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送文化进乡村
    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丹东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开展了送文化进乡村惠民演出活动。30多名文艺志愿者分别走进东港市椅圈镇和长山镇,把文艺节目送到群众的家门口,为他们表演富有朝鲜族特色的文化大戏。每到一处,文艺志愿者都会精心准备,把最好的节目献给群众。他们表演舞蹈、乐器、歌唱等,吸引了许多村民前来观看,精彩的节目赢得了阵阵掌声。看到志愿者的精彩演出,当地的文艺骨干也纷纷登台表演,为演出增添了许多喜庆的气氛。椅圈镇于家村党支部书记徐永和表示,送文化进村贴近群众生活,丰富了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提升了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记者吴琼摄
    01/16
  • 新春交响音乐会开奏
    15日18点30分,2020年“春之声”第六届新春交响音乐会在市文化宫拉开帷幕。这场音乐会是我市“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之一,演出单位为丹东城市交响乐团,15首编排新颖的曲目精彩纷呈,为听众献上一份新春贺礼。记者戚文孙坤霖摄
    01/16
  •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5位青年歌唱家唱响专场音乐会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刘作庆文张尧摄曲调时而低缓深沉,时而高亢激越……14日下午,市老干部活动中心里不时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当天,由辽宁省音乐家协会选派的5名青年歌唱家来到丹东,给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美声音乐盛宴。此前,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丹东市文联共同推出“鸭绿江之声”室内乐系列音乐会,让广大群众和音乐爱好者近距离地欣赏到了经典音乐、高雅艺术的独特魅力,提升了我市群众音乐文化素养。作为“鸭绿江之声”系列音乐会的第10场专场演出,此次主办单位与省文联、省音乐家协会共同推出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专场音乐会。来丹演出的5位青年歌唱家朱贺、张永凯、祝君、曹粹和傅伟林,均为中国音乐“金钟奖”的决赛级选手。演出现场,无论是中外歌剧选曲、艺术歌曲还是中外民歌,他们用专业美声表达出音乐的灵魂,给予上百位观众别致的美妙体验。15首选曲各具特色,每首曲目结束时,台下观众都献上长时间的掌声。音乐会尾声,5位青年歌唱家集体走上舞台,与观众一起高唱《我和我的祖国》,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01/15
  • “三马路”的那些事儿
    如今的三马路,车水马龙,高楼林立,超市、商场、酒楼等各种网点星罗棋布,处处一片繁忙。“过去可不是这个样子!”原住在三马路的老居民,如今九十高龄的孔宪博告诉记者。丹东的地标曾在此“我记忆最深的地方,是二纬路至三纬路之间这个街区,那里有个‘老戏园子’。”说着,孔先生和“发小”李本华共同讲述了他们脑海中的“三马路”。孔先生口中的“老戏园子”,在安东时期叫天常舞台,“老戏园子”是安东人的称谓。天常舞台是一座木质结构的二层建筑,是当时丹东地区的知名场所,许多京剧名角都在这里唱过戏。这一区域,也因这个戏园子,成为城市中最繁华的地段。在三纬至四纬区域,靠南侧如今的三马路家具城,是原鸭绿江商场。该商场占地面积很大,是辽东地区的布匹批发市场,经营的货品包括粗布、麻布、丝绸、棉毛线等,同时也经销服装鞋帽。位于四纬与五纬之间的南侧区域,1958年动迁后,政府在这里建了丹东第一座室内体育馆,也是丹东市第一座业余体育学校。当然,三马路最为著名的地标,当属几乎占据了整个八纬至九纬北侧之间的丹东商场。“商场是一个大环形建筑,是日伪统治时期日本人开办的商场,叫‘日本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收归人民政府,改名为安东商场,之后改为丹东商场。拆迁前,是丹东最著名的地标之一。”李本华补充。办公住宅楼的聚集地那三马路沿街两侧是怎样的风景?在孔宪博和李本华的记忆中,整个三马路区域是一片平房区。