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丹东
- 曲静:在战“疫”中展风采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期间,辽宁中金欧亚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曲静通过不同的方式,多次多地参与爱心慰问和捐赠活动,累计捐款捐物、爱心减免租金共125万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和担当。疫情发生之初,在防护用品极度紧缺的情况下,曲静就代表企业第一时间向武汉慈善总会捐赠了价值15万元的防护用品。随后,她又陆续向沈阳市慈善总会、丹东市双灵基金会、本溪市慈善总会捐款15万元,向本溪市公安、社区等防疫一线捐赠价值20万元的防护用品及生活用品。在我市防疫一线的多个战场上,人们时常能看到曲静忙碌的身影。她多次带领企业员工到市公安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综合执法局、市妇联、市传染病医院、福利院以及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心医院、振兴区各社区,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卡点民警、医护工作者、联防联控工作人员送去疫情期间紧缺的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还暖心地为他们准备了矿泉水和面包等生活物品。“竭尽所能,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曲静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疫情发生以来,曲静始终将使命担在肩上,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战疫情、促发展。她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复工号召,提前做好复工各项准备,严格做好企业自身疫情防控工作,保证复工员工零感染。她还决定减免公司旗下所有商户店铺租金累计50万元,与商户一同携手并进、抗击疫情。为表达对抗疫英雄的感谢和敬意,曲静还到我市前往武汉支援的两位医护人员邹俊婷、申申家中走访慰问,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此外还为我市44名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提供生日蛋糕和福利现金卡累计19万元。在国际妇女节当天,曲静率团队同宽甸满族自治县妇联班子成员一起来到县中心医院,看望奋斗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们,并为1100名医护人员送去价值6万元的医护用具、生活用品及生日福利现金卡等,向她们致以节日的问候与衷心的敬意。多年来,曲静始终在用自己的行动传递温暖与爱心。她曾先后参与慰问解放军官兵、孤寡老人、孤残儿童、贫困学生等活动,并设立助学、爱心基金,累计捐资逾千万元,她本人也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辽宁省巾帼创业奖、辽宁省赈灾捐款突出贡献奖、农工党丹东市特殊贡献奖、丹东慈善大使、丹东市首届十大女杰等荣誉称号。记者曲艺12/24
- 茶艺、古琴、朗诵,三位一体,好不惬意…… 12月19日“品诗词之美,传中华文明——禅茶琴韵诵古今朗诵演奏会”于宗裕剧场圆满举办。本场活动由丹东市文学艺术联合会、丹东市元宝区文旅广电局主办,元宝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丹东市朗诵艺术协会、丹东市古琴协会及丹东市茶文化协会共同承办,社会各界文化艺术工作者、文化志愿者及广大爱好者等百余人参加了活动。市文联、元宝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及朗诵艺术协会、古琴协会、茶协会等嘉宾出席此次活动。此次盛会旨在传播弘扬诗词、古琴及茶文化。演出形式新颖丰富,朗诵、古琴与茶艺同台呈现,精彩绝伦,掌声不断。作为后续活动,三家协会还将推出系列活动,敬请期待。12/22
- “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会举行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景媛媛12月17日,我市“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会暨“传承红色基因——抗美援朝精神进校园”宣传活动,在实验小学举行。活动由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联合主办,旨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发布会上表彰了一批爱党爱国、理想远大、品学兼优、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热心公益、自立自强、热爱劳动的雷锋式新时代好少年,尤其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突出的未成年人典型。经层层推荐、集中公示、评审小组评审,授予27名同学2020年度丹东市“新时代好少年”称号。编辑邹润12/18
