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辽宁丹东:组织开展“诚信文化教育”宣传活动
    7月14日从丹东市发改委了解到,丹东市在全市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的“诚信文化教育”宣传活动于日前结束,活动有效提高了全民诚信意识,加快了“信用丹东”建设步伐。“诚信文化教育”宣传活动期间,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区管委会,丹东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特点,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先进做法、先进事迹、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展示,在我市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风气。全市各地广泛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宣传引导“诚信为人之根本”。据介绍,丹东市一直高度重视“信用丹东”建设,坚持以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普及信用知识、倡导全面守信,提升市民诚信意识。
    07/18
  • 辽宁丹东:扎根边防路 无悔戍边情
    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坐落于丹东市最东端,位于“两国两省两江”交汇处,浑江在此汇入鸭绿江,东面隔浑江与吉林省接壤,东南与朝鲜隔江相望,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这里既是边界,又是边境,也是辽宁省边境线最长的乡镇,复杂的地理环境特点,给这里的边境管理增加了难度。近年来,丹东边境管理支队振江边境派出所以党建为引领,深耕主责主业,在做好边境管理工作的同时,用心用情守护这座边境小镇的繁荣稳定,取得了镇内连续3年无刑事案件的好成绩,先后被公安部授予一级公安派出所,省政府授予“工人先锋号”,省公安厅授予“最美警队”等荣誉称号,荣获集体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炕头上的“110”“报警器上就三个键,只要按下去,家附近的9户村民都能得到通知赶来救援,这炕头上的“110”就是好。”村民口中的“110”就是“警民E家”联防报警系统,每每提起它,村民们都赞不绝口。村民王某是独居老人,患高血压多年,早年间老人最担心的就是自己有个头疼脑热,身边没人照顾,他将自己的顾虑反映给社区民警。由于当地的空巢老人多,且少有老人会使用智能手机,发生紧急情况老人难以电话求救,派出所一直积极想办法解决此类问题。2018年,振江边境派出所购置了20多台“警民E家”联防报警系统,这个集打、防、管、控、服务为一体的警民应急联动系统一经使用,就取得了极大的效果。此系统以家庭住户为单位,十户为一组,当一户家庭启动“火灾”“医疗”“治安”任意按钮时,其他9户人家、居委会工作人员、驻村民警、派出所报警平台就会同时接到报警,进而以实时图文传送的方式显示报警人的具体位置和周围环境情况,随即以最快、最高效的处置速度解决问题。派出所辖区有一村民早起上山劳作,家中电路因老化着火,邻居发现后立即按下“火灾”键,随即各家各户拎着水桶赶来帮着灭火,因为行动及时,成功挽回了15万元的财产损失。石柱村10组,有一85岁老人因突发疾病急需就医,因振江镇内没有救护车,“医疗”键启动后,村民第一时间合力出动将老人抬出,派出所警车拉上医护人员,火速将老人送往县医院进行救治。随着“警民E家”报警装置的一次次启动,各类警情一次次的妥善处置,炕头上的“110”在辖区家喻户晓,人人称赞。炕头上的“110”走进辖区2584户人家,实现了辖区全覆盖。警务改革的强劲推进,既实现了向科技要警力,又加快了处置速度,让村民们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织密边境平安网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严守强边固防“主阵地”。为夯实队伍信息科技根基,提升业务能力水平,派出所将大数据与边境管理工作紧密结合,精准打防、精确管控、精细服务,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升辖区治理水平。同时,借助社会力量,推动社会面治安管控。将辖区行政村分为若干警务区,在边境一线重点位置设置若干驻勤点位,警务区内实行区长负责制,配备一定数量的民警、民兵和护边员,组建联防队伍,协同共治保平安。在边境一线挑选工作责任心强、守边热情高、中心作用突出的群众家庭,组建起“边境夫妻哨”“红色农家院”等民间力量,实行建档登记考核,采用专业化、集成化、规范化统一管理,实现边境辖区“人人是哨兵、家家是堡垒”的局面。执法普法两手抓作为振江镇的执法机构,派出所面对各类矛盾纠纷警情,从不是单一化解矛盾,而是用法用心用情化解矛盾。村里人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如果调解不理想、化解不及时,很容易导致治安问题或刑事案件。在边境一线,更需要规避此类案事件。因此,派出所民警在执法的同时积极开展普法教育,让村民知道,别人家摆在家门口里的东西,不能因为自己一时急用不打招呼就拿走;别人不在家时,也不能自己推开门就去人家的院子里。村民们有了边界意识,在产生矛盾时,才能够心平气和地去解决,才能不因一起小小的民间纠纷,演变成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导火索。
    07/18
  • 辽宁东港市:守护来之不易的“烟火气”
