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70名一线职工代表“减压充电”
    近日,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70名一线职工代表齐聚丹东市职工疗养院,参加由市总工会精心组织的2025年第一批职工疗休养活动。本次活动为期6天,集“疗、休、教、乐”于一体,让70名一线职工代表既“减压”又“充电”。职工代表们怀着崇敬之情参观了抗美援朝纪念馆和鸭绿江断桥,追忆烽火岁月,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汲取奋进力量。大家纷纷表示,活动不仅缓解了身心疲劳,而且提升了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今后将把在活动中汲取的精神养分和感受到的关怀温暖,转化为立足岗位建新功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更多职工提升综合素质、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新潜能,为丹东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今后,市总工会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精准聚焦不同行业、不同职工群体的多元化需求,不断扩大职工疗休养活动覆盖面;融入文化体验、技能提升等元素,进一步丰富“疗休养+”内涵,将其打造成传递组织关怀、激发职工潜能的金牌项目。记者:包芙蓉
    07/17
  • 擦亮城区颜值 提升民生温度
    路面干净整洁、经营规范有序、沿街商铺焕发新活力……这是振安区珍珠街道深耕城市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推进长效化治理带给居民的直观印象。今年以来,该街道秉持“精耕细作”治理理念,着力提升市容市貌,精心打造高品质生活圈,切实增强广大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治理过程中,珍珠街道将擦亮城区颜值与提升民生温度并重。针对经山街、东齐路、东昌路等路段存在的占道经营等问题,创新工作方法,联合交警振安二大队、振安公安分局珍珠路派出所、区住建局等部门,采取“柔性执法+温情服务”模式,通过“一对一”沟通、“手把手”指导,引导沿街商户和流动商贩合理规划摊位,在指定区域内规范经营。锚定“清干净、摆整齐、保常态”目标,每周开展“环境焕新行动”。集中力量清理绿丹江苑、长祥大院等13个居民小区及8条背街小巷乱堆乱放、卫生死角、绿化带垃圾、违规小广告,规范非机动车停放。坚持“发现一处、清理一处、巩固一处”,推动环境整治从“集中攻坚”向“常态长效”转变,确保整治成果看得见、守得住。环境卫生的改善,离不开居民的支持。珍珠街道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发放《市容市貌精细化管理倡议书》2000余份,发动200余名志愿者担任“文明宣传员”,带动群众参与整治。建立“诉求收集—即时反馈—闭环处理”响应机制,针对居民反映的绿化带垃圾积存、早高峰道路拥堵等问题,主动沟通、迅速整改,并通过报纸、微信公众号、社区网格群、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广泛宣传治理成效,增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营造“人人知晓、人人支持、人人行动”的浓厚氛围。记者:王一淞
    07/17
  • 读书市集“香气”足
    7月14日晚,“书香东港——阅读新时代决胜筑华章”读书市集暨东港市首届文化夜市活动在东港临园商业街举行。活动现场共分五个区域。在主舞台区,来自少儿舞蹈班、书画班、口才班、乐器班等培训机构的学员进行表演。设置市民互动答题环节,题目包含东港文化、东港特产、古诗词对接、历史文化等。设置书店阅读展卖区,东港市图书馆、三联书店、新华书店等现场展示优质书籍;书店结合实际推出图书优惠促销活动;设置有奖问答,吸引孩子们驻足参加,增长文化知识。非遗文化展览区设置了非遗文化专区,传承人现场展示;东港市中医院专家现场制作艾草锤、中药香囊等,弘扬中医药文化。亲子互动区以“阅读+游戏+创作”为核心,包含创意绘画、DIY石膏娃娃等互动体验区,活动提供丰富的手工材料,让家长和孩子共同进行创意制作,促进亲子关系,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在文创展示区,手工艺人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技艺,包含毛线钩织小摆件、贝壳制作的装饰品、铁丝工艺品等;进行现代创意展示,展品涵盖潮玩盲盒、地标性冰箱贴、挂件等多元品类。设置电影放映区,播放抗战题材公益电影,吸引百姓驻足。记者:张瑞
