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辽宁丹东举办京剧表演公益培训
    为传承传统戏曲文化、培养戏曲文艺人才、普及京剧知识,丹东市群众艺术馆于8月10日推出京剧表演公益培训班,着力将“国粹戏曲文艺辅导”打造成本地区知名群众文化品牌。本期培训班在充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对学员数量采取限额,课程设置按照一周两节进行排课,将经典京剧选段作为教学内容,以选段中唱段、身段、吊嗓、台步、圆场等表演基本功相结合的方式,让学员快速扎实地掌握京剧表演技巧,在培训中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培训班授课教师由丹东市群众艺术馆戏曲辅导老师陈娟娟担任。
    08/18
  • 退役“丹东舰”正式对外开放
    丹东市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退役护卫舰“丹东舰”内外环境进行了安全改造,于8月13日正式对外开放。作为丹东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退役“丹东舰”继续为祖国的国防教育事业发挥余热。停靠在浪头港区的退役“丹东舰”。丹东市委网信办供图“丹东舰”6月9日停靠浪头港区后,受到市民广泛关注。经过前期舰体加固、扶梯改造、游览线路规划、舰载武器铭牌标识等整备工作后,进入试运营阶段。试运营期间,每日登舰参观游客达200多人次,市民争相前来一睹丹东舰真容。为满足参观需求,浪头港区内还专门设立了停车场,可同时容纳100余辆机动车。13日,不少戴着口罩的游客在排队等待购票,安保人员组织游客有序排队,并提醒排队人群注意保持间距。除了戴好口罩,每位进入参观的游客还需出示辽事通二维码,并测量体温。停靠在浪头港区的退役“丹东舰”。丹东市委网信办供图“丹东舰”负责人林岩介绍,正式开放后,“丹东舰”在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础上,将采取分时段预约制,未来还将推出VR实景平台,满足游客对“丹东舰”的360°参观需求,打造沉浸式的参观体验。据了解,目前“丹东舰”正在加装灯光。工程完工后,璀璨灯光映照下的丹东舰将成为浪头港区夜间又一道靓丽的风景。停靠在浪头港区的退役“丹东舰”。丹东市委网信办供图“丹东舰”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导弹护卫舰,舰长103.2米,宽10.8米,高28.06米,平均吃水3.4米,最大航速21节,续航力4000海里,满载排水量1944吨。“丹东舰”服役36年,出色完成了战备巡逻、海上维权、出国访问等一系列重大任务,被上级机关授予“不怕苦、不怕累,特别能战斗”称号,誉为“丹东舰精神”。
    08/18
  • 丹东红色公交运行首日,市民好评如潮!
    8时许,记者来到站前车站,已有十几名乘客候车。辽宁师范大学学生刘卿田从《鸭绿江晚报》公众号上看到红色公交开通消息后,专程赶来体验。8点35分,红色公交驶进车站,市民和游客有序上车。车厢内,一位身穿工作服的乘务员,提醒乘客戴好口罩,车辆行驶到的站段,乘务员会逐个介绍景点。据了解,红色公交H1配车5辆,平峰1个小时一趟,高峰半个小时一趟,日运行班次19个,从江山街始发,途经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站、断桥、丹东舰景区等红色教育基地。
    08/17
  • 东港市:重点场所疫情防控不放松
    连日来,记者走进辽宁东港市的东港南路、兴工街、黄海大街等主要街道和政务服务中心、商场超市、小吃街等重点场所,了解重点区域、重点单位疫情防控落实情况。东港市政务服务中心是人流较大的公共场所,也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在中心大厅门口,记者看到,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提醒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注意疫情防控,佩戴好口罩,经测温合格、持绿码后方能进入大厅。在桥南大市场,每个入口处都有2至3名工作人员逐一查看健康码和测量体温。前来采购的市民防护意识较强,都能自觉遵守防控规定、戴好口罩,采购结束后尽快离开市场,减少人员聚集。在黄海大市场商业步行街附近,虽然逛街购物的市民不是很多,但防控工作人员依然坚守岗位,对前来采购的市民测量体温、检查健康码,查验合格后方可进入。记者也注意到,虽然天气炎热,广大群众仍能科学佩戴口罩、做好自身防护,自觉维护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08/17
  • 丹东网格化管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下水井堵了,社区帮着联系清污,更换井盖,重新修整破损路面。工作细致周到,非常暖心!”走在洁净、平坦的社区小路上,华夏村社区大板楼小区居民周保强高兴地说。  华夏村社区位于丹东市老城区振兴区,辖区内都是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道路破损、下水堵塞等时常发生。近年来,社区党委立足服务民生,把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放在首位,通过实施“微+网格”治理模式,整合基层各类服务资源,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便民化、个性化的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微+网格’,就是在网格管理的框架下,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的力量,使网格员下面还有‘腿儿’,与百姓贴得更近,更加及时发现居民的生活难题,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华夏村社区党委书记李明介绍。  华夏村社区在下辖的5个网格建立了居民微信群,群里骨干人员由社区干部、党支部书记、网格员、楼组长组成,遇到突发情况,社区工作人员可以迅速处理。