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情景演绎宣讲传薪火
    近日,由共青团丹东市委主办、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协办的“丹东烽火忆五四薪火传”情景演绎宣讲活动在丹东市举行。活动掀起了传承、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五四精神和铭记红色历史的热潮,为全市团员、青年呈现了一场意义非凡、震撼人心的红色文化盛宴。记者:许秋怡周广庆编辑:邹润
    04/16
  • 设备抢修“常胜焊将”
    工作32年来,辽宁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锻造分厂水电焊工刘源宾凭借精湛的焊接技术,帮助企业夺取多次大型和关键设备抢修战役的胜利,工友们都叫他“常胜焊将”。他屡次破解行业难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辽宁五一劳动奖章”、丹东市十大“金牌工人”、“丹东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刘源宾刚接触水电焊时有些不熟练,很多工作都做不好,但他不泄气,虚心向老师傅请教。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他的技能水平逐步提高,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渐渐进入自己的工作角色,成为一名优秀的电焊工。刘源宾所在的锻造分厂是公司最大的生产厂,4个厂区有许多进口生产线和关键设备,年锻造能力达15万吨以上。这些设备都是大型精密设备,他负责分厂所有生产线电加热炉的焊接维修、大型疑难工装件维修、新产品船轴割刺,以及难度较大的焊接工作。面对常年高温且危险系数较大的作业环境,刘源宾吃苦耐劳,干劲十足,以精湛的技能多次完成分厂设备的抢修和改造工作。在探伤厂房改造中,刘源宾细心观察现场,发现遮光布存在安全隐患。他利用休息时间用薄铁板做成罩子替代遮光布,消除了安全隐患。2023年底,某大型设备框架开裂。该框架结构大、焊接难度大,刘源宾通过缜密分析制定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加班加点对裂纹进行切割补焊,提前完成修复,为企业生产抢出大量时间,节省了上百万元的维修成本。在辽宁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每年生产高峰期,电炉都要24小时运转,发生故障在所难免,但在去年,刘源宾却没有接到一通报修电话。原来,早在去年初,刘源宾就和同事通过制定合理的计划方案,利用停机和换胎时间加班加点对电炉进行改造,降低了故障发生率,确保生产进度不受影响。多年来,刘源宾默默付出、毫无怨言,平均年累计加班1000小时以上。作为车间的技术能手,他还始终坚持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能水平,学习研究裂纹处理方法、应力分配、回火时效、硬度淬火等问题,成为同事学习的楷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继续发挥好自己的技术优势,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刘源宾如是说。记者:包芙蓉编辑:邹润
    04/15
  • 警务宣传 架起警民“连心桥”
    一辆蓝白相间的小推车,几张塑料椅子,几杯热茶……这不是普通的街头移动摊位,而是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六道沟边境派出所最新推出的“警务宣传服务车”。近日,这辆满载法律知识、便民服务和温暖互动的小车首次亮相居民楼间,迅速成为居民们关注的焦点。从“门难进”到“主动聊”,从“脸熟”到“人熟”,这辆小车正悄然改变着警民互动的方式,成为边境线上践行“枫桥经验”的新载体。“以前入户走访,常常遇到居民不在家或不愿开门的情况。”六道沟边境派出所所长刘洋洋坦言,城市社区警务工作面临“门难进、人难见”的难题。如何打破这层“无形的墙”?派出所民警集思广益,最终决定变“被动走访”为“主动吸引”,设计一辆集宣传、服务、沟通于一体的“警务宣传服务车”。这辆小车看似简单,实则“五脏俱全”。小车具有宣传功能,不仅携带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资料,车载喇叭还能循环播放方言版反诈顺口溜。车里准备着热水壶、急救包、雨伞等日常用品,方便群众应急使用。还有互动纽带功能,民警以“摆摊唠嗑”的方式,与居民拉近距离,搜集社情民意。居民刘先生说:“以前觉得警察都是来‘管人’的,现在才知道他们是来‘帮人’的。前几天我家楼上漏水,就是通过宣传车联系的民警,当天就解决了!”在一旁带孩子晒太阳的陈女士则表示,带孩子散步时顺便学法律知识,平时带娃焦虑的情绪,也可以通过和民警聊天得以排解,这种服务很贴心。正当民警与居民们聊得热火朝天时,一群幼儿园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路过。孩子们被色彩鲜艳的宣传车吸引,纷纷围了上来。“警察叔叔,这个真的是‘警车’吗?”一个小男孩好奇地问。见孩子们兴趣浓厚,民警索性现场开起了“法治小课堂”,让孩子们触摸警用装备,了解警察的日常工作。六道沟边境派出所的创新举措抓住了城市社区的“人情痛点”,用“移动茶桌”替代“办公桌”,本质是警务理念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这种“零距离”互动,不仅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正如教导员黄岩所说:“最好的防控,是让群众真心把警察当自己人。”记者:唐羽廷康乐编辑:邹润
