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辽宁丹东: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连日来,位于辽宁省丹东市振兴经济开发区的丹东欣时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员工专心致志地操作机器,赶工期、抢进度。截至目前,企业已实现200余名员工复工,整体复工率达62%,9条生产线生产有序。振兴经济开发区对辖区重点项目和企业单位实行领导干部“一对一”挂点联系,落实企业复工复产属地监管责任。截至目前,已对100余家工业生产企业进行服务指导,目前复工企业81家,复产率达100%。07/13
- 辽宁丹东:巩固“双减”成果 治理暑期校外培训机构7月11日,记者从丹东市教育局了解到,丹东市“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将在暑假期间联合开展校外培训专项治理,严厉打击无证无照、违规办学的培训机构和各种形式的违规培训,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此次治理时间是7月到8月底,治理重点是针对面向中小学生违反“双减”工作要求、违反疫情管控规定、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场所或个人;校外培训机构不通过“全国校外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售课、消课和退费,拒绝接受监管等行为;未按照要求取得办学许可证或营业执照(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各类校外培训机构,擅自违规开展培训;伪造、变造办学许可证或租借、盗用他人办学许可证违规开展培训;办学许可证已过期或失效,违规开展培训;“假注销、真运营”的已注销机构违规开展培训;各类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广告、虚假宣传、恶意炒作等;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的行为。按照部署安排,各县(市)区要建立暑期校外培训专项治理工作机制,成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公安、民政、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联合执法,全面启动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排查和整治违法违规培训行为。07/13
- 致敬战疫英雄,汇聚丹东力量|战“疫”英雄谱“致敬战疫英雄汇聚丹东力量”。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策划推出融媒体报道《战“疫”英雄谱》,通过图片、短视频展示英雄形象、战“疫”感言,生动反映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人员、网格管理员、志愿者等一线战“疫”英雄,在丹东市委、市政府指挥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舍小家、为大家,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的坚定决心和信心,汇聚丹东“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07/12
- 辽宁丹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每年繁殖季节时,大孤山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一望无际的芦苇沼泽都是丹顶鹤、白枕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和大天鹅、白额雁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的隐蔽和繁殖地。为确保湿地自然保护区不被人为破坏,孤山边境派出所民警近日对辖区大洋河水域、湿地公园等地带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巡查巡护及宣传工作。其间,民警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发放宣传单、现场咨询等形式向周围群众及外来游客宣传野生动物保护、保护湿地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07/12
- 辽宁丹东:“巡查”小组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网”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元宝区七道街道党工委组织辖区城管队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组成13个防疫“巡查”小组,每日轮值巡街入铺,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网”。07/12
- 辽宁丹东七道街道:做好转移安置连日来,受雨情影响,元宝区七道街道防汛形势严峻,街道按照“应转尽转”原则,全力做好汛期群众转移安置工作。“大家听安排,有序撤离!”7月6日晚,七道街道派出工作人员10余人、转移车2辆,到各社区将辖区内危房、险房居民转移至集中安置点或其亲朋好友家,共安全转移20余名群众。民警、消防人员等合力将被困村民家中财物转移至安全区域。(吴琼摄)“你安心在安置点住下,其他的事情我们会处理好、安排好。”转移过程中,面对小部分群众出现的焦虑情绪,七道街道发挥“网格员”作用,做好转移群众情绪安抚和转移后的饮食起居等保障工作。对险房居民集中安置、安排食宿,待天气好转,还将安排车辆集中送回。“感谢街道办事处及时将我们转移到集中安置点。”七道社区居民安某说。据悉,在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的同时,七道街道组织各社区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对高陡边坡、危墙、险墙、低洼地带等重点地区设置警戒线,连夜清除险墙、险树、道路淤泥等,筑牢“安全堤坝”。07/12
