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为退役军人搭建高效就业平台
    9月23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举办自主就业士兵适应性培训暨就业推介会,组织业务骨干解读就业创业政策,讲解实用求职技巧、职业生涯规划,联系用人单位提供百余个就业岗位,为退役军人搭建高效就业平台。记者:宋永昆
    09/28
  • 我市严查月饼过度包装与价格违规
    近日,市市场监管局合作区分局开展中秋月饼专项检查行动,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行动中,执法人员重点查验明码标价等情况,并严格依据国家标准,要求生产经营企业确保月饼包装层数不超过三层、包装成本占销售价的比例控制在20%以内,不得使用贵重材料,严禁搭售或混合销售其他商品。同时,提醒告诫相关经营者严格遵守《价格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执法人员还深入农贸市场、校园周边超市等场所,突击检查进货查验、食品贮存、标签标识等,对个别存在手续不全、贮存不规范等问题的商户现场指导整改。记者:王俊
    09/28
  • 东港北井子镇:千亩葵花向阳开 文旅融合绘新篇
    记者:郭潇肖航鄂嘉苓
    09/28
  • 学说朝鲜语--第22期 | 조선어 보고 듣고 배우기—제22기
    09/28
  • 学说朝鲜语--第21期 | 조선어 보고 듣고 배우기—제21기
    09/28
  • 河口“燕红” 香飘千里
    记者:李亚默徐杭车鹏刘鑫柴柔李梦阳
    09/27
  • 电力赋能红色美丽乡村建设
    近期,经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审核确定,我省新增6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凤城市赛马镇赛马村成功入选。为推动该村红色旅游、特色产业发展,国网凤城市供电公司赛马镇供电所与赛马村签署共建协议,通过电网改造与精准服务,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撑。今年汛期,供电所对10千伏赛马线7号至17号杆塔开展多轮特巡,采用无人机巡检技术提升隐患排查效率,保障红色教育基地和200余户村民用电安全。在赛马村香菇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香菇伞盖饱满厚实,电力升级带来效益显著。种植户孟先生介绍,以往燃煤取暖温度不稳导致减产约两成,如今采用电采暖和智能控温技术,年增收可达数万元。近5年来,电力部门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对赛马镇4条10千伏线路和部分低压线路进行改造,优化电网网架,提升抗灾能力。针对香菇产业“种植靠恒温、加工靠动力、保鲜靠冷链”的用电需求,供电服务队每月深入种植基地和加工车间开展“电力义诊”,为产业发展提供电力保障。记者:邢漫
    09/27
  • 探索满族医药传承与创新之路
    近日,第七届满族医药国际论坛在丹举行。来自中国、日本、德国、新西兰等国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与客商齐聚一堂,共探满族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国际化路径。论坛同期,《满药复方木鸡颗粒现代药学研究》新书首发、《满药志》编纂正式启动,中医药(满药)博物馆永和祥中药文化体验中心开馆,满族医药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展览会同步开幕。这一系列高规格、多层次的交流活动,不仅展现了满药从“民间瑰宝”到“国际名片”的崛起轨迹,更彰显了丹东作为“中国满药之都”的产业抱负与文化自信。“满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其理论体系独特,临床经验丰富,凝聚了满族人民千百年来的生存智慧。”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视频致辞中如是说。论坛现场,不少专家学者也指出,满药的复兴,首先得益于对民间医学资源的系统挖掘与整理。20世纪90年代,丹东药业集团组织专家深入宽甸、凤城等满族聚居区,走访民间医者,收集口述史料、验方秘方。流传近400年的“木鸡汤”传说,经现代药学研究与临床验证,成功转化为拥有国药准字号的肝病治疗良药“复方木鸡颗粒”;源自清代宫廷的妇科验方,经剂型优化后成为备受青睐的中成药。这些成果不仅是满药现代化的缩影,更是“民间智慧+现代科技”融合发展的典范。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满医药文化梳理与学术建构,联合丹东地方政府系统整理出《满族满医满药满文化》等专著,初步建立起满医药的理论框架与历史脉络。“我们从口述史、古籍、临床实践三个维度推进满医药的体系化建设,目的是让这一民族医药真正‘活’起来、传下去。”该校党委书记吕晓东在专题报告中介绍。满药的发展离不开制度保障与政策推力。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关于大力扶持满族医药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中国满药之都”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将满族医药纳入地方重点产业规划。2023年,《辽宁省中医药条例》正式实施,明确支持民族医药发展,满药在法治化轨道上迎来新机遇。政策红利正在转化为产业动力。目前,丹东已形成涵盖种植、研发、生产、销售、文旅的满药全产业链条,建成多个标准化药材种植基地和智能化生产线,全市数十家满族医药企业年产值达到40亿元,先后荣获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国家火炬满族医药特色产业基地等国字号招牌。丹东药业集团作为龙头企业,主动扛起产业发展大旗,是推动满药产业化、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在满族医药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展览会上,核桃楸、五味子、益母草等道地药材,以及加味八珍益母膏、复方木鸡颗粒等拳头产品吸引众多客商驻足。日本汉方研究所代表山田敏雄表示:“满药在肝病、妇科等领域的疗效有目共睹,我们期待在标准共建、技术合作方面深入交流。”从“一棵草”到“一条链”,丹东药业集团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在上游建设万亩药材种植基地,在中游引进智能化提取、制剂设备,实现10多种剂型近百个品种的规模化生产;在下游则拓展至健康旅游、医养结合等领域,打造满药文化体验中心、主题旅游线路和理疗服务,推动满药从“药品”向“健康方案”升级。“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是满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阳化工大学教授许光文在论坛发言中表示。会议期间,丹东药业集团与沈阳工业大学、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满药研发平台,推动新药创制与成果转化。作为本届论坛的亮点之一,中医药(满药)博物馆暨永和祥中药文化体验中心正式对外开放。馆内不仅陈列着满医药历史文献、药材标本、制药工具,还设置互动体验区,游客可亲手制作中药香囊、品尝养生膏方,在沉浸中感知满药文化。从深山密林中的一味草药,到国际展会上的明星产品;从口耳相传的民间古方,到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满族医药的现代化之路,是一条文化自觉与科技自强双轮驱动的发展之路。正如张伯礼院士所言:“民族医药的振兴,关键在传承,出路在创新。”未来,随着产学研合作的深化、国际市场的拓展、文化传播的加强,满药这一千年瑰宝,必将在全球健康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记者:宋琳刘响
