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边看边记朝鲜语-单词ㄷ-第35期|< 조선어 보고 듣고 배우기>-단어ㄷ-제35기
    编辑:赵爽
    11/24
  • 学说朝鲜语--第58期 | <조선어 보고 듣고 배우기>—제58기
    编辑:赵爽
    11/24
  • “丹东智慧”解寒区水利破冰难题
    严冬季节,水库冰层膨胀产生的巨大推力,如同悬在水利枢纽上方的“利剑”,严重威胁大坝与闸门安全。在丹东地区的低温季,这一难题曾因传统破冰方式效率低、成本高、风险大,成为困扰行业多年的“老大难”。如今,辽水集团水利电力开发(丹东)有限责任公司孙龙臻领衔的职工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水利系统破冰防冻装置”,以三大核心技术攻克行业难题,拿下3项国家专利,斩获东北“三省一区”国企“星火”创新优秀奖、丹东市第三届“智创杯”职工创新成果大赛专业组二等奖,树立寒区水利工程破冰防冻领域的国产化标杆。辽水丹东公司管理的爱河干流下游枢纽,作为拥有17孔弧形泄洪闸门的混凝土重力坝,因闸门数量多、尺寸大且水位波动频繁,冬季冰胀问题尤为突出。此前采用的“潜水泵+喷射梁”破冰方式,不仅能耗高、破冰效果有限,设备安装拆卸更需动用吊车,8名工人悬空作业5天才能完成,安全风险极高。2023年2月,针对这一行业共性难题,创新团队正式启动专项攻关,目标是打造一套更安全、高效、智能的破冰防冻解决方案。经过8个月的技术攻坚与仿真测试,团队创新性提出“轴流导向曝气舵+浮球配重动态平衡机构”核心方案,实现三大关键技术突破。在破冰效率上,通过流体动力学仿真优化,新型曝气舵可在水中规律性旋转,破冰面积较传统设备提升约40倍,彻底改变了以往“单点固定、效果有限”的窘境,让破冰作业从“局部治理”升级为“全域覆盖”。针对水位不稳定导致的破冰效果打折问题,团队独创“浮球配重动态平衡机构”,确保装置在水位变化时自动维持最佳曝气深度,无需人工干预,实现自适应水位波动。运维模式再升级。装置采用模块化、轻量化设计并配备快拆接口,拆装时间从原来的5天压缩至4小时,作业人员从8人减至2人,大幅降低安全风险与人力成本。同时,智能电控系统支持一键启动、分批运行、定时控制,17台风机可根据温度区间自动启停,既保障破冰效果,又能实现设备轮换,延长使用寿命。目前,该创新装置已在辽水丹东公司枢纽、东港铁甲水库、凤城石桥子电站成功投用。在近两年丹东遭遇的极端寒潮中,系统稳定运行,有效抵御冰胀对闸门及坝体的威胁,为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防线。新装置投用后每年节省电费约15.22万元,整体运维成本下降67%。目前,该项目已参与水利行业破冰防冻装置标准制定,未来将通过专利授权、技术输出等方式,推动行业整体技术升级,为全国寒区水利工程提供“丹东智慧”与“辽水方案”。记者/包芙蓉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1
  • 元宝区:政务服务延伸“家门口”
    “王女士,孩子的残疾证办下来了,我们给您送过来!”近日,元宝区数据局“便民专队”将残疾证送至林江名城小区王女士家中,免得她来回跑腿。此前,王女士带着儿子到元宝区政务服务中心申办残疾证,窗口工作人员了解她的不便后,主动记录其联系方式,承诺证件制作完成后第一时间上门送达,确保群众“零跑腿”即可享受政策关怀。这是元宝区数据局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元宝区数据局以“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为目标,持续擦亮政务服务文明窗口,从推动“免申即享”政策落地为企业减负,到主动“送证上门”不让群众多跑腿,一项项务实为民举措,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与温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创新推出“免申即享”服务模式。元宝区数据局打通数据壁垒,主动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经精准审核后,补贴资金直接拨付至企业账户,实现“免申请、零跑腿、快兑现”。这一举措实现了“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的转变,有效降低了企业办事成本,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元宝区数据局不断拓展服务广度和深度,联合市场监管、卫健、残联等职能部门,组建专业化“送证专队”,并根据服务对象特点细分为“涉企专队”和“便民专队”,实现分类精准服务,定期研判优化服务流程,收集群众反馈意见。截至目前,累计开展送证服务354次,覆盖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残疾证等11类证照。此外,区12345平台工作站创新工作模式,将平台功能从简单的诉求“中转站”升级为难题化解的“终点站”。平台采取多方联动机制,通过联合相关部门召开现场协调会,落实“三联单”督办制度,推动83件重点难点事项高效处置。截至10月底,平台共受理各类诉求6252件,平均办件天数缩短至1天,有效诉求满意率提升3.51个百分点。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1
  • 广济街道:暖心服务送身边
    近期,广济街道以“服务居民、贴近生活”为工作核心,聚焦未成年人成长、居民就业、全民健康三大民生关切,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精准施策,将暖心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持续增强居民的归属感、获得感与幸福感。聚焦关爱保护,为未成年人成长护航。街道联动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力量,打造多元化关爱场景。崇建社区联合本地企业喜家德水饺,创新推出“非遗传承·孝亲暖心”特色项目,20组家庭通过亲手包制水饺的互动实践,让孩子们感悟孝道文化;县前二社区携手公安缉毒部门开展禁毒宣传活动,通过真实案例讲解、毒品模型展示等直观形式,深入浅出普及禁毒知识,切实提升青少年识毒、防毒、拒毒能力,为未成年人筑牢安全健康的成长防线。聚焦就业帮扶,架起“家门口”就业桥梁。针对居民就业需求,街道不断拓展服务渠道、优化服务流程。