上世纪五十年代,三纬路道口原薄铁搪瓷厂对面被炸毁后,政府在这片废墟上建起了一栋三层小楼,当“运输联社”的办公楼。在三纬至四纬区域,有一家日式独栋二层小楼,木制结构,它是一安姓市民开办的“安家朝鲜面店”,该面店为当时安东城市中著名的小吃。在四纬路胡洞口一侧,有一栋镶黄色瓷砖的二层居民楼。四纬至五纬区域北侧,从东往西原为平房区,后改建成三层红砖住宅楼和一栋二层灰色住宅楼。五纬和六纬区域,路北有一栋三层黄色瓷砖楼,是原丹东市外贸进出口公司的办公楼。再往西还有一栋灰色的二层小楼,用途不详。从这里至六纬路道口,又是一栋二层黄色瓷砖楼。在这一区域路南,在“大槐树副食品商店”往西又有两栋二层灰色小楼和一栋二层红砖楼。再往西至六纬路道口,还有一栋二层红砖楼。这里上世纪九十年代动迁,成了丹东市人大办公大楼和市政协办工大楼、市总工会办公大楼。六纬至七纬区域楼体相对多于其他。路南是一栋围着六纬路和三马路成拐尺形的丹东市石油公司办公楼。楼体为黄色,三层。紧挨着的是一栋灰色的二层居民住宅楼。路北六纬路和三马路交汇处旁,有一栋二层小红楼,与这栋二层小楼中间相隔一处平房,是栋灰色二层小楼,为丹东铁路换乘员工宿舍和食堂。再往西,还有两栋三层灰色小楼,直至七纬路口。七纬和八纬区域,路南有一栋弧形灰色的二层楼,这里原是一家古物市场,1952年冬被炸为平地。第二年,政府投资在原废墟上又建起了三栋红砖小楼。从这里往西,有几栋相邻的二层小楼,直至八纬路口。上世纪九十年代,该区域才被开发。
    01/14
  • 传承民俗
    日前,在帽盔山街道白房二社区,辖区党员群众、志愿者利用五谷杂粮粘贴吉祥鼠、乐乐熊、红螃蟹、泡泡鱼等栩栩如生的春节五谷画,传承民俗,让居民提前感受节日气氛。记者宋永昆摄
    01/13
  • 文化广场上年味儿十足
    吹唢呐,扭秧歌,捏糖人,写春联,振兴区汤池镇文化活动广场成为欢乐的海洋,乡下的年味儿攒足了!由振兴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振兴区文化馆承办的“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振兴区第十三届迎新春送民俗文化下乡活动热热闹闹开始了。当天是汤池镇大集,赶集的人们被欢快的锣鼓声吸引过来,跑旱船、骑毛驴儿、大头宝、龙腾狮舞、猪八戒背媳妇,东北大秧歌引燃了气氛。剪纸、糖画、糖人、面塑、花鸟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剪、吹、捏、写,展示非遗绝活儿。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丹东鼓乐传承人唐海峰带着唐家鼓乐班,吹响了新春的乐章。四位书法爱好者冒着严寒,挥毫泼墨书写数百副春联送给村民,将新春的美好祝福送到他们心中。今年是振兴区举办送民俗文化下乡活动的第十三个年头,文化惠民行动弘扬传统文化,展示传统民俗,带动了更多志愿者深入农村,扎根土地,用艺术扶贫,用文化扶志,春节来临前为广大农民再添一道“文化大餐”。
    01/10
  • 厚植红色基因 传承英雄精神
    今年以来,我市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不断加深对其丰富内涵、文化特质、实践要求的诠释,先后邀请多个中央、省级和国外媒体采访团,围绕丹东红色文化资源采访,进一步宣传丹东的红色文化,通过镜头和文字向全国、向世界讲好丹东的“红色故事”,进一步增强了英雄城市红色文化影响力,提升了丹东知名度、美誉度。2019年4月26日,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中共丹东市委、丹东市人民政府、光明网承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88场活动,在我市举行。我市200余名干部群众在现场聆听了讲座,全国各地214.1万网友收看了节目,12.9万网友通过微博、论坛等参与了交流互动。毛岸英、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这些英雄,是一个个年轻鲜活的生命,是丹东人民心中至高的存在。“60多年过去了,终于有了父亲的消息……”2019年8月30日,在沈阳举行的辽宁省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决赛现场,丹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关妮妮以《我一定要找到你》为题,深情讲述了一位烈士后代寻亲的感人故事。“在丹东这座‘英雄城市’里,关于英雄的记忆,早已浸入每一名丹东人的血脉,融入记忆当中。”关妮妮的讲述感动了全场观众,最终以最高分获得第一名。