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我们的节日·春节】梨园新蕾唱新春
    正月里来看大戏,欢欢喜喜过龙年。2月21日,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市少儿戏曲艺术培训中心承办的2024年丹东市正月正“梨园新蕾”少儿京剧演唱会在市文化宫热闹登场。戏曲艺术工作者和少儿京剧学员汇聚一堂,带来十余个京剧选段。3岁半的梨园新蕾,80多岁高龄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中戏、上戏等院校丹东籍京剧新秀惊艳亮相,老中青少四代同台,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龙年戏曲盛宴。戏曲舞蹈《卖汤圆》拉开了演出的帷幕,一群小朋友拿着汤圆和灯笼,与“小龙人”们一起表演,活泼可爱。生旦净丑,行当齐全;手眼身法步,样样到位。演员们为观众们呈现了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艳阳楼》《桃花村》《拜山》《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定军山》《卖水》《秦琼观阵》与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孩子们的朝气蓬勃,表演艺术家们良好的艺术素养,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演出在京歌《走向复兴》以及宣传丹东的《有情丹东欢迎您》中结束,为整场展演画上了句号,观众们意犹未尽。见习记者/张怡媛于上茹
    02/22
  • 正月十五新春秧歌展演活动即将举行
    2月20日获悉,由丹东市人民政府主办,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承办的2024年正月十五新春秧歌展演活动将于2月24日9点30分,在滨江中路十纬路路口至市十三中学门前路段举行。此次秧歌展演活动,旨在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跃我市城乡节日文化生活,为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提振士气,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体育、旅游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展演活动表演队伍由三县(市)三区择优选送,并辅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丹东鼓乐,以及朝鲜族农乐舞等民族民俗表演队伍,以高跷秧歌、舞龙舞狮、新式秧歌、旱船杂耍等传统民俗展示阵列形式巡街游演。记者:刚越
    02/22
  • 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 兜底帮扶困难群体
    为深入落实稳就业举措,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丹东市人社局会同丹东市残联,于1月起在丹东市开展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为主题的2024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为确保就业援助月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按照市人社局工作部署,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做到市、县(市)区同步组织、同步开展活动;并要求各县(市)区要以镇街“网格”为依托,逐一摸清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活动过程中,全地区就业部门充分利用媒体进行专题报导,同时发挥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平台优势,通过社区的板报和宣传栏进行政策宣传,深入各街道、社区开展各类现场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结合就业援助活动内容以及国家和地方就业扶持政策等内容,现场解答群众各类问题,为困难群众就业支招,使援助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为及时解决困难群众的就业难题,丹东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依托“丹东市就业人才智慧服务平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公众号等新媒体和平台,为困难群众提供线上求职登记、岗位信息查询、人岗自动对接、政策咨询等便捷服务。援助月活动期间,全地区共走访城镇零就业家庭57户,其中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家庭31户;累计帮助就业援助对象实现就业53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1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12人,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就业28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280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享受相关援助政策388人;开展劳动者权益保护活动21次;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094份。同时,对于在活动期间仍未能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我市各级人社和残联部门也都对其进行登记备案,并作为今后就业援助工作的重点帮扶对象继续做好后续帮扶工作。记者:李美臻
