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丹东
- 书香绽芳华近日,丹东市总工会在市劳动宫举办“玫瑰书香”女职工主题阅读优秀作品分享会,来自全市不同行业的30余名优秀作品作者参加活动。活动中,优秀作品作者代表分享她们的阅读故事。水电六局工会代表分享全国总工会“最美女职工阅读点”的建设经验。自2021年“玫瑰书香”活动启动以来,丹东市总工会累计举办千余场阅读活动,吸引约5万名女职工参与,报送优秀作品1071个,其中49个获全国总工会、省总工会表彰。市委宣传部“玫瑰书香悦享团”、水电六局“好书共读角”分别获“全国优秀女职工阅读组织”和“最美女职工阅读点”称号。此外,创新推出的“玫瑰书香亲子阅读”活动,通过亲子共读的形式,将阅读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成功入选省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为提升女性素质、推动家庭文明建设注入持久动力。接下来,市总工会将持续深耕“玫瑰书香”品牌建设,进一步点燃女职工的阅读热情,引领女职工在阅读中提升素质、增长才干。记者:包芙蓉03/12
- 欢庆妇女节 共享好时光为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连日来,我市多所学校开展各类活动,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红房街小学开展“浓情女神节匹克强体质”工会活动,通过组织匹克球比赛,展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促进教师体育锻炼搭建平台。山上小学开展别具特色的“咖啡制作与甜点品鉴”主题活动,融合咖啡手艺体验与传统节日美食共享,让教师们在忙碌之余感受生活的甜蜜与团队的温暖。八道小学开展“童心颂女神爱意满春天”三八妇女节感恩主题活动。通过家务体验、手工制作、亲子互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们主动表达对女性的尊重与关爱。六道小学以“春暖花开感恩有您”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温暖且富有意义的活动。通过“我为妈妈送祝福”“祝妈妈节日快乐”等形式,让孩子们学会感恩与付出。滨江街小学开展匹克球活动,全校女教职工以运动的方式迎接属于自己的节日。双人对抗赛中,大家在球场上尽情挥洒汗水,绽放自信笑容。九道小学邀请心理专家到校,围绕女性健康知识及心理健康调适方法,帮助女性更好地关爱自己。通过才艺展示大赛和亲子互动,感受艺术魅力,传递爱与温暖。市第四幼儿园开展三八妇女节活动——“致敬了不起的她”。通过集中教育,让孩子们学会感恩与表达。邀请各行业女性代表,分享职业故事,耐心解答孩子们的疑惑。市第八幼儿园开展“情暖三八童心绽放”活动。教师通过故事、动画等形式,向孩子们介绍妇女节的由来和意义。手工制作中,孩子们制作贺卡、鲜花和手镯,表达对家人的爱意和祝福。汤池镇中心幼儿园举办合唱活动,一群“小花童”将鲜花递到妈妈手中,轻语“妈妈,我爱你”。记者:侯春林03/12
- 欢歌笑语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铁路系统丹东地区150余名女职工在丹东铁路文化宫欢聚一堂,共同度过一个温馨又有意义的节日。活动现场,女职工们以精心编排的节目,展现了新时代铁路女性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随后,铁路文化宫邀请的专业蛋糕师手把手地教授制作生日蛋糕,女职工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意设计、制作出各种造型的蛋糕作品。在套圈、投壶等游艺活动区域,女职工们踊跃参与,场内不时传出欢呼声、喝彩声、鼓掌声。此次活动为女职工提供了放松身心的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女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励她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工作。记者:吴琼03/12
- 爱民社区:学雷锋 “净”家园近日,元宝区七道街道爱民社区党委联合共建单位市融媒体中心,组织30余名党员志愿者,在社区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手持夹钳、垃圾袋等工具,重点清理绿化带内积存的垃圾、春节遗留的烟花爆竹碎屑及卫生死角,经过两小时的细致作业,共清运各类垃圾20余袋、修复破损围挡3处。“通过共建活动不仅美化家园,有效改善小区外围环境面貌,更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社区党委书记左仕莹说。接下来,元宝区七道街道爱民社区将持续开展常态化环境治理,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深走实,为居民营造整洁宜居的生活环境。记者:刘响03/11
- 丹东1人获评省“最美巾帼奋斗者”近日,省委宣传部、省妇联决定授予10人辽宁“最美巾帼奋斗者”称号,丹东市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逄燕妮获此殊荣。3月6日,省委宣传部、省妇联在辽宁广播电视台辽宁“最美人物”发布厅举行颁奖仪式。活动中,介绍了获奖者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女性以她们为榜样,以奋发有为的状态、全力以赴的干劲,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中勇于争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包芙蓉03/11
- 普法沙龙护航妇女权益3月4日,丹东市妇联联合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举办普法沙龙活动。活动聚焦妇女权益保护,特邀律师结合《反家庭暴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以真实案例剖析人身安全保护令、婚姻家庭权益等热点问题,通过脱口秀式讲解、情景互动让法律知识生动可感。现场围绕家庭冷暴力、劳动权益等话题展开热议,气氛活跃。市妇联表示,将持续创新普法形式,以“巾帼普法乡村行”推动法治深入基层,筑牢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网,助力万家安宁。记者:孙坤霖赵辉03/11
