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辽宁丹东:新年第一天冬泳迎冬奥新年第一天,丹东市的冬泳爱好者精神抖擞,向低温发起挑战。用新年第一游,迎接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1月1日9点多,10名冬泳爱好者齐聚鸭绿江边,脱下冬装,换上泳衣,在寒风中做着热身运动。作为冬季的一项运动,冬泳在丹东市已经走过30多年。30年来,冬泳已成为冬季健身的一个品牌,享誉国内。热身中,冬泳爱好者不断地交流着各自的感受。大家精神抖擞,热情高涨,随着号令的发出,大家依次跳入冰冷的江水中,各种泳姿划破了寂静的江面。市民们不约而同地赶来观看。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为减少人员流动,今年的冬泳活动采取线上统一组织,线下分散活动的方式进行,丹东市游泳运动协会的10支队伍各派一人参加了现场活动。其他冬泳爱好者则各自活动,由家人或队员拍摄视频、照片发送到协会微信群中。丹东市游泳运动协会负责人林鹏介绍,协会于1986年成立,目前丹东市有近200人长年坚持冬泳运动。寒冬时节,他们江中畅游的身姿成为鸭绿江中一道独特的风景。通过连续多年举办鸭绿江冬泳节,不断推动着丹东市冬泳运动的开展,冬泳爱好者用冬泳迎接新年第一天给大家增添了仪式感,展示出冬泳人健康的体魄和快乐的生活,期待有更多的爱好者加入进来。66岁的冬泳爱好者李淑英坚持冬泳已有20多年。她说,“非常感恩这个时代,参加冬泳后收获很大,今天我们以冬泳的方式迎接新年和冬奥会的到来,为中国的冬奥健儿欢呼喝彩。祝福我们祖国繁荣昌盛,人民越来越幸福。”01/05
- 辽宁丹东滨江村:190万元春节“红包”发给村民新年伊始,丹东市振兴区纤维街道滨江村两委班子为全村612户1259名村民以及482名老人,发放了190多万元的春节福利,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图为68岁的孙英俊老人在领取全家人的福利。01/05
- 辽宁丹东马市村:蔬菜大棚春意浓近日,记者来到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马市村的温室蔬菜大棚,室外寒气袭人,大棚内却是一番春意盎然的景象。一片片绿油油的生菜和小白菜,一垄垄郁郁葱葱的茼蒿和香菜,长势喜人。振安区马市岛是丹东市重要的蔬菜生产地之一,素有“丹东菜篮子”的美誉,蔬菜品种达30多个,主要种植萝卜、白菜、青笋、菠菜、西兰花、西红柿等应季果蔬菜,年产量1万吨以上,年产值4500万元以上。其中,设施蔬菜以“春提早、秋延晚”叶菜类为主。元旦、春节期间是设施蔬菜生产管理和保证市民“菜篮子”供应的关键时期,振安区科学研判形势,增加蔬菜在田面积,并提供技术指导,确保“两节”期间蔬菜产量足品质优,满足市场需求。近几年,振安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多措并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农产品“种得下”“卖得出”“卖得好”。通过加强蔬菜大棚建设、进一步改良品种,提升蔬菜供给能力及农产品品质。注重创新发展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将品牌农产品与互联网平台融合,积极开拓市场,增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全方位、多平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助推乡村振兴。01/05
- 辽宁丹东:职工技能培训惠及万余人近日,辽宁丹东市总工会联合丹东市第一医院开展“送技能进企业”活动,医护人员走进辽宁锦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一线职工开展应急救助能力技能培训。培训现场,急救专家为职工介绍了心肺复苏法等急救技能和防疫知识,让职工进一步掌握应急施救的全流程,在黄金抢救时间内正确实施早期救助,提升应对突发意外情况的处置能力。这是丹东市总工会开展职工专项技能培训的一个缩影。今年初以来,丹东市总工会聚焦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采取“双线”作业,开展“互联网+培训”模式,依托“工匠大讲堂”“职工云课堂”等线上学习平台,精选推出职工专项技能系列线上培训课程,实现线上培训常态化;开辟职工网上读书绿色通道,为职工提供灵活多样的技能学习培训资源,让职工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线上学技术、提技能、强创新。线下开展“送技能进企业”订单式培训、“蓝领工匠”等专项技能培训,创新推广技能培训工具包。一年来,共推出职工专项技能系列线上线下培训73期,培训内容涉及电力供应、机械制造等18个行业,覆盖车工、数控车工、钳工等27个工种,培训职工万余人。01/04
- 辽宁丹东:“冰雪进校园”活动走进特殊教育学校12月28日下午,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丹东市教育局联合主办,丹东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承办,丹东市冰雪运动协会等单位协办的2021年丹东市助力北京冬奥会青少年冰雪系列活动之“冰雪进校园”活动,走进丹东市特殊教育学校。图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在工作人员帮助下,体验冰雪器具。01/04
- 辽宁丹东:2022年春运即将启动12月30日,从2022年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暨全省春运电视电话会议获悉,2022年春运从1月17日开始至2月25日结束,共计40天。经分析研判,今年春运全省人口流动规模将显著低于常年,客流量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节前客流相对分散,节后返程较为集中。为统筹做好全省春运保障、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市交通运输局将在春运期间执行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分区分级疫情防控具体措施,客运场站、机场、码头和交通运输工具春运期间要增加通风、消毒等措施频次,飞机、列车、长途客车、重点水域水路客运等交通运输工具严格执行实名购票、对号入座规定。此外,交通运输、铁路、民航部门和运输企业将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科学预测本地区旅客流量、流时、流向,以需求为导向,根据旅客出行特点,确定重点地区、热点线路和高峰时段,提前调配运力,合理制订运输方案。公路、水路部门要加强重要枢纽、重点水域、旅游景区等客流密集地区运力供给,优化车船发班频次和生产调度,加强农村运力组织,提高运输能力,方便群众出行,确保在春运期间既要做好旅客运输保障,又要统筹电煤、粮食、肉禽、蔬菜等重点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春运期间,交通部门还将加强大风、寒潮、暴雪、大雾等恶劣天气的预防、预报和预警工作,建立交通运输、公安、气象等部门信息快速通报和联动处置机制,做好恶劣天气道路交通应急工作。车站、机场、码头等客运枢纽和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要进一步改善旅客候乘环境,做好餐饮、热水供应等服务。着力提高环境卫生水平,配备消毒用品、口罩等防护物资,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安全感,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过一个“和顺致祥、幸福美满”的春节。01/04