    02/22
  • 写春联、包饺子、访亲友……丹东小学生这样感受年味儿
    春节期间,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写春联、包饺子、贴对联、访亲友……小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感受浓浓的年味儿。“千家万户瞳瞳目,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这首诗中的桃符便是春联。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崭新的春联——它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往年都是买现成的春联,今年我学毛笔字了,春联我来写。”没成想,丹东市站前小学四年五班刘梓涵随口而出的话语,父母竟同意了,隔天就把写春联的红纸买了回来。于是,今年家中书写春联的任务,“幸运”地落到了她的身上。小梓涵默默给自己打气,确定好春联的内容后,每天在家苦练。除夕当天,刘梓涵早早地起床准备书写春联。一卷正红色的长纸舒展在书案上,她抬手提笔,羊脂色的白毛饱蘸墨汁,按照之前学过的点、横、竖、撇、捺,一笔一画认真书写。当春联工整地呈现在大家眼前时,小梓涵也深深感受到什么是年味儿。大年三十,丹东市金山镇中心小学六年二班的侯佳慧早早起床,发现父亲正在贴春联,她好奇地跑过去,看到父亲拿着浆糊站在椅子上费力地贴春联,仰着小脸对父亲说:“爸爸,我来帮你吧!”说罢,便搬来一把椅子,学着爸爸的样子贴春联。贴好后,她从椅子上小心翼翼地下来,站在不远处看了看,一股成就感涌上心头。春节,是最美好的心愿,是最温馨的团圆,也是最衷心的祝福。清晨,丹东市滨江街小学六年一班的李治廷早早起床,将寄托美好愿望的对联、福字贴在门上,将红红火火的大灯笼高高挂起,将寓意平安幸福的窗花平整地贴在窗户上。傍晚,父母带着他放鞭炮、烟花,灿烂的烟花将夜空照得宛如白天一般明亮。夜晚,他和父母一起包饺子。又白又圆的面团躺在面板上,他揪下一块,擀出一个圆圆的饺子皮,象征合家团圆。随后,他将饺子皮包成一个元宝形状的饺子,象征生活蒸蒸日上、财源广进。除了写春联、包饺子、贴对联,走亲访友是春节期间活动的常规项目。穿新衣,拜大年。大年初一走亲戚是丹东市金山镇中心小学六年二班宋葭薇最期待的活动。因为家中亲戚多,她自然“收获满满”。伴着欢声笑语,她双手接过那寄托着长辈浓浓爱意的红包,也郑重地收下饱含温暖的祝福。对金山镇中心小学六年二班的李智涵来说,春节是个团聚的节日。每逢春节,人们走亲访友,桌上摆满风味独特、各式各样的饭菜,大家都沉浸在温暖的氛围中。记者:侯春林
    02/21
  • 丹东市工人村社区开展猜灯谜活动
    为丰富社区文化生活,让社区居民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元宵节,2月19日上午,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开展了“闹元宵·猜灯谜”主题活动,邀请居民代表一起庆祝这个节日。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传统娱乐活动,当天,社区活动室现场拉起了五颜六色的谜条,不仅有大家喜闻乐见的字谜,还有猜成语、脑筋急转弯等,融合了传统文化与各类知识,设计巧妙,寓教于乐,吸引了居民们的热情参与。大家有的凝神苦思,有的相互探讨,更多的是聚到一起“集体作战”。现场欢声笑语,猜到谜底的居民得到了小礼物。此次活动不仅增添了过节的喜庆气氛,也展现了社区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作者:沈粹
    02/21
  • 有一种“年味”是坚守
    2024年2月9日,农历大年三十。除夕夜里家家户户喜庆团圆之时,我们的城市里还有许多人依然奋战在工作一线,为保障百姓欢度新春佳节,默默坚守着各自的岗位。来源:凤城市融媒体中心除夕夜,广大医护人员用辛勤的付出守护百姓的安康。晚8时,市中心医院内五科和外四科的医生护士依然忙碌,查房、看病志、配药、换药,配合家属让患者安心治病、欢度春节。面对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患者及家属倍感温暖,纷纷为辛勤的医护人员点赞。当记者来到凤凰医院的时候,正赶上院领导逐个病房看望慰问不能回家过年的患者和陪护家属,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并给他们送去慰问品和大年夜的饺子,让患者在病房里也能感受到春节的温暖氛围。在市自来水公司,值班人员正一丝不苟地保障全市供水,从泵房水压调节到保修值班,每个岗位都有员工认真忙碌着。据了解,春节期间自来水维修人员24小时值班,只要接到报修电话就会第一时间安排工人上门检修,全力保障千家万户供水安全。霓虹璀璨的街头,爆竹声声的社区到处都可以看到灯光闪烁的警车和巡逻的警员。他们在除夕的夜里坚持上岗,默默保护着城市的安宁。公安局110报警大厅内,公安干警也依然在值班坚守,他们面前的大屏幕正实时显示城区各个位置的监控画面。值班干警不仅要始终监测大屏幕的情况,还要随时接听群众的报警求助电话,为广大市民排忧解难,保证大家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新春佳节。市融媒体中心的播出机房里,值机人员也丝毫没有懈怠,他们始终坚守着面前的监视屏幕。当天晚上,市融媒体中心的领导为坚守一线的职工送来热腾腾的饺子和新春年的祝福。据了解,为了保证节日期间电视节目正常安全播出,市融媒体中心的技术人员提前对播出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春节值班期间还专门安排维修技术人员一起参与值班,确保全市人民正常收看春晚等精彩节目。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正是有了这些人大年夜里的默默坚守和付出,才能让我们尽情享受春节的欢乐祥和!记者:姜洪海杜明王善娇
    02/20
  • 书香里过新春
    2月10日,正月初一。当日9点刚开馆,丹东市图书馆、丹东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就迎来了首批读者。充满喜庆氛围的图书馆大厅里,摆满了赠送读者的新春福袋,为他们送去新春的美好祝福。记者:宋永昆
    02/19
  • 【我们的节日·春节】立功喜报!
