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一碗香粥 温暖全城
    1月20日6时30分,丹东慈善总会818慈善义工站的志愿者们,在站前广场为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民警和过路行人送上了热乎乎的八宝粥。王润利记者周广庆摄影报道
    01/21
  • 医保电子凭证解决“人卡分离”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刘凌姝日前,记者从市医保局获悉,我市医保电子凭证自2020年9月21日上线至今,已有50余万参保人激活了自己的医保电子凭证,占参保人总数的24%,激活率居全省第三。医保电子凭证的便捷之处不仅限于就医买药不用随身带卡。近日,一位参保人向市医保局求助称,其母为外地退休人员,享受老家城乡居民医保待遇。去年,母亲被女儿请来我市定居,暂停了在老家的医保缴费,改为在丹东本地缴纳医保保费。但参保人母亲的社保卡因特殊原因留在了老家,导致她在我市无法实现持卡就医,在丹东缴纳的保费便失去了意义。因社保卡的全国唯一性,无法在我市重复办理,无奈之下只能到市医保中心办理退费手续。了解具体情况后,市医保局和中心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想到了通过医保电子凭证来解决“人卡分离”问题。经沟通,参保人带去了母亲的手机,在工作人员协助下,迅速激活了母亲的医保电子凭证。为确保激活后能够正常使用,工作人员根据就近原则与丹东市振兴区医院取得联系,请院方测试该医保电子凭证能否办理入院手续。测试一切顺利,可正常使用医保就医,参保人心头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下。像这样由于实体卡与本人因故分离,导致参保人无法享受医保待遇的现象很常见。医保电子凭证成功实现了将医保结算功能从实体卡多项功能中进行剥离,让这位参保人的母亲,能够在丹东通过使用电子凭证实现医保就医。一直以来,社会保障卡同时承担了社会保险的多项业务,医保结算作为其中的重要功能,一直与实体卡进行深度绑定。而医保电子凭证的推广应用,为参保人的就医、购药行为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解决方案,未来也将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医疗服务。
    01/21
  • 振安区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振安区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加快引进种植、加工、包装一体化农事企业。目前,仅同兴镇就引进全链条加工农事企业5家,带动当地村民百余人就业。图为1月20日,位于该镇的大同江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人在分拣辣白菜。记者宋永昆摄
    01/21
  • 250米长“冰立方”盖被“驱暖”……
    在东港,当地冰场每年冬季都会去水库、河面等地采冰,用于给市场上的海鲜保鲜,或者渔船用冰。近几日,气温有所回升,为防止冰融化,工作人员给“它们”披上了厚厚的棉被,场面甚是壮观……1月19日,在东港市北井子镇渔港码头,人造冰场的建设即将完工。目前,冰立方的长度已有250多米,施工现场周围放置了很多用于“驱暖”的棉被,冰场即将进入收工阶段。1月16日,2021年采冰季启动,几十个采冰工人冒着严寒来到太平水库。每天3点上班,22点结束工作,数十辆运冰车到水库,把采冰工人采切下来的冰块运到北井子渔港码头的冰场。码头冰场的囤冰作业与水库的采冰作业时间几乎同步。如今,冰场的建设即将完工,现场囤冰工作有序进行。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近期气温回升,部分融化的冰块在冰墙上形成冰锥,这给囤冰的工作带来了影响。随着冰场建设的收尾,为冰保温“驱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里的棉被大小是4乘11米,从20号开始,每天都要给冰墙盖棉被,我们用吊车把棉被吊起来,通过对讲机调整位置然后覆盖。”现场的工人介绍,棉被盖三层以后,在上面再加上两层塑料布和一层垃圾棉,250米长的冰立方,总共需要1500床大棉被,保温预算30多万元。一床大棉被重200公斤,1500床大棉被重30万公斤,冰场一共十几个人,要半个月才能完工。为“冰立方”盖被的工期约半个月,而采冰、运冰和堆砌冰垛的剩余工期也是半个月。随着未来一段时间气温逐渐升高,采用这样一边堆砌一边盖被的办法,可以尽量减少“冰立方”的损耗。据了解,即便采用这样的保温方式,每5公斤的冰块也将损耗掉0.25至0.5公斤左右。见习记者|孙新语
    01/21
  • “米袋子”稳 “菜篮子”丰 春节期间供给有保障
    春节期间,市民不用担心“米袋子”“菜篮子”。1月18日,记者从市供销社获悉,市供销社充分利用供销系统组织资源和网络优势,全面落实“米袋子”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发挥供销社熟悉市场、衔接产销的优势,构建便捷、畅通、高效、稳定的供应链,多措并举保障2021年春节期间“米袋子”“菜篮子”有效供给。冬日暖阳下,市供销社系统辽宁供销安邦海鹏湾物流配送公司位于东港市小甸子镇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大棚里一片勃勃生机。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在收割成熟蔬菜,一筐筐新鲜的番茄、茄子、辣椒等蔬菜整齐码放,等待装箱配送。“现在正是蔬菜出产的好时期,而且还有外地蔬菜大量进入本地市场,菜足价稳。”辽宁供销安邦海鹏湾物流配送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公司已经建立了生鲜农产品自营基地20多个,其中2018年于东港市小甸子镇新建“辽宁省人民政府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示范基地”100亩,2020年参股东港鑫盛稻田合作社、东港市小甸子贵树生态农场等,开发500余亩土地进行绿色稻米、草莓、蔬菜的种植,基地每年可直供各类达到绿色标准的健康农产品200余吨。