    04/15
  • 工人村社区开展未成年人家长学校消防知识宣传活动
    4月11日上午,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在辖区博艺幼儿园开展了未成年人家长学校消防知识宣传活动。社区工作人员邀请专业的消防人员进行现场讲解和演示,详细介绍了常见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并邀请家长和小朋友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在互动问答环节,小朋友们积极举手,踊跃回答问题,现场气氛热烈,社区工作人员还向家长们发放了消防安全宣传手册。作者:沈粹编辑:邹润
    04/14
  • 这里有一支社区民乐团
    元宝区广济街道平安社区有一支居民自发组织的社区民乐团,每周定期排练,用音乐传递温暖,促进邻里和谐。图为近日民乐队正在排练。记者:张尧编辑:邹润
    04/14
  • 社区邻里携手 守护高龄老人
    近日,在站前街道四街社区,一位平日里热心邻里的居民偶然发现,白山小区内一位高龄老人在家中不慎摔倒,身旁没有亲属,立即将这一情况发布在了小区微信群中。四街社区的网格员第一时间捕捉到了这条求助信息。他们迅速行动,首先尝试联系老人的家属,然而,电话那头传来关机提示音。网格员随即向派出所求助,查询老人其他家属的联系方式。与此同时,社区民政副主任也加入救援行动,通过微信语音,不断尝试与老人家属取得联系。兼职网格员孔祥征在联系家属的同时,突然想起有位居民持有老人家的备用钥匙,立即与其取得联系。两人一路小跑,火速赶到老人家中。门打开的那一刻,只见老人倒在地上,表情痛苦。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老人扶到床上,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并仔细查看老人的身体状况,确认无明显外伤后,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当晚,社区党委书记和兼职网格员再次来到老人家中慰问。此时,老人家属也已赶到。“老人年岁大了,身体脆弱,身边一刻都不能离人。往后一定要多留意老人的日常起居,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找社区帮忙。”面对社区的关切和帮助,老人家属表达了感谢。记者:张津硕编辑:邹润
    04/14
  • 情暖“星星的孩子”
    连日来,丹东市各级残联组织精心策划、举办了一系列富有深意且精彩纷呈的活动,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带去温暖与关爱。丹东市残疾人服务中心联动多家机构开展系列公益活动,主题宣教讲座、融合游戏实践、设立科普展台进行成果展示等形式,覆盖医疗康复、教育融合、社会倡导三方面,累计服务57组家庭,发放科普材料500余份,营造全社会关爱孤独症群体的氛围。振安区残联以“守护孤独症儿童成长”为主题,联合定点康复机构爱卓恩优化发展中心,开展“世界孤独症日”融合活动,邀请普通儿童共同参与课程,在协作中培养集体意识;在非洲鼓律动教学中,通过音乐节奏建立默契,用肢体语言突破交流障碍;在风筝绘画创作中,共同绘制出充满想象力的艺术作品。这些沉浸式体验打破了传统助残活动的帮扶模式,助力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东港市特殊教育学校邀请孤独症儿童家长开展座谈活动,介绍了学校在孤独症康复训练领域的发展历程与成效,并借助网络典型案例视频,展示助力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的方法,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潜在能力与兴趣爱好,为家长提供教育思路与方向。座谈环节,家长代表分享和探讨孩子们的成长历程,增强了家长们对孩子教育与康复的信心。活动搭建家校共育的平台,增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能力,共同护航孩子的健康成长;东港市大东街道育才社区联合东港市嘉谊影城开展观影活动,东港市童盈心理培训班60余名残疾儿童及其家长共同观看电影《哪吒2》。观影过程中,残疾人工作者、老师及家长时刻关注孩子们的情绪,耐心解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活动不仅丰富了孤独症儿童的精神生活,同时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户”。陪同观影的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放松和交流的机会。他们相互分享着照顾孩子的经验和心得,彼此鼓励、相互支持。我市各级残联组织通过开展一系列关爱孤独症儿童活动,唤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携手各方力量为更多“星星的孩子”点亮“浩瀚的银河”。记者:包芙蓉编辑:邹润
    04/11
  • 眼科义诊服务居民