    日前,元宝区人武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登门为二等功臣裴云的家属送去立功喜报和立功奖励金。在裴云家中,慰问组感谢其家属长期以来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默默支持与无私奉献,希望裴云安心服役,各部门将倾力做好家属保障工作。在裴云家属所在小区,邻居们看到手捧鲜花、喜报和身披绶带的裴云父母,纷纷点赞。2023年以来,元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上门为现役军人送立功喜报共计97人,发放立功奖金8万余元,提升了军人的社会荣誉感,营造了“一人当兵,全家光荣;一人立功,全家荣耀”的良好拥军氛围。记者/宋永昆
    02/18
  • 返乡创业 “新农人”变“兴农人”
    春回大地,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新康村的一座草莓温室大棚里的温度逐渐升高,徐照龙伸手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和妻子李敏一起忙着采摘草莓。“现在正是草莓上市的旺季,我俩春节一天也没休息,摘果、发货、疏果、看护……每天24小时‘长’在了大棚里。”每天的风吹日晒、起早贪黑在两口子脸上留下了痕迹,看着他们不知被太阳晒红还是被草莓映红的笑脸,难以想象夫妻二人曾是在北京工作多年的“白领”。“在大城市虽然发展得越来越好,但终归是漂泊在外。”李敏说,“幸好两年前我俩回家探亲,看到长势喜人的草莓鲜果,就决定回来开创新的事业。”说干就干,徐照龙和李敏回到丹东,成为“新农人”。2023年3月,建大棚;9月,栽苗;12月,见红果;12月12日,开园摘果……夫妻俩的创业路,一步一个脚印。“从一窍不通的农业‘小白’,到拥有两个草莓大棚,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特色农业的信心。”徐照龙说。夫妻二人为了种出“放心果”,把家搬进了“棚头房”,全天看护草莓长势,真正跟草莓“吃住在一起”。2023年底,他们带着头茬草莓果到检测中心,经检测,405项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新农人”发展农业靠科学,徐照龙、李敏夫妻二人用知识和勤劳铺出一条崭新的“致富路”。徐照龙告诉记者,如今他们的“果然果业”注册商标已经获得批准,创业路会走得更远,“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告诉同龄人,农村、农业一样可以成就一番事业,返乡创业大有可为”。记者:王卢莎
    02/18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二百五十五集 邓彰德:鏖战上甘岭 荣立特等功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策划、组织丹东广播电视台、抗美援朝纪念馆和社会力量,抢救性拍摄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铭记》,以“寻找最可爱的人”“讲述最可爱的人”“学习最可爱的人”为主线,重点采访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和支前模范等,通过经历者的亲口讲述,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邓彰德,瞒报年龄参军入伍,因为一张娃娃脸,被战友们称为“邓小鬼”。在上甘岭战役中,他作为通讯员穿越封锁传军令;在597.9高地,他主动参加一线战斗,一人歼敌120多人。