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丹东
- 边看边记朝鲜语-颜色| <조선어 보고 듣고 배우기>-색상08/27
- 工人村社区开展未成年人陶塑彩绘兴趣活动为丰富辖区儿童的课余生活,传承传统工艺文化,8月22日,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组织开展“辽蕾”相伴,与爱“童”行陶塑彩绘兴趣活动,20余名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齐聚安东老街陶艺馆,用色彩与创意开启一场童趣满满的艺术之旅。作者:沈粹08/26
- 丹东虎山长城景区高效联动 救助两名突发疾病游客8月18日10点左右,虎山长城景区过街城楼台阶处有一名女性游客突发不适,出现呕吐、头晕症状。景区工作人员于飞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边安抚游客,一边立即联系120急救中心,请求优先调派临近车辆。约20分钟后,救护车抵达,游客得到及时救助,同行家属十分感谢。几乎同时,景区又接到第二起求救信息:山险墙上面接近烽火台处一名70岁左右男性游客身体不适,于飞紧急联系同事田颖和徐嘉远赶往现场。工作人员查看游客状态并询问病史后,发现下山需经陡峭山险墙,120担架可能无法通行,随即联系119消防救援。20分钟后救援队抵达,经120确认可抬行后,工作人员疏导游客让出通道,顺利将老人抬至山下送医。景区一天之内出现两起救援事件,情况都非常紧急,景区工作人员沉着冷静妥善处置得到游客的好评。各部门的快速响应与协同配合,共同保障了游客安全。记者:刘海东08/26
- 暑假形体训练受热捧暑假期间,形体训练成为众多学生的热门选择,年轻的身影在汗水与镜子的陪伴下,重塑自信与从容。我市一家形体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今年暑期报名参加形体训练的人数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学生。训练课程围绕“塑形、提气、增自信”展开,涵盖站姿优化、步态矫正、节奏控制、表情管理及镜头表现等多个实用课程。形体教室里,伴随轻快的音乐,学生们专注地沿着地标线练习步态,挺拔的身姿和专注的神情,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的画面。一名学员表示:“自己在塑造健康体质的同时,也收获了自信与快乐。”“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形体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有的孩子存在含胸驼背、走路姿势不佳等问题,进行适当的形体训练不仅能塑造优美体态,对骨骼发育、肌肉力量提升以及心理健康也大有益处。记者:梁冰08/26
- 边看边记朝鲜语-美食| 조선어 보고 듣고 배우기-음식08/26
- 边看边记朝鲜语-天气| <조선어 보고 듣고 배우기>-날씨08/25
- 边看边记朝鲜语-数字(汉字词)| <조선어 보고 듣고 배우기>-수자(한자어)08/22
- 兴东街道:多彩活动点亮少年缤纷假期为丰富未成年人暑期生活,护航健康成长。这个暑假,兴东街道统筹资源,指导各社区因地制宜,围绕思想引领、安全教育、文化传承、社会实践等主题,精心策划开展了多场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同描绘了一幅关爱未成年人成长的生动画卷。08/22
- 太平湾边境派出所:聚焦“一老一小” 精准“扶老护学”太平湾边境派出所党支部聚焦辖区“一老一小”需求,以党建为引领,打造“红色港湾”党建品牌,通过精准化、专业化、温情化服务,绘就“扶老护学”美好画卷。支部强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开展联学、见学活动,提升队伍凝聚力和为民服务宗旨意识。推行“支部引领、党员冲锋”,推动党建、警务与民生深度融合。牵头组建工作小组,联合网格员、志愿者开展“敲门行动”,建立“一户一档”台账,动态掌握特殊群体需求。年初摸排需帮扶老人12名、学生2名,实施“1+2+2+N”结对机制(1名党员民警结对2名重点老人、2名学生,联合社区医生、教师、志愿者精准帮扶)。整合资源打造“老幼共融”空间。开设“银龄学堂”教授反诈防骗、智能设备使用,守护老人“钱袋子”;开设“校园课堂”提供护学岗、法治宣讲、社会实践等服务,助力青少年成长。“扶老”组建“红网格”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五个一”暖心服务(清洁、排查、代办、慰藉、体检)。“护学”严格落实“三见”要求,高峰时段设立3个“党员护学岗”,累计投入警力240余人次、车辆120余台次,开展防暴恐演练3场、消防检查12次,辖区3所校园物防技防全覆盖,筑牢安全防线。发挥党建品牌优势,联动医疗机构提供上门义诊、健康科普;联合消防部门开展检查演练;组织党建联盟走访慰问、义务劳动,发动社会力量帮扶困难家庭。优化服务设施,更新电子设备3套,新增交管设备5件。推出“流动警务服务点”,民警配备移动终端、登记表、宣传册、医疗包,将服务延伸至家门口,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为“一老一小”提供坚实保障。成立“夕阳红议事会”,鼓励低龄老党员担任调解员、宣传员、巡逻员,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围绕社情民意、纠纷化解等建言献策,参与平安巡护、隐患排查。年初召开议事会6次,排查整改隐患7个,化解矛盾18起。定期组织青少年开展“读书研学”“劳动实践”“文明劝导”及扶老助老志愿活动,培育社会责任感和互助精神,让“红色港湾”成为传递温暖的幸福家园。记者:唐羽廷08/22
- 王宗利:社区里的非遗“守艺人”“‘非遗校长’来啦!”在元宝区七道街道仁忠社区,每当78岁的王宗利出现在社区非遗学堂,总能听见这样的声音。这位老人以满腔热忱投身非遗传承与社区服务,让社区焕发出新的文化活力。退休后,王宗利走进老年大学,学习非遗技艺。面对技术难题,他潜心钻研,先后提出57份工具改良方案,让传统烙画焕发新生。他创新研发“干式操作法”,将掐丝珐琅的繁琐工序简化为三步标准流程。居民们观摩他在社区展出的非遗作品时,纷纷赞叹:“原来非遗也能这么亲民!”在王宗利的推动下,仁忠社区成立了非遗学堂,成为居民身边的“文化加油站”。2025年春节期间,他策划的“非遗迎春”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大家一同写“福”字、剪窗花,社区气氛热烈、其乐融融。在王宗利组织的公益课堂上,社区全职妈妈学会制作掐丝珐琅胸针,待业青年掌握了剪纸文创技能,传统技艺成为他们改善生活的“金钥匙”。如今,在仁忠社区,孩子们能很容易分辨出景泰蓝与掐丝珐琅,居民们能在每场非遗活动中找到乐趣。在王宗利的推动下,文化的种子已在社区“生根发芽”。记者:于国洪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