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专员“跑腿” 换证更方便
    “政务专员的‘跑腿’服务,实打实地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3月27日,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辽宁丹东石油分公司负责人徐宝鑫拿到“新证”,对市应急管理局政务专员的全方位服务赞不绝口。近日,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市数据局相关工作人员在中石油丹东分公司和中石化丹东分公司调研时了解到,这两家企业2025年在丹东地区需换证的经营主体数量有70余个,面对企业换证数量较多、上报材料繁杂等问题,市应急管理局在以往推行的许可证到期“提醒办”、重大项目审批“催着办”等特色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主动与市数据局和局机关相关科室沟通协调,形成“部门联动、科室协同”的工作格局,创新设置政务专员,在主动服务上做“加法”,在审批流程上做“减法”,推出“上门全流程帮办代办跑腿和新证照送达到企”两项服务,大大提高办事效率,减轻企业负担。政务专员“跑腿”是市应急管理局2025年政务服务创新的生动实践。接下来,市应急管理局政务专员将继续通过“跑腿”服务,为企业带来高效、便捷的政务体验,助推企业健康发展。记者:于国洪
    04/02
  • 银发管家队 居民“主心骨”
    在丹东市兴东街道泰美社区九江公寓小区,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银发管家队”。这支由退休老人杨积学、王春平和滕学金组成的网格员团队,用他们的“夕阳红”温暖着整个社区,成了居民们的“主心骨”。“银发管家队”把关爱重点聚焦在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群体。他们定期主动上门探访,为老人们送去关怀与温暖。一位84岁的老人因腿部受伤行动艰难,其老伴也已年过八旬。管家队得知情况后,将老人家列为重点关怀对象,隔三岔五就前去探望。今年1月,我市出台80岁以上老人享受高龄补贴政策,管家队第一时间将喜讯告知老人,并耐心协助整理申报材料,帮助老人顺利享受到政策福利。截至目前,“银发管家队”已探望数十户高龄家庭,他们用细致入微的关怀,让社区高龄老人真切感受到社区的温暖与关怀。凭借丰富的人生经验与对社区的熟悉,“银发管家队”担当起社区调解专家的角色。今年2月,九江公寓一楼商铺因楼上漏水致使天花板损毁,严重影响正常经营。店主焦急求助,管家队迅速响应,通过电话联系到楼上住户,并协调物业找来专业维修人员。在管家队的不懈努力与耐心调解下,漏点被及时修复,邻里间的矛盾也随之化解。3月1日晚,园区内一位79岁老人突发急病,家属紧急拨打120。“银发管家队”得知消息后,争分夺秒与物业沟通开启大门,并在路口引导救护车,成功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为老人的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3月8日,2号楼2单元走廊突发冒烟,疑似电表箱起火,情况危急。管家队第一时间携带灭火器奔赴现场,尝试控制火势无果后,果断报警,并有序疏散周边群众。消防员到场后,迅速扑灭大火,整个过程无一人伤亡。“银发管家队”的三位老人虽已退休,却以满腔热忱投身社区治理,用点滴行动诠释着奉献精神。在他们的努力下,九江公寓小区洋溢着和谐与温暖。记者:张津硕
    03/31
  • 共建特教服务新体系
    日前,丹东市残疾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前往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参观交流活动,旨在深入了解特殊教育教学,探寻残疾人培训与就业合作的新路径,助力特殊教育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活动中,参观人员深入课堂,细致观摩特殊教育课程,认真记录教师教学过程。丹东市特殊教育学校详细介绍了师资力量、教学特色课程、现阶段学生状况以及已毕业残疾学生的情况。双方结合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身体状况、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特点,深入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共同探讨适合学生的技能培训与就业方向,初步拟定了包含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等内容的合作框架。接下来,丹东市残疾人服务中心与市特殊教育学校将打造闭环式服务体系:0-8岁儿童,在康复中心接受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8-16岁学生,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系统学习,提升知识与技能水平;16岁后,学生在残疾人服务中心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及岗位推荐,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从出生到步入职场的全方位支持,助力他们顺利迈出融入社会的关键一步,实现从成长到就业的无缝衔接。今后,双方将依据合作框架,逐步推进各项合作,持续完善特殊教育学生的培训与就业服务,让更多特殊教育学生获得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在社会舞台上绽放光彩。记者:包芙蓉
    03/31
  • 携手共筑听力健康防线
