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丹东
- 农家书屋书香浓近日,振安区汤山城镇汤山城村、龙泉村农家书屋举办了阅读活动。汤山城村农家书屋联合村“妇女儿童之家”科普图书室举办亲子阅读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共享阅读时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精心布置场地,准备了童话故事、科普知识、传统文化等图书。龙泉村农家书屋举办“书香润心田,文化送进家”读书活动,除在农家书屋开展阅读活动外,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还把图书送到村民家中,并鼓励、引导大家走进农家书屋学习。此外,该村依托农家书屋开展农科培训,让村民在“家门口”学农技。“我在农家书屋学到了不少农作物种植知识。”村民李女士说。据统计,汤山城镇现有农家书屋9所,图书13500余册。近年来,结合全民读书活动,汤山城镇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功能,以点带面,培养村民阅读兴趣,推动形成全民阅读新风尚。记者:姜慕馨05/16
- 姜兆彤:心系草莓种植33年前不久,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兆彤荣获辽宁五一劳动奖章。1991年,姜兆彤从丹东农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果树技术推广站,成为一名技术员,从此便与草莓种植结缘。1992年东港市草莓研究所成立,姜兆彤开始从事草莓新品种的培育和新技术推广工作。一个草莓新品种从选育、区域示范到推广、扩大生产,至少需要五年。“要好吃,要产量高,还要能抗病,培育这样一个新品种不容易。”姜兆彤说,什么快乐都比不上出成果时的成就感。东港市草莓研究所先后引进十几个国内外品种,经试验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红颜、甜查理、章姬、爱莎、卡尔特一号、哈尼等品种,目前占种植总面积95%以上。引进的国外品种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多出现种性退化、抗性下降、品质降低、育苗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草莓产业的发展。姜兆彤带领科技团队,开展草莓新品种对比试验,完善配套栽培技术,先后引进氰氨化钙、异硫氰酸烯丙酯等土壤消毒剂,破解土壤重茬问题;试验示范、推广以虫治虫、生态防虫等生物物理防治技术,为草莓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国内率先开展草莓秸秆还田项目,完善生态草莓种植;有效利用温室空间,大力推广草莓绿色立体种植方式,建造标准日光温室,倡导农户应用脱毒苗,充分发挥草莓科研基地的示范带动及辐射作用。2008年,科技团队成功选育出两个优系,命名为丹莓1号、丹莓2号,填补了我国自育草莓品种的空白。几年来,姜兆彤带领草莓科技人员承担国家草莓引智成果示范推广、星火计划、农技推广、科技特派、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控等科研项目10余项,为草莓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直接增加社会效益100亿元以上。草莓研究所1999年引进的红颜(99)草莓已发展成为当地草莓主栽品种,每年鲜果产值达63亿元。多年来,姜兆彤先后获评“辽宁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丹东农艺大师”“科技扶贫先进个人”“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辽宁省科技特派先进个人”“农民满意农技员”。姜兆彤组织开展草莓种植技术培训班,线上线下为农民提供草莓种植技术培训,打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他组织科技人员开展新技术推广和科普活动,几年来以各种形式举办草莓生产技术培训班100余场次,培训5000余人次;广泛宣传推广新优品种、脱毒种苗、促早熟栽培、温湿度调控、土壤消毒、草莓秸秆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20余项。如今,东港市草莓新优品种推广应用率已达100%,脱毒种苗及二代三代优质苗木推广应用率占总生产面积90%。东港市草莓种植面积达到20余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百亿元,草莓从业人员10万人以上。“满足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渴求,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姜兆彤表示,实实在在地为农民服务,推动东港乃至辽宁草莓种植业的发展,是他的责任,也是他不断前行的目标。记者:包芙蓉05/15
- 多措并举 助力教师成长为提升振兴区教育教学领域人才的储备质量,推进课标学习和落实,连日来,振兴区教师进修学校积极搭建平台,开展教研展示和培训活动。振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小语组协同振兴区两个语文名师工作室,在六纬路小学为全区各基层学校的教学领导和全区四年级、六年级班主任,开展教研展示活动。教师们沟通交流,互相提出可行性建议。在市第四幼儿园举行2024年振兴区幼儿园新教师岗位培训启动仪式暨专业理论培训活动,全区共有39名新入职幼儿教师参加。培训老师对新教师们做《如何做好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培养》讲座,传授组织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经验。随后,学前教研员重点围绕《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内容,向老师们阐述做一名合格幼儿园老师的标准,明确未来成长的方向。今年3月,振兴区教育局启动“振兴名师育苗工程”,打造振兴教育新名片活动。邀请“丹东名师”及“振兴十大名师”担任导师,成立“人才育苗工作室”。4月初,振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小教部带领“青苗”们来到杭州参加“千课万人”小学数学、语文高端培训学习。近日,参加培训的“青苗”们在全区进行专题汇报展示,将学习收获分享给全区所有的领导和教师。记者:侯春林05/15
