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东市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宽甸把项目建设作为促发展的第一抓手,着力推动项目建设,北京中高集团相遇北欧啤酒艺术小镇项目、北京优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品深加工项目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在宽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翻斗车、卡车等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六台吊车正在进行吊装施工……今天,宽甸举办今年第二批1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投资12.6亿元。 截至目前,宽甸已完成50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29个,总投资52.42亿元,开工率71%。全年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开复工项目41个,总投资70.89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7个,续建项目24个。 为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宽甸严格贯彻落实省、市“三落实”专项行动要求,全方位做好项目要素保障,解决制约项目开工的瓶颈问题,确保到10月末全县41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 记者/曲丹凤
06/01 - 丹东市举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暨2021年“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金龙5月31日,我市举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暨2021年“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部署,安排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代市长郝建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现实意义和导向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清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防风险、保安全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以严的思维防范风险,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抓好安全生产,坚持问题导向,压实各方责任,切实筑牢发展红线、安全底线和思想防线。会议强调,要以细的举措不折不扣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盯住重点行业领域和高风险企业,建立责任清单、隐患清单和工作清单,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的隐患风险。非煤矿山行业,要成立工作专班,落实属事属地和“五级管理”责任,持续推进“五矿共治”。危化品领域,要全力推进化工园区专项整治、危化企业分类整治和非法违法“小化工”整治,加强危化品车辆跨区域运输监管。特种设备领域,要关注气温变化对特种设备的影响,严防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消防安全领域,要重点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加强对小型经营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管理,严格落实各项消防措施。渔业船舶行业,要开展船舶底数“大排查”,加强审批管理,全面提升渔船抗风险能力和管控水平。道路交通领域,要深入推进“两客一危一货”专项治理,加强校车安全运营管理,严查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疫情防控方面,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影子工程”摆在重要位置,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会议强调,要全链条抓好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要落实领导责任,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工作清单,层层传导压力。要落实监管责任,坚持网格化、科学化、严密化工作标准,将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细化到点位、落实到人,发扬斗争精神,全方位排查问题隐患,开展严格执法,一抓到底。要精准精细抓好安全生产管理,聚焦重点人、时、事,采取有力手段、有效措施,全力夯实基础、抓好落实,不断提高我市安全生产水平。市领导杨树、刘国栋、时燕参加会议。相关地区及部门作表态发言。
06/01 - 绿水青山引客来 “金山银山”富民生
5月23日,宽甸青山沟镇飞瀑涧村村民在青山沟飞瀑景区内发现了一条罕见的“娃娃鱼”。这是继2020年4月以来,宽甸青山沟境内发现的第二条“娃娃鱼”。经宽甸野保部门专家确认,这是一条长71厘米,重约2.5公斤的野生“娃娃鱼”。随后,相关工作人员将其送回了景区的湖中。娃娃鱼,学名大鲵,是我国特产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野外种群数量很少,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娃娃鱼栖息于山谷清澈的溪流中,对生活环境和水质的要求极高,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南方地区,这位“贵客”再次光临宽甸,证明了我国北方地区同样适合娃娃鱼生长,也是对宽甸地区优良生态环境的最好“代言”。除了野生“娃娃鱼”的不时造访,每年四月,宽甸境内还会迎来一大批特别的“客人”,它们就是翱翔于天空的神奇精灵——白鹭。白鹭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其对栖息地十分挑剔,所以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享有“环保鸟”的美誉。