    近日,由丹东市残联主办、市公益助残协会承办的“健康聆听无碍沟通”爱耳日主题宣传暨学雷锋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在万达广场举办。活动旨在落实《丹东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加强听力残疾预防宣传教育,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活动现场,丹东谦四合网络文化有限公司与市公益助残协会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拍摄公益助残视频,通过自媒体记录残疾人生活,增进社会对残疾人的了解与支持,推动公益助残宣传工作迈向新高度。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带来了专业的耳部健康科普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耳部结构、常见疾病及保健方法,让观众受益匪浅。市中医院还在现场设置义诊区域,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文艺表演贯穿活动全程,12个节目轮番上演,涵盖舞蹈、独唱、合唱、朗诵、三句半等多种形式。中小学生公益平台助残服务队与听障儿童进行了融合表演,展现了科技助残改变生活的力量。助残志愿者的精彩表演,传递着爱与温暖,营造了关爱残疾人的浓厚氛围。问答环节围绕爱耳知识设置问题,吸引众多市民踊跃参与。活动现场还播放了耳保健操视频,引导市民做好日常耳部保健。市残疾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现场宣传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和辅助器具科普知识,提高了市民对相关政策和知识的知晓度。此次活动不仅是爱耳知识的普及和爱心的传递,更是丹东市在残疾人事业和听力健康领域的一次积极实践。下一步,市残联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各县(市)区开展听障人士康复需求摸底工作,重点关注0-14周岁听障儿童,确保人工耳蜗植入及基本康复服务需求调查全面、精准,让每一位有需求且符合救助条件的听障人士都能享受到救助政策。同时,持续加强与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的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度,营造关爱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丹东市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记者:包芙蓉
    03/31
  • 聚焦“一老一小” 共筑和谐家园
    法院工作人员上门关爱老人。在构建和谐社区的道路上,珍珠街道东升社区始终把目光聚焦在“一老一小”这两个特殊群体上,积极作为,联动各方力量,用一系列温暖而务实的举措,为社区居民勾勒出一幅幸福美好的生活画卷。近日,东升社区与市中级人民法院携手,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了一场充满温情的慰问关怀活动,为老人们送去生活必需品。同时,法院工作人员就地开设法律知识微课堂,针对养老诈骗、赡养纠纷等老年人常见法律问题,结合真实案例深入讲解,答疑解惑,切实增强了老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社区还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为联系点,派遣工作人员定期陪老人聊天,并为80岁以上老人办理高龄补贴,确保他们都能享受到政策福利。除了关爱老人,东升社区也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成长。社区与珍珠路派出所联合开展反恐演练活动,模拟暴恐分子闯入校园的场景。民警与学校安保人员紧密配合,迅速制服“暴恐分子”,及时解除危机。演练结束后,民警为学生们讲解了反恐防暴知识,通过现场演示和互动,让青少年们对反恐防暴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此外,社区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和生活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组织绘画、书法等兴趣小组,助力青少年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精神世界。记者:张津硕
    03/28
  • 义诊服务来到“家门口”
    近日,丹东市职工疗养院党员干部走进共建共促单位元宝区七道街道七道社区,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市职工疗养院工作人员连续4年到七道社区开展义诊服务。职工疗养院精心挑选医术精湛、富有爱心和耐心的医护人员组成义诊团队,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活动现场,医护人员为居民进行血压测量、心肺听诊等常规检查,并提供治疗建议。此次活动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免费的健康检查和咨询服务,提高了居民的自我保健能力。市职工养老院通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增强了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记者:包芙蓉
    03/28
  • 文明实践活动 擦亮幸福底色
    近日,丹东市金山镇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自身特点和群众需求,持续推出多种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丰富辖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石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们自发走上舞台,带来精彩的舞蹈和热闹的秧歌表演,并穿插趣味十足的娱乐活动。欢快的节奏、灵动的舞姿,不仅展现了村民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更将他们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黑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的趣味体育运动会,点燃了村民们强身健体的热情。他们或是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或是在场边为队友加油助威,欢声笑语回荡在广场的每一个角落。村民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乡村氛围。金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利用奶场村大集人流量大的时机,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设立宣传点位,吸引了大量群众参与问答。大家在思考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将交通安全知识牢记心间。宗裕一社区则组织网格员和老党员开展了卫生清扫活动,老党员以身作则,网格员积极行动,带动了众多居民共同参与。下一步,金山镇将不断挖掘群众需求,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文明实践内容,让更多群众参与其中,收获更多的幸福感。记者:张津硕
