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2025年5月16日 00:52:09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科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宣传海报发布
    07/15
  • 【科普】​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之重点机构
    07/15
  • 辽宁丹东:把牢安全生产关口
    今年以来,丹东市进一步研判安全生产形势,防范化解风险,采取强化安全监管和责任落实、健全相关制度体系等措施,把牢安全生产关口。通过梳理分析过往全市安全生产事故及隐患发生的重点、规律,制发了《2021年度丹东市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报告》和《全市三年行动隐患分析报告》,先后制发28份提示函,督促渔业船舶、水上交通、城镇燃气等主管部门和有关地区,抓好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防范化解风险。紧盯各项重点任务,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全市范围内反复发生的问题、长期未根治的隐患进行集中治理。同时,成立4个综合督查组和9个专项督查组,深入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督查检查,督促相关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抓好安全风险化解和隐患排查整治,防患于未然。细化出83项具体措施作为《丹东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15条措施”工作清单》,推动各项防范措施落细落实,按照业务相近原则,进一步明确职能交叉等行业领域和新行业新业态安全生产工作分工,填补监管空白,压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制发《关于调整完善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机制的通知》,“一局一策”推动17个重点部门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明确主要业务部门有专科、专员、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两手抓”。制发《关于切实防范涉及全市安全和民生重点企业(单位)风险叠加的通知》,确定102家重点企业(单位),指定牵头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为全市疫情防控大局提供安全环境。制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等,紧盯重点行业生产企业,一对一督促各地区安全生产落实,点对点强化民生重点企业(单位)安全运行,全力保障复工复产安全有序。同时,制发《关于全面强化企业安全复工复产监督指导工作的通知》,部署加强复工复产安全防范和安全服务,从到期证件自动顺延、行政审批网上办理、简化复工复产手续、主动为企业减负、开展专家安全指导定制服务和加强线上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支持各类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今年以来,丹东市持续推进智慧(非煤)矿山建设,制发《丹东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对智慧(安全)矿山建设实施“清单化”管理的通知》,实施分期、分类、清单化推进,首批试点的4家企业已完成建设,其中首钢硼铁选矿厂已实现无人化管理,其典型经验已在全省推广。制发《丹东市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实施方案》以及8个子方案,组织相关企业开展8次线上培训,全面推进风险集中整治工作。开展危险化学品产业转移安全风险防控专项整治和高危细分领域专项整治问题落实情况“回头看”,推动相关企业严格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标准,并建立危险化学品企业“一企一档一册一卡”工作机制。开展工贸行业“百日清零行动”,制发制造业行业领域执法互检工作方案,进一步建立完善全市临水、低洼易涝地区金属冶炼企业台账,以全面提升安全监管效能。
    07/15
  • 辽宁丹东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全力以赴保障出行安全
    7月13日,丹东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按照防汛工作部署,安排各大队在各重要点位加派警力值守,时刻注意降水变化,随时做好预警和交通管理准备,并提前设置警戒带、警示牌,提示过往车辆注意安全。降雨期间,交警支队采取限制车速、疏导分流、限制通行等措施,指挥疏导过往车辆安全行驶。重点加强桥洞、低洼路段、施工路段的巡逻管控力度,发现积水情况立即上报,对不具备通行条件的,第一时间采取交通管制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07/15
  • 辽宁丹东北井子镇:泥螺出滩
    近日,在丹东东港市北井子镇海鹰村的滩涂上,五六十名工人在海滩上捡泥螺。7月份天气炎热,工人们每天5点左右便来到滩涂附近,等待海水潮退。随着海滩的逐渐显露,工人们穿上自带的滩涂工作装、软底胶鞋,拿着泥螺网兜,踩着泥沙开始了一天的劳作。经过3个小时的“战斗”,工人们的网兜逐渐填满,他们收拾好工具,趁着海水还未上岸,拖着沉甸甸的收获,向海岸边靠拢。抵达岸边后,工人们将收获的泥螺倒入网箱中,用海水清洗去除泥沙,最后将干净的泥螺倒入塑料桶中运到货车上。滩涂负责人介绍,滩涂上的泥螺都是野生的,并非人工饲养。每年六七月份,是泥螺最肥的季节,个头大、肉嫩,100多个泥螺就能凑上一公斤,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07/15
  • 辽宁丹东:用足利好政策 助企减负增效
    近日,丹东市人社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援企稳岗和加强民生保障的工作部署,用好用足用活“降、缓、扩、返、补”利好政策,在助企纾困、兜底保障上打好“组合拳”,洒下“及时雨”,全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延续实施总费率为1%的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至2023年8月31日,将单位统筹部分费率由1%降低至0.5%,个人账户部分费率保持0.5%不变。今年以来,累计为全市9546户企业减少运营成本2600万元;阶段性下调工伤保险缴费费率标准至2023年4月30日,除一类风险行业和按建筑项目参加工伤保险企业缴费费率保持不变外,其他所有参保单位缴费费率以现行费率为基础下调一档,全市企业缴纳工伤保险费额平均降幅20%以上,目前已减轻企业工伤保险缴费负担915万元,预计全年将减轻2400余万元。落实部分行业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延长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行业等5个特困行业三项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限,截止期限从2022年6月底延长至2022年12月底;将农副食加工、纺织、服装、造纸设备制造、汽车、运输设备等17个行业所属困难企业纳入三项社会保险费缓缴政策实施范围,其中养老保险费缓缴费款所属期为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工伤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缓缴费款所属期为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将全市所有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纳入缓缴范围,缓缴实施期限至2022年12月底。