- 揭秘!丹东街头的“果模匠”早些年,每至“七夕”,制作巧果是不少人的首选。巧果许多人都会做,但制作巧果的模具却不是家家都有。能雕刻这种模具的师傅,此时变得十分“抢手”。随着岁月变迁,巧果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会制作模具的师傅也越来越少。12月14日,记者走进位于春一路的一间出租屋,屋内一侧堆满了已经刻好的果模,十二生肖、元宝、金鱼……每一件都凝刻着手艺人的心血。姚纯立是这间小屋的主人,今年60岁的他,自12岁起就跟着父亲学习雕刻果模,一坚持就是40多年。“以前果模可是供不应求,现在东三省还在做的没几个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是丹东果模制作的黄金年代,市里有一个专门制作模具的车间,姚纯立每日的工作就是雕刻模具。这个车间制作出的模具在满足本市需求的同时,销往全国各地。后来,车间关闭了,姚纯立开了一家小型印章公司,随着机械逐渐取代手工,也压缩了他的生存空间。2008年,姚纯立走上街头,开始摆摊。果模几个月也卖不出一个,无法保证生计,姚纯立就靠着毛笔和水洗布支撑着摊位。可每次出摊,姚纯立都将果模摆放在最上面,将毛笔和水洗布放在最下面,“我不在意挣不挣钱,也从没想过放弃,只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果模。”姚纯立的信念源自他的父亲,今年86岁的老人早已拿不动刻刀,但总会叮嘱儿子:“再去摆一天摊吧,不拿出去,人家看不到,就会慢慢忘了它。”为了父亲殷切的期盼以及心中对果模的热爱,姚纯立选择默默坚守,除非天气影响,他都会推着三轮车来到街头,将摊位支好,然后静静雕刻。一天,一位70多岁的美籍华人来到姚纯立的摊位前,当看到图案各异的果模后,他惊呼道:“我终于看到爷爷奶奶用过的东西了,看到它们就想起了我的爷爷奶奶!”临走前,他买了许多果模,并对姚纯立说,一定要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姚纯立传承的不只是技艺,还有承自父亲的工具。在他的工作台上,有一个工具箱,箱子里放着上百把不同样式的刻刀,果模就是它们一点点凿刻出来的。姚纯立说,机器压制的比较规整,但显得呆板,且不容易脱模。手工雕凿的,刀口不一样,呈现的效果也不一样,显得更加生动,而且脱模比较容易。“每一个手工雕刻出的模具都包含着手艺人的创意和心血,这一点是机械比不了的。”对每一个手艺人来说,传承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作为丹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果模雕刻技艺”的传承人,姚纯立面对的是后继无人的局面。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这项技艺,并将其传承下去。编辑邹润12/17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七十二集 李英:默默无闻的后勤英雄12/16
- 丹东有个非遗文化传承馆为让广大市民近距离了解非遗,振兴区站前街道党工委在七经街设立了非遗文化传承馆,非遗传承人定期在这里表演、展示。图为日前非遗烙画传承人在现场作画。记者宋永昆摄编辑邹润12/15
- 村里来了书法家12月6日,东港市孤山镇冯家屯村委会会议室暖意融融,丹东市文联和丹东市书法家协会的艺术家们来到这里开展乡村文化公益培训活动,书法家们向孤山镇冯家屯村、谷屯村以及附近新农镇的学生和村民们现场传授书法技巧。“今天见了大家特别高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希望能从这里走出多个书法艺术家!”丹东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孙勇对孩子和村民们说。现场,书法家们手把手教孩子和村民们如何执笔、坐姿等书法基本知识,令在场的家长和村民们心生感动。“冯家屯的老百姓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书法家到村里进行免费书法培训。”村党委书记冯良云高兴地说。课程结束后,书法家们还现场创作了十多幅作品,赠送给冯家屯村和谷屯村小学。黄海林王恩友记者刘海东12/11
