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丹东
- 服务民生:工人村社区主题活动吸引居民参与9月22日,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开展“推进民生建设专项工作,汇聚向善力量,共创美好生活”主题活动,吸引约100多名居民参与。活动现场,多类服务同步开展,精准对接居民多样化需求。爱尔眼科医院的医护人员耐心为居民进行视力检查、眼底筛查等眼部免费检测服务;晨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化身“理发师”,根据居民的需求和喜好修剪头发。此外,活动还设置特色服务区域,为居民提供医疗、文化、就业、养老等服务。社区为参与活动的居民精心准备了伴手礼。作者:沈粹09/23
- 工人村社区文艺志愿者排练《南泥湾》迎国庆国庆佳节临近,为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9月22日,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的文艺志愿者们齐聚一堂,紧锣密鼓排练红色经典曲目《南泥湾》,全力迎接社区国庆文艺演出,用歌舞与热情向祖国献礼。作者:沈粹09/23
- 我市匹克球职工代表队全力备战省首届“先锋杯”职工匹克球赛记者:康晓潺09/23
- 宽甸: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廉动力”“以前总觉得村集体的山林、鱼塘是笔糊涂账,谁在管、怎么管、收益去哪了,大伙儿都不清楚。现在不一样了,‘家底’一笔一笔清清爽爽贴在公告栏,我们心里也亮堂了。”近日,在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镇虎山村村务公开栏前,一位村民对前来开展“回头看”的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感慨道。改变,源于宽甸县纪委监委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为切入口,开展的一场靶向监督、系统治理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聚焦“三资”管理中责任不清、长效不足等突出问题,探索出“摸清家底、解决问题、构建体系”的系统治理模式,推动“三资”管理从“糊涂账”走向“明白账”,为乡村振兴注入坚实而清澈的“廉动力”。以案促改,破解“意识淡薄”难题。针对部分干部重视不够、规矩意识不强等问题,县纪委监委主动出击,通过信访排查、审计反馈、专项巡察、明察暗访,深挖资产混乱、资金异常、合同不规范等问题。对相关线索优先处置、快查快办,用身边案例形成震慑,倒逼干部转变观念,拧紧责任“发条”。完善机制,破解“职责不清”难题。针对“家底”不清、权属不明、监管缺位顽疾,县纪委监委精准发力,向县农业农村局发出纪检监察建议,督促履行主责,推动制定规范性文件,推动构建“县级监督指导、乡镇日常监管、村组具体负责”三级责任体系。创新建立“五表同查”机制,统筹农业农村、统计、审计和乡镇、村组五方力量,通过现场比对、数据筛查,组织对全县179个行政村“三资”进行全方位清产核资、登记造册,彻底摸清家底及流转实情,奠定规范管理数据基础。创新培训,破解“能力偏弱”难题。针对“不会管、管不好”短板,推动监督成果向治理效能转化,督促县农业农村局创新培训方式,变“填鸭式”为“案例解析+流程图示+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模式。深度剖析正反案例风险点,绘制清晰流程图解,组织典型村现场教学。可视化、清晰化的培训,让乡村干部学懂核心要求和操作规范,提升履职能力,做到“一看就懂、即学即会”。常态监督,破解“长效不足”难题。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多次专题研究,约谈职能部门“一把手”,传导责任压力。建立班子成员包保乡镇制度,每月下沉一线,督导台账更新、流转备案等重点任务。组织乡镇纪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常态化“回头看”,严防问题反弹。利用“辽宁阳光三务”平台及村务公开栏,及时全面公开情况,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对问题反复出现、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构建“监督、整改、提升、再监督”闭环机制,推动管理从“阶段性规范”向“长效化巩固”转变,实现“家底清、产权明、管得住”目标。“管好农村集体‘三资’这份群众共同财富,是护航乡村振兴、维护基层稳定的关键。”宽甸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紧盯风险点,深化靶向监督,层层压实责任,着力营造清正、清明、清廉的‘三资’管理环境,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廉动力’。”记者:景媛媛09/23
