每栋楼杂物堆放和小广告张贴情况,同时发动网格员、党员、楼长、志愿者通过走访入户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城知识和消防安全知识,提前5天在各楼门张贴通知,广泛动员居民群众“自扫门前雪”,减少工作开展阻力。根据整治时间计划表,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对楼道内乱堆放、乱贴画、私装铁门栏等进行整治,确保达到“三无”标准(即居民楼道内无乱堆乱放各类杂物,无乱贴乱画,无私搭乱建)。清理过程中,工作人员根据摸排台账,对楼道堆占从一楼到顶楼逐层清理逐层搬运,对楼道小广告用小铁铲和小喷壶彻底清理,对喷绘式小广告用刷子覆盖式粉刷,对私安铁门联合公安、城管执法人员依法拆除。堆占物清了,铁门拆了,小广告没了,楼道面貌焕然一新,安全系数提升,赢得了广大居民的认可和称赞。
    08/20
  • 辽宁丹东:开展垃圾分类墙绘活动
    连日来,丹东市振兴区永昌街道宾馆社区党委开展垃圾分类墙绘活动,孩子们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在空白墙创作出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的分类绘画作品,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
    08/20
  • 辽宁东港市:防范电信诈骗宣传进社区
    8月18日,辽宁东港市新港边境派出所联合新兴街道银河社区开展“严厉打击电信诈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主题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设立展板、发放宣传单、宣读《致广大居民一封信》等方式,向社区群众普及电信诈骗种类以及如何防范电信诈骗相关知识,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据公安部门介绍,近期,因电信诈骗而导致群众经济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大多为典型的网络刷单或冒充亲友借钱的电信诈骗方式,被骗金额较大。开展防电诈宣传活动,旨在丰富群众防范电诈知识,增强识骗、防骗“免疫力”,避免财产受到损失。同时提醒广大群众,要提高防范意识,千万不要随便在网上发送信息和验证码,也不要点击不明的链接和参与网络刷单,捂住自己的“钱袋子”。
    08/20
  • 辽宁凤城市:坚守“防疫一线” 严把疫情防控关
    近日,秋雨不断,气温不减。辽宁凤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的工作人员顶着烈日和雨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为百姓严把疫情防控关,守好群众生命安全线。(摄影:丛杨)在辽宁省凤城市凤城东站疫情防控服务点,防疫工作组实行不间断执勤。所有外地返凤的乘客必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针对没有或者无法提供核酸检测证明的乘客,由专门工作人员引导,在出站口排队进行核酸检测。
    08/20
  •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在丹东市推广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刘作庆8月12日下午,有孕在身的丁女士来到凤城市公共服务中心,想办理身份证。工作人员询问得知,丁女士的身份证已经过期,原件已被收回,但一直未办理新证,而且其户口仍在外省老家。眼下因为孕检需要提供身份证明,所以丁女士想赶快补办身份证。鉴于丁女士的情况有些特殊,工作人员将她领到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窗口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向当地公安部门驻中心综合窗口询问相关办理事宜。公安部门窗口工作人员解释,根据丁女士的情况,窗口没有权限为其开具临时身份证明,并告诉丁女士应到现居住地辖区派出所办理身份有效证明。随后,公安部门窗口工作人员主动帮助联系辖区派出所,并向派出所民警说明了情况,丁女士很快前去办好了相关手续。8月17日,记者从市营商局了解,针对企业和群众办事时未能成功办理及遇到“疑难杂症”等情况,前不久我市制定实施了《丹东市“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实施方案》,在全市政务服务窗口单位全面推广。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就是专门为企业和群众解决“烦心事”,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时遇到的难点、堵点找“出口”,推动实现“应该办、无政策障碍”的事项痛快办,“应该办、有政策瓶颈”的个案规范程序、特事特办,“应该办、有政策障碍”的共性问题创新机制解决。《实施方案》规定,凡是企业和群众在窗口办理业务中遇到的“梗阻”问题,均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受理范围,由窗口工作人员负责解答、协调并跟踪反馈。对于现场能够解决的问题,由“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人员会同具体办事窗口工作人员予以解决;对于当场不能解决的问题,转至具体承办部门或科室,3个工作日内给予反馈结果;对于重大疑难问题,需承办部门集体研究的,10个工作日内给予反馈结果。同时,对于企业和群众反映的“梗阻”高频事项,分析“办不成事”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全市33个县级以上各级各类政务服务中心全部设立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已提供业务咨询超过3000件,受理并解决问题100余个。
    08/19
  • 辽宁东港市黑沟镇:精细化服务助力疫苗接种进企