    07/17
  • “一件一议”破难题 “一事一策”暖民心
    近来来,鸭绿江街道始终秉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理念,积极探索“一件一议”“一事一策”工作模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精准化、精细化的治理举措,将问题解决在一线,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鸭绿江街道摒弃“一刀切”“粗放式”的工作方式,建立“一件一议”工作机制,实实在在倾听群众心声。近期,街道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上城悦山后面存在一处旱厕,散发的气味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日常生活。街道迅速响应,组织综合执法队员、社区工作人员成立专项小组。小组成员多次实地勘察,结合居民反馈,确定了旱厕拆除方案。随后,综合执法队员与社区工作人员迅速行动,对旱厕进行拆除,仅用一天时间便将困扰居民的“气味源”清除。鸭绿江街道坚持“一事一策”,组建由街道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针对不同问题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鸭绿江村桥梁下方河道内,垃圾堆积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存在卫生隐患。街道迅速组建专项工作小组,制定河道清理方案。街道综合执法队员携带清理工具,对河道内的塑料袋、枯枝落叶等垃圾进行全面打捞清理,河道恢复干净整洁,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为确保“一件一议”议出实效,“一事一策”落到实处,鸭绿江街道建立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从问题收集、方案制订、组织实施到效果评估,每个环节都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节点和验收标准。同时,畅通群众监督反馈渠道,及时掌握群众对工作成效的评价,根据反馈意见优化改进工作。在旱厕拆除与河道清理工作完成后,街道通过回访、日常巡查及时了解整改效果。针对河道清理后可能出现的垃圾回潮问题,街道增加了巡查频次,并加强环保宣传,巩固整治成果,以扎实的落实成效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记者:张津硕
    07/16
  • 盯紧民生“小切口” 解决群众“堵心事”
    日前,记者走进宽甸满族自治县阳光金地园小区,只见楼道宽敞明亮,曾经堆积的纸壳箱、儿童车等不见踪影。业主徐先生指着整洁的楼道说:“消防安全隐患消除了,住得更舒心也更安心了。”居住环境好坏直接影响广大群众幸福感。宽甸满族自治县纪委监委秉承“民有所需我有所应”的工作原则,持续加大对全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监督力度,切实优化人居环境,用纪检监察硬约束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聚焦“阳光物业”平台和12345政务服务平台上群众反映的“小区物业不作为”“住宅楼道里杂物多,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宽甸满族自治县纪委监委以解决民生需求为切口,组织全县各级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开展“察民情、听民意”实践活动,及时推动相关部门开展住宅消防安全隐患问题集中排查整治行动。