    09/27
  • 宽甸开启备战模式 迎接“双节”黄金周
    为积极备战国庆、中秋旅游黄金周,宽甸各景区、各乡镇尽早筹划、精心组织,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让广大游客在宽甸度过安全放心、舒适愉悦的假期。青山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紧锣密鼓地开展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对所有游乐设施、栈道、栏杆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加强对森林防火、食品安全和消防安全的管控力度,增加巡逻频次,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和应急救援设备;制定了完善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青山沟景区增设多个游客咨询服务点,为游客提供详细的景区信息、游览建议;更新和完善景区内的标识牌,方便游客快速找到景点和服务设施;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增加保洁人员数量,延长保洁时间,确保景区环境整洁优美。与此同时,景区精心策划一系列特色活动:在中华满族风情园,游客可欣赏满族民俗表演,参与民族特色活动,品尝地道满族美食;在青山湖,可乘坐游船,欣赏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在飞瀑涧和虎塘沟景区,可漫步山林间,观赏瀑布溪流,呼吸清新的空气,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本桓宽高速公路将于9月底正式通车,届时,天桥沟景区将迎来游客高峰。为有效应对客流增加,全面提升景区服务品质与游客安全保障水平,双山子镇联合天桥沟景区管理方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增设临时停车场,加强调度与引导,缓解交通压力;完善应急预案,细化应对措施;设立志愿服务点,组织“红色文旅志愿者”在高速出口、景区入口等处提供咨询、饮水、急救等服务;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经营者培训,统一明码标价,杜绝欺客宰客,督促景区及周边农家乐、宾馆等提升接待能力,严把食品和卫生关。此外,双山子镇还加快推进景区道路拓宽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公共场所建设匹克球场地,打造“匹克球+旅游”的体验场景,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深挖抗联红色文化,打造红色研学路线,并推出中药文化之旅,让游客体验中药采挖乐趣、了解其加工过程,拓展旅游全链条,展现双山子镇良好旅游形象。为了让游客看美景、享美宿、品美食时俱欢颜,宽甸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所有景区及周边餐饮服务单位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执法人员深入多个景区的餐饮集中区域,对餐饮单位进行突击检查,重点围绕食品原料是否过期、进货查验制度是否落实、后厨环境卫生是否达标、“三防”设施是否配备等关键环节进行细致排查,督促各经营主体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把食品质量关,规范加工操作流程,确保食材来源可溯、加工过程安全。该局还聚焦特色小吃、熟食卤味等,科学制定抽检计划,扩大抽检覆盖面。截至目前,对景区及周边20余家餐饮单位的40余批次食品及餐饮具开展抽样检测,所有抽检样品均送至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测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将依法采取下架、召回、立案查处等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切实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记者:曲丹凤
    09/26
  • 广济街道:“三新工程”赋能基层治理
    近日,广济街道打造多维场景、深化惠民服务、创新活动品牌,推动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为居民幸福生活注入文明动能。打造文明实践新场景,激活社区“文化磁场”。创新开展“民族音乐传承计划”,邀请民乐老师教授萨克斯、单簧管等技艺,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楼道”,促进多元文化交融。同时,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圈”,推出“匹克球交流赛”“邻里运动会”等文体活动,促进商户与居民互动沟通。深化惠民服务新举措,织密民生“保障网络”。开展健康守护专项行动,联合医疗机构举办“糖尿病防治讲座”“中医养生讲座”,建立“家庭医生签约+健康档案管理”机制;实施特殊群体暖心帮扶,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指导、法律援助,实施“爱心邮包”“银龄创客学堂”项目,通过志愿服务队结对帮扶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推进资源联动提质增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服务合力。创新文明实践活动,培育文明“内生动力”。开展“文明养犬”“生态安葬”等移风易俗活动80余场,引导居民践行绿色、节俭理念;倡导婚事新办,抵制高额彩礼;普法讲座聚焦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案例,提升居民法治意识;志愿服务品牌持续发力,组织环境整治、助老扶幼等活动70余场,传递社区温暖。广济街道通过打造场景、深化服务、创新活动“三新工程”,探索文明实践新路径。下一步,街道将持续深化“阵地融合+数字赋能”模式,探索推行“文明实践积分制”、搭建“云上实践站”等创新平台,绘就基层治理幸福图景。记者:张津硕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