    03/28
  • 幸福新社区里的“春日脉动”
    3月春风催新绿,丹东市振安区鸭绿江街道东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换上“春季服务清单”:老人们在多功能健身区接受八段锦教学,孩子们在图书角翻阅绘本,“党群微客厅”里居民在咨询政策……“现在大事小情都能在家门口解决,社区服务就像春日暖阳,照得人心里亮堂堂的。”居民王大爷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振安区“幸福新社区”的和谐图景。振安区推行“党建+网格”融合模式,将辖区划分为551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551人、社区工作者190人,整合党建、综治、民政等资源,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今年以来,累计解决居民诉求22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9.2%,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在珍珠街道振安社区,新安装的4盏太阳能路灯温暖着夜归人的脚步;在东泰社区,“党群微客厅”已成为收集民意的“前哨站”,网格员持证上岗、亮牌服务,工作联系卡覆盖所有住户……网格员小李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入户常被当成推销员,现在群众老远就招呼进屋喝茶。”这种转变,正是党群连心桥越筑越实的生动写照。记者王卢莎
    03/28
  • 社区活动队 满满幸福感
    近日,记者来到丹东市鸭绿江街道东泰社区,发现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已然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居民们参与文化活动的身影,与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绘就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社区生活画卷。每周三,书法爱好者们准时相聚参加篆刻培训班。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们认真学习握刀姿势、章法布局等知识技巧,从临摹经典逐步迈向独立创作,用刻刀在方寸之间镌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社区合唱团由退休人员组成,虽告别工作岗位,但对生活的热情不减。他们每周在社区活动室排练,学习科学发声,演唱经典老歌与流行新曲,悠扬歌声不仅丰富了退休生活,更让社区充满欢乐。乒乓球爱好者们每日早晚聚集在球台前,无论技术高低,都在挥拍切磋中享受运动快乐,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用小小的乒乓球传递着邻里间的友谊与温暖。舞蹈队积极学习柔力球、伞舞等新兴舞蹈形式,她们优美的舞姿、整齐的动作,展现出社区居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每逢节日庆典,还会献上精彩表演,为社区增添喜庆。民乐队中,二胡、笛子、琵琶、古筝等乐器在居民手中奏响,演绎出经典曲目,乐声悠扬,带领大家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评剧戏团成员用心排练,将经典剧目搬上社区舞台,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领略戏曲魅力。东泰社区的这些活动队伍,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增进了邻里交流,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在这里,每个居民都能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收获快乐。记者:张津硕
    03/27
  • 传承红色基因 坚定从军信念
    3月11日,振兴区人民武装部组织2025年春季预定新兵,前往丹东市鸭绿江双拥文化研究院、丹东红色印记主题馆,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从军信念”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引导他们以昂扬斗志投身强军兴军新征程。在丹东红色印记主题馆,预定新兵们认真聆听讲解,透过一幅幅珍贵历史照片、一件件厚重革命文物,回顾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深切感受革命先烈保家卫国、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随后,志愿军老战士胡长哲深情讲述了与黄继光母亲邓芳芝“家书情”背后的动人故事,深深打动了现场每一位青年。大家激动地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一定会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刻苦训练,争取早日成为合格军人。鸭绿江双拥文化研究院负责人对记者说,“丹东是英雄之城,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我们期望借‘行走的思政课’,让青年在感悟历史中坚定信仰,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军实践。”下一步,研究院将配合人武部持续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助力新兵快速融入部队。参观结束后,预定新兵们纷纷表示,会以此次活动为新开端,将红色精神融入血脉,信念坚定地投身军旅,在军队中磨砺自我,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记者:于上茹
    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