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流感科普进社区
    2月18日下午,“丹东科普大讲堂”走进振兴区永昌街道振八社区,市中心医院呼吸科医生为居民作《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与治疗》科普讲座。市科协“晓科抖”抖音号和微信视频号同步直播,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达1600余名。本次讲座围绕什么是流行性感冒,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流感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提醒居民接种流感疫苗,做好预防。讲座后,医生还为居民提供了义诊服务,耐心解答大家的问题。记者:田治华
    02/24
  • 小志愿者送热茶 慰问户外工作者
    近日,丹东市振兴区浪头镇绿城社区组织开展“城市守护者,温暖送热茶”活动,在向户外工作者表示关怀的同时,培养小志愿者的爱心与社会责任感。活动当天,小志愿者热情高涨,早早地集合在一起,穿上整齐的志愿者服装,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领下,为户外工作者准备热茶。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烧水、泡茶、装杯、贴标签,每一个步骤都做得认真细致。茶杯上写有祝福话语的小标签,饱含着他们的心意。准备工作完成后,小志愿者们提着装满热茶的保温壶,满怀期待地来到社区周边的街道、路口,将热茶送给小区保安、环卫工人、公交司机等户外工作者,并送上温暖的问候。记者:张津硕
    02/24
  • 用镜头为家乡代言
    在前不久举办的“鸭绿江畔丹东真好”丹东市摄影及短视频大赛中,短视频拍摄爱好者陶良的作品《记忆里的味道——丹东大黄蚬子》获金质制作奖。“这次获奖让我增强了信心,未来我会继续在短视频行业深耕,让更多的人看见丹东、了解丹东、走进丹东!”陶良说。该作品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用独特的镜头语言呈现丹东大黄蚬子之美,令人印象深刻。多年来,陶良拍摄制作了多部宣传家乡的短视频,被中央、省、市级媒体选用。这些作品地域文化特色浓郁,内容翔实客观,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丹东的风土人情、青山秀水和传统文化。摄影爱好者栗粟的摄影作品《姥家门前唱大戏》在此次大赛中获银质收藏奖。该作品拍摄于2024年国庆节期间,当时凤城市举办少数民族歌舞演出,身穿地方特色服装的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栗粟抓拍了精彩一幕。画面上下对称,色彩艳丽,充满趣味,极具美感和冲击力。“丹东风光秀美、物产丰富,作为一个摄影人,有责任发掘、记录、展示家乡美,更好地宣传家乡。”栗粟说。本次大赛由市委、市政府主办,省摄影家协会指导,市委宣传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共征集摄影作品3360个、短视频作品396个,评选出摄影作品金质收藏奖10名、银质收藏奖10名、铜质收藏奖10名、优秀奖70名;短视频作品金质制作奖10名、银质制作奖10名、铜质制作奖10名、优秀奖10名;优秀组织奖10个。记者:刚越
    02/24
  • 平安舒心小院里的元宵节
    “花好月圆又一年,定当赴约来相见。”2月12日一大早,30余名新海村村民便提着豆面、窗花、中国结等物品,赶到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北井子边境派出所平安舒心小院、炕头警务室,与驻勤在这里的派出所民警一起,包汤圆、做花灯、猜灯谜、赏歌舞,庆祝元宵佳节。同时,到场共同参加活动的还有属地政府、司法所、法院等共建单位的工作人员。村民周公盛说:“这样的活动,已在这个小院开展了十几次,有时是在‘十一’、有时是在中秋,有时是在元旦,时间不太固定,主题也不尽相同,大家相聚这里,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喜欢这里的‘舒心’,毕竟村里的大小矛盾纠纷都在这里成功化解。”这是一个坐落于辖区居民住宅之间的农家小院,2022年,由北井子镇政府出资租赁,并进行功能改造,专供北井子边境派出日常使用,其半径3公里范围内,涵盖了辖区近五分之三的人口。同时,依托党建联合共建优势,东港市政法部门还帮忙协调属地司法所、法院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入驻,开展入户走访、普法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揉面、裹馅、搓圆,晌午时分,一颗颗圆润饱满的汤圆逐渐成形。随着汤圆、花灯的制作完成,大家精心准备的节目也陆续上演。“正月十五月儿圆,正月十五的汤圆甜……”素有新海村“百灵鸟”之称的吕德玲、高秀珍,现场献唱了《正月十五月儿圆》《卖汤圆》《好汉歌》等经典曲目,借着欢乐喜庆、大气豪迈的音乐,向大家送上节日祝福。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宋明泽、许宝斗、贾德雯、李颜洁,则在大家的掌声中热情地表演了现代舞《相亲相爱一家人》,动感优美的舞姿,尽展着大家相聚团圆的融融暖意。“我没有才艺,但也想拿话筒讲上几句,要不是派出所和民警‘小石的’经常到我家,做我和我弟弟的工作,俺们那个家可能就因田间地角那点小事儿彻底‘打’散了,真的谢谢你们,不怎么会说,就祝大家有钱、身体健康吧……”,表演途中,村民王美凤(化名)借机道出心声。表演结束,大家猜起灯谜。司法所、法院等共建单位的工作人员,将提前准备好的宣传单发给大家,并学《哪吒2》的段子,俏皮地说道:“纵有骗子千千万,单挑也要对着干。大家的事就得管,骗子终归要完蛋。”现场村民喝彩之余,认真学习起来。热闹过后,大家煮起了汤圆,锅里翻滚的开水,因“团”“圆”相聚的美好,盛满了温暖的市井烟火气。该所政治教导员黄岩华说,过去一年,民警在这个平安舒心小院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8起,收到锦旗13面,24名群众发展成为派出所的“民间调解员”,主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将问题遏于初萌,止于未发,而警民关系也在这场“双向奔赴”中有了更加生动的注脚。记者:唐羽廷