这些基地的建设,为市民春节期间的“米袋子”“菜篮子”供给提供了保障。市供销社基层科李仁涛介绍说,为了保障春节期间我市“米袋子”“菜篮子”的流通顺畅,提升“米袋子”“菜篮子”的流动效率,市供销社按照“多元化、少环节、降费用、增便利”的原则,积极探索创新直营直供、公司化经营、业态提升、批零延伸、军地共建等模式,扶持辽宁供销安邦海鹏湾物流配送公司对政府、军队、银行、学校等众多行业40多家食堂近2万名消费者经过安全检测的生鲜农产品进行配送,日配送能力达到17吨。同时,市供销社还指导心礼合作社与邮政部门合作,建设邮农丰合作社农产品返城直营店,采取订单农业,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和水果,通过专业团队进行品控、质检、分拣,省去中间环节集中配送到15家单位食堂和110家社区,日配送能力达到9.6吨。不仅如此,市供销社还通过强化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系,拓展服务内容,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合作经济中的服务带动能力。目前供销社系统领办、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32个,包括国家级示范社6个,省级示范社12个。供销社系统内合作社生产种类基本涵盖了丹东地区特色农产品,包括草莓、蓝莓、猕猴桃、板栗、山野菜、蜂蜜、食用菌在内的所有品种。供销社还通过优化“企业+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利用龙头企业在建设现代农业、助农民增收方面的带动力量,不断提高基地标准化生产水平。同时,市供销社还利用供销社企业辽宁天鸿肥业、长安农资公司优势,从农产品种植源头抓起,服务生产基地、专业社农户开展测土施肥,推广生物有机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零增长行动,科学用肥用药,保证农产品质量。记者王洪满
    01/20
  • 元宝区: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启动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宋琳1月19日,记者从元宝区住建局获悉,“十四五”开局之年,元宝区早谋划、早部署,目前已启动本年度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据悉,2020年,元宝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在全省创新开展了党建引领、加装电梯、管线落地、海绵城市、物业管理等五大创新示范专题,获得社会各界好评。元宝区泰和花园小区作为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成果和示范工程,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城市建设博览会“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获得专栏展示。小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连日来,元宝区住建局相继组织召开老旧小区改造领导小组会、分项工程联合调度会、工程管理方案研讨会等,并对需要改造的小区进行调研设计。今年,元宝区将继续加大改造力度,经过前期多方调研,计划对23个老旧小区进行整体改造,总建筑面积约139万平方米,涉及381栋楼,22251户居民,较去年范围更广,涉及户数更多。目前,改造项目工作已倒排工期,在保证前期工作做细、做实的基础上,全力为施工争取更多宝贵时间,早日让居民感受生活的新变化。
    01/20
  • 丹东在省内率先制定“两节”救助新举措 保障困难家庭祥和过节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姜慕馨1月19日,从市民政局了解到,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市将采取提前发放低保金、及时发放节日生活补贴、适时进行临时救助等多项措施,投入1700余万元,全力保障我市5.4万户困难群众节日生活。据了解,我市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下发了《转发省民政厅关于做好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起草了《关于新年春节期间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的通知》等相关文件,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了政策遵循。此外,各级民政部门还及时了解和掌握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将采取提前发放低保金、发放物价补贴、进行临时救助、发放节日一次性生活补贴等方式,保障特殊困难人员基本照料服务需求,确保在2021年2月10日前将2月份城乡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低保户手中,让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节。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省内率先制定“两节”救助新举措,县区民政部门将根据我市节日期间物价变化情况,按要求及时做好困难群众物价补贴发放工作,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到位,保障城乡困难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01/20
  • 海岸线上“破冰行动”