位于宽甸南部的白鹭村生态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是全国知名的白鹭自然保护区,而当地也因此发展起了旅游经济。很多村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办起了农家乐,兴建暖棚发展鲜果蔬菜产业供游客采摘,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近年来,宽甸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东北东部绿色发展示范县”和“辽宁兴边富民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获得“辽宁省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辽宁省首批旅游强县”等殊荣。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优良,来宽甸休闲、投资的域外客人也越来越多。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期内,宽甸被写进第一项重点支持的边境城镇当中。未来,宽甸将加快推动“一核两区三带”发展布局,紧紧抓住当前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有利契机,以全域旅游开发建设为重心,以宽甸经济开发区和中朝互市贸易区为两翼,全力打造“鸭绿江特色产业廊带”、“绿色生态产业廊带”和“文化旅游产业廊带”,加快推进宽甸文化旅游支柱产业建设,加快产业融合、城乡互动、全域旅游大发展,盛情邀请八方宾客的到来。记者曲丹凤
06/01 - 丹东11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金龙为扎实开展省政府“三落实”专项行动,抢抓项目施工黄金期,努力营造全省齐心协力抓项目的浓厚氛围,5月30日,省政府举行全省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我市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与全省同步进行,全市115个500万元以上项目新开工。代市长郝建军出席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东港市人力资源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大型工程车集结待命,施工人员整装待发。全市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前,郝建军参观展板,与项目负责人交谈,详细了解项目规划及建设推进情况。东港市人力资源产业园项目总建设面积约2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包括东港市升太学校、人力资源大厦和升太悦府智慧社区三大板块。项目建成后,将搭建区域创新服务平台,打造人才服务高地。今年,我市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639个,总投资171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04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50个、新开工项目231个、储备项目158个。截至目前,全市500万元以上项目已实现开复工393个,其中续建项目219个,新开工项目174个,采取项目专班跟进、县(市)区属地推进、行业主管部门协同包保、市级领导包扶、项目管家跟踪服务等措施确保项目扎实推进。下一步,我市将严格贯彻落实省政府“三落实”专项行动要求,充分发挥项目专班作用,扎实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和建设,以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为契机,抢抓二、三季度施工“黄金季”,全方位做好项目要素保障,全力解决制约项目开工的瓶颈问题,统筹兼顾项目建设和能耗“双控”,加大推进力度,强化工作落实,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又讯记者张瑞李琦王俊宋琳姜慕馨刁庆峰刘作庆5月30日,东港市、凤城市、振兴区、元宝区、振安区、合作区、高新区同步举行2021年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5月30日,2021年东港市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暨东港市人力资源产业园项目开工启动仪式举行。当日,东港市集中开工的项目达25个,总投资4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9亿元,涵盖高新技术产业、食品加工、民生事业等多个领域。东港市今年全年计划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30个,计划总投资189亿元,包括新建项目60个,续建项目70个。其中,5000万以上项目77个,计划总投资174亿元,包括新建项目28个,续建项目49个。5月30日,凤城市在边门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现场,举行2021年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该项目采取“建设-运营-移交”的BOT模式,总投资29953.22万元,建设用地总面积42727平方米。据悉,今年凤城市计划实施5000万项目60个,总投资283.12亿元,其中新项目24个,续建项目36个。截至目前,开复工项目48个,总投资额203.53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3个,投资总额18.33亿元,续建项目35个,投资总额185.2亿元。5月30日,振兴区在汤池经济开发区西区易斯特中子发生器项目现场,举行2021年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该项目占地面积约6.6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亿元。截至目前,振兴区已实现50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19个,市重点考核项目开复工率达到79%;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06亿元,增速始终保持在15%以上。