- 做好解纷“小警务” 发挥群防“大效能”5月5日,宽甸大西岔镇临江村一家孩子结婚,不少村民都来帮忙。村民张女士与李女士也在其中,有说有笑,一起准备拿手的大锅炖鱼。谁能想到,一个月前,她们还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张女士和李女士是邻居,两家的房屋紧挨着。为增加收入,张女士今年在自家院子里靠李女士房屋一侧新建了一个猪圈,养了四头猪。随着气温升高,特别是有风的天气,猪圈的气味总会飘到李女士家,向张女士诉说无果后,李女士将情况反映给沿江边境派出所。副所长王璐了解事情缘由后,联合村书记开展调解,最终使张女士同意将猪圈挪到自家院外的空地,两人当场握手言和。“我才到沿江所工作半年,辖区的居民能够认可我、相信我、配合我的工作,我很开心。”王璐说。“做好农村矛盾化解工作,没有丰富的群众基础是不行的。”这是副所长王璐在宽甸农村地区工作近十年的感触。因此,来到沿江边境派出所后,王璐每日奔波在辖区的各个角落,与群众打交道。“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容易引起大矛盾。”王璐介绍,为了把风险化解在源头,近年来,派出所以“鸭绿江党建红飘带”和警地融合工作为抓手,在四个村设立村民议事点,组建了一支充满热情,服务群众的队伍,成员大多都是辖区的退休干部、热心群众。“村里事,村里人管最有效,老百姓认可。”王璐说。“这山上的树是我家种的,你上山的时候,车把我家嫁接好的板栗树的树枝都给碰断了!”前不久,临江村四组村民就两家山林问题发生矛盾。宁静的小乡村,两人的争吵声很快便引来了正在村民议事点工作的副所长王璐。问原委、讲道理、解心结……聊了不一会儿,矛盾就解开了。“大哥,去年你儿子结婚,是谁去你家帮的忙,前两天他家从山上拉柴火,还特意去问你用不用我的三轮车帮忙,还有……”这还没说完,两个大男人就打断了王璐。“这个断了的树枝今年我再给你嫁接上,你不用管了,秋天板栗成熟了,我从家拿十斤板栗给你。”就这样,两个老邻居再不好意思说耕地的问题了。通过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小警务”,发挥群防群治“大效能”。来自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这是沿江所村民议事点化解矛盾纠纷的制胜法宝。记者:唐羽廷05/15
- 丹东市第二十二届社会科学普及周5月13日启动由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丹东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丹东市第二十二届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将于5月13日启动。本次科普周主题为“聚力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丹东新篇章——文明生活,社科知识进基层”。本届科普周活动时间为5月13日至5月19日,共安排49项活动(部分活动为多场次),实施市、县、区、驻丹高等院校、社会组织、科普基地等单位联动,统一部署、依次展开。科普内容重点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丹东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以来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巨大变化、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等方面展开,主要以讲座、展览、展演、赠送科普资料、线上科普、短视频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记者:栾柏醇05/14
- “巾帼”宣讲凝聚“她力量”近日,振安区及东港“大辽姐姐宣讲团”在安东老街开展“跟党奋进新征程巾帼建功新时代”中国妇女十三大精神宣讲活动,并表演了精彩的节目。近年来,全市各级妇联加强妇女思想引领,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充分发挥各级“大辽姐姐宣讲团”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凝聚新时代奋进“她力量”。东港市妇联陆续走进多个乡镇,开展“永远跟党走文化进万家”基层大宣讲活动。歌舞《幸福中国一起走》《走在幸福的路上》讴歌盛世中国;音乐快板《复兴路上勇向前》节奏明快、通俗易懂;小品《一家亲》宣传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知识;《领航》《她为人民谋幸福》念党情、颂党恩……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我市各级“大辽姐姐宣讲团”纷纷创作宣讲作品。振兴区“大辽姐姐宣讲团”创作宣讲作品《巾帼行动谱新篇》,通过音乐快板与小品相结合的形式,唱响新时代社会文明新风尚,号召广大妇女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以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东港市“大辽姐姐宣讲团”创作三句半《新时代她力量》,展现新时代妇女群众的新担当新作为;振安区珍珠街道振安社区“大辽姐姐宣讲团”创作群口快板《凝心聚力齐奋进巾帼共谱新华章》,朗朗上口、振奋人心。各个基层巾帼宣讲团队常年扎根基层,通过歌舞、朗诵、快板等妇女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全市各级妇联走进机关、高校、企业、乡镇,广泛开展分类分众宣讲活动。四级妇联干部来到基层妇女群众中间,通过妇联主席带头讲、妇联执委广泛讲、先进典型结合讲、巾帼志愿助力讲等方式,讲红色故事、叙典型经历、聊追梦体会,营造浓厚宣传氛围,扩大宣讲覆盖面。记者:包芙蓉05/14