    受冷空气影响,东港海岸线逐渐形成冰层,随着每天海水的涨潮退潮,海面上形成了冰排,冰排接连成冰面,给在海上作业的渔民出入造成了影响。近日,记者在大鹿岛渔港码头看到,为了防止冰面结冰影响渔船出行,码头负责人派出3艘钢壳船在渔港码头附近对冰面破冰,钢壳船作为领头船,后面的渔船跟随出行,破冰后的海面上就形成了渔船出行的海道。见习记者孙新语摄影报道
    01/19
  • 丹东港口水域现大面积结冰
    近日,记者在丹东港口码头附近水域看到,“丹港7”、“安东23”、“安东25”等全回转拖轮船正在进行破冰作业,引导进港船只安全靠港。受强降温天气影响,丹东港口辖区水域出现大面积结冰,港池及航道部分水域被浮冰覆盖,给进出港船舶安全通航带来一定影响。对此,丹东海事局第一时间利用电子巡航、水上巡航等监控手段,实时掌握港区附近风力及海面结冰状况,及时向到港船舶发布气象预警和海冰冰况信息,合理安排船舶靠离港计划,并调派拖轮船等实施破冰作业,同时,采取大船带小船等方式,保障进出港船舶的水上交通安全。“船上是两班倒作业,不管白天还是晚上,有进出港口的船只,就要及时进行破冰。”当天,“丹港7”全回转拖轮船大副薄全成告诉记者,落潮时水面上浮冰相对较少,而涨潮期间就会有大量浮冰聚集在码头水域附近,破冰作业的次数也会相应增加。丹东东港海事处副处长王明良介绍,近期受低温影响,丹东港口辖区水域冰层厚度平均20厘米左右,局部最厚冰层达30厘米,这也是2014年以来冰情最为严重的一次。“去年12月下旬,丹东港辖区水域就陆续出现结冰情况。今年1月6日开始,结冰面积更大,给进出港船舶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丹东海事部门迅速组织力量实施全天候破冰作业,以确保进出港船舶正常的生产作业秩序和航道安全,同时也保障了辖区粮食、电煤等物资运输安全到港。”刘柏良记者刘作庆/文孙坤霖/图
    01/19
  • 留“辽”过年 共守安“宁”
    关于严防疫情扩散欢度新春佳节的倡议全省广大群众:腊月已至,年味渐浓。春节是一个充满文化和情感的节日,也是人员迁徙规模最大的时段。走过了非同寻常的2020年,相信很多人都有返乡探亲的渴望。“乡心新岁切”,这是人之常情,我们感同身受。但是,今年春节特殊:国外疫情加速蔓延,国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出行无疑加大疫情传播风险。疫情防控,每一个人都事关大局。为了您和亲人朋友的平安健康,我们倡议全省广大群众就地过年。第一,少出行不离辽。春节期间出行,人流量大,交通拥挤,一旦有散发病例,传播风险极大。希望广大群众尽量留在现工作地、居住地过年。辽宁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地方,辽沈大地有着丰富多彩的年俗,大家辛苦奋斗了一年,安心在这里过一个春节,也是一次特别难得的体验。现在的通讯方式很多,物流畅达便捷,人虽然“缺席”,但心意和情感不会“缺位”。希望广大群众减少出行;希望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干部职工,带头示范,履职尽责,非必要不离开辽宁,严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确需离开的,须严格履行审批程序。第二,少聚集不扎堆。春节期间,人员容易聚集。家庭聚会,走亲访友,极易为疫情传播提供机会和场合。特殊时期,交往“有距离”,安全才有保障。希望大家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尽量不要前往人员密集和密闭场所。即便家庭私人聚会聚餐,也要控制人数和时长,提倡隔位就座,使用公筷公勺。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应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干部职工,不得组织、参与大型聚会聚餐。各单位要充分尊重职工意愿,结合疫情形势、工作需要,实行弹性休假制度,错峰安排春节假期休假,减少职工不必要的出行和聚集。第三,多关爱不孤单。对于身处异乡的人们,春节是思念,是乡愁。“谁家玉笛暗飞声,何人不起故园情”,我们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更加关爱留在辽宁过年的外地职工,一声问候,一次颔首,都是情意和祝福的表达。我们应该更加关爱那些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他们的父母、儿女可能因为疫情影响,不能回到家乡辽宁过年,单位的关心,社区的帮助,邻里的互助,能让他们多一点宽心、少一点牵挂。我们应该更加关爱各行各业坚守岗位的一线职工,他们没有时间享受“父母灯前、儿女膝下”的天伦之乐,没有机会体味吃饺子、放鞭炮的浓浓亲情。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充分肯定他们的奉献付出,增强职工的归属感、价值感、幸福感。第四,多警惕不放松。病毒是敌人。但最大的敌人不是病毒,而是我们的麻痹大意。新春佳节,心情放松了,但疫情防控这根弦要始终紧绷;单位放假了,但做好个人防护的意识要始终“在线”。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每个人都是战士,每个地方都是前线。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要提高卫生防护意识,养成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等良好习惯。外出随身携带口罩,乘坐电梯、公共交通工具和进入公共场所活动时全程佩戴口罩,主动亮码、接受体温监测,自觉配合防控要求。在人群聚集场所,一定要遵守公共秩序、避免拥挤,自觉与他人保持1米社交距离。全省广大群众,请响应我们的倡议,留“辽”过年,共守安“宁”。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下,一定会打赢疫情防控战,迎来春色满人间。祝大家新春吉祥、幸福安康!辽宁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指挥部2021年1月18日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