今天就请90岁的邓彰德老英雄讲述他的抗美援朝故事。邓彰德,1934年10月出生,四川南充蓬安县人。1951年3月报名参军参加抗美援朝。邓彰德:“广播组织宣传年满18岁至30岁,可以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因为我当时年龄不够,我只有17岁,我就瞒报,就到县上去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1营3连通讯员邓彰德。经过短期集训,邓彰德作为15军45师135团1营3连通讯员进驻上甘岭597.9高地。战斗打响后,电话线被敌人炸断,全靠通讯员徒步送信。邓彰德:“第一次送信的时候,敌人在上面都站着的,我就很隐蔽的,去通过敌人那个封锁线。从那敌人背着一个机枪,在我们坑道口的下面,不到10公尺,10公尺不到,修了一个大碉堡,他一是封锁下面,第二是打你坑道,反正就不叫你出来,也不叫你进。我就拿这个信,我这怎么办呢?上面都是敌人是吧,哎呀,我就很隐蔽的,阵地上基本上晚上和白天差不多,敌人扔的照明弹和那个探照灯,照得阵地上通亮的。”“我就拿敌人的那个降落伞,不管怎么样,我就想尽一切办法,我就披着这个我就爬。我得悄悄地,很不错,爬爬爬,爬到敌人‘哒哒哒’一直往下面打,一会儿‘哒哒哒’又往坑道口里面打,一会儿又往下面打。我想怎么办呢?我就数,我脑瓜子很灵活,我看几秒钟敌人打一个点射,听见‘哒哒哒’,一直打了将近十个点射,大约就是一两三秒钟‘哒哒哒’,‘哒哒哒’那么打,我就爬到坑道口,看那个点射以后,敌人打了五个点射差不多,我就站起来,‘啪’,我就钻进那么大个洞。我们坑道口不能像房子那么大,都剩这么大个地儿,全都垒起来了,结果我就钻进去,钻进去,我们里面就喊:‘敌人进来了,敌人进来了。’我就说:‘我们自己人,自己人。’我问:‘副教导员在哪里?’他说:‘在里面。’我就跟副教导员讲:‘上面指示,今晚上我们部队进行反击,第一;第二,你们的任务要把那坑道上面的那个碉堡打了,任务第二要打碉堡,碉堡你打不了,部队上不去。’副教导员组织了战斗小组,有的轻伤员也参加了掩护,于是组织了三个爆破组,要拔掉敌人那个碉堡。他说:‘几点几分我们部队进攻?’‘大约晚上8点,部队要上来,你们组织爆破组,你把上面碉堡给打了。’我们副教导员很不错,组织了3个爆破组,组织了6个人,两个人一组进去打。我们部队已经上来了,离阵地将近100公尺,几个爆破组就把敌人的碉堡就给炸了,部队‘哗’就上了,顺利地就完成了这次任务。”邓彰德(左一)为战友讲解手雷的使用出自志愿军政治部《上甘岭战役》。在上甘岭战役中,出现不少的孤胆英雄,像邓彰德这样守住了阵地,打退了敌人无数次的反扑。出自志愿军政治部《上甘岭战役》一书。敌我双方对597.9高地展开殊死争夺,阵地一天之中几度易手。我军开始以坑道斗争与小分队反击为主,为大规模反击争取时间。邓彰德主动要求上战场,与4名战友组成5班,负责100多公尺长的阵地防御,坚守24死小时。邓彰德:“从早上我们接受任务以后,敌人不间断地开始进攻,进攻呢,我们就把他打下去了。开始不知道多远进攻,因为我们班长说了,开始100公尺,打到最后100公尺都不打,到50公尺再开火,一直打到下午,一直打了十次,十几次,我们整个班里面那么打。班长一会儿就来了,他是瞧我怎么样。看我也没啥,他说:‘一定要提高警惕,不管怎么样,我们哪怕就剩下一个人、一口气,把阵地给守住,一定要坚持上级给的命令,坚持24个小时,守到明天早晨。’我说:‘请班长放心,反正我要和大家一样,剩一口气,人在,阵地在。’我们的决心是这样的。”“下午两三点,敌人不间断地进攻,一个连,有几个排,又是开始一个个分散地进攻,不但这里进攻,靠我们右手,友邻部队那边,那边靠五圣山那边还打得狠是吧,也是每天,他是敌人过来,反正不停地进攻。我们这边在打,他那边也在打,都是上级一直全面地通知我们,打得不错,一直坚守到现在。”“打到下午,我们的武器都打差不多了,爆破筒也打了。