2019年9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整版刊发了长篇通讯《一部永远没有结尾的电视片……》,《新华文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先后转发,丹东的红色历史、红色文化,在全国引发热烈反响,彰显了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文化力量。“鸭绿江断桥上游客络绎不绝,这里已成为历史的象征。”2019年8月10日,巴西《商报》网络版总编辑科穆内洛·帕特里西亚用热情洋溢的笔触和多幅优美照片,与巴西读者分享在丹东的所见所感。2019年8月初,“向世界讲好辽宁故事”葡语国家新闻官员与记者研修班来到丹东,赴凤城市大梨树村、鸭绿江断桥和虎山长城参观考察。来自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葡语国家的记者,无不啧啧称赞丹东的秀丽山川,回国后在域外媒体发表多篇稿件,报道了在丹东的见闻,通过镜头和文字把丹东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展现给世界各地的人民。2019年9月7日至9日,由《北京周报》《人民画报》《今日中国》等媒体记者组成的中国外文局外宣媒体采访团一行15人来到丹东,对我市生态农业建设、轻工业创新发展、利用红色资源等内容进行宣传报道。“每一个我们接触的丹东人都是对外宣传的大使,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首次来丹东的北京周报社社长李雅芳用“震撼”来形容对丹东的整体印象,“这次来丹东采访,让我们实地感受到丹东有很多很好的元素,是讲好‘中国故事’最好的新闻素材,我们有责任、有使命对外讲好‘丹东故事’。”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我市上下逐步加强对传承红色基因的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创新传播形式渠道、手段方法、平台载体,努力把丹东英雄城市的红色基因充分挖掘出来、讲述开来、传承下来、弘扬起来。记者张丽娴
    01/10
  • 书香弥漫 阅读迎新 在丹东,遇见“最美书房”
    书香弥漫,阅读迎新。12月21日下午,寒冬里的丹东市图书馆内,一场热闹的系列阅读总结活动圆满落幕。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当数在我市首次开展的“最美书房”评选。15位“最美书房”主人,用他们对阅读、对书籍的热爱,将一间间家庭书房装点出了别样的文化味儿。“因为这次亲自参与了每一间家庭书房的走访调研,我从中发现很多感人的故事,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我对‘最美书房’的理解”。活动负责人、市图书馆馆员曹阳对此深有感触。曹阳说,这些“最美书房”,它们或大气,或简朴,或精美古雅,或自然低调,它们的主人身份各异,藏书量也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深爱阅读;他们的书房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藏用结合。“最美书房”,美在实用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丹东”,鼓励更多市民读书、爱书、藏书、用书的热情,经过实地走访调查,市图书馆副馆长杨佳鹏、馆员曹阳等人先后走访了全市各地区数十个家庭书房,为“最美书房”评选做准备。曹阳介绍,此次评选有别于以往其他藏书评选,一是倾向于藏书有专题,即建立独特的收藏体系,如主要收藏地方文献、医学文献等;二是更注重图书的利用和对周围人阅读的影响力,对通过网络、讲座和其他媒体形式感染群众,在一定范围内能引领读书、藏书风尚,如在报纸杂志发表作品,出版专著,开展公益讲座等等。“简单来说,此次评选标准相对降低,特别是对藏书量的要求并不高,更看重书房真正发挥的作用。”曹阳表示,“最美书房”美在它的实用性,不仅要求对本人阅读有所助力,更希望书房主人们能够以本人的阅读精神感染更多读者,传播积极向上的阅读风尚。书房主人讲述书房故事一间“最美书房”,一段阅读故事。在这些“最美书房”里,有的走出了将公益讲座根植基层的文化志愿者;有的帮助主人在创作和工作中不断成长,实现价值;也有的,激励着主人热心丹东地方文化研究,孜孜以求,不懈钻研。姜岳:书房里走出的文化志愿者一排样式简单的玻璃门书柜,几大摞码得整整齐齐的期刊、报纸,外加一个年头已久的木质小书架,组成了文化志愿者、原市图书馆副馆长姜岳的“悟言室”。“名字也好、摆设也好,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一间书房,书和书里的知识才是关键,是核心。”