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辽宁省丹东市:“一牌一卡”有温度
    “自从社区发了‘关爱卡’,像我们这些子女常年不在身边、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再也不用为买菜买药和缴纳各种费用犯愁了。”近日,凤城市草河街道兴河社区居民张永春接受社区网格员帮助后感慨道。连日来,凤城市草河街道兴河社区充分发挥网格员队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优势,通过“一牌一卡”创新服务方式,即“便民服务牌”“关爱卡”,面向社区居民特别是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开展“零距离”“一对一”服务,让网格化服务更有温度。兴河社区成立于2021年10月。一直以来,该社区党总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紧紧把握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主线,通过开展网格员“敲门行动”,摸清群众底数、建立分类台账,以“网格党支部+网格员”模式创新社区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新方法、新途径,社区党总支在服务群众方面更有力度、精度、温度。为了使社区党总支联系服务群众持续升温,兴河社区创新制作了110个印有社区联系电话、办公地址、网格员联系电话等内容的“便民服务牌”,张贴在每一个居民楼栋口,并累计向35名五保户等特殊关爱群体发放了印有社区紧急联系电话、志愿者服务电话的关爱卡,通过“一牌一卡”架起社区党总支和群众沟通交流的“连心桥”,使“有困难找组织”成为广大党员和网格员行动自觉。“一牌一卡”启用以来,共为群众提供下水管维修、马桶疏通等便民服务3次,为特殊关爱群体提供应急药购买跑腿服务5次,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兴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奚维维表示,他们将通过不断实践,日益完善“网格党支部+网格员”的网格化服务常态长效机制,切实通过“一牌一卡”为居民提供高效服务,达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良好效果。
    03/29
  • 辽宁省丹东市:让“红色种子”扎根孩子心中
    近日,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印发《关于认定公布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的通知》,振安区五龙背镇中心小学在全国上万所学校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多年来,五龙背镇中心小学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坚持立德树校、立德树人,让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师生们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学校从实际出发,联系当地政府、社区、部队、敬老院、抗美援朝纪念馆等爱国主义、素质教育基地,为学生实践活动、社会活动搭建平台,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国防教育活动,做到了制度完善、效果明显,国防教育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新生入校时,该校组织新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部队荣誉室,部队官兵深入浅出、慷慨激昂的讲解,感染了每一位学生。少先队员入队时,学校会邀请驻地消防官兵到校参加入队仪式,为新队员们戴上红领巾,让红色的种子悄然扎根在孩子们心中。每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周年纪念日时,学校围绕弘扬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回顾抗日战争事件始末,告诫大家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同时,组织学生通过做手抄报、舞蹈、朗诵等形式开展纪念活动。每年9月30日,该校结合烈士纪念日,以“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为主题举行隆重升旗仪式,向同学们介绍烈士纪念日的来历,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带领少先队员来到五龙背镇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为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墓碑描红。全民国防教育日到来时,学校会邀请五龙背政府武装部的同志入校为同学们上国防教育课,牢固树立“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将爱国主义情怀根植于孩子们心中,并通过观看国防教育图片展,让孩子们牢记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离不开全民国防意识的增强。地域结合、军校结合的国防教育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在接受国防教育中深刻了解丹东这座英雄辈出的城市,也使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03/29
  • 辽宁省丹东市:“书香辽宁·希望之星”向凤城赠书
