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培养爱国情怀 传承红色基因
    为培养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7月5日,丹东市永宝社区关工委来到八道小学,开展未成年人法制知识讲座及观看爱国电影活动。活动现场,关工委的工作人员以播放幻灯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将《未成年人保护法》展示给学生们,引导大家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让孩子们能够知法、懂法、用法,保障自身权益。随后,工作人员又为学生们播放电影《百团大战》。观影过程中,大家被扣人心弦、震撼人心的剧情深深吸引。观影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坚定信心,牢记使命,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记者:侯春林
    07/14
  • “爱心水饺”吃出幸福味道
    为让辖区内的孤寡老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指数,振兴区永昌街道体育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方位优化为老、助老志愿服务,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加码。近日,在社区活动室开展了包饺子献爱心活动,为辖区的孤寡老人、高龄老人送去一份份热气腾腾的“爱心水饺”。一大早,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便分工合作完成洗菜、切菜、拌馅料等工序。在辖区几位老人的示范下,年轻的志愿者包得有模有样,一个个“大元宝”逐渐成形,大家欢声笑语不断。志愿者们忙前忙后,就是想让这些老人欢聚一堂,边吃边唠家常,大家有说有笑,一场夏日饺子宴,吃出幸福的味道。现场的一位老人说:“平常儿女工作忙碌,不能天天陪着我们,感谢社区、感谢党和政府,今天的爱心饺子,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关怀和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希望咱们每个人都健康快乐!”“饺子象征着团圆,社区今后将多举办此类活动,让大家感受到来自社区的温暖,拉近邻里感情,融洽邻里关系,在良好的氛围中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为打造和谐社区增添色彩。”社区党委书记张伟说。记者:张津硕
    07/14
  • “我在这,不走了”
    日前,在丹东市宽甸步达远镇步达远村的一处葡萄大棚内,一串串圆润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一位身穿迷彩套装、头发斑白的老人正仔细查看葡萄长势,他就是村第一书记包德军。当记者问及村葡萄产业发展,包德军如数家珍:“这是我们种植的新品种‘妮娜皇后’,成熟后单粒果实可达20克,甜度较高,果肉细腻,具有特殊香气,盛果期亩产可达4000斤……”2018年3月,包德军来到步达远村担任村第一书记。“我是来过日子的,不是来混日子的。”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为了兑现承诺,他与村相关负责人一同外出考察产业项目,最终确定发展红提种植。2019年4月末,三栋村集体温室大棚开工建设,为保质保量赶工期,包德军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连续47天吃住在村里。他和村民一起学习修枝剪岔、浇水施肥技术,很快成了“内行人”。在包德军的示范带动下,步达远村“两委”增强了凝聚力,干劲儿十足。葡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村集体经济主导产业,种植面积一度扩大到90亩,逐渐向规模化园区发展,“一村一品”产业项目就此形成。临近的4个村也通过“飞地经济”模式,将村集体产业落户步达远村,共同发展致富。2021年3月14日,包德军任期届满。村民得知他要离开,自发组织在一起,拉横幅、敲锣打鼓挽留他。这一刻,包德军泪流满面,下定决心继续留在村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实现增产增收。”留下来的包德军有了新的目标。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他和村“两委”最终确定,将市场前景更好的“妮娜皇后”等新品种葡萄引进来。为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包德军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同时带领村“两委”外出招商,引进社会资本。眼看村里发展越来越好,不少常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找到包德军,表达回乡发展的愿望。“村里发展需要年轻人参与,乡村振兴的‘接力棒’更需要有人传递。”包德军对此喜出望外。为了稳定和拓展销售渠道,包德军经过两年多筹划,与某直播平台进行深度合作,在步达远村建立了“山货直播基地”。2022年8月,由村集体与4名“90后”返乡大学生合办的“宽东商贸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同时,包德军经向镇党委报备,开通了抖音直播间,和年轻人一起直播带货,以新思维新业态赋能乡村振兴。作为一名党员,包德军用实际行动践行服务百姓、担当作为的初心和使命。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他在,我们心里踏实。”记者:曲丹凤
    07/13
  • 抗战老兵辞世后捐献遗体
    7月6日,在辽宁省军区丹东第三干休所,抗战老兵丁宝鉴离世,享年96岁。丁老去世后,家属按照其遗愿捐献遗体,为医学事业作出贡献。1928年3月,丁宝鉴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1945年3月在胶东军区入伍,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山东省军区军医处副看护长、辽宁省军区独立二师四团卫生队军医、42军125师卫生部副科长等职,参加过四保临江战役、平津战役、安新战役和豫西剿匪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老人随部队参加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和西海岸守备战,克服重重困难抢救伤员,挽救了许多生命,荣立战功一次。1952年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三级国旗勋章,1957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05年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2015年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作为一名老兵,丁宝鉴曾多次被邀请出席各类纪念活动,并被聘为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为市民群众和中小学师生宣讲抗日战争史、解放战争史、抗美援朝史,进行红色教育。这些年,丁宝鉴欣慰地看到红色血脉在“英雄人民”中代代传承,在丹东祭扫烈士的人越来越多,尊崇英烈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一束束鲜花、一次次缅怀表达了“英雄城市”对烈士的崇高敬意。丁宝鉴担任过部队医院副院长,深深体会到人体器官对于医学研究的重要意义。生前,他就多次提出要捐出自己的遗体,为科学研究提供一些依据。7月8日早晨,丹东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与丁宝鉴老人的家属进行了对接,将捐献证书交给家属。据了解,丁宝鉴是2016年以来丹东市的第31位遗体捐献者,也是迄今为止丹东市年龄最大的遗体捐献者。记者:于国洪
    07/13
  • 元宝区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联盟启动