网格微信群建立后,社区利用线上线下两种形式提供精细化服务,极大提高了社区网格的工作效率。今年以来,华夏村社区收集社情民意线索600余件,已协调解决居民难心事、烦心事500余件,其余正在协调沟通。  围绕社区工作特点,社区党委还将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相结合,建立清洁护绿、便民利民、平安建设、科普教育等多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构建起服务为先、特色鲜明、社会认可的党员志愿服务组织体系。5年来,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累计达200余次。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华夏村社区党委积极创新载体,创办社区直播间,将党课“面对面”变成“屏对屏”,展现了新时代党课的生动性、覆盖面与互动性。  社区党委还通过理论宣讲与文化艺术对接的形式,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服务群众、引导群众,使社区党委真正成为驻街单位职工与社区党员、小区居民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08/17
  • 丹东“红色公交”发车!可游览多个红色教育基地
    8月15日,丹东公交集团举行了红色公交H1发车仪式。当日起,红色公交正式投入运行,配车5辆,平峰一个小时一趟,高峰半个小时一趟,日运行班次19个,从江山街始发,途径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站、断桥、丹东舰景区等红色教育基地。车辆设置红色公交专线线路标识,车体喷涂红色公交图案,驾驶员、乘务员统一着装,向乘客介绍丹东沿途红色景区及购票事宜。下一步,丹东公交集团还要丰富红色公交车厢文化,结合文明城创建和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丹东创建红色旅游城市。
    08/16
  • “红马甲”+“小红帽”,丹东144名机关党员志愿者上街“执勤”
      “你好,现在是红灯,请在线内等待,谢谢!”8月14日一大早,丹东上百名机关党员志愿者身着红马甲、头戴小红帽,出现在市区重点路段路口,他们耐心引导、礼貌用语,成为这个周末最亮眼的一道风景……    由丹东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公安局共同组织策划的“助力创城,文明交通劝导机关在行动”活动,于14日正式拉开帷幕。至9月底,全市65个机关单位将选派1842名党员干部,利用周六、周日早晚出行高峰时段,走上街头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驻守16处重点路段的交通信号灯岗,对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道、非机动车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劝导。    6点50分  在锦山大街立交桥岗,市编委办的5名党员志愿者早早到岗,聆听交警讲解志愿服务细则和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等一等”、“停一停”、“快点走”,这是志愿者在劝导中重复最多的话语。市编委办志愿者领队姜文平发现,越来越多的市民有了“停一停”和“等一等”的意识,“闯红灯的少了,听劝的人多了。”  驻守在青年大街兴五路路口的市委组织部党员施恒斌发现一位男士等红灯时试图越过停止线,赶忙上前劝阻。看到绿灯时有腿脚不便的老人过马路,他跑到斑马线上扶老人过马路。施恒斌说,大家心中都有同一个愿望:希望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为建设文明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8点半    正值出行早高峰,元宝区金地广场路口出现了感人的一幕。市统计局党员志愿者孙德亮发现一辆满载生活垃圾的三轮车在车流中缓慢前行,立即上前帮忙。这一幕被市民用手机拍下,画面非常暖心。  17点    第二批志愿者“接棒”上岗,在各个路口,时而扶助不方便的老人过马路,时而制止想闯红灯的行人,宣传文明行路等交通法规。  党员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参加交通文明劝导,不仅宣传了交通安全法规,倡导了文明交通意识,而且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掌握了交通安全常识和交通指挥技能,受益匪浅。  今天    共有18家机关单位的144名党员参加首日的文明交通劝导活动。接下来一个多月里,还会有数以千计的机关党员志愿者投身文明交通劝导活动,以实际行动营造安全、有序、文明、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引导市民投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实际行动助力创城工作。
    08/16
  • 它来了!脚踏碧波,身披彩妆……
    丹东舰8月12日起正式对外开放,首日开放情况如何?记者从市城建文旅集团了解到,截止到下午16时,有近500名群众登舰参观。“连我们都没有想到,市民能这么热情。”丹东舰负责人介绍,市民们参观热情高涨,大家都忙着拍照打卡。作为我市新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人群中不乏家长带着孩子前来的,一名家长告诉记者,“听说丹东舰回到丹东,就想带孩子来参观,让孩子了解丹东舰的光荣传统,给孩子上一堂看得见、摸得着的国防教育课,了解咱们国家国防力量的强大,培养孩子爱国爱党,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明日,丹东舰将迎来对外开放后的首个周末,工作人员预计,8月12日、13日的客流量将大幅增长。在这里也要提醒大家,游客(含儿童)应尽量提前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线上分时段预约,以免超出景区接待量无法登舰参观,同时在网上预约还能把排队购票节省下来的时间更好地用在舰内参观。除此之外,在登舰参观前,一定要记得带上身份证,注册登记好辽事通健康二维码,登舰要戴好口罩,做好必要的防护。36年的坚守,丹东舰退役
