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辽宁丹东爱民社区:众人接力 情暖孤寡老人
    “感谢社区和邻居们,让我这个孤寡老人在特殊时期得到这么好的照顾!”疫情期间,家住丹东市元宝区七道街道爱民社区的王玉强,反复地念叨着这句话,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75岁王玉强是异地回迁到爱民社区的孤寡老人,常年独居,身患眼疾,生活勉强能够自理。平日里,外甥女经常过来看望她。疫情期间,老人听说有邻居没来得及团菜,便想从冰箱里拿一个大头菜送给邻居,结果没拿住,圆滚滚的大头菜掉落下来,砸伤了她的脚背。老人的外甥女得知后十分着急,但无法过来帮忙。正在王玉强和外甥女发愁时,与王玉强同一栋楼、爱民社区第一党支部委员魏振春得知了此事,便主动前来帮忙,不仅帮她买药、团菜、做饭。“魏大姐,您每天过来照顾我,我真是不知道怎么感谢才好!”面对来自邻居的暖心关怀和帮助,王玉强打心眼儿里感激。“不麻烦,我们邻居之间就应该互帮互助!”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好转,魏振春又号召支部党员们来到王玉强家大扫除。扫地、擦桌子、擦玻璃……经过一上午的忙碌,屋子里外被大家打扫得干净又整洁。看到这一幕,王玉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平日里,王玉强老人也是社区的帮扶对象,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经常为她蒸馒头、送饺子、交话费等,对老人的日常生活格外关照。为了老人的安全,社区还帮助安装了燃气报警器。社区党委书记左仕莹得知她的脚被砸伤后第一时间到家里看望,并为她送来了爱心蔬菜包。
    07/28
  • 【最美战疫人】担当有为 齐心战“疫”
    抗疫战场上的“侦察兵”疫情发生后,丹东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力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有一群人默默坚守在实验室,他们是发现疫情的第一关卡,东港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卢少华就是其中一员。“我们是疫情的‘侦察兵’,核酸检测作为最重要的筛查手段,必须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卢少华这样告诉科室的战友们。作为科室的管理者,卢少华及时组织员工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手册》等重要规范性文件,并实时更新。着重抓严抓细核酸检测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定期组织培训,要求科室每个人都要掌握各个岗位的技能要求,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卢少华平时加强疫情应急演练,尤其通过小规模核酸筛查,让检测人员在实战中演练、在实战中总结并逐步改进工作流程,提高疫情应急处置能力。面对繁重的检测任务,卢少华科学组织协调,以东港市中心医院现有的检测条件,做到了平均日检测10000余管,一次又一次完成紧急任务。“最困难的时期,我和同志们吃住都在医院,每天超负荷运转,大家都没有叫苦叫累的,深知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卢少华说。在防疫最艰难的时期,无论是白日黑夜,总是能在实验室看见卢少华和同事们忙碌的身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冲在一线;作为一名白衣战士,他坚守岗位;作为科室负责人,他以身作则,怀着医者仁心,凝成仁心仁术,守护这座城市。担当有为战疫情疫情防控期间,面对服务的企业数量多、工作难度大,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工作人员孙略云不埋怨,不讲条件,一干就是70多天。起初,孙略云带领3名工作人员负责临港东区30余家企业复工复产及物资保供及疫情防控工作,同时还肩负着江湾工业园区、金泉工业园区企业急需药品配送及蔬菜粮油保供工作。4月28日晚8点多,孙略云给丹东国通电子有限公司送去蔬菜及猪肉等生活物资后,赶到市里几家提前联系好的药店,为和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一名刚做过换肾手术的员工买药。当他把药送到企业员工手上时,已经是夜里10点了。一段时间以来,孙略云连续帮助丹东东方希望强大动物营养有限公司、辽宁众邦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辽宁金洋集团等30余户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同时,还为多户企业患有慢病、急病的员工紧急购买胰岛素、降压药等药品,用细致的关怀温暖着企业员工的心。6月12日至26日,孙略云再次服从组织安排,第一时间深入风险区工作。他仅用一天的时间,将40余名志愿者培训成疫情攻坚队伍,熟悉园区企业分布情况,搭建帐篷,调配防疫物资,布控点位,组织企业核酸检测,协调生活物资保供等,组织得井然有序。半个月里,孙略云每天工作至深夜,细心了解企业及员工需求,设身处地为企业和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希望我做的这些事情,能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孙略云说。