    02/21
  • 东港市合隆满族乡深化文明建设育新风
    近年来,东港市合隆满族乡不断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好方法、好路子,聚焦革除陈规陋习“塑形”和树立文明风尚“铸魂”,大力推进文明乡风建设活动,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宣传引导,美德润心倡文明。夯实群众自治基础,通过广泛听取民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提高文明素质。利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教育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做到“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选树典型,引领时代新风尚。坚持乡风、家风、民风建设三位一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转化为群众情感认知和行为习惯。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女婿”“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群众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传播者和践行者。整治环境,展现文明新风貌。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摆在突出位置,抓实常态化垃圾治理和村庄清洁行动。重点区域实行垃圾“日清扫、日清运”,积极推进垃圾中转运输和“门前三包”机制,党员干部和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治理,合力提升乡村文明形象。记者:葛智民
    02/21
  • “积分兑换超市”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近日,丹东市振兴区花园街道花园村的“积分兑换超市”内,货架上整齐陈列着卷纸、洗衣液、毛巾等各类生活用品,村民们正兴致勃勃地浏览着商品,并用自己参与村务活动获得的积分兑换所需物品。2024年以来,花园村通过创新实施“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移风易俗、环境卫生等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没想到之前帮助村里开展志愿服务清扫活动竟然还有积分拿,以后我会多为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村民孙先生笑着说。像他这样通过参与村务活动获得积分的村民不在少数。花园村党总支书记史胜国介绍,积分制涵盖了移风易俗、环境卫生、勤俭节约等多个方面,村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环境整治、文明宣传等活动即可获得相应积分,并可在“积分兑换超市”中兑换生活用品。这一举措,不仅让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奖励,更激发了大家参与村务管理的热情。村民从过去的“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行动”,形成了人人争当文明先锋的良好氛围。花园村推行文明实践积分制以来,村容村貌和乡风民情得到了显著改善。村民们团结友善、互助互爱,家家户户积极参与环境治理,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意盎然。史胜国说,“积分制”不仅是一种激励机制,更是一种文明导向,它让村民在参与中感受到文明行为带来的荣誉感和获得感,从而自觉践行新时代文明风尚。如今的花园村,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村民们不仅注重环境卫生,还积极参与移风易俗活动,摒弃陈规陋习,倡导勤俭节约、孝老爱亲的良好风气。积分制的实施,让文明行为有了“分值”,让乡风建设有了“标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记者:张津硕
    02/21
  • “延时服务”打造全龄友好社区