景苑社区通过线上平台实时推送招聘信息,依托“微管家”队伍入户走访收集居民就业意向,联合人社部门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构建“摸排—培训—对接”全链条就业服务闭环;天后宫社区在元宝山公园举办就业信息现场推介会,为求职者提供面对面政策解读、岗位匹配和求职指导,已成功帮助多名居民实现就近就业,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聚焦健康服务,传递社区关怀温度。街道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整合优质资源推动健康服务下沉。平安社区携手专业院校组建“养生智库”,走进小区普及中医“治未病”理念与推拿、食疗等实用养生技法,助力居民提升健康素养;广济社区定期为老年人开展免费健康筛查与健康科普活动,涵盖眼部检查、慢病咨询等服务,把专业医疗关怀送到老人身边,让健康保障更有温度。记者/张津硕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1
  • 市融媒体中心:聚融合之力 树为民品牌
    记者/谷亮崔从敏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1
  • 东港前阳镇: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连日来,东港市前阳镇聚焦渔业安全生产,在常态化开展安全宣教与技能培训的同时,不断完善海上安全防控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把安全责任落到实处。构建“线上+线下”宣传矩阵,瞄准渔民关切精准发力。线上依托村民微信群推送政策解读和预警信息300余条,户外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安全操作口诀”。线下组织小分队进村、登船,用身边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引导渔民算清“生命账、经济账、家庭账、法律账”;组织签订《渔船安全生产承诺书》,让渔民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营造全员守安全的浓厚氛围。以长效机制筑牢管控根基,升级“镇—村—船”三级包保责任制,做到精准到人、闭环到底。每艘渔船配备专属包保干部,村“两委”干部担任网格员。包保干部每日详实核查停港情况,密切跟踪航行轨迹,完善“隐患排查—整改—复核销号”闭环机制。前阳镇还组织召开冬季渔船安全宣教大会,应急救援领域专家结合海上常见的落水、碰撞、人员受伤等突发场景,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练等形式,向渔民传授应急避险、落水自救、同伴互救、伤员初步处置、救生器材规范使用等关键技能。“以前出海只知道小心航行,遇到突发情况手忙脚乱。这次培训不仅讲了安全规矩,还教会了实实在在的自救、互救本领,心里更有底了!”渔民王师傅说。记者/张瑞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1
  • 海事部门全力保障煤炭水上运输安全
    冬季已至,我市煤炭需求量持续攀升。作为水上运输的重要通道,丹东港近期靠泊的运煤船舶数量有所增加。对此,海事部门实施多项举措强化服务保障和安全监管,全力守护煤炭水上运输安全畅通。针对冬季海上寒潮、大风等极端天气多发的情况,丹东海事局进一步健全与气象、交通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建立气象预警信息共享和会商研判制度,落实预警叫应机制,通过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短信、微信、广播播发等多种平台渠道,向船舶、港口企业实时推送天气海况预警和安全提示,科学制定船舶进出港靠泊通航方案。建立“海巡船+岸基辅助巡航”立体化监管模式,充分运用VTS系统等科技手段,对辖区的航道、锚地、装卸码头等重点水域开展精准巡查,实时掌握煤炭运输船舶动态。充实一线执法力量,对辖区内运煤船舶开展针对性安全检查,重点围绕船舶消防设施、救生设备及货物装载合规性、船员履职能力等关键环节,督导船方严格落实相关规定,要求航运企业压实安全主体责任,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针对冬季航道可能出现的碍航隐患,海事部门主动协调渔政、港航等单位,做好开展联合清理行动的相关预案。海事部门还在提升服务保障效能方面重点发力,对运煤船舶实行“五优先”服务举措,确保船舶作业高效有序。同时,依托智慧海事系统划定的商渔船防碰撞警示区,对过往船舶进行安全提醒,有序疏导商渔船交通流。在运煤船舶进出港的关键节点,设置监控专台专人值守,点对点提醒周边船舶及时避让,并协调拖轮提供现场警戒护航,保障运煤船舶安全靠泊。记者/王会文刘作庆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1
  • 工人村社区冬季消防演练筑牢安全防线
    11月20日,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以“消除火灾隐患共建平安家园”为主题,联合振兴区消防救援大队开展冬季消防实战演练。社区工作人员、锦绣物业工作人员及保安队伍协同参与,通过“实操培训+宣传警示+入户排查”三维模式,将消防安全知识与应急技能送到居民身边。作者/沈粹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1
  • 工人村社区:入户听心声 服务暖夕阳
    连日来,工人村社区以“入户走访+精准服务”为抓手,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融入日常帮扶,同步推进适老化改造意见征集与退休认证协助服务。“您觉得家里卫生间需要加装扶手吗?厨房台面高度是否合适?”在每户老人家中,工作人员都细致询问生活不便之处,认真记录适老化改造的具体需求。目前已将收集到的扶手安装、地面防滑、智能呼叫设备配置等意见建议分类整理,建立“一户一档”需求清单,为后续精准推进适老化改造提供第一手资料。此次入户服务行动,工人村社区不仅收集到适老化改造有效意见建议10余条,协助20余名老年人完成退休认证,更让老龄化国情教育覆盖辖区百余户老年家庭。作者/沈粹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