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尔滨小冻梨”来丹研学
    1月12日中午,来自哈尔滨市三一国际儿童学院的研学团队抵丹,开展研学活动。该研学团队由10位老师带队,共有32名“小冻梨”。在迎接现场,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及鸭绿江大厦的工作人员为他们送上了草莓和朝鲜打糕。在安东老街举行的欢迎仪式上,“小冻梨”们欣赏了舞狮和秧歌表演,丹东的“小草莓”向“小冻梨”赠送了礼物,并一起品尝丹东特色小吃、参观非遗手工制作、观看快板节目。带队老师对记者说,通过丹东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在哈尔滨街头的宣传视频,很多学生和家长对丹东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学校组织孩子们来丹东研学。丹东是一座英雄城市,有着厚重的红色历史,希望通过此次研学,让哈尔滨的孩子们了解更多抗美援朝历史和志愿军的英雄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同时,品尝丹东特色美食,体验朝鲜族民俗文化。在丹期间,“小冻梨”们将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观鸭绿江断桥、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舰、黄海明珠塔等景区,体验滑雪、泡温泉和摘草莓等活动,还将和朝鲜族幼儿园的师生学习朝鲜族歌谣、礼仪、民族特色游戏等。记者:刚越
    01/18
  • 文明实践点亮幸福生活
    2023年,东港市马家店镇坚持统筹集成、融合提升、共建共享,用文明实践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助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点亮群众幸福生活。理论宣讲聚焦大众化,让文明实践有热度。采用就地取“才”办法,组织村干部、理论骨干、“归巢”大学生成立宣讲团,并将身边好人、致富能手充实到宣讲队伍中,深入村组、企业、田间地头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力求语言生动、内容朴实。创新宣讲模式,通过创作三句半、诗歌朗诵、文艺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2023年,共开展各类宣讲50余次。为民服务聚焦精细化,让文明实践有温度。组织志愿者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科普、爱心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群众感受到为民服务的真诚。将文明实践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围绕蛋鸡养殖、草莓种植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技能培训,助力农业产业增效、农民稳定增收。全年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00余次,集中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10余场。移风易俗聚焦常态化,让文明实践有韧度。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作用,依托春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组织群众开展丰富的文艺汇演和体育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以移风易俗工作为抓手,积极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争做弘扬时代新风的践行者。发挥典型模范带动作用,持续开展“好婆婆”“好儿媳”“最美志愿者”“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2023年,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0余场,评选出“好婆婆”“好儿媳”12人。记者:张瑞
    01/18
  • 多彩冬日活动丰富未成年人生活
    为丰富辖区未成年人冬日文化体育生活,近日,丹东市元宝区兴东街道积极组织各社区开展关爱未成年人“多彩冬日”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全力为孩子们创造健康、快乐的课余生活。
    01/18
  • 情暖老人心
    人世间情有千万种,对86岁的葛凤燕老人来说,来自社会的关爱,让她的生活充满了温情。葛凤燕老人无儿无女,依靠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维持生活。振兴区临江街道锦绣社区党委书记刘颂华了解辖区孤寡老人的情况后,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社会爱心人士开展关爱老人活动,并与葛凤燕老人“结对认亲”,帮助她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刘颂华定期到老人家中,详细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及生活情况,检查老人家中是否存在用火、用电、用气等安全隐患。入冬前,社区工作人员帮助老人准备取暖劈柴,给窗户钉上御寒的塑料布,让老人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每逢节假日,刘颂华还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到老人家中,帮助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一起包饺子,让老人体会到家人般的关怀与温暖。锦绣社区还联系了临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定期上门为老人体检,让老人健康安度晚年。“这些帮助我的人,虽然不是我的亲人,但胜似亲人。”葛凤燕老人称赞道。记者:吴琼
    01/17