    07/27
  • 辽宁凤城市北山社区:敲门送文明 文明入我心
    为贯彻落实我市创城工作,提高辖区居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激发居民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创城工作中,近日,辽宁省凤城市凤凰城街道北山社区组织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开展了“敲门送文明”入户问卷调查志愿活动,在辖区内得到了广泛响应和积极好评。(来源:凤城市凤凰城街道北山社区)北山社区地处凤城市城乡结合部,居民密度低,分布面积广。活动开始前,社区对参加入户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将调查问卷内容、走访路线进行详细讲解、规划,力求志愿者、网格员们都能真正理解活动流程和意义,确保将创城知识宣传普及到每一位居民的家中。此次创城入户宣传活动,一方面提高了社区居民群众对创城工作的知晓率,更好地调动了居民参与到创城工作中;另一方面也增强辖区居民的责任感,达到了凝成一条心、共创文明城的积极效果。下一步,北山社区将继续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入户宣传工作与听民声、聚民意、为民排忧解难结合起来,真真正正为民办实事,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实现“为民创城,创城为民”的工作初心。
    07/27
  • 辽宁丹东蓝旗镇:老党员处处显担当
    “我是一名老党员,非常时期,我希望为村里贡献一份力量。”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丹东凤城市蓝旗镇蓝旗村70多岁的老党员胡世艳如是说。疫情发生后,她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为村民服务。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有近60名志愿者投身到蓝旗村疫情防控工作中。在蓝旗镇,像胡世艳这样的老党员还有很多。近年来,蓝旗镇党委始终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一条红线,充分依托村级党员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红色驿站”等,组织离退休党员就近参加组织生活和各项活动,充分发挥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老干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同时,他们积极发挥老年人独特优势,组织五老宣讲报告团解读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红色故事。3月5日,蓝旗镇党委邀请家住该镇的“全国首届优秀敬老志愿者”“老有所为优秀五老报告员”汤洪全为全镇师生作报告。汤洪全以亲身经历,为全镇师生讲述了雷锋同志的感人事迹,鼓励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很多学生表示,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5年来,该镇共举办“传承红色基因家风建设宣讲报告”“像申传兴那样做五老,当新时代学雷锋传人”等活动40余场,受到群众的好评。蓝旗镇还通过党建引领,引导五老人员参与志愿服务、推进文明创建。他们中很多人都和留守儿童、残疾人、空巢老人家庭结成帮扶对子,为其送去温暖。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治安治理,组建义务巡逻队,做维护稳定的“余晖卫士”。有些人还积极发挥自己在法律方面的专业优势,解决邻里纠纷、化解社会矛盾。镇里还不定期组织老同志,围绕基层治理需求、民生领域改革、环境卫生整治等开展民情收集、议事监督等工作。镇领导由衷表示,“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的蓝旗镇,处处都可以看到五老的身影,他们化纠纷、体民情、促和谐;群众的“烦心事”“难心事”“揪心事”,他们及时反映;疫情防控,他们积极参与……在他们的带动下,很多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推进蓝旗镇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献智出力。