- 学说朝鲜语--第18期 | 조선어 보고 듣고 배우기—제18기 09/23
- 宽甸:电力服务护航秋收9月5日清晨,在宽甸古楼子乡的一间板栗冷库内,国网丹东供电公司“雷锋”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于伟峰正专注地检测配电设备。“压缩机启动电流偏高,需要立即检修接触器触点,否则存储高峰期可能出现跳闸问题。”于伟峰说。经检测,共排查并解决12处安全隐患。古楼子乡是丹东地区重要板栗产区,板栗种植面积达5.4万亩,年产量超8000吨。每年9至11月收获季,32座季节性冷库集中启用,承担90%板栗的存储任务。这些冷库多为农户自营,设备长期闲置后高负荷运转,极易出现线路老化、接触不良等安全隐患。为保障秋收用电安全,国网丹东供电公司8月下旬启动“秋收电力护航”专项行动。古楼子乡供电所所长李文介绍,公司提前梳理全乡季节性冷库清单,组建专业服务队开展“全面体检”,重点解决季节性用电难题。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季候电力服务群”,开展用电安全培训20余次,培养了一批懂用电、会护电的“土专家”。截至目前,冷库巡检全部完成,消除线路老化、设备故障等隐患31处。记者:邢漫09/23
- 学说朝鲜语--第17期 | 조선어 보고 듣고 배우기—제17기 09/23
- 板石小学:书香古韵伴成长“老师,你看我在这里断句对吗?”“原来古人是这样装订书籍的!”……9月16日下午,振安区同兴镇板石小学作为丹东市图书馆“书香古韵伴成长”进校园系列活动的第一站,通过带领学生们沉浸式互动体验,让馆藏古籍走出图书馆,化作生动课堂,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古籍魅力,触摸历史温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以跟随图书馆张老师一起了解古籍知识开始,通过播放视频和古籍数字化成果展示图书馆的古籍馆藏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御选唐诗》《新增绘图幼学故事琼林》,用耳熟能详的诗句带领学生们领略唐诗的独特韵味。全校25名学生手持针线,化身小工匠,跟随馆员体验线装书装订环节。学生们认真完成每一个步骤,体会着装帧技艺中的匠心独运。蘸墨、刷版、上纸、刷纸、揭纸,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仪式感,在雕版印刷体验中,学生们紧张又兴奋。宣纸揭开的一刹那,墨香阵阵,“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唐代诗人李峤的诗作《风》跃然纸上。在古文断句挑战中,面对没有标点的《师说》,学生们积极尝试、热烈讨论,时而伏案思索,时而轻声诵读,沉浸在古文的魅力中。此次活动是古籍与校园的美好邂逅,也是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的深度对话,让古籍以鲜活姿态融入校园生活,成为滋养青少年心灵的文化养分。记者:宋永昆09/22
- 兴仁小学:法治宣传进校园为增强学生法治意识,近日,兴仁小学开展“拒绝校园欺凌,共筑和谐校园”——兴仁小学预防校园欺凌法制课,邀请法治副校长为全校师生进行专题授课。讲座中,主讲人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讲解“什么是欺凌”,重点阐述实施欺凌行为可能面临的严重后果。接下来,兴仁小学将持续推进“法治进校园”活动,建立健全学生矛盾调解机制,强化家校联动,共同构建“零欺凌”校园。记者:侯春林09/22
- 原福庆:热血传递生命希望9月15日,我市第2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原福庆在辽宁省造血干细胞定点采集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原福庆是辽宁中金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丹东五龙管理处副主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25年7月31日,原福庆接到了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他没有片刻迟疑,决定完成这次捐献。9月15日,原福庆怀着紧张又期待的心情走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采集过程中,即便身体出现轻微不适,他也从未有丝毫退缩。当看自己的造血干细胞缓缓流入采集袋,他深知,这份承载着温度的“生命礼物”,即将为远方的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记者:刘沙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