    近日,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联合何氏眼科开展了眼科义诊活动,吸引众多居民参与。医护人员携带视力检测仪、眼压计、裂隙灯等设备,为居民们提供全面的眼部检查,针对大家的眼部状况给予专业诊断,并为存在眼部问题的居民提供个性化治疗建议,指导日常护眼注意事项。此次义诊活动共服务居民120余人次。作者:沈粹编辑:邹润
    04/11
  • 百岁党员映初心 暖心寿礼传敬意
    近日,在纤维街道黄海社区,一场充满温情的百岁寿宴,为社区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暖色调。社区党总支、辖区老党员以及民警齐聚一堂,共同为百岁老党员毕庶通庆祝生日,向这位有着68年党龄的老党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当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毕庶通老人家中,屋内满是温馨与喜悦。虽已百岁高龄,但毕庶通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的痕迹,是人生阅历的最好见证。回顾毕庶通老人的党员生涯,他用近七十年的坚守诠释着对党的忠诚。作为一名普通工人,他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一丝不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责任与担当。老人性格和善,邻里间谁有难处,总是热心帮忙。曾经,社区道路坑洼不平,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老人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积蓄,四处奔走联系维修师傅,一心只为大家铺平出行道路。即便如今年事已高,他仍时常惦记着社区的大小事务,那份认真与执着,令人动容。在家庭里,毕庶通老人是家族的精神支柱。已是四世同堂的他,通过言传身教,将乐于助人的好品格传承给晚辈。家中围坐时,他总是给孩子们讲述年轻时的奋斗故事,分享党的光辉历程,鼓励他们积极向上,为社会贡献力量。在他的影响下,晚辈们也都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延续着这份优良家风。毕庶通老人热爱学习,始终紧跟党的步伐。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党课、党日活动他从未缺席。活动中,他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感悟,朴实而深刻的话语,让年轻党员深受启发。即便现在视力不佳,他仍坚持让家人为他诵读重要著作,时刻关注党的动态,学习党的先进理论。这场特殊的庆生会,不仅仅是对毕庶通老人百岁寿辰的庆祝,更是一次信仰与精神的传承。老人用一生的坚守,书写着对党忠诚、对人民热爱,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激励着辖区居民,也为年轻党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记者:张津硕编辑:邹润
    04/11
  • 打造“枫桥经验”丹东样板
    25年没有回娘家,近日,家住东港的王女士终于与父亲团聚。25年前,因父母不同意王女士的婚事,她便再也没回过娘家。一次,父亲生病住院,要求王女士拿5000元手术费,王女士拒绝,父亲便来到了司法所“告”女儿。“老蔡调解工作室”耐心向王女士讲明赡养老人义务,并抓住了王女士即将当婆婆的契机,让她换位思考,王女士感同身受,流下了悔恨的泪水。“老蔡调解工作室”的首席人民调解员蔡立山,曾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在我市像“老蔡调解工作室”这样的金牌调解工作室还有不少,它们在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某小区的业主刘某拖欠物业费万余元。物业公司与刘某找到“党代表+志愿者+学雷锋标兵调解团队”,希望能解决这件“闹心事”。调解团队向矛盾双方释法明理,最终刘某决定补交拖欠的物业费,矛盾就此化解。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市委关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践活动要求,近年来,市司法局进一步加强全市调解工作品牌建设,持续提升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市司法局相关部门到各县(市)区走访,指导推进创建“金牌调解团队”。其中,“党代表+志愿者+学雷锋标兵调解团队”“胡博士涉外纠纷调解室”“拘调对接调解室”“老尚个人精品调解室”“洋洋法律顾问调解室”“亮亮警官调解室”等“金牌调解团队”不断涌现,打造具有丹东特色的“枫桥经验”新样板。市司法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金牌调解团队”成员由法律工作者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他们专业性强、调解工作规范化水平高,能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除此之外,“金牌调解团队”在有效解决当事人实际问题的同时,能从心理层面为当事人提供疏导与支持,实现“事”与“心”的双重调和。记者:刁庆峰编辑:邹润
    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