开始先打爆破筒,敌人进攻那将近一个排,你在山顶上就把爆破筒‘哗’地给甩下去了,爆破筒甩下去,敌人看是个木头棒子,爆炸,那个爆破筒本来是打坦克的,结果把敌人炸得还是很好,炸死不少。手雷这么大,本来也是炸坦克的,这个敌人来得最多的时候,我就把那个手雷就‘啪’地甩下去,这个手雷一震动也打死不少。一直我们坚持到下午,下午三四点钟这样子,四点钟。”“我跟你说一个,讲最大的一次进攻。敌人还是不甘心失败,始终就不断地向我们进攻,结果大约一个连100多个人,向我一个人这个方向。班长一直说:‘要节约子弹,要节约子弹。’班长经常来告诉我,我讲‘是,是。’反正一发子弹要起个作用,不能乱打,甚至一发子弹,敌人多的时候,可以串他两个。这一次敌人大约有一个连,离我开始50公尺,东一个西一个‘啪啪’就打。但是前面打死,后面他又上来了。咦?我一看就打不下去,就打前面,打着又下去,就打我的前面,敌人‘哗’一直往上进。因为这个山坡是将近15度,因为不同于平时那个硬地,那个虚土一踩比较软,一踩就下去了,那个土,那个虚土就往上翻,敌人不是那么很快的动作,敌人就往上进,打到敌人距离我大约十来公尺了,打到敌人把前面打死以后,他又上来。”投掷手榴弹的邓彰德。邓彰德越战越勇,最后他竟然站起来开枪,敌人看到他是个娃娃兵,准备抓活的。邓彰德:“我一站起来,敌人他不打枪,唉,这个家伙怪,他这是啥意思?敌人往上进,他一看是个娃娃,我长得很年轻,他一看是一个志愿军娃娃在打,当时我估计是这样的,所以他不打了,‘哗哗’往上上。反正是哪个上来最近,我就打死哪一个,反正我就打那个单发,打一个,连续那么打,也打死了70个人,打得还是不错的。站起来以后,敌人‘哗哗’还往上上,敌人他不打了,我估计干什么呢,他一看是个娃娃,他要抓我的,抓活的,志愿军娃娃在打,他可能不服气,往上上。反正我就不管怎么样,反正坚决不让敌人抓住。打退以后呢,都叫我把他这边打上两个点,‘叭叭’打掉,赶快我跑这边再打,这边打了以后,来回三个地方,变成了三个人,就这么打。要是敌人冲到最近的时候,也就是他要想抓我了,也就是两米远,一看他一心也想抓我,那哪能叫你抓住了是吧,反正我都准备好了的,准备最后一个手榴弹,是你要抓到是吧,没办法就拉响,和敌人同归于尽。”“就连续打,打死了大概十来个,敌人还是不退,还往上上。我边上的战友也是‘啪啪啪啪啪’也是这么打是吧,这样是不错的,这一下就把敌人打下去了,就把敌人打下去了,他想抓也没抓住吧,他最近跑到三公尺,他一心想抓到我,结果我就最后和战友一起进攻,就把敌人打退了。”在这次战斗中,5班5名战士坚守阵地24小时,打退敌人24次进攻,歼敌500余名,荣立集体一等功。邓彰德一人就歼敌120余人,荣立特等功,荣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邓彰德所在的5班在坚守597.9高地中,荣立集体一等功的证书。1953年10月,贺龙率团去朝鲜慰问时,和第15军45师参加上甘岭战役的部分英雄们的合影。(前排右二、贺龙身边就是特等功、二级战斗英雄邓彰德)1953年,邓彰德光荣入党,1954年3月随部队回国,1981年退休。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多次向贫困地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2021年7月,他拿出省吃俭用的1万元现金,交了一次特殊的党费。如今,90岁的他还在为部队、学校、机关做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宣讲。邓彰德交的一次特殊党费一万元收据。邓彰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曾在上甘岭战役荣立特等功、二级战斗英雄的邓彰德(90岁)。
    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