截至6月30日,累计缓缴“三项保费”229.3万元,惠及企业45家次。扩大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受益范围。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取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参保失业人员,在取得证书一年内可按照初级(五级)1000元、中级(四级)1500元、高级(三级)2000元标准申请技能提升补贴,参保职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申领条件继续放宽至企业在职职工参加失业保险12个月及以上。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2021年足额缴费、不裁员或少裁员、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环保政策的大型企业返还上年实际缴费的50%,中小微企业返还90%。今年以来累计为全市3097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3505万元,稳定岗位8.4万个,全部实现“免申即享”。落实失业人员补助政策。阶段性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对参加失业保险累计满一年及以上,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金,按照现行标准参保十年及以上享受24个月失业金,每月标准为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95%,其中市内四区为1624.5元,三县为1501元;对参保1至9年的按不同月份档次享受3个月至18个月失业金,每月标准为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90%,其中市内四区为1539元,三县为1422元。延续受理失业补助金申领,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尚未就业,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一年的,可以继续领取失业保险金至法定退休年龄;对本人自愿中断就业的失业人员,可以申领最长6个月的失业补助金;对参保不满一年及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可以申领最长6个月的失业补助金。今年以来,累计为3.06万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4634万元,为2478人发放失业补助金254万元。
    07/15
  • 【科普】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防护指南 | 水、电、煤气等工作人员篇
    07/14
  • 辽宁丹东:辽宁省首个虚假诉讼监督与协作办公室在东港成立
    日前,辽宁省首个法院、检察院联合成立的虚假诉讼监督与协作办公室在东港市人民法院揭牌启动。此次虚假诉讼监督与协作办公室的成立,是“法检”两院积极构建联合惩治和预防虚假诉讼工作新格局,营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举措。“法检”两院会签了虚假诉讼监督与协作办公室实施细则,就建立健全惩治虚假诉讼协作配合机制、完善工作程序衔接等内容作出具体规定,并对如何发挥办公室职能作用,强化预防和惩治虚假诉讼达成共识。办公室启动后,将探索构建“枫桥式”整治虚假诉讼工作体系,坚持理念共融,强化协作共赢,通过明确案件线索移送、调查核实、信息共享、协作配合等,凝聚闭环打击虚假诉讼强大合力,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助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07/14
  • 辽宁丹东:推进内河船舶涉海运输整治
    为保障水上交通安全,防范和打击内河船舶非法从事海上运输行为,7月6日,丹东浪头海事处执法人员乘“海巡030310”艇对鸭绿江下游水域开展水上巡航。6月以来,丹东浪头海事处持续加强现场巡视检查力度,通过“水上巡航+陆域巡视”双驱动模式,确保巡视检查全覆盖、无死角。多次组织开展水上联合巡航驻守行动,采取联合巡航和夜间驻守相结合的方式,做到动静结合、错时行动,确保整治行动常态长效。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水上巡航11次,其中联合巡航4次,航行525海里。陆域巡视9次,行驶里程265公里。共出动执法人员49人次,检查各类船舶72艘次。行动中,执法人员不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升辖区码头、航运公司及船员安全航行、守法航行意识。同时,协调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等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积极推动构建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格局。
    07/14
  • 辽宁丹东市公安局:出台20条服务保障民生措施
    为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民生服务保障,护航经济发展,助力全市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市公安局近日出台“保民生、保畅通、保复工、保平安”便民利企服务“20办”。在保民生方面,推出公安审批业务“网上办”、公安综合信息查询“定制办”、预警提示服务“辅助办”、人口登记“按需办”、出入境业务“预约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忧办”。其中,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忧办”,将聚焦群众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受理解决群众反映的涉及政务服务历史遗留问题和疑难杂症,为群众纾困解难。在保畅通方面,推出交管服务“专线办”、车驾管服务“延期办”、轻微交通违法行“暖心办”、道路交通事故“简易办”、重点物资运输车辆交管业务“优先办”。在重点物资运输车辆交管业务“优先办”措施中,开通专门窗口、开辟绿色通道,便利疫情防控物资、民生物资、产业链供应链生产物资等重点物资运输车辆登记检验。对从事或支援疫情地区的救护、防疫和运送防疫物资等车辆和人员,实行“应急窗口”急事急办、专人专办,全力保障疫情防控车辆和人员第一时间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在保复工方面,推出警企对接“贴心办”、企业安全管理指导“积极办”、企业安全生产检查“严格办”、返岗复工人员摸排“精准办”、重点区域应急处突“极速办”。全市公安将依托“春风暖企行”活动,对复工企业落实警企对接机制,建立领导联系包保制度,坚持“一企一策”,主动走入复工企业,开展结对帮助指导,全面了解掌握企业和员工所需所盼,全力打通企业复工复产堵点、难点。在保平安方面,依托夏季治安整治“百日行动”,推出涉疫违法犯罪“从严办”、电信网络诈骗“联合办”、打击涉企违法犯罪“高效办”、涉企强制措施“慎重办”等。对利用疫情和企业复工复产实施的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制售假冒伪劣防疫物资、挪用抗疫物资、诈骗企业款物等经济犯罪,第一时间受理;对阻挠企业复工复产、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秩序、诋毁企业商业信誉、侵害企业经营者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快立、快破、快结,快速追赃挽损,全力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与合法经济利益。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