- 帽盔山街道举办三八妇女节专场招聘会3月7日,为促进女性就业创业,帽盔山街道办事处在辖区举办了三八妇女节专场招聘会,为女性就业搭建平台。记者:周广庆03/11
- 绽放在社区的“她力量”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我市各社区的女性工作者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她们扎根基层,用坚韧与柔情,为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注入温暖力量。临江街道东昇社区的王丹,是辖区独居老人的“贴心棉袄”。丁元盛老人患有关节炎,行动不便。王丹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帮老人采购生活用品、代取药品。逢年过节,她还会陪老人一起过节,让老人不再孤单。在王丹的带动下,社区里越来越多居民主动关心关爱独居老人。广济街道解放社区的王艳丽,始终关注辖区失业人员就业问题。她带领“红枫+青鸽”志愿服务队,深入辖区企业挖掘岗位,组织就业技能培训。针对失业人员不同情况,详细了解就业意向、技能特长和家庭状况。单亲妈妈李女士独自抚养两个幼儿,生活艰难,王艳丽主动帮忙联系企业,为其找到时间灵活、离家近的工作,解其燃眉之急。珍珠街道东升社区的杨彬,一直心系未成年人的教育成长。她发现辖区内部分孩子放学后无人辅导作业、课余生活单调,便主动发起“社区小课堂”活动。她定期邀请退休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开展兴趣课程。在她的努力下,孩子们不仅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还培养了多种兴趣爱好。永昌街道英华社区的李倩,是社区文化活动的“策划达人”。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她绞尽脑汁,精心策划各类活动。从亲子阅读会到老年书法展,从趣味运动会到传统节日庆典,每一场活动都办得有声有色。在她的努力下,社区居民的参与度越来越高,邻里关系也愈发融洽。站前街道沿江社区的冷艳,是社区安全的“把关人”。她定期组织安全知识讲座,为居民普及防火、防盗、防诈骗知识。在老旧小区改造期间,她全程跟进,监督施工安全,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保障了改造工程顺利进行,为居民营造了安全的居住环境。花园街道昆源社区的黄丹,是居民眼中的“调解能手”。辖区两户邻居因楼道杂物堆放产生激烈冲突。黄丹得知后,立即到场安抚双方,分别沟通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还一起清理了楼道杂物。金山镇宗裕社区的徐敏,为居民服务尽心尽责。日前,居民徐女士前来办理独生子女业务,因对政策不熟悉而焦虑。徐敏耐心讲解、审核材料,还主动协调审批事宜。为等徐女士,下班仍坚守岗位。徐女士深受感动,特送锦旗致谢。浪头镇五一八社区的张悦,始终将群众需求置顶,常走访居民,全力解决生活难题。作为退役军人业务负责人,她熟知129名退役军人情况,节日问候,并为外地过年的军人家庭贴春联。她还常与居民唠家常,帮老人解决调手机、缴费等琐事。这些女性社区工作人员,只是众多社区“娘子军”的缩影。她们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在社区治理、服务居民的工作中发光发热,用真情守护居民的幸福生活。记者:张津硕03/10
- 争做科研创新路上的巾帼先锋她在科研领域精准立项,深耕品牌打造与技术创新;开拓研发新技术,创造经济与环保双收益;重视人文关怀,关注职工权益;投身工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近日,在全国妇联举行的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表彰大会上,我市“85后”企业家、丹东欣时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冰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只有走出去,才能洞悉市场趋势,进而精准地研发产品。”徐冰说。作为科技创新型工作者和学科带头人,徐冰始终将技术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她带领团队深入分析国内外生物医药市场,在广泛收集行业数据以及与专家学者交流探讨后,徐冰精准地锁定鱼皮胶原蛋白提取这一研发方向,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找到突破口。确定研发方向后,徐冰着手组建项目组,项目组成员涵盖在国内生物医药领域深耕细作数十年的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等,在徐冰的带领下,项目组迅速投入到鱼皮胶原蛋白提取项目的攻关中。徐冰带领团队大胆引入生物酶解技术,通过反复实验和优化,运用多级分离、真空浓缩、低温干燥等生产工艺,提高了胶原蛋白的提取率,并最大限度地保留其活性功能。徐冰带领团队自主设计全封闭式智能化生产工艺流程,实现从鱼皮收集到产品成型的全程自动化精准控制,填补辽宁省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使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在徐冰及其团队的努力下,鱼皮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不仅解决处理了鱼皮的环保问题,还延伸了水产品加工产业链,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徐冰深知产学研合作对于科研项目的重要意义。2020年,在她的指导下,欣时代沈阳研究院应运而生。研究院汇聚了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的顶尖人才,还配备先进的科研设备,徐冰全力推动研究院与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新药研发中心等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资源共享、人才交流和技术合作,为科研项目注入动力,加速项目的研发进程,成功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在工作中,徐冰关心关爱职工,每年安排职工体检,举办生理保健讲座;组织职工座谈,分享工作经验与先进事迹,促进职工间的交流成长;积极调解职工家庭矛盾,倡导和谐家庭观念。同时,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开设职工书屋,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设置女职工关爱室,解决女职工生理期难题;开展讲述红色故事等党史学习教育,提升职工党性修养和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企业凝聚力。多年来,徐冰积极投身公益,帮扶村民改造危房、走访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学生,通过市妇联、振兴区妇联对患病妇女和贫困儿童捐款帮扶,累计捐赠260多万元物资。徐冰以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卓越的科研领导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我市经济发展贡献了巾帼力量。记者:刘响03/10