为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宽甸满族自治县纪委监委综合协调县住建局、县消防救援大队等部门,对全县18个小区的95栋高楼进行摸底排查,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明确整改责任主体,并按照“一楼一策”原则,做好档案整理,分类制定整改方案,通过“查、改、治”一体推进,有效解决了小区楼道杂物堆积、车棚存在易燃物、飞线充电等问题300余个,惠及业主800余户。在整治过程中,极少数居民对清理自家走廊堆放的物品有抵触情绪,工作组采取“柔性劝导+限期整改”的方式,用近期外地发生的火灾案例耐心讲解,最终赢得居民理解,主动配合清理。“解决这些看得见的隐患只是当前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更重要的是想办法推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源上杜绝同类问题再次发生。”县住建局物业管理科负责人表示,目前针对这些问题,正尝试推行新的物业服务考评办法,将消防安全、楼道管理、业主评价等内容纳入考核指标,同时,引导业主委员会、广大业主共同参与治理,努力实现小区环境的共治共享。记者:景媛媛
    07/16
  • 民警接力寻回离家姐妹
    近日,振兴公安分局组织警力昼夜接力搜寻两名离家出走少女,并安全护送其回家。6月29日午间,东港市姜先生夫妇因家庭琐事与其14岁、16岁的女儿发生争执。两姐妹负气离家,乘车前往丹东万达广场。直至当日17时,寻找无果的父母焦急赶到振兴公安分局花园派出所报警求助。接警后,民警迅速调阅公共视频,确认两姐妹曾在万达广场区域活动;同时,通过微信朋友圈和社区微信群广泛发布寻人信息;30日凌晨,一名网约车司机主动联系民警,称曾搭载两名与寻人信息描述相符的女孩前往东港。掌握关键线索后,民警火速驱车赶赴东港,调取下车点监控后发现,两姐妹于30日清晨乘车前往沈阳,警方立即启动跨区域协作,花园派出所、六道沟派出所民警联合沈阳公安开展寻找工作。当日下午,终于在沈阳某商圈找到她们。民警将两人安全送回家中。在安抚情绪后,民警对她们进行了耐心劝导,教育她们理解父母,遇事应积极沟通。同时,也与家长进行了交流。民警提醒,青少年处于心理敏感期,家长需关注其情绪变化,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如遇孩子离家出走等紧急情况,务必第一时间向警方求助,并提供详细的线索。记者:刁庆峰
    07/16
  •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暖心救援
    在振兴区站前街道华夏村社区,一场由平凡人的善意串联起的救援,让独居老人在危急时刻重获生机。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着邻里守望的温暖、基层工作者的担当,每一个普通人的微小行动,共同织就了守护生命的安全网。近日,锦山大街153号楼的居民路过301室时,察觉异常。“这户住着独居老人,平时每天早上都下楼吃早饭,这几天咋没见着人?”一句随口的嘀咕,成了关键的预警。居民赶紧把情况告诉了社区网格员——正是这声及时的提醒,让隐患浮出水面。网格员心里“咯噔”一下,老人电话关机,日常规律被打破,绝非小事。他没多犹豫,转身就往社区办公室跑,把情况一五一十地汇报给了社区党委书记李明。“不能等!”李明听完汇报,当即启动应急方案,一边让网格员报告派出所,一边联系房东和老人家属,同时上报街道办事处。电话里,他的声音急促却不乱:“情况紧急,咱们得抢时间!”站前派出所的民警来得飞快,警笛声刚落,几位民警就冲进单元楼。可联系家属时又遇难题,老人和子女关系疏远,之前从没给过子女联系方式。李明握着电话,耐心又坚定地给老人女儿解释情况:“您父亲现在可能有危险,我们必须开门看看!”电话那头,女儿终于松口,同意破门并立刻赶回来。当打开门的瞬间,大家心都揪紧了——老人躺在门口,意识已经模糊。“别动他,我打120!”李明蹲下身护住老人,语气沉稳地指挥着,生怕磕碰加重伤害。救护车呼啸而至时,他们一左一右搭手,小心翼翼把老人抬上担架。从发现异常到送进医院,这群普通人用最快的速度,抢回了老人的生命。“要妥善安置好老人,让守护更牢靠。”站前街道党工委书记赶到医院时,反复叮嘱,并要求社区完善独居群体保障机制。当晚,老人的女儿女婿匆匆赶来,握着社区工作人员的手连声道谢。第二天一早,李明又拨通电话,确认老人已脱离危险,才松了口气。这场救援过后,华夏村社区里的“暖心行动”更密了,网格员每天多绕一段路,看看独居老人窗户亮不亮灯;邻居们碰面时多问一句“今天见着张大爷没”;社区的电话本上,每个独居老人的紧急联系人都更新得清清楚楚。就像李明常说的:“社区里的事,说到底都是身边人的事。你帮我一把,我搭你一程,日子才能过得踏实又暖和。”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跑赢的不只是生命,更是邻里间那份沉甸甸的牵挂。记者:王一淞