    07/27
  • 辽宁丹东馨悦社区:居民社区一条心 抗疫一线显担当
    每次早上做核酸检测,志愿者都会提前把桌椅、隔离线等设置妥当;社区发放“爱心菜包”,志愿者们齐上手,1个小时就发放完毕了;疫情期间,小区老年人急需购药,志愿者们便主动跑腿……7月22日,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馨悦社区表彰44名志愿者。社区书记张美现场动情地说,真的感谢你们在疫情防控中的默默付出!家住金海澜山小区的志愿者巩美华,不仅自己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还让爱人和外孙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疫情期间,居民能团到生活物资,不能下楼拿,巩美华就在小区门口记下每个物资包裹信息,消杀静置后,挨家挨户送去。有一次,巩美华在小区内巡逻,看到一男子竟然从小区侧面的山上下来。“那里一般不会有居民上去”,警惕的巩美华立即招呼共同巡逻的志愿者将该男子围住,并通知了社区和派出所。一问才知道,当时金山镇已是低风险区,而山对面一小区还是中风险区。该男子想翻山进入镇内,最后被工作人员劝返。22岁的社区志愿者张景文,自4月25日就打起背包主动到社区报到,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闭环,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一干就是两个月。疫情期间,一些社区老年人为用药发愁,社区人手不够,志愿者宋卫东、郭秀菊夫妻俩驾上私家车,到社区开上证明,为这些老年人代购药品。家住丹纺家属楼的志愿者冷娟,两个月来一直协助社区工作。孩子面临高考,而她只有高考3天没有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在馨悦社区,像这样发生在志愿者身上的感人事还有很多。社区书记张美说,这些年来,社区和居民间始终保持着和谐互助的良好关系。正是这种亲如一家的关系,才使得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07/27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五十六集 黄汇:三打马踏里 顽强意更坚
    07/26
  • 辽宁丹东:参加海事夏令营 提升水上安全意识
    随着暑假来临,为了预防青少年溺水等水上安全事故,增强学生防溺水安全意识,提升自救能力和普及水上交通安全知识,7月21日,丹东海事局在宽甸满族自治县河口村举办海事夏令营活动,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现场教学,组织河口村部分小学生观摩搜救演习、参观海事趸船,提高小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蔡晓华摄活动中,学生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近距离接触了解救生船艇和设备,学习使用救生衣、救生圈等常见救生设备。之后,学生们集体参观了“丹海事趸02”趸船浮码头,听海事执法人员讲海事故事,进一步了解海事知识,了解航海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07/26
  • 辽宁丹东老古沟村:村民古道热肠 邻里亲如一家
    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老古沟村是个民风淳朴的地方,这里的百姓古道热肠,邻里间相处得亲如一家,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众多乡亲齐相助,没有过不去的坎。疫情期间,这种守望相助的情怀更是发挥到了极致,表现出热热的心肠、浓浓的爱心。闫军和刘颖是老古沟村13村民组村民,夫妻二人均在一家企业上班,每月收入4000元左右,有个7岁的可爱女儿。虽说收入不算高,妻子刘颖还是肢体四级的残疾人,但夫妻俩勤俭持家,小日子过得平静温馨,令人羡慕。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衣食无忧的平静生活,夫妻俩陷入了迷茫和彷徨的境地。听说村里招募志愿者,夫妻俩义无反顾地报了名,于是开始了“大白”生活。闫军和刘颖家离村里做核酸检测的地方有十公里路,每次村民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夫妻俩凌晨3点多就得起床,简单洗漱后,叫醒女儿,4点准时出发,先到刘颖的母亲家,把女儿托付给母亲后,夫妻俩便急匆匆地赶往村委会报到,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大白”工作。