- 丹东多部门联合开展“书香润校园”系列活动日前,市图书馆、市星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市永昌街小学共同开展“书香润校园”系列活动。活动包括举办“一本书的诞生”图片展、《古籍心生》知识讲座,组织学生们填写“绿书签”读书心愿卡,开展有奖互动阅读答题、读书心得交流等。市图书馆、市星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学校读书角赠送期刊杂志。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了解匠人之心、古籍之美,增强古籍保护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者:宋永昆05/14
- 为老服务 打造暖心网格长期以来,丹东市各社区把“为老服务”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注意倾听老年人的需求,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让老年人感受到“网格温暖”。日前,振兴区桃源街9号楼的一位老人向花园街道桃源社区反映,楼道灯不亮,老年人晚上出行不方便。社区立即联系楼道灯所属单位,但对方表示该楼不归其管辖无法维修。社区网格员韩宇主动购买新灯具,修好楼道灯,保障了居民的出行安全。日前,浪头镇新世纪佳园南区社区老党员毕庶岩向工作人员求助,他的智能手机出现了故障,找不到社区的党员群。社区工作人员仔细检查了老人的手机,发现其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退出了群聊。工作人员立即帮老人重新加入群聊,并细心地为其讲解常用的智能手机操作技巧。“小于,我家里燃气停了,还做着饭呢!”日前,一位72岁的独居老人向珍珠街道临江社区网格员于德洲求助。网格员上门查看发现天然气欠费。于德洲立即用自己的手机帮老人的燃气表进行充值。“您平时一人在家,用气、用电一定要注意安全,以后遇到什么难事儿,给我打个电话就行。”临走时,于德洲不忘嘱咐老人。近日,家住元宝区九江丽都3号楼的独居老人殷锡梅来到兴东街道茂生社区求助,她想安装一个纱门,自己安装不上,儿女又在外地。社区网格员杨震宇立即拿起工具跟老人回家,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帮助老人把纱门安装好。近日,永昌街道永昌社区网格员汪欢和刘晓红到振五街60号楼宣传燃气消防安全,当走到一单元常淑霞老人家时,一开门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网格员意识到可能是燃气泄漏,立即打开老人家里所有窗户进行通风,关闭燃气阀门,并拨打燃气公司电话报修,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近日,临江街道清花园社区联合辖区民警,帮助迷路老人及时联系到其家人;鸭绿江街道八三社区工作人员帮助辖区高龄老人进行了养老认证;花园街道昆源社区协助购买管材,并联系维修人员,帮辖区老人解决管道漏水问题。兴东街道虹桥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为9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高龄认证。记者:张津硕05/11
- 丹东“银发志愿者”宣传家乡美近日,由我丹东市200多名老年体育志愿者组成的丹东老年人体育文化交流团圆满完成历时8天的交流活动,返回丹东。连日来,交流团在江苏扬州、山东台儿庄等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宣传丹东旅游资源,展现英雄城市独特魅力,吸引外地游客来丹。交流团成员统一穿着印有“丹东真好”字样的服装,乘坐张贴“抗美援朝英雄城市——丹东”横幅的大客车。来到扬州时,恰逢扬州市第二十二届全民健身联赛暨2024年体育嘉年华活动,启动仪式后,主办方特别安排交流团进行演出。在扬州市体育公园,丹东市老年体育志愿者表演了精彩的节目。东北大秧歌《东北的冬东北的情》质朴诙谐,展现了浓郁的东北风情;军姿表演《当那一天来临》由退役军人演绎,慷慨豪迈;集九种功法为一体的健身气功“气舞”,曾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健身气功总决赛并获得团体金牌。表演者精神抖擞,动作整齐流畅,尽显柔和之美、刚劲之力;歌伴舞《金达莱》充满朝鲜族风情;情景剧《英雄赞歌》再现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的悲壮故事。演出博得观众阵阵掌声。扬州市民纷纷表示,有机会要到丹东亲身体验英雄城市的风土人情。在扬州期间,丹东市老体协相关负责人与扬州市体育局局长、老体协主席进行了深入交流,推介丹东的红色旅游资源和自然风光、非遗文化等,并发出诚挚邀约,欢迎扬州朋友来丹东走一走、看一看。在山东台儿庄,交流团与当地3支群众健身队伍同台表演了健身秧歌、朝鲜族歌伴舞、民族健身操、柔力球、丹东花毽等9个节目,展现出丹东的独特文化魅力。记者:包芙蓉05/11
- 丹东市第一医院举办哮喘义诊科普活动5月7日是第26个世界哮喘日,丹东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医院门诊大厅举办了“强化哮喘教育”主题义诊科普活动。“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以气道出现慢性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活动现场,大屏幕上持续播放哮喘科普视频。医护人员耐心讲解哮喘的预防和治疗知识,解答咨询,并向患者提供专业的个性化诊疗建议。记者:栾柏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