- 辽宁丹东:打出服务“组合拳” 力保通关“零等待”日前,装载6.9万吨外籍大豆的运输船“泰安娜”号完成生产作业任务后顺利驶离作业区域,为“江海顺”轮和另外两艘满载粮食的货运船舶如期靠泊赢得了时间。这标志着丹东港粮食泊位生产功能全面恢复,开启了外贸粮运的新篇章。5月29日,在接到代理公司电话求助后,丹东港边检站主动对接散粮码头分公司、海关、海事等口岸单位,克服疫情影响,联合制定防疫、检查、作业方案,顺利投入“泰安娜”轮生产作业任务,全力保障粮食供应链稳定畅通。进入5月以来,丹东港口岸外轮出入境数量稳步回升,丹东港边检站高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促进稳住经济大盘,主动对接口岸联检单位和外轮代理公司,了解企业遇到的困难,指导企业用好惠企政策;联合制定防疫、检查、作业方案,对装载防疫物资、粮食、矿石、春耕物资等重点物资的出入境船舶全部实行到港“零等待”验放通关,简化外轮转港、锚地加油行政审批手续,持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作者单位:丹东日报社)为保障外贸船舶“随申随办”“随到随办”,丹东港边检站严格落实辽宁边检总站《优化营商环境建设12项工作措施》,加快推进“数字化”边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应用,通过“单一窗口”电子申报平台、搭建边检绿色查验通道,提前研判口岸货轮动态,科学制定节日勤务方案,严格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标准,严核细查航次信息,加强与口岸单位沟通协调,共享数据信息,主动跟进、靠前询问代理公司在业务办理中存在的问题,成功保障码头11艘外贸船舶同时靠泊作业,刷新外贸船舶同时在泊数量和同时作业数量,大大提高了泊位利用率。“网上报检功能和无纸化办公非常方便快捷,点赞!”大连致远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5月1日凌晨,一艘运载80583吨铁矿,由大连致远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代理的巴拿马籍货轮“矿皇”停靠丹东港矿石码头。丹东港边检站通过“中国贸易单一窗口”提前做好船舶和船员的预检工作,为其优先办理入境边检手续。5月,丹东港累计验放矿石作业船舶9艘次,完成吞吐量139.7万吨,矿石船舶作业艘次、吞吐量分别提高12.5%、19.4%,创丹东港挂牌以来单月最高纪录。其间,面对疫情防控压力大、大宗物资船舶进港数量激增的双重考验,丹东港边检站作为口岸防控的重要环节,迅速调整勤务模式,严格“独立作战单元”,成立“党员先锋队”,按照防范疫情输入、保障正常通关的要求,全天候为出入境船舶提供24小时通关服务。“五一”期间,丹东港货物吞吐量呈现复苏增长态势,高峰时港口作业外籍船舶达到11艘,刷新历史纪录。5天之内船舶入出境验放量同比增长53.9%,人员入出境验放量同比上升14%,货物总吞吐量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07/12
- 辽宁丹东:确保考生顺利到达考场7月9日6点30分,参加2022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乘坐101路考试专用车到考点参加考试。为切实做好丹东市2022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和省选调生考试交通运输保障工作,丹东市公交集团抽调部分公交车,于7月9日、10日作为考试专用车,确保考生及时、安全、顺利到达考场。07/12
- 辽宁丹东:激活闲置土地 建设纺织园区“这是一家服装厂,西面那个厂房是一家鞋厂。”日前,在位于丹东市前阳经济开发区的前阳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孵化区,丹东铭笙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孙征向记者介绍。目前,园区已有7家企业入驻,并在扩建中。该园区原为辽宁铭笙纸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并于2012年12月停产。2019年,在前阳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公司开始盘活闲置土地,拆除30吨发电锅炉1台,20吨燃煤锅炉3台,缫纸生产线3条,制浆生产线2条,并对铭笙纸业旧厂房进行投资扩建改造。2020年,厂区成功引入丹东铭笙环保制品有限公司。为落实丹东市政府推进前阳户外纺织园区建设的工作要求,前阳经济开发区于2020年确定原铭笙纸业有限公司闲置厂房作为前阳户外纺织园区孵化器。经过持续招商引资,目前,已有卡西玫服饰、卓辉服饰、国瑷鞋业等7家企业入驻园区,盘活闲置厂区20多万平方米。“厂房都是现成的,我们只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改造,他们带着设备就可以直接入驻。在我们闲置厂房得到利用的同时,也方便了服装企业,现在还有好几家服装企业主动联系我们,想要找厂房。”孙征告诉记者。今年,前阳经济开发区在孵化区现有条件下,推动铭笙置业在厂区闲置可利用土地上继续规划扩建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改造、新建厂房10万平方米以上,切实发挥纺织服装园区承接企业、孵化项目、引导产业的作用。近年来,前阳经济开发区在做大总量、做优增量的同时,更在盘活存量上下足功夫。充分发挥园区各类优质招商资源优势,进一步巩固“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的招商方式,采用“一企一策”,协助企业通过转让或出租盘活闲置资产,引进一批优质、高端项目,突出引进对开发区产业关联度大、转型升级带动力强、税收贡献率高、推动实体经济壮大的项目。主动加强对已落户企业的引导支持和跟踪服务,充分挖掘投资潜力和招商资源,鼓励其扩大投资规模或投资相关产业,进一步盘活闲置资产。全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战略,对闲置资产盘活的潜力、规模、依托资源、模式、布局、项目储备等情况向客商作推介,助力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早投产,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07/12
- 辽宁丹东振兴区:落实各项措施 做好应急储备7月6日下午,丹东市振兴区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各镇街、各部门迅速部署,组织干部群众立即投入到防汛工作中,落实各项防汛措施。尤其做好预警信息发布和危险地区人员转移避险安置等工作,做到应转尽转,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丹东市振兴区站前街道办事处按照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加强对重点危险区域的隐患排查,对辖区涉及险情的险房重点户进行转移安置。目前,站前街道办事处共计转移11户19人,其中集中安置到安置点6户11人,投亲靠友自行转移5户8人。在两处防汛安置点,街道办事处为转移安置群众准备了三餐,同时还有医护人员随时待命,转移安置人员待雨情过后将陆续返回家中。据了解,丹东市振兴区在第一时间传达省、市防汛文件及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工作要求,安排部署汛期防汛工作。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对汛期存在安全隐患的重点部位、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开展地毯式、拉网式、起底式大排查,对危险点和隐患点范围内的人员逐一核实建立台账,实名造册。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后,丹东市振兴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已储备发电机4台、强光手电300把、编织袋3万条、木桩1500根,以及铁锹、铁线、土工布、救生衣、救生圈、卫星电话、排水泵、床、被褥等防汛应急物资。同时,与机械设备租赁公司签订机械设备租赁协议,储备足够数量的机械设备,一旦发生险情可随时提供支援。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