早在2007年,还未退休的姜岳就开始热心参与公益文化讲座。他发现,伴随着电脑等科技手段出现和书店数量的增多,到图书馆借阅的读者群体在逐渐缩小,为了让更多不到图书馆的读者也有机会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他积极开展公益讲座,成为了文化志愿者,一直坚持到现在。如今,他参与主讲的悦读沙龙公益文化讲座已经开设了270多期,他本人主讲100多期。从为排解孤独接触书籍,到慢慢喜欢上阅读,到成为图书馆馆员与书籍为伴,最终成为热心公益的中国传统文化宣讲人,姜岳说,书房和书房里的书带给他的,是延续终生的幸福和快乐,书赋予人的提升非物质生活可比。设置书房,要的不是规模,而是书房里那种多元文化对人精神世界的装点和塑造。隋英军:从追求“式”到追求“质”两个紧挨着的卧室打通,种上绿植、放上几样喜欢的老物件儿,这处30多平方米的空间就是隋英军的“听雨轩”。上初三开始文学创作时,当时的隋英军只想要一个能放下好多书的书架;成家之后,不到60平方米的房子,他硬是在狭小的卧室“开辟”了一个“书房”,放上一张小桌和一个小书柜。1995年,他拥有了第一个专门的书房,2005年又有了如今的“听雨轩”。一度,隋英军执着于追求传统文人式的书房,觉得要有实木的书桌、书架,要有小茶室,有字画、藏书等等。几年之后,他开始对书房的意义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前些年特别重视书房的大小及设施,近来我意识到,书房之‘器’多寡并不重要,面积更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功能。”如今,隋英军家中藏书近五千册,通过网络购书、文友互赠、旅游、参加作协会员笔会等方式收集高质量藏书。在他看来,书房的作用在于让人放空杂念,如果有条件,最好在书房里进行阅读,既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意境,更能让人把精神集中在书本之上。邓传军:愿为丹东地方史研究尽点儿力在退休工人邓传军的书房里,尤为显眼的是书房里堆放整齐、几乎码放到和天花板一样高的历史文献图书、资料,把靠墙一小排书柜遮挡了一半。退休前几年一次意外受伤,养病期间的邓传军在翻看丹东旅游文化内容的书籍时,逐渐萌生了研究丹东地方历史文化的想法,开始购书、借书阅读起来。每次开始研究时,邓传军会先翻阅历史文献,确立研究选题,接下来购书或到市图书馆等地收集资料,再多次到历史文化遗址所在地区走访核实,最后开始整理、写作,一篇文章往往需要半年以上才能完成。最多一次,一篇《亦探西安平县城址》的稿子,近三年才最终成稿。被问到为何把两千多册资料文献堆放起来,邓传军坦言,他觉得不必多花钱打造书柜,想把更多的钱用来买书用,就连自己的退休金和老伴儿给的零花钱也都用来买了书,一次得知网上出售1931年出版的线装《安东县志》,他怕别人买走,第一时间约了卖家,花一千多元买下来。“虽然只是爱好,我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动为丹东地方史研究尽点儿力。”“最美书房”,以书房文化助推全民阅读在走访调研过程中,一个个“最美书房”让曹阳等人对“读书、藏书”的重要意义又有了更深的体会,更多了一份份感动。在获选的其他书房主人当中,有曾在乡镇图书馆工作21年的李玉芳,多年来义务为小读者做讲座,推广阅读;温箭、郭丽夫妇的书房是一些小学读者的讲座园地,他俩经常请志愿者给孩子们讲解国学知识;68岁的李殿臣1979年起就在家建立了木子图书室,虽然规模小、图书旧,但这里已经成为农家书屋的一个村民点,还是科协发放农业技术资料的联络处;一生与书为伴的曹恩礼,积极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他与众多国内名家的来往信札成为读书、用书的注脚;顾伟参与各级各类学会30余个,书房是他进行研究和打造家风文化的阵地,此外还走向基层,多次开展讲座服务;刘刚夫妇热爱阅读和藏书,两人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己,并且积极创作作品发表在各类报刊杂志上。还有刘佩深、王均、郑胜利、温禹、徐伟、刘长宏……每一位书房主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积极创作、推广阅读、热心公益。曹阳表示,通过此次评选,他和其他馆员看到了丹东人对阅读的热情,由此感受到,书房是传统中国文人最重要的生活空间之一,是具备艺术体验、阅读创作和图书收藏的多功能空间,往往秘而不宣。此次“最美书房”评选活动却颠覆了这种传统,将读者们的书房打开,让公众了解书房文化,从而影响人们的藏书热情和阅读品味,引领人们参与全民阅读,积极为构建书香社会、书香丹东助力。