  • 辽宁丹东:新增1000张家庭养老床位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每一年公布的民生实事是地方党委、政府对各地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个个民生工程落地见效,一件件民生实事温暖人心,随着政策举措落实落细,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展望2024年,全省各地谋划实施一系列惠民举措,用心用情写好民生答卷。“聚焦民生实事共话幸福愿景”专栏继续聚焦务实举措,各路记者深入基层采访,看民生实事如何办好办实,盼民生愿景成为幸福实景。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2024年,丹东坚持将75%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民生领域,办好10件重点民生实事,其中关心关爱“一老一幼”尤为突出。新的一年,丹东市在新改建市养老院的同时,新增县(市)区医养结合机构6个、家庭养老床位1000张、老年助餐服务网络6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75%,培育壮大银发经济和养老产业。2024年,丹东市将高起点部署、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更多专业优质资源投入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更优质的养老服务。为此,丹东市制定出台《丹东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全力推进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面向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在2023年建设家庭养老床位500张的基础上,再建设不少于1000张,提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19.65万小时。充分发挥“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出台长效政策、促进企业发展、加快设施建设等综合举措,推动街道层面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75%。同时,丹东市在2023年已建成22处长者食堂、实施普惠性助餐补贴的基础上,建设街道级长者食堂、社区级助餐点相配合的“1+N”老年助餐网络不少于6个,全面提升居家与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和质量。在养老院新改建项目实施过程中,跟踪振安区养老服务中心、凤城市凤凰谷医养中心和丹东市养老院项目进展,继续开展等级评定和安全生产评估,着力提高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和专业化水平,满足失能老年人照料的刚性需要。不仅如此,丹东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不断强化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发动专业社会组织等力量,通过送培训进机构、下社区等形式,不断提高养老护理人员和家庭照护成员的专业技能。记者:王卢莎
    01/17
  • 落实创业扶持政策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日前从市人社局获悉,丹东市落实创业扶持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2023年,共为92名创业者发放创业场地补贴27.6万元,建设13所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329户,带动就业1788人。振兴区创业孵化基地及丹东市海创空间孵化基地经我市推荐、省级专家实地评审,获评第四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称号。丹东市举办“产生你的创业想法”创业培训班33期,参训学员1650人。举办了第一期创业培训师资班,邀请国家级创业培训讲师成功培育出26名创业讲师,为丹东市开展创业培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记者:王玉
    01/17
  • 学剪纸 迎龙年
    1月12日,丹东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新春纳福,春风剪韵”非遗剪纸研学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辽宁省金剪刀王中朝老师为孩子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现场演示讲解剪纸要领和技巧。孩子们也纷纷拿起剪刀,感受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剪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记者:周广庆
    01/15
  • 送健康进社区 关爱身边老人
    日前,振兴区临江街道东昇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市第一医院开展“送健康进社区关爱身边老人”健康体检活动。活动现场,医务人员为居民提供血压、血糖、心电图、B超等项目检查,耐心解答居民疑问,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识。记者:宋永昆
    01/15
  • 书香汇聚工人村社区
    为进一步推进书香社区建设,巩固全民阅读推广成效,1月10日,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阅读浸润心灵书香汇聚力量”读书分享会活动。分享会上,居民们纷纷踊跃发言,以精彩片段朗读、好书推荐、故事分享、畅谈读书心得和收获等形式进行交流。分享会后,居民们还围绕“怎样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展开了热烈讨论。社区图书管理员给他们办理了图书借阅,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作者:沈粹
    01/15
  • 永正司机之家获评全国暖心服务司机之家称号
    日前,来自河北省的货车司机王师傅告诉记者,自己的货车由于连续多日行驶,出现了故障,于是来到了丹东市永正司机之家修车。“修车需要三五天时间,我得在这里等车修好才能走。”王师傅说,修车的这段时间,永正司机之家为他提供免费食宿,让他在冬日里觉得特别温暖。在刚刚公布的由交通运输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的全国暖心服务司机之家评选中,共评选出100个暖心服务司机之家,丹东市永正司机之家榜上有名。据了解,永正司机之家成立于2018年,位于丹东高速收费站旁2000米,是一家集车辆维修、配件销售、加油、停车食宿、超市、物流集散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永正司机之家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永正司机之家,不但为司机提供24小时餐饮服务,而且不同规格的客房也被工作人员收拾得干净整洁,尽全力为司机营造家一样的温暖。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运,永正司机之家已经做好准备,为过往司机提供停车、休息、餐饮、淋浴、洗衣、如厕等服务,司机能够实现“吃口热饭、喝口热水、洗个热水澡、停个放心车,安心睡个觉”。记者:王卢莎
    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