- 抗美援朝纪念馆:凝聚“她”力量 使命绽芳华近日,在全国妇联举行的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表彰大会上,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市抗美援朝研究中心)获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据悉,抗美援朝纪念馆现有职工96名,其中女职工63名。近年来,抗美援朝纪念馆女职工集体以“讲述抗美援朝历史传承抗美援朝精神”为己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面向社会各界宣介抗美援朝历史,阐释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展现着抗美援朝纪念馆女性职工的巾帼风采。强化使命担当近年来,抗美援朝纪念馆多措并举,全力提升服务本领、增强服务意识,吸引观众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充分感受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通过集中授课、引导自学等方法强化培训历练,加强研究型讲解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讲解水平。自2020年9月19日新一轮改扩建后开馆至今,抗美援朝纪念馆累计接待观众700余万人,完成讲解37000余场。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纪念革命先辈”仪式教学完成近千场,组织开展社教活动200多次。深挖抗美援朝红色资源中的思政元素,与20余所高校和10余所中小学共建思政教育基地,深化馆校双向赋能、协同育人。下大气力锤炼打磨精品党课,实现从讲展览讲战史到讲战例、讲英模人物、珍贵文物和讲精神传承的转变,相继策划推出多个精品课程,走出纪念馆,线上线下进行巡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加速学研成果转化抗美援朝纪念馆研究团队女性占80%以上,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在实地考察、寻访追踪等各项工作中不畏困苦、冲锋在前,撑起抗美援朝研究领域“半边天”。承担省重大委托项目“抗美援朝出征地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研究”和“抗美援朝出征地史实的研究”;与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进行“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课题研究;与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口述史料整理与研究”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军事学重大项目。完成中宣部组织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丛书《抗美援朝精神》编写工作;应省委宣传部之邀,完成《红色辽宁》之“抗美援朝出征地”的编写工作。共有60余篇学术论文刊发于国内权威报刊。配合辽宁“六地”之“抗美援朝出征地”宣传,推出抗美援朝出征地系列精品展览,被纳入“辽宁省重点展览计划”。2024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及配合辽宁“六地”文化宣传,精心策划推出21项原创专题展览,3项展览获评“重点展览推介项目”;《金星奖章闪金光》等8项展览,相继输出给黄继光纪念馆等23家省内外单位,进一步提升抗美援朝历史的关注度。打造新媒体传播矩阵积极拓展传播渠道,打造新媒体矩阵,以更灵活的形式、更丰富的内容,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开通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基础上,2023年推出了抖音号和微信视频号。官方微博先后创建“铭记伟大胜利唱响英雄赞歌”等话题,光明网、北京晚报等多家媒体参与互动;抖音号发布的多个视频点击量超过10万。围绕讲好英雄故事,与辽宁广播电视台合作制作了《英雄赞歌》系列短视频,在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活动中,荣获10个优秀项目之一,成为全国革命类纪念馆中唯一获奖的项目;推出的《抗美援朝文物故事》系列短视频,入选2024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进项目。与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合作推进特别节目《英雄功臣》。2024年,参加了央视《英雄不朽精神永续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4周年》大型直播活动,配合各级媒体做好抗美援朝历史、陈列展览等相关方面的采访报道。凝聚巾帼力量,展现时代风采。抗美援朝纪念馆女职工集体将牢记责任使命,筑牢信念之魂,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富有成效的工作,全力推进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让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记者:刚越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