    日前,丹东市振安区鸭绿江街道东泰社区创新推出“延时服务”模式,通过延长活动场所开放时间、拓展功能空间,为不同年龄层的居民打造晚间“充电站”和“欢乐场”,让社区成为居民家门口的“幸福港湾”。2月13日18时许,记者走进东泰社区活动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闹景象。乒乓球室内,一群银发老人正挥拍激战,喝彩声此起彼伏;隔壁的舞蹈排练厅里,老年舞蹈队的成员们伴着悠扬的旋律,踩着节拍认真练习新编排的扇子舞。为了让老年人告别“天黑无处去”的烦恼,社区不仅开放了专业场地,还增设了照明设备。一位老人开心地说:“以前晚上只能在家看电视,现在能和球友‘大战三百回合’,浑身都舒坦!”此外,社区还计划举办乒乓球友谊赛,进一步丰富老年群体的文体生活。社区二楼的自习驿站,每晚都是灯火通明,这里是学生和备考居民的学习天地。宽敞安静的空间内,书架上摆满了社科、文学、教辅等各类书籍,可供居民免费借阅。更贴心的是,社区联合高校志愿者团队,为自习的学生提供课业答疑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高三学生小林说:“这里学习氛围特别好,遇到不懂的题还能随时问志愿者哥哥姐姐,效率比在家高多了!”此外,驿站还提供免费茶饮和充电插座,细节之处尽显关怀。未成年人活动室里,暖色调的装饰充满童趣。低幼区的立体绘本、益智积木吸引着萌娃们尽情探索;青少年区的科普书籍、手工材料则成了中小学生课后的“打卡地”。社区定期举办亲子阅读会、创意手工课等活动,让晚间时光成为家长陪伴孩子的“高质量亲子时光”。带着5岁女儿前来体验的李女士说:“孩子在这儿能交朋友、学知识,我们家长也能一起参与活动,比闷在家里有趣多了。”东泰社区党委书记介绍,“延时服务”的推出源于前期的入户调研。许多居民反映晚间活动选择少,学生需要学习空间,老人希望有社交场地。为此,社区整合资源、调动志愿者力量,让社区空间“活”了起来。如今,东泰社区的夜晚不再寂静,乒乓球的清脆击打声、自习室的翻书声、孩童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全龄友好的温暖图景。记者:张津硕
    02/20
  • 社区警校年度第一课开讲
    2月17日,丹东边境管理支队临江边境派出所东昇社区警校在东昇社区举办宣传活动,东昇社区警务团队、临江边境派出所平安志愿者队伍代表参与。活动聚焦反诈宣传、矛盾纠纷化解及消防知识普及三大主题,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剖析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增强社区安全防护能力。活动中,民警结合近期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详细解析“刷单返利”“AI换脸诈骗”等新型骗局,现场演示如何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拦截可疑信息。社区警务团队与平安志愿者通过模拟劝阻场景,学习针对老年人、学生等重点人群的反诈沟通技巧,强化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反诈宣传从“单向输出”向“全民参与”转变。围绕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常见问题,民警以情景再现形式,传授“倾听共情”“换位思考”等调解策略,并组织参训人员分组演练“背对背调解”“联动调解”等实战方法。指导志愿者通过“微观察”“随手报”,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助力实现“小事不出楼栋,矛盾就地化解”。消防宣传环节从理论和实操两方面展开。民警重点讲解电动车违规充电、楼道堆物等行为的隐患危害,详细介绍消火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组织居民进行灭火器的实操演练,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能正确使用消防器材。社区警务团队与平安志愿者系统掌握应急疏散指挥流程及隐患整改标准,切实提升社区消防安全“主动防控”能力。记者:唐羽廷
    02/20
  • 工人村社区开展关爱外卖员活动
    日前,丹东市振兴区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开展了关爱外卖员活动,依托社区“暖‘新’驿站”,为外卖员提供饮水、就餐、手机充电等服务,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获得感。记者:吴琼
    02/20
  • 民间文艺家“送欢乐”
    2月12日上午,由丹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鸭绿江双拥文化研究院承办的元宵灯谜喜乐会在鸭绿江双拥文化研究院热闹上演。本次灯谜喜乐会在网络平台同步直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精心设置了200余条原创灯谜,内容涵盖丹东美景美食、风土人情等多个方面。演出在相声《谜在其中》拉开帷幕,魔术《乐在其中》、歌曲《谜在歌中》、群口快板《好孩子好字歌》等节目相继上演,演员们或做出肢体动作抛出谜面,或口述谜面,或以舞蹈、演唱等形式展示谜面,观众踊跃竞猜,气氛热烈。“我是家乡推介官,山水如画映眼帘。虎山长城多雄伟,鸭绿江大桥更壮观……”《我是丹东文旅推介官》以说唱形式介绍丹东红色旅游景区和“丹东好礼”,引发观众阵阵掌声。现场还展示了剪纸、糖画、唢呐演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抗美援朝老战士们演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将气氛推向高潮。演出在合唱《爱我中华》中落下帷幕。“这次元宵灯谜喜乐会很特别,也很热闹,让我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长了知识。”观众们说。记者:海宁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