    7月7日,丹东市元宝区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联盟启动仪式暨“携手思政一体化,共筑育人同心圆”主题展示活动在金汤小学举行。本次活动是元宝区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衔接的首次重大实践,具有开创性意义。下一步,各联盟单位将通力合作,充分挖掘具有元宝独特魅力的思政教育资源,借助高校、党校所具备的各方面优势,强化资源整合,发挥互助互补、互学互鉴、协同育人的重要作用,打造一批高水平思政“金课”,总结形成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元宝经验”,以点为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辐射带动提升区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汇聚育人合力,构建起区域协同联动的思政育人新格局。记者:王子涵
    07/13
  • 童心向党 共绘未来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孩子们爱党、爱国的优秀品质,近日,丹东市凤凰城街道北山社区关工委在社区未成年人活动站开展了“童心向党,共绘未来”庆七一主题绘画活动。活动现场,孩子们用五颜六色的颜料绘制心中的祖国。作品内容丰富,鲜艳的国旗烈烈招展,童真的笑脸映红朝阳。据了解,此次活动旨在培养辖区青少年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使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党和祖国的光辉历程,从小心怀信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记者:侯春林
    07/12
  • 追求和动力源于为民服务
    “以前乱丢杂物现象随处可见,自打社区组织将小区封闭管理,不文明现象几乎消失了。前几天,又更换了单元门和窗户,划了车位,小区环境大变样。”近日,提到丹东市振兴区站前街道华夏村社区大板楼小区的变化,居民刘守忠激动地说。华夏村社区党委书记李明介绍,对于大板楼小区存在的问题,社区党委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经过几年不间断整治,把小区变成了“居民想要的样子”。据悉,华夏村社区党委下设6个小区党支部、4个非公有制经济党支部,现有党员216人。近年来,华夏村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大党委”整体功能,抓实各个领域党支部建设。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服务民生,秉承“组织设置无缝化、社区管理精细化、服务群众便民化”理念,在网格中建党支部,充分发挥网格内“政策宣传、文化惠民、应急管理、帮扶救助、矛盾调解”五大功能,整合基层各类服务资源,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便民化、个性化服务。华夏村社区党委还将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相结合,围绕社区工作特点,引导社区党员增强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投身公益事业,密切党群关系,服务基层群众,努力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社会和谐稳定和科学发展的促进者。为了更好推进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化、常态化,社区党委着力培养服务类型多样、干劲儿足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构建服务为先、特色鲜明、社会认可的党员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为最大限度满足党员群众对于理论政策的需求,该社区党委依托“草根理论宣讲站”,结合时下新兴的直播形式创办了“华夏直播间”,将党课送到居民指尖,这也是对新时代党课创新的有益尝试。同时,将“理论宣讲+文化艺术”创新相结合,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加通俗易懂。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志愿团队及各类协会作用,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将社区党委打造成基层党组织与驻街单位职工、社区党员、小区居民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华夏村社区总办公面积400平方米,党员活动站为区级活动站,配备专门活动场所两处共计100平方米。活动站室内硬件设施完备,党员有场所学习、议事。社区党委以“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为统领,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核心,以夯实党支部规范化工作为基础,以思想建设、责任延伸、制度落实、能力提升和工作推进为党建工作主要抓手,通过不断拓展学习和服务领域,丰富党建工作各项内容,创新党建新模式,有效推动了学习型、服务型社区党组织建设。记者:王俊
    07/11
  • 携手思政一体化 共筑育人“同心圆”
    7月7日下午,丹东市元宝区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联盟启动仪式暨“携手思政一体化共筑育人同心圆”主题展示活动在金汤小学举行。近年来,丹东市元宝区大中小学、幼儿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工作体制机制建立、教育资源调配、师资力量组建、课堂教学呈现、德育体系完善等方面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启动仪式上,有关单位领导为元宝区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联盟成员单位颁发牌匾。即日起,由元宝区委教育工委、元宝区教育局、辽东学院、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市委党校、区属公办学校以及相关单位组建的元宝区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联盟,将通过“师资队伍上共建、信息资源上共享、教育教学上共研、考核总结上共评、特色活动上共赏”五项举措,协同推进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启动仪式结束后,来自元宝区区属幼儿园、中小学校的学生代表及教育工作者以主人公“小爱”的各个成长阶段为主线,将思政教育元素与歌曲、舞蹈、情景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巧妙融合为“祖国有我”“爱国有我”“报国有我”“强国有我”“筑梦有我”五个篇章,变抽象的政策理论为一个个充盈正能量、富有时代感、体现价值观的思政主题展示活动,真正让大思政课“活”了起来。丹东市元宝区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联盟成员单位将携手共进、通力合作,充分挖掘具有元宝特色的思政教育资源,打造一批高水平思政“金课”,辐射带动区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升,全力构建区域协同联动的思政育人新格局。记者:李雯琪
    07/11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二百零六集 梁泽俊:缺医少药 也要保持部队战斗力
    07/10
  • 小手拉大手 共建文明家园
    7月5日,天气炎热。在元宝区冠峰云鼎小区,一群孩子在社区工作人员和“五老”的带领下,戴上一次性手套,手拿垃圾袋,在小区路边草丛中清理塑料袋和烟头等垃圾。没一会儿工夫,孩子们的脸上就满是汗水,但他们热情不减。附近居民看到孩子们的举动,也义务加入到清理活动中。“看到孩子们这么卖力,我们也要为小区做些贡献。”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丰富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元宝区爱民社区关工委组织辖区内的孩子们,开展了“学习雷锋,共建家园”义务劳动活动。当日,孩子们还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开展了环境保护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活动。爱民社区党委书记左仕莹说,以“小手拉大手”方式开展学雷锋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树立了学习榜样,也为我市文明城市创建作出了贡献。记者:李琦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