    08/16
  • 丹东“四个一批”夯实基层组织筑牢战斗堡垒
    “你看,现在这个路修好了,多方便呀!”指着门前的水泥路,丹东市振兴区纤维街道滨江村村民崔传红很是舒心。崔传红家门前原是一条土路,损毁严重、坑坑洼洼。新一届村班子了解情况后,组织党员带头干了7天,将“闹心路”变成了“幸福路”。近年来,丹东市大力实施巩固和提升一批星级基层党组织、选树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整顿一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调整一批履职能力差的党组织负责人的“四个一批”举措,推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真正成为党员群众的“主心骨”、攻坚克难的“桥头堡”。为充分发挥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实现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去年以来,丹东市坚持“以评促建”,开展党支部星级评定,打造出五星党支部500个,推动全市95%的党支部达到三星及以上标准。同时,对各星级党支部进行“回头看”,对不符合现有等次标准的,予以降星处理。去年排查出的91个软弱涣散村(社区、两新组织)党组织,均已一村一策完成整顿建设。结合“两优一先”评选表彰、村(社区)“两委”换届等工作,丹东市调整撤换一批不胜任、不尽职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在全市掀起了一股学先进、争先进的热潮。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围绕美丽乡村建设、难点堵点问题等,广泛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理民生实事1069件。在农村,创新“党支部+”6种发展模式,助力全市241个“空壳村”全部摘帽;在城市,开展“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大支部、商圈大联盟”组织体系建设,实现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在两新组织,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83.7%和85.3%,党的工作覆盖率均达100%,非公企业单独建组率63.7%,位列全省第一……“四个一批”让丹东市的每一个党支部都日益成长为经济社会各条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一座堡垒。
    08/16
  • 丹东构建“信访大厅+”格局解民忧
    丹东某老旧小区居民用水难,依托丹东市信访局视频接访协调属地住建、信访、街道等部门,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市民李某的档案问题难以解决,丹东市访调委多方了解情况并研究办法,几天时间就给出了答复……这一件件百姓诉求的解决,是丹东市创新开展“只进一扇门”大信访为民服务的成果。丹东市充分发挥信访大厅综合功能,有效破解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不断完善律师接访、联合接访的同时,成立访调委,将人民调解搬进信访大厅,实行访调对接,有效化解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极大方便群众信访的同时,也丰富了信访大厅服务功能,提升了为民解难的效率。近年来,丹东市着力构建“信访大厅+”工作新格局,不断完善“信访大厅+人民调解”“信访大厅+联席会议”“信访大厅+法律服务”“信访大厅+责任查究”工作机制,推动访调、访诉、访纪有序衔接,利用信访大厅依法、高效、及时化解各类疑难复杂矛盾。丹东市还创新“信访大厅+手机接访”,研发丹东投诉手机视频接访,实现了群众随时随地投诉,信访随时随地接访解决问题,24小时解民忧“不断档”。丹东市信访大厅给每个信访人建立信访档案,将全部信访情况系统归档,让大厅信访工作更加有的放矢,赢得了群众更多的信任,有问题第一时间找信访大厅调解组织解决,提高了信访大厅矛盾纠纷的吸附化解能力。丹东市进一步建立健全引导机制和对接机制,完善调解员参与信访接待制度,努力把调解矛盾纠纷的过程变成“强化群众观念、增进群众感情、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丹东市把高质量推动信访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为核心,开发推广“丹东投诉”微信信访平台,打通了网上信访主渠道,实现24小时不间断服务群众。为更好地服务群众,丹东市信访局下发了《“丹东投诉”微投平台运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规定,建立了“容缺办理、容错办理”等立办制度,对投诉事实已经查明,但是缺少规定要件或者非因本人原因造成投诉人利益受损的,经报请丹东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即可按照查明事实容缺容错办理投诉事项。“信访工作每前进一小步,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大步。”丹东市信访局副局长王晓丹说,丹东市访调委不断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务实推进信访矛盾依法就地解决,对构建大信访格局,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转自《辽宁日报》辽宁日报记者王卢莎
    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