刘颖负责信息录入工作,闫军则负责人员疏导工作,一忙起来就是几个小时。穿着密不透风的“大白”服,夫妻俩常常是汗流浃背。核酸检测工作完成后,刘颖还要拖着残疾的身躯,跟随医务人员入户给卧床老人采集核酸样本,看着她蹒跚的身影,许多人在心里默默地为她点赞。从4月27日到6月26日,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夫妻俩几乎天天过着这样的“大白”生活。在老古沟村,很多村民都认识刘治国。45岁的刘治国是名党员,他从事车工工作,同时还是名电工。正是他的这个“副业”,使得他成了附近村民的好帮手,谁家里电力方面出了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刘治国,而刘治国总是随叫随到,手到病除。看着刘治国热心助人的样子,很难有人会想到他所面临的沉重的经济负担。刘治国的女儿15岁那年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一家人倾其所有为女儿治病,家里的经济状况可想而知。现在女儿已经二十多岁了,病情也有所缓解,但每月吃药还需要2000多元,而刘治国每月的收入不过3000多元。面对如此窘境,刘治国从不怨天尤人,仍然充满阳光、满怀希望地生活着。疫情来临后,刘治国第一时间成为“大白”,每天披着星星出门,顶着月亮回家。有时还要在卡点值班,从晚上6点半到第二天早上6点半,整整一夜,他要在野外度过。即便如此,刘治国从无怨言。于惠安今年60岁,是老古沟村14村民组组长。他腿部半月板受过伤,三年来家里的重活、外出打工挣钱他从未干过。虽说家里的活指不上他了,但为村民忙活的事他却从未耽误过。疫情来临后,他几乎天天通知大家做核酸检测,配合相关人员到村民家中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发放检测卡。农村做核酸检测不像城市,下楼就可以做,由于居住分散,有的村民家离检测点很远,做检测很不方便。于惠安站了出来,他每天出车,往返四五趟,接送老弱病残者做核酸检测,要是遇上下雨天,他每天要接送十几趟,从不计较油钱。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于惠安接送了多少次村民,已无人能说清楚,花掉了多少油钱,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但他却从未透露。以上所述的人或事,只是疫情期间老古沟村的一个缩影。正是这些可爱的人们,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坚强防线。
    07/26
  • 辽宁丹东:疫情无情人有情
    7月18日,受丹东海华社区市委小区90岁的段富根老两口的委托,小区党支部书记曾日琴将两面锦旗和感谢信分别送到了海华社区书记张帅和站前派出所民警高德刚的手中,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原来,5月24日,90岁的段富根老人在阳台突然倒地,醒来时发现头磕破了,眼部淤血,老人自己进行了简单的处理。第二天上午,老人突然惊厥震颤,不省人事,老伴儿急忙拨打了120。受疫情影响,急救人员说得排到两个小时后才能过来。紧急情况下,家属求助了社区书记张帅,张帅立即联系了站前派出所民警高德刚,高德刚开着警车把老人送到了第一医院,经抢救后脱离了危险。段富根老人托人给站前派出所民警高德刚送来锦旗
    07/26
  • 辽宁丹东:新婚四天 他两次下沉防疫一线
    刘锡霖是丹东市人社局人才开发科的一名科员。疫情期间,他主动请缨,先后两次支援防疫一线。他说,他有过八年的军旅生涯,也是一名党龄十多年的老党员,支援防疫义不容辞,但他没说,他还是一位结婚刚四天的新郎官。为了支援防疫工作,他舍小家顾大家,父亲人在外地,母亲退休在家,妻子复工复产,岳母街道防疫,岳父也当了志愿者。因为疫情,一家六口身在六个地方,近两个月不得相聚,可他无怨无悔。住宿条件不足,他主动让出仓库给其他的防疫人员,自己住在走廊里,没有水电,一住就是半个多月。人员少、任务重,他穿着防护服顶着高温,挨家挨户运送物资、清运垃圾、核酸检测,时常辗转数个小区、连续作业十多个小时水米未进,用汗水和热血确保防疫工作顺利完成。他下沉的社区筛查出了阳性患者,面对深入封控楼近距离采集核酸的艰巨任务,他有过担忧和顾虑,但还是一次又一次毅然决然冲锋在前,只有一句话:“把最危险的地方留给我。”有的小区没有物业,他主动接手,居民结构复杂,管理难度较大,他便一条条路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没有群众基础,他便写一封信,把一颗颗心温暖融化,不遗漏任何一位居民。有群众解除自我隔离后,遇疫情滞留无人问津,他核实情况后,主动帮助联系社区及防疫指挥部,用私家车把滞留群众顺利送回家中。他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在收获了支持与感动的同时,让防疫工作更有温度。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