    01/08
  • 剪纸,书法,国画...来这儿品一品文化丹东
    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承办的2020年迎新春“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活动在宝山女人街云创空间多功能厅举行。活动分为“巧手生花,丹东剪纸传承人迎新春研学实践展示”和“五福迎春,百幅剪纸、书法、国画、春联、非遗+文创作品展”两个部分。在“巧手生花,丹东剪纸传承人迎新春研学实践展示”活动中,我市部分剪纸非遗传承人和剪纸爱好者交流剪纸技艺。在“五福迎春,百幅剪纸、书法、国画、春联、非遗+文创作品展”中,征集的近百幅剪纸作品,主要包括反映满族生活的民俗作品和传统题材的窗花系列等,集中展示了我市剪纸保护成果。丹东剪纸于2010年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主要种类有窗花、墙花、炕围花、喜花以及刺绣纹样等,是节日喜庆活动不可缺少的民间传统装饰题材。剪纸题材除反映传统的生活习俗、民间劳作之外,还有大量的花鸟鱼虫、祥禽瑞兽、传说故事和吉祥词语等内容。其中,满族民风民俗文化特征的作品突出,其线条造型风格粗犷、形象逼真,实用性和装饰性相得益彰,充分表现了满族人民劳作、喜庆丰收、民间信仰、展示吉祥以及表达美好心愿的浓郁色彩。通过举办这次活动,不仅营造了我市鼠年欢乐祥和、喜庆热烈的节日气氛,也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全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对保护传承剪纸技艺、提高我市剪纸创新能力和促使丹东剪纸走进现代生活起到重要作用。
    01/06
  • “文体惠民”工程惠及百姓
    “2019年建的文化广场老敞亮了,1000多平方米的面积,跳广场舞,扭大秧歌,大家再也不会为场地小而起争执了……”临近年底,东港市孤山镇新立村第一书记刘舵,高兴得连走路都哼上了小调,那是因为村里新修建的文化健身广场竣工了。寒冬腊月里,村民们在广场上伴着明快的旋律,踩着动感的鼓点,舞动彩绸、挥舞彩扇,扭起欢快的大秧歌,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幸福……新立村的高跷队,在当地小有名气,每年都代表镇里参加各级会演。以前村里没有健身广场,没地方练舞,刘舵和村委会为这事没少发愁。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19年,我市公布“十大民生工程”,其中文体惠民工程计划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5个,村文化广场80个、城市健身路径30套,新立村名列其中。位于孤山镇西面的战屯村村民也有同样的喜事,一大排新安装的体育器材前,村民高凤娥领着孙子在坐蹬器上试着“比划”,她高兴地说:“广场修好了,健身器材也有了,可以一边带孩子一边锻炼身体,和城里人的健身休闲生活不相上下了。”不止是农民健身工程,市区里打造“十分钟健身圈”的脚步也越来越快。住在东港市新兴街道新港社区的吴奶奶现在特别喜欢到楼下溜达,“这里换上了新的健身器以后可方便了,我们年纪大了,在楼下就能活动活动,太好了!”2019年12月初,4套共计36件健身器材在新鸭绿江大桥和国门湾公园附近的沿江红色健身步道一侧投放到位,吸引了市民来此锻炼,增添了不少人气。“这两处健身器材的投放,可以为来健身步道散步的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锻炼方式,吸引了更多居民加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新区文教体旅科工作人员介绍说。“为百姓办实事,谋福祉,满足广大百姓健身需求,是我们的职责所系。”市文旅广电局工作人员介绍,为此项民生工程,文旅广电局党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深入乡村、社区了解百姓需求。为保证民生工程顺利进行,他们制订了每个村级文化广场建设的时间表和规划图,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并对全市列入建设计划的80个村级文化广场进行回头巡查,确保查看到每一个村。对于健身器材的安装,文旅广电局前期通过市场考察和健身功能需求,征求了建设部门和周边群众意见,确定采购品种和采购预算,于2019年11月30日前,市区内所有健身器材全部安装完毕。记者王玉
    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