5月30日,元宝区2021年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金山经济开发区铁东工业园举行,总投资6000万元的丹东中智精工生产研发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元宝区已开复工项目21个,总投资149.97亿元,开复工率87.5%,实现了项目建设“开门红”。5月30日,振安区在五龙背镇成祐农产品加工项目工地,举行2021年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该项目占地面积14660平方米,建筑面积21938平方米,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今年,振安区全年计划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98个,投资总额达146.1亿元,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56个,投资总额136亿元。5月30日,合作区在富晟国际康养项目施工现场,举行2021年第二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当日,合作区集中新开工项目6个,总投资12.7亿元。截至目前,合作区实现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0个,总投资142亿元,开复工率达到96.8%。其中新开工项目11个,总投资27.9亿元,复工项目19个,总投资114.1亿元。5月30日,高新区同步举行2021年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环保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正式开工建设。今年,高新区计划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开复工重点项目共有11个,总投资66.96亿元。截至目前,高新区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复工共9个,项目开工率达到82%。其中,新开工项目6个,总投资8.81亿元;复工项目3个,总投资54.15亿元。
05/31 - 丹东市调度自然资源重点工作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邢漫5月27日,我市召开全市自然资源重点工作调度会,围绕“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土地审批、不动产确权登记、矿产资源管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消化处置、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自然资源执法”等一系列自然资源重点工作今年以来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进行深入探讨研究。会议要求,全市自然资源部门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彰显工作特色,狠抓落实。要突出重点,把握节点,严格标准,查漏补缺,攻坚冲刺,切实履行土地督察整改主体责任,落实全市乱占耕地网格化监管机制,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的化解力度,推进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加快绿色矿山建设,保障农村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应登尽登。会议强调,要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严格执法,严格审批,切实增强时间观念、效率意识,以政策落实、问题解决、取得实效为目标,对各项工作任务实行台账式管理,常态化跟踪问效,确保决策部署高效落实。
05/31 - 丹东市抓示范树标杆 文明实践“五到位”
近年来,元宝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拓展工作内涵,丰富打法路数,积极探索实践、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明方向、强引领,做到体制机制健全到位。元宝区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工作目标,各级党(工)委承担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主体责任,党(工)委“一把手”亲自抓、亲自推、带头做,确保全力推进、落地落实。结合自身特点,牢牢把握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目标,建立健全纵横结合、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召开由宣传、教育、工会等14个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下发任务清单,统筹调配资源,研究解决问题,提升整体实效。抓示范、强中心,做到阵地资源整合到位。全区组建了覆盖全域的志愿服务阵地,设总面积4100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5个,文明驿站6个,搭建了中心、所、站、驿站的四级组织架构。积极开展“阵地+平台”建设,中心形成“1+12+4”架构,即设1个多功能厅、12个分类教室,组织生活体验馆、图书馆、手工体验馆、直播平台等四大功能室。积极整合综合文化站、文体活动中心、党群活动中心等阵地资源,统筹引领推进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树标杆、强队伍,做到文明实践队伍打造到位。坚持把志愿者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主体力量,把志愿服务作为基本形式,着力构建服务优质、高效运转的志愿服务机制。组建区、街镇、社区三级志愿服务队伍,形成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20支,在册志愿者2.7万人,构建起协调联动、管理规范、运行有序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络。云创志愿服务队、泰美志愿服务队、鸭绿江志愿服务队等多个志愿服务团体成长为品牌志愿队。泰美社区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鸭绿江志愿服务队队长周健被提名为辽宁省道德模范。增密度、强频率,做到活动广度覆盖到位。