- 舞蹈舞出美好生活为进一步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12月3日下午,由元宝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共同主办的“颂祖国、感党恩、展新篇”舞蹈大赛,在元宝区文化馆精彩上演。本次活动共有41支队伍报名参赛,经过预赛选拔,19支参赛队伍脱颖而出,入围复赛。参赛选手从服饰到化妆,每个细节都精心准备。即便是临上台前的几分钟,还有选手在走廊里熟悉动作,要把最美的舞蹈献给在场观众。参赛选手伴随音乐的旋律,化身为场上一只只舞动的精灵,动作整齐划一,队形富于变化,舞姿或柔美婉约,或激情洋溢,充分展现出新时代市民良好的精神风貌。此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了丹东市舞蹈家协会、市群众艺术馆等相关专家作为比赛评委,现场对各参赛队打分,进一步激发了舞蹈爱好者的创作热情,在提高舞蹈水准的同时,也让广大群众通过欣赏舞蹈感受生活的美好。记者吴琼编辑邹润12/10
- “长大后要做毛丰美爷爷那样的人”12岁的凤城市东方红小学五年七班学生姜馨惠品学兼优、乐于助人,是参与抗击疫情工作的小义工、奉献爱心的捐助者、发表过多篇文章的小才女……姜馨惠是在城里读书的农村娃,家住大梨树村。那里是“全国文明村”,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毛丰美和“干”字精神闻名全国。“毛丰美爷爷在世时,经常给我们讲‘干’字精神,他说一定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姜馨惠说。疫情期间的一天早上,姜馨惠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去村里当志愿者。”妈妈很惊讶:“你不害怕吗?”“电视里那么多志愿者都在做奉献,我相信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就没事,我不怕。”妈妈有些为难:“你这么小,能干什么呢?”姜馨惠说:“我可以帮助发放口罩、手套、防护服,还有酒精什么的。我还可以送盒饭,打扫卫生。”妈妈欣慰地点了点头:“我女儿真是好样的,妈妈支持你!”从那天起,姜馨惠经常帮忙给村里各个值守卡点送盒饭。往返一趟大约20分钟,每次要送100多份盒饭。很多卡点工作人员拿到盒饭时,会摸着姜馨惠的头说:“我们就愿意吃你送的盒饭,格外香。”除了送盒饭,姜馨惠还参与了分发防疫物资、打扫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听说妈妈要到凤城红十字会捐款,姜馨惠搂住妈妈的脖子说:“妈妈,我想和你一起去,我要用压岁钱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娘俩来到凤城红十字会,妈妈现场捐赠5000元,姜馨惠把1000元压岁钱和自己的书法作品“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一起捧给工作人员。“毛爷爷常说,人要有奉献精神。我每做一件好事,心里就特别高兴。”姜馨惠说。姜馨惠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担任班长,很有人缘和号召力,同学有小摩擦时,她会充当“调解员”,是班主任得力的小助手。她是学校的“三好学生”,还被评为凤城市“三好学生”、凤城市“新时代好少年”、“诗与远方”第三届青少年诗词大赛“诗词小达人”。她写的文章多次发表在《东方红小学周报》上,她和妈妈一起撰写的《与孩子共同成长》一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家庭周刊》上。姜馨惠常跟妈妈说:“我是‘大梨树’的后代,长大后要做毛爷爷那样的人。”大梨树旅游景区有个影视城,每逢周末傍晚,都会举办“印象·大梨树”主题演出。去年的一天,演出开始前,原定的主持人因故不能上台,大家让姜馨惠临时客串主持人。她不仅串联节目,还见缝插针地为各地游客介绍大梨树村的美景、美食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她口齿流利,落落大方,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被选为“大梨树的小形象大使”。大梨树景区的毛丰美纪念馆每年要接待参观学习40多万人次。姜馨惠经常利用假期到毛丰美纪念馆客串义务讲解员,很多游客称赞她:“别看年龄小,但讲解清晰。”记者李琦12/09
- “边城韶华·2020中朝油画家丹东写生展”在丹东新区美术馆开展丹东新区美术馆位于丹东新区鸭绿江畔。美术馆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按照现代多功能目标规划设计,向公众开放,服务社会。该馆为公众提供学习和审美的契机,是传递艺术的文化载体,也是城市文化新坐标,兼具收藏、研究、教育、陈列展览、比赛、艺术交流等服务功能,是国内外艺术品展览与发布,政府大型宣传活动、慈善拍卖活动、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与宣传、旅游宣传的重要文化场所。丹东新区美术馆的建立,为丹东乃至辽东地区提供一个优选的文化场馆,为公众创造零距离感知艺术的契机,为各界艺术品藏家、学者提供一个交流互通的艺术平台,也为丹东文化事业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