    日前,辽宁省第九届“书香辽宁·希望之星”图书室赠书授牌仪式在凤城市沙里寨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举行。当日,共向学校赠书1190册,并授“希望之星图书室”牌匾。据悉,该校是丹东地区唯一一所入选的农村学校。凤城市沙里寨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距城区较远,交通不便,现有学生近500人。学生们具有浓厚的读书兴趣和阅读热情。为此,学校针对不同阶段孩子的思维特点,给每个班级精心布置了图书角,同时开设管理制度完备的图书室,并安排专人管理,为全体师生全时段开放。在省全民读书节活动组委会开展的第九届“书香辽宁·希望之星”图书捐建工作中,沙里寨镇九年一贯制学校通过逐级遴选推荐,被省全民读书节活动组委会确定为受捐赠学校。捐赠仪式上,沙里寨镇和学校领导表示,此次图书捐建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图书种类,初步解决了学生们在校期间的阅读需求。下一步,学校要充分发挥好阵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利用好图书,组织开展群文阅读、积累共享、师生演讲、手抄报展示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拓宽学生们的阅读领域,更好地培养学生们对优秀文化的追求和兴趣,让读书推广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在校学生看到捐赠的图书也非常兴奋,纷纷表示将以书为伴,培养读书好习惯,共同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03/29
  • 辽宁省丹东市:一封感谢信 点赞社保人
    “一滴水可映照太阳的光辉,一笔业务看社保暖心服务……”3月20日,丹东东港市社保中心办公室接到这样一封群众来信,写感谢信的人叫赵英华。信中描述,他于3月17日下午到社保中心服务大厅办理业务时去了5个窗口,每个窗口的工作人员都尽职尽责,既热心服务,又互相配合,使他心情愉悦地办理完所有业务。感动之余,他写下“我为社保服务大厅员工的热情,耐心细致的政策解读,为老百姓办事提供便利的服务而点赞”这样一封盛赞社保人的感谢信。去年以来,东港社保中心采取“受理不限号,办完才下班”等措施,优化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针对老弱病残孕等需要特殊照顾的群体及有特殊需求的群众和企业,社保中心及时开设绿色通道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和企业切切实实体验到办事的便利,使“快办”的速度一提再提。同时,各种帮办、代办也成为东港社保的高频词。“最近我就要回中国了,我一定要去社保当面感谢你!”近日,57岁的韩国老人朱某淑给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发来信息。朱某淑常年在我国做生意,去年12月份回到韩国,回国后才发现,自己的退休金去年8月份就被停发了。老人特别紧张,通过朋友帮助联系到东港社保中心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和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部,工作人员加了老人微信,通过微信视频,帮助老人完成待遇资格认证。次月,老人便恢复了养老保险待遇及补发的退休金。为了答谢社保中心工作人员,老人给工作人员发了200元红包,嘱咐他们买点水果吃,工作人员当即退还了红包,并告诉老人:“您的满意,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感谢。”近半年时间过去了,老人对社保中心工作人员细心暖心的服务仍然念念不忘。东港社保中心将继续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用实际行动谱写东港社保队伍的良好形象。
    03/29
  • 辽宁省丹东市:工会搭“鹊桥”
    近日,丹东市总工会红娘工作室举办了“为爱会聚良缘,情定中央学府”单身青年职工联谊活动,来自各行各业的40余名单身青年职工参加了活动。活动以穿越时空,重回大学时代开启恋爱季为主线,把自我介绍、互动游戏与大学专业课程相结合,通过主持人的引领,让大家进入不同大学课堂场景。活动现场气氛活跃、场面温馨,为青年们拓宽交际面搭建了桥梁,引导大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近年来,丹东市总工会深入了解“未婚青年群体”现状,活动中注重引导青年摒弃错误的婚恋观,树立正确、积极的婚恋观,通过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交友联谊活动,为广大青年提供婚恋交友服务。5年来,市总工会举办各类联谊活动450场,参与职工1.5万余人次,通过活动和专职红娘一对一介绍确立交往意向达940对。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总工会红娘工作室将继续为全市单身职工搭建交友平台,提供多种沟通和交流机会,希望广大未婚青年能珍惜缘分。
    03/28
  • 辽宁省丹东市:树立文明乡风 丰富文化生活
    近年来,丹东东港市龙王庙镇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和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成效显著。该镇通过不断丰富群众性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助推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城镇品位提升、社会环境氛围提升,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村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龙王庙镇将“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党史学习教育讲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刊播、“善行28”等活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通过在各个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活动影响群众、引导群众。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高标准建设村民中心,健全规章制度,将村民中心建设成为集办公议事、村务公开、事务代办、纠纷调解、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围绕一个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龙王庙镇8个村分别建成本村精神文明实践站。