坚持以项目为载体,以活动立品牌,围绕文明城市创建、最美人物评选、移风易俗倡导、理论宣讲等开展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银杏树下的守艺人”等活动得到省市媒体集中宣传报道。“图说老安东”巡回展和“红领巾为家乡代言”等主题活动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今年以来,三级志愿服务队伍共开展活动数千场,提供志愿服务数万次,参与群众数万人次,形成了全区上下“周周有活动,处处在践行”的良好氛围。添智能、强创新,做到服务群众到位。积极拓展文明实践的内涵与外延。本着“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就建在哪里”的工作思路,投入40余万元,在全区人流密集地段建立六个独立“文明驿站”,作为文明展示的新窗口、文明实践的新平台,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要延伸。辽宁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有关情况。驿站全年运行,每天两名志愿者在岗执勤,试运行以来,提供志愿服务达5000余次。除提供志愿服务外,每个文明驿站还配备了文明智慧平台和智能垃圾分类箱两项智能设备,“智能+志愿服务”开拓了元宝文明实践的新方向。记者景媛媛
05/31 - 丹东22个景区景点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刚越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300条,让游客在体验脱贫成就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辽宁入选10条线路,每条线路都有丹东的景区景点。据了解,这10条线路有最美旅游重点村打卡游、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游、春季赏花摄影游、夏季赶海避暑游、秋季赏枫徒步游、冬季冰雪温泉游、民俗文化体验游、乡村民宿乐享游温泉民宿乐享游、乡村特色采摘游等。其中丹东的景区景点有东港市北井子镇獐岛村、凤城市凤山街道大梨树、宽甸满族自治县天桥沟枫情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丹东市万利达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凤城市沙里寨镇大洋河金沙湾景区、河口桃花、虎山长城、宽甸花脖山、宽甸天桥沟森林公园、天华山风景名胜区、五龙山、五龙高尔夫滑雪场、五龙背温泉、丹东朝鲜族风情、东港海边渔家、丹东万年春意想人生民宿、宽甸三道河朝鲜族民俗村等。
05/31 - 70万亩水田将披绿纱
5月26日上午,在东港市的田地里,农民们正在忙着插秧,到处是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连日来,经过育苗、整地、施肥等环节,东港市水稻插秧工作全面开展,70万亩水田将披上一层绿纱。记者周广庆摄影报道
05/28 - 2天1000公里“把脉”道路桥梁
5月25日、26日,记者跟随市交通运输局驱车1000多公里,对我市近几年建设的公路以及今年在建的主要道路、桥梁进行了全面摸查。以前,宽甸境内的公路蜿蜒曲折,多以5米宽的三级路为主,行车比较困难。近几年,随着老路改造扩建以及新建隧道的增多,很多路面已拓宽到7.5米,不仅解决了行车困难,而且为宽甸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便利。在丹东通往宽甸重要路段的国道丹阿线K44+890段的蒲石河桥处,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原有老桥已拆除一半。该桥始建于1982年,2000年进行过加固,原桥长220.16米,跨径组合为10孔20米,上部为简支T梁,下部为双柱式墩桩基础,桥台为U型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桥面净宽7米,两侧各0.5米防撞墙。该桥由于T梁梁端被压碎,经鉴定为险桥,2021年开始改建。“这座桥的位置特殊,不仅是丹阿线的重要通道,而且是丹东到宽甸沿江景观路的重要节点,早日完工意义重大。”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说,改建后的蒲石河桥长246米,按公路一级标准改建,上部采用8孔30米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梁,下部采用柱式墩桩基础,肋板台桩基础,桥面净宽12米,两侧各0.5米防撞墙。该桥计划8月整体上梁,今年11月底建成通车。摸查人员还对丹抚线东高到关家堡段和凤城市东环公路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在东环公路施工现场,各种工程机械设备发出轰隆隆的作业声响。该项目是新建饶盖线(凤城东环)草河保卫至凤凰山段,设计全长11.1公里,其中凤凰山段2.46公里,该项目也是辽宁省交通厅批准建设的重点项目,是缓解凤城市内交通压力的重要民生工程。据了解,我市2021年计划实施新建、维修改造路面工程582.6公里,其中干线公路213.7公里,农村公路368.9公里;实施危旧桥梁改造21座,其中干线公路5座,农村公路16座。截至2020年底,全地区拥有各级公路2598条10265.40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条359.905公里,普通公路2592条9853.688公里。公路密度达67.1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地区行政村总数为669个,全部通油路。本报记者乔戍宇
05/28 - 凤城市2家消费维权服务站授牌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李琦近日,凤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为凤城老窖酒厂、爱河生态公园消费维权服务站授牌。据了解,凤城市共有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10家,目前均已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覆盖率达100%。各景区将以消费维权服务站的建立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经营单位内部消费维权快速反应机制,做到投诉不出景区,纠纷化解在景区,消费纠纷现场解决,把消费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进一步提升经营服务水平,为广大群众营造更加便捷、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