- 辽宁丹东:“你点我检”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2021年年初,丹东市将“回应百姓关切,开展‘你点我检’活动,邀请市民点选最想抽检的食品,并参与抽检活动,核查处理结果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开发布”列入2021年丹东市十大民生实事。为着力解决群众所急所需所忧所盼问题,办好利民惠民实事,丹东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丹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活动中,邀请社会各界观摩抽检全程、有组织地参与抽检行动,让公众真正变身为食品安全的参与者、见证者和监督者,切实做到“抽群众之所盼、检群众之所忧”,提升监管的科学性和靶向性。广大市民积极响应,参与投票,大豆油、酱卤肉制品、大米、酱油等20种食品,成为食品安全“你点我检”的抽检对象。6月11日,2021年丹东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暨食品安全“你点我检”主题活动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参与者在现场,共同见证市委、市政府保障食品安全的决心和信心,亲身体验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现场抽样全过程。丹东市市场监管局会同丹东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共完成抽检210批次,检出不合格食品2批次。对抽检中发现的问题产品,振兴区市场监管部门立即开展核查处置,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下架、封存等措施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排查原因并依据《辽宁省食品安全条例》给予警告责令立即改正。“你点我检”活动全程透明,公众高度参与,从活动方案制定、意见征集,到现场组织实施,再到实验室检测,抽检结果和核查处置,全过程向社会公开,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一系列举措,提高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知晓率,同时让群众充分感知党和政府保障食品安全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实现以食品抽检小切口,推动食品安全大共治的倍增效应。活动依托省市媒体、市场监管局官网、微信公众号等传播媒介,集中宣传、集中造势,向社会公布投票结果和抽检结果。同时,科普食品安全知识,发布食品消费提示,对食品中容易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解读,开展风险预警交流,激发公众参与“你点我检”活动的热情。为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筑牢食品安全防线,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已把“你点我检”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共治格局”形成长效机制,既推动食品安全智慧监管高质量发展,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01/04
- 辽宁丹东:《阳光 雨露 成长》开售12月30日,丹东市文明办、丹东市妇联、丹东日报社、广播电视台、丹东市慈善总会及儿童励志分会召开了《阳光雨露成长》新书首发式。会上,《阳光雨露成长》的编者讲述了该书的成书过程,主办单位代表也分别就新书进行了发言。书籍收录文章《励志成长成就梦想》的作者、励志儿童刘翔讲述了他从一名濒临辍学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在读大学生、中共预备党员的故事。仪式结束后,丹东日报社爱心团队等单位、组织及个人购买了新书。据悉,《阳光雨露成长》已在天赐未来城三楼猫头鹰书店上架销售。01/04
- 2021丹东·东港第三届草莓文化节盛大启幕12月28日,“甜莓小康·醉美东港”2021丹东·东港第三届草莓文化节在辽宁省东港市盛大启幕,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打造独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新一代“草莓节IP”,向全国各地展现东港草莓风采。辽宁省东港市是辽东半岛东南端的一颗“江海明珠”,气候温和,风景宜人,素有“北国江南”之美誉。适合的经纬度、优质的水源、沿江沿海的湿润气候,为草莓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东港现已成为全国最大草莓生产和出口基地,被誉为“中国草莓第一县”。截至目前,全市草莓占地面积达19.1万亩,年产量30万吨,鲜果年产值60亿元,销售遍及全国,加工制品走向世界,“小草莓”已成为带动近10万户农民、近百家企业就业增收的“大引擎”。01/04
- 辽宁丹东马家村:草莓飘香迎新年元旦前夕,天寒地冻,丹东市振安区楼房镇马家村四组的草莓大棚却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村民们体验着收获的喜悦。福旺合作社的温室草莓进入收获旺季,村民们每天在蜜蜂飞舞的温室内,为在电商平台下单的客户采摘成熟的草莓。借助丹东草莓品牌辐射效应,得益于惠农政策和产业项目扶持,当地农民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项目增收致富的信心越来越足。仅3年时间,合作社就从最初的6栋温室大棚发展到了现在的48栋。在合作社的包装车间,草莓经过精细包装,通过快递运送到北京、天津等地。“2020年草莓采收期赶上疫情运输难,政府帮着寻销路;2021年想扩大规模,政府帮着调规划;园区里作业路路况差,政府帮着落实基础设施项目……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只管甩开膀子干就行了。”合作社负责人吕德忠朴实的话语饱含感激之情。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