    如今的丹东东港,正重燃“烟火气”。大街小巷,各类商铺开门迎客;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顾客凭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有序出入;符合防疫要求的餐饮企业,陆续开启堂食模式,顾客隔桌隔位就餐……为守护好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东港市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强复商复市后各经营单位的监管工作,筑牢安全屏障。6月30日,东港市有序恢复餐饮堂食。执法人员提前对餐饮服务单位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开展全面检查验收,经营者签署《餐饮服务单位告知书》后方可正常营业。加大日常监管巡查力度,发现违反疫情防控规定的经营行为,立即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各类经营场所出入口安排专人值守,对进店顾客扫码测温,指导顾客科学佩戴口罩,严格查验核酸检测证明,对电子信息登记有困难的老弱人群提供登记帮助,确保人员信息可查询可追踪;餐饮单位控制就餐人流,扩大餐桌间距,大中型餐厅大堂按70%比例设置餐位,餐桌之间保持1米以上间距,小型餐厅按最大承载量50%比例控制就餐人数,在取餐区、结账区、店内外候餐区设置“一米线”,提倡预约、分时、错位就餐。东港市辖区内的黄海水产品批发市场、桥东市场、桥南市场、黄海市场、香都大市场、果菜市场、七方市场共7家农贸市场,经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验收合格后已开展经营。执法人员全天候在各市场内进行明察暗访,监督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市场主办方每日对市场内业户开展1次核酸检测,每天至少开展两次预防性消毒。安排专人,在市场各出入口对进场顾客测温扫码、要求戴口罩、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及信息登记,并合理控制人流。
    07/18
  • 【科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宣传海报发布
    07/15
  • 【科普】​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之重点机构
    07/15
  • 辽宁丹东:把牢安全生产关口
    今年以来,丹东市进一步研判安全生产形势,防范化解风险,采取强化安全监管和责任落实、健全相关制度体系等措施,把牢安全生产关口。通过梳理分析过往全市安全生产事故及隐患发生的重点、规律,制发了《2021年度丹东市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报告》和《全市三年行动隐患分析报告》,先后制发28份提示函,督促渔业船舶、水上交通、城镇燃气等主管部门和有关地区,抓好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防范化解风险。紧盯各项重点任务,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全市范围内反复发生的问题、长期未根治的隐患进行集中治理。同时,成立4个综合督查组和9个专项督查组,深入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督查检查,督促相关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抓好安全风险化解和隐患排查整治,防患于未然。细化出83项具体措施作为《丹东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15条措施”工作清单》,推动各项防范措施落细落实,按照业务相近原则,进一步明确职能交叉等行业领域和新行业新业态安全生产工作分工,填补监管空白,压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制发《关于调整完善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机制的通知》,“一局一策”推动17个重点部门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明确主要业务部门有专科、专员、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两手抓”。制发《关于切实防范涉及全市安全和民生重点企业(单位)风险叠加的通知》,确定102家重点企业(单位),指定牵头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为全市疫情防控大局提供安全环境。制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等,紧盯重点行业生产企业,一对一督促各地区安全生产落实,点对点强化民生重点企业(单位)安全运行,全力保障复工复产安全有序。同时,制发《关于全面强化企业安全复工复产监督指导工作的通知》,部署加强复工复产安全防范和安全服务,从到期证件自动顺延、行政审批网上办理、简化复工复产手续、主动为企业减负、开展专家安全指导定制服务和加强线上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支持各类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今年以来,丹东市持续推进智慧(非煤)矿山建设,制发《丹东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对智慧(安全)矿山建设实施“清单化”管理的通知》,实施分期、分类、清单化推进,首批试点的4家企业已完成建设,其中首钢硼铁选矿厂已实现无人化管理,其典型经验已在全省推广。制发《丹东市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实施方案》以及8个子方案,组织相关企业开展8次线上培训,全面推进风险集中整治工作。开展危险化学品产业转移安全风险防控专项整治和高危细分领域专项整治问题落实情况“回头看”,推动相关企业严格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标准,并建立危险化学品企业“一企一档一册一卡”工作机制。开展工贸行业“百日清零行动”,制发制造业行业领域执法互检工作方案,进一步建立完善全市临水、低洼易涝地区金属冶炼企业台账,以全面提升安全监管效能。
    07/15
  • 辽宁丹东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全力以赴保障出行安全
    7月13日,丹东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按照防汛工作部署,安排各大队在各重要点位加派警力值守,时刻注意降水变化,随时做好预警和交通管理准备,并提前设置警戒带、警示牌,提示过往车辆注意安全。降雨期间,交警支队采取限制车速、疏导分流、限制通行等措施,指挥疏导过往车辆安全行驶。重点加强桥洞、低洼路段、施工路段的巡逻管控力度,发现积水情况立即上报,对不具备通行条件的,第一时间采取交通管制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07/15