    07/16
  • 宽甸足球夏季友谊联赛开赛
    7月10日,2025宽甸足球夏季友谊联赛在石湖沟乡石湖沟小学火热开赛。赛场上,球员们激情洋溢、拼劲十足。据悉,本次比赛旨在为宽甸足球爱好者打造一个展现风采、交流球技的平台,进一步推广全民健身理念。比赛将持续至28日,共有6支队伍参赛,通过5轮小组赛角逐,最终决出冠亚季军。记者:曲丹凤
    07/16
  • 酷暑送清凉
    7月10日中午,气温达到30℃以上,丹东市城市环境服务中心环卫部元宝站为奋战在一线的环卫工人送去西瓜、绿豆汤等解暑食品,为他们驱散燥热。给户外作业人员送上清凉礼包。(摄影:宋永昆)“这几天真是太热了,扫完一条街,衣服都湿透了,绿豆汤一喝,凉快不少,干活都更有劲了。”保洁员王大哥说。从早上开始,站前广场保洁班的保洁员就全员上岗,在酷暑中维护城市的清洁环境。增加洒水作业频次,为城市降温。(摄影:宋永昆)把西瓜、矿泉水送到一线。(摄影:宋永昆)近日,丹东市气温持续攀升,工作在一线的环卫工人经历了热浪的层层“烤”验。市城市环境服务中心环卫部迅速行动,为抱桶作业车组、垃圾收集楼、垃圾清运车组等户外作业人员送去清凉礼包。市城环中心洒水专业队针对持续高温优化作业方案,为市区40条主要街路及广场等处全面升级洒水作业频次与车次,4个班组分区域不间断作业,为城市降温、为市民降燥。
    07/16
  • 来长者食堂,品幸福味道
    一餐热饭当一日三餐成为困扰高龄、空巢老人的日常难题,当冷饭剩菜成为无奈之选,“吃饭难”就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民生痛点。为更好地解决老年人“吃饭难”这一民生问题,市民政局以“一餐热饭”为切口,创新构建覆盖城区的助餐服务体系,在城市织就了一张幸福餐桌网。烟火气浓每到饭点,城区各个长者食堂,灶台升腾的烟火气里裹着家的暖香。对众多高龄、空巢老人而言,这一餐一饭不仅熨帖了肠胃,更托起了晚年生活最踏实的温度。花园街道一位86岁的老人感叹:“要是没有长者食堂,我在家总吃剩菜!双休日儿女回来给我做好的菜,我一吃就是一个星期。有长者食堂,双休日跟儿子一块儿吃,星期一到星期五就到这个食堂就餐。”阶梯式补贴长者食堂除了能让老人吃上一口热乎饭,还要让他们吃得起、吃得好。市民政局依托政策推出“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志愿做一点”的投入机制,出台《丹东市老年助餐服务补贴支持办法(试行)》。政策实行“阶梯式补贴”60—64周岁老人每餐补贴1元;65—79周岁老人每餐补贴2元;80周岁及以上老人每餐补贴3元;低收入老年人额外再享2元“加码补贴”。从去年10月开始到今年上半年,助餐补贴累计发放超50万元,惠及老人26万余人次,实现“政府暖心补贴、企业微利运营、老人实惠就餐”的良性循环。为了破解场地与运营难题,民政部门创新四类助餐模式,托举起“银龄”餐盘,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智慧赋能、长效运营”的助餐服务体系。今年2月,市民政局为进一步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助餐需求,在原有线下助餐服务的基础上,打造线上助餐服务新功能,即在“丹东市全域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完成信息注册的老年人,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餐饮服务,在移动端线上下单,人脸核验后,实时补贴智能核减,同时生成消费码。老人、照护者或志愿者持消费码到长者食堂取餐并支付餐费。该项服务现有16家长者食堂试点,已上架35类营养套餐供老年人在线选择,“互联网+助餐”模式正在重新定义老人就餐方式。记者:李冉霞
    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