通过多种形式对党的政策、传统礼仪、文明新风等各方面进行详细展示,以传道德、传理论、传政策、传新风、传文化、传科技、传红色基因为重点,教育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开展系列评选表彰活动,汇聚社会正能量,倡树文明新风尚。各村通过制作“移风易俗”宣传板、“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进行移风易俗宣传。在传统节日开展“文明过节好家风”线上线下相结合主题活动,推荐评选表彰“好婆婆”“好媳妇”,对疫情期间优秀志愿者典型给予广泛宣传等,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党员干部群众,把家风家训作为民风建设的基础工程,抓好宣传教育,让好家风好家训代代相传,使移风易俗工作真正入脑、入耳、入心。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该镇共建成8个文化广场,安装健身器材70余件,为全民健身打下坚实基础。9个乡村书屋按照“村民点单”的方式不断充实图书类目和数量,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03/28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九十一集 李立德:修路通信防轰炸 卫生医疗保平安
    03/27
  • 丹东市元宝区:搭建群众文化平台 丰富百姓文化生活
    近日,丹东市元宝区文化馆内热闹非凡,接续上演了“新起点新时代”舞蹈展演和“梨园春韵评剧专场演出”,既丰富了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文化志愿者搭建了一个陶冶情操、增进交流的艺术平台。下一步,丹东市元宝区文旅广电局将再接再厉,继续打造良好文化品牌形象,建立并完善群众文化娱乐平台,多创新、重交流,结合多种形式,活跃全区文化氛围。
    03/27
  • 辽宁省丹东市:举办第31届骨灰撒海活动
    3月22日早上7点,天空阴暗。400多人聚集在丹东市殡仪服务中心,参加由丹东市民政局举办的丹东市第31届骨灰撒海公祭活动。仪式结束后,大家统一乘坐大巴车来到鸭绿江边2号码头,194位逝者的骨灰由家人护送登船,撒入江海交汇处。8点开始,在汽笛声中,8艘船分两批缓缓离岸。船只到达本次海葬公祭的指定水域,逝者家属们将菊花撒在降解罐上,然后缓缓将降解罐放入水面,寄托亲人哀思的罐体和花瓣漂向远方的大海。“丈夫生前就喜欢在鸭绿江游泳,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几乎每天都去。他生前就表示过,以后过世不要土葬,一定要把他的骨灰撒到鸭绿江里。”今年75岁的樊阿姨说,丈夫去世后,她就报名参加海葬。因为受疫情影响,活动一直没搞。直到今年2月份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给她打电话通知她确切的时间,她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终于落地。今天她达成了老伴的生前心愿。18岁的贾秀坤是参加骨灰撒海活动年龄最小的亲属之一。他的妈妈在2019年意外去世,此次是和父亲一起来参加妈妈的骨灰撒海公祭。“我姥姥、姥爷的骨灰也是撒海公祭的,我妈妈本人也是海葬的坚决拥护者。选择海葬既为国家节约了土地资源,也彰显文明祭祀。”他说,他和父亲也非常赞成海葬,将来他们也会选择这个文明的方式。丹东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丹东市从1992年开始举行集体海葬活动,参加活动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目前,已帮助超过5000位逝者实现了骨灰撒海的愿望。国家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和推行节地生态安葬,鼓励群众以更文明、更节地、更环保的方式安葬骨灰。2012年起,省、市财政加大了对海葬的补贴,参加海葬的相关费用全免。2017年起,为让更多的逝者实现生前所愿,我市又增加了秋季海葬。通过海葬,一方面可以推动殡葬改革,对市民认识、参与文明节俭的殡葬方式起到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一些低收入家庭的丧葬费用问题。据了解,今年初,丹东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就陆续接到不少市民的咨询电话,询问今年海葬活动的报名时间。从咨询电话的数量来看,有海葬意愿的家属会越来越多。市民政局初步打算将在今年七八月份,将继续开展一次骨灰撒海公祭活动,尽量满足选择海葬逝者的意愿。
    03/24
  • 辽宁省丹东市:工人村青年志愿者在行动
    近日,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党委开展“创城在行动,青春勇担当”青年志愿者助力创城志愿服务活动,小区内、沿街附近处处闪现着青春的力量。姜智鑫是工人村社区的一位青年志愿者,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他积极投身其中,参加多种志愿服务活动。还在社区里尽力宣传创城知识、制止不文明行为,努力营造“文明城市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姜智鑫正在清理沿街店面门前杂物他随身携带垃圾袋,看到路上、绿化带里有垃圾就拾起来,这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青年人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我感到十分自豪。”姜智鑫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像姜智鑫这样的青年志愿者,在工人村社区还有很多。他们身着“红马甲”深入辖区内的商户、住宅等场所发放宣传单,向广大群众面对面宣传创城活动,利用手中的抹布、铲子等清洁工具对公交站牌、隔离护栏、路灯杆等设施进行擦洗,并对楼道、走廊、墙面上的小广告、地面上的垃圾等进行集中清理,用实际行动助力文明城市建设,为擦亮城市名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