    8月13日上午,辽宁东港市流动疫苗接种车开进了位于黑沟镇黑沟村的辽宁双增种猪养殖有限公司场区,为企业工作人员提供上门注射疫苗服务。这是黑沟镇营商办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企业办的一件实事,受到企业和员工的欢迎。辽宁双增种猪养殖有限公司是东港市规模最大的生猪育种企业,为防范生猪传染病,场区实行封闭管理,工作人员无法外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黑沟镇营商办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卫健部门预约疫苗流动注射服务,保障企业正常生产不受影响。此次疫苗接种进企属于黑沟镇大力推行的项目管家式精细化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此项工作由项目管家负责与全镇37家中小微企业对接,通过日常走访、网络报送等多种方式与企业保持经常性联系,了解其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有针对性地通过服务予以解决。先后为企业联系办理工作人员健康证,打印发放最新疫情防控二维码,检查办理环保手续等,共解决问题20余件。
    08/19
  • 丹东新规划2000余个停车泊位
    8月13日,市交警支队组织工作人员在锦山大街、振五街等路段施划停车位。据了解,交警支队结合创城契机,对全市86条道路进行大排查,共排查出可施划停车泊位的路段、点位29处。经过调研论证,本着依法依规、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精细施工、方便群众、应划尽划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增加我市的停车泊位,切实解决群众停车的迫切需求。目前已经在锦山大街、水源路、福春街、九江街等10条街路新增停车泊位2000余个,预计8月底还将新增1000余个停车泊位。
    08/18
  • 新华社:丹东“办不成事”窗口为什么火了
      8月17日,新华社刊发《记者手记:丹东“办不成事”窗口为什么火了》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是丹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来办事的百姓专门设立的一个特殊服务窗口,主要是解决一些因政策、历史遗留等方面问题造成正常窗口无法办理的“疑难杂症”。  近日,辽宁将丹东“办不成事”窗口立为标杆,在全省推广这个利民惠民的好做法。记者采访发现,丹东“办不成事”窗口火了不是偶然,背后有很多机制创新做支撑。2020年11月,丹东市“人社服务快办行动”系统全面上线。在此基础上,该局又创新地提出了1个平台、4个系统、5个模块的服务模式,并推出“自助办、网上办、一窗办、掌上办、就近办、上门办”,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这些都为“办不成事”窗口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辽宁省下决心花大力气狠抓营商环境建设,力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下,丹东“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应运而生,成为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是丹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来办事的百姓专门设立的一个特殊服务窗口,主要是解决一些因政策、历史遗留等方面问题造成正常窗口无法办理的“疑难杂症”。  今年3月24日,记者曾到丹东市社保中心服务大厅暗访此窗口,《在“办不成事”窗口办成事》的消息发出后,引起了热议,当地群众为此纷纷拍手叫好,外地一些窗口服务单位也陆续到这里学习取经。近日,辽宁将丹东“办不成事”窗口立为标杆,在全省推广这个利民惠民的好做法。  “这个窗口之所以受到百姓的好评,就是因为它确实是想到百姓的心里去了。”8月16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回访。窗口首批接待员、有8年劳动监察与社保信访工作经验的胡晓倩告诉记者。  今年4月,丹东一位在外省退休20余年的老人来到大厅,她的退休金由外省社保发放,今年由于代发机构地点、联系方式发生变更,老人无法上传认证证明,导致退休金停发,老人急得哭起来。  在了解老人情况后,“办不成事”窗口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对方省代发机构,仅用1小时就帮助老人完成异地认证手续。随后,老人买了一些水果送到窗口表示感谢,工作人员耐心解释廉政要求,再三推辞下,工作人员付给老人200元,收下了老人的心意。  记者采访发现,丹东“办不成事”窗口火了不是偶然,背后有很多机制创新做支撑。2020年11月,丹东市“人社服务快办行动”系统全面上线。在此基础上,该局又创新地提出了1个平台、4个系统、5个模块的服务模式,并推出“自助办、网上办、一窗办、掌上办、就近办、上门办”,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这些都为“办不成事”窗口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辽宁省下决心花大力气狠抓营商环境建设,力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下,丹东“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应运而生,成为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除了受理解决百姓反映的一些疑难问题外,还是促进人社系统综合服务提质升级的一个重要手段。”丹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卢学坤说,设立此窗口也是刀刃向内,倒逼正常窗口不敢“不作为”。
    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