  • 辽宁丹东北井子镇:泥螺出滩
    近日,在丹东东港市北井子镇海鹰村的滩涂上,五六十名工人在海滩上捡泥螺。7月份天气炎热,工人们每天5点左右便来到滩涂附近,等待海水潮退。随着海滩的逐渐显露,工人们穿上自带的滩涂工作装、软底胶鞋,拿着泥螺网兜,踩着泥沙开始了一天的劳作。经过3个小时的“战斗”,工人们的网兜逐渐填满,他们收拾好工具,趁着海水还未上岸,拖着沉甸甸的收获,向海岸边靠拢。抵达岸边后,工人们将收获的泥螺倒入网箱中,用海水清洗去除泥沙,最后将干净的泥螺倒入塑料桶中运到货车上。滩涂负责人介绍,滩涂上的泥螺都是野生的,并非人工饲养。每年六七月份,是泥螺最肥的季节,个头大、肉嫩,100多个泥螺就能凑上一公斤,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07/15
  • 辽宁丹东:用足利好政策 助企减负增效
    近日,丹东市人社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援企稳岗和加强民生保障的工作部署,用好用足用活“降、缓、扩、返、补”利好政策,在助企纾困、兜底保障上打好“组合拳”,洒下“及时雨”,全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延续实施总费率为1%的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至2023年8月31日,将单位统筹部分费率由1%降低至0.5%,个人账户部分费率保持0.5%不变。今年以来,累计为全市9546户企业减少运营成本2600万元;阶段性下调工伤保险缴费费率标准至2023年4月30日,除一类风险行业和按建筑项目参加工伤保险企业缴费费率保持不变外,其他所有参保单位缴费费率以现行费率为基础下调一档,全市企业缴纳工伤保险费额平均降幅20%以上,目前已减轻企业工伤保险缴费负担915万元,预计全年将减轻2400余万元。落实部分行业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延长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行业等5个特困行业三项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限,截止期限从2022年6月底延长至2022年12月底;将农副食加工、纺织、服装、造纸设备制造、汽车、运输设备等17个行业所属困难企业纳入三项社会保险费缓缴政策实施范围,其中养老保险费缓缴费款所属期为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工伤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缓缴费款所属期为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将全市所有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纳入缓缴范围,缓缴实施期限至2022年12月底。截至6月30日,累计缓缴“三项保费”229.3万元,惠及企业45家次。扩大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受益范围。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取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参保失业人员,在取得证书一年内可按照初级(五级)1000元、中级(四级)1500元、高级(三级)2000元标准申请技能提升补贴,参保职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申领条件继续放宽至企业在职职工参加失业保险12个月及以上。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2021年足额缴费、不裁员或少裁员、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环保政策的大型企业返还上年实际缴费的50%,中小微企业返还90%。今年以来累计为全市3097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3505万元,稳定岗位8.4万个,全部实现“免申即享”。落实失业人员补助政策。阶段性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对参加失业保险累计满一年及以上,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金,按照现行标准参保十年及以上享受24个月失业金,每月标准为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95%,其中市内四区为1624.5元,三县为1501元;对参保1至9年的按不同月份档次享受3个月至18个月失业金,每月标准为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90%,其中市内四区为1539元,三县为1422元。延续受理失业补助金申领,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尚未就业,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一年的,可以继续领取失业保险金至法定退休年龄;对本人自愿中断就业的失业人员,可以申领最长6个月的失业补助金;对参保不满一年及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可以申领最长6个月的失业补助金。今年以来,累计为3.06万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4634万元,为2478人发放失业补助金254万元。
    07/15
  • 【科普】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防护指南 | 水、电、煤气等工作人员篇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