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防演练护幼苗 筑牢校园安全墙
近日,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联合辖区幼儿园开展“消防演练护幼苗,筑牢校园安全墙”活动。记者:张津硕编辑:邹润
04/10 - 防震减灾 安全“童”行
3月31日是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当天,丹东市应急管理事务服务中心联合丹东地震监测中心站、凤城市应急管理事务服务中心,在凤城市大梨树小学举办防震减灾活动。本次活动涵盖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科普讲座及知识竞答。随着警报声响起,演练正式开始,全校师生按照预定方案迅速有序撤离教室,沿着疏散路线快速到达安全区域,整个过程紧张有序,充分展现了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演练结束后,丹东地震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围绕地震基础知识、应急避险技巧和自救互救方法,开展防震减灾科普讲座。“理论知识+互动体验”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为打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于国洪编辑:邹润
04/10 - “熊猫电工”为爱“挽袖”18年
52岁的孙广忠是国网丹东供电公司草河区的供电所员工,群众眼中的“热心肠”,只因他18年来坚持做一件事,大伙还亲切地称呼他为“熊猫电工”。日前,孙广忠和同事到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助学活动,当天,他再一次走上移动献血车,为需要的人捐献400毫升“熊猫血”。孙广忠是罕见的Rh阴性血型,俗称“熊猫血”。据统计,在我国,Rh阴性血在人群中占比约0.4%,此前“熊猫血”只能现用现献不能储存,始终处于紧急供需状况。18年来,孙广忠每次接到血站的紧急求助电话,都爽快答应,风雨无阻地赶到血站献血。每当谈及此,孙广忠总是淡淡地回应:“能帮助有需要的人,我感到很自豪。”今年3月,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开展“电力雷锋进校园光明护航助成长”活动,孙广忠第一个报名参加,他和同事带着专业设备深入各所学校,对校园内的配电间、供电线路、用电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校园安全用电、可靠用电。在孙广忠的带动下,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员工自发踊跃献血,“孙大哥献血18年,我这才第三次献血。”该公司青年员工张岩表示,虽然自己的血不如“熊猫血”珍贵,但只要能帮助到别人,会坚持捐献下去。记者:邢漫编辑:邹润
04/10 - 解锁老旧小区“逆生长”的幸福密码
“有问题就找赵书记,准能解决。”居民把她当“主心骨”,这一份份沉甸甸的信任,源于她日复一日地坚守。她,投身社区工作18年,始终与居民拧成一股绳,全心全意为居民着想,既是社区的“当家人”,也是居民的“定心丸”。她,从下岗女工到全国三八红旗手。她,就是元宝区兴东街道泰美社区党委书记赵玉霞。2020年初,泰和花园小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程,“老楼装电梯”成为小区居民热议的焦点。“电梯噪声大不大?”“我家住一楼,会不会影响采光?”“电梯后期找谁维护?”……面对居民们提出的诸多疑惑,赵玉霞认识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件造福居民的好事,但好事办好不容易。“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只有把‘针’穿进去,把‘线’理顺了,才能破解难题,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为了消除居民顾虑,赵玉霞领着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网格员们,放弃周末休息,逐户上门征询居民意见,并组织居民到有电梯的小区参观体验。经过不懈努力,电梯加装工程从最起初的4个单元增加到12个单元。“现在出门方便多了,再也不担心爬不动楼梯了!”家住6楼的刘玉盛老人高兴地说。在泰和花园小区改造期间,累计拆除违建300余平方米,规划停车位130个,同时制定了《小区居民行为准则》,并选聘了物业公司,不仅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社区服务功能也得到了极大丰富与完善。2020年,泰和花园小区改造项目代表辽宁省参加了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城市建设博览会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成果展,其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一个好的社区不仅需要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还需要高效的管理方式。”泰美社区地处老城区,周边有市场、学校、大型超市,人口密度大且流动性强,日常管理任务繁重。赵玉霞意识到,仅凭社区力量难以解决居民遇到的各种困难,需要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依托元宝区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契机,泰美社区搭建了智慧党群服务平台,作为丹东市首个网格化管理社区试点运行。社区被划分为8个网格,建立7个网格党支部,共有18名网格员、50名服务网格党员志愿者,5000余人口全部纳入网格管理。通过建立居民及商户等各类信息台账,完善网上受理、任务分办、结果反馈等工作机制,社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点面覆盖、动静结合”的智慧化网格管理体系,实现了“一张网”管到底。工作期间,赵玉霞发现社区内活跃着一群多才多艺、热心肠的居民。为了让他们各展其能,社区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从最初的文艺骨干组成的文艺服务队,到退休党员组建的“红枫党员志愿服务队”,如今泰美社区已有12支志愿者服务队,注册志愿者1256名,实现了社区治理的全民参与。目前,泰美社区智慧党群服务平台吸收了越来越多志愿者组成网格员,他们凭借对环境的熟悉,及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隐患、实时反馈结果,极大地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平台运行以来,成功排查矛盾、处理纠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628个,办结率99.2%,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社区工作就像一块磁铁,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就能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身边。”如今的泰美社区从“老旧破小”变身“幸福家园”,居民态度由“牢骚满腹”转为“交口称赞”,社区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辽宁省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示范社区、辽宁省妇女先进之家、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创建成为综治零发案、安全零事故、违建零盲区、居民零越访、就业零失业的“五零社区”。自2010年担任泰美社区党委书记的赵玉霞,正是靠“群众工作法”带领社区从内到外发生巨变,成为老旧小区“逆生长”的范本。记者:栾柏醇编辑:邹润
04/09 - 走进红色景区 厚植家国情怀
清明小长假期间,鸭绿江畔滨江路上游人如织、车水马龙,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共享春日好时光。图为4月4日,鸭绿江断桥景区迎来11384名游客,省内外游客走进红色景区,聆听英烈故事,厚植家国情怀。记者:刘海东编辑:邹润
04/09 - 赓续红色血脉 凝聚振兴力量
4月2日,在振兴区烈士陵园举行了一场主题为“清明祭英烈”的实践活动,志愿军老战士和驻军某部官兵、振兴区委组织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站前街道办事处、鸭绿江双拥文化研究院、六纬路小学新区分校等20余家单位的党员代表、学生代表近300人参加了活动。当天9时30分,活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启幕。全场默哀1分钟,深切缅怀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在《献花曲》的深情旋律中,礼兵将象征敬仰与追思的花篮敬献于烈士纪念碑前,寄托对英烈的无限哀思。全体人员依次瞻仰烈士纪念碑,并擦拭墓碑。志愿军老战士刘克二、刘吉惠、姜守英在祭扫过程中深情讲述了战友们的英雄事迹,让在场人员深受感动。参加活动的党员群众纷纷表示,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振兴发展事业,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记者:于上茹编辑:邹润
04/09 - 服务进社区 健康连万家
近日,振兴区临江街道清花园社区开展“服务进社区,健康连万家”公益活动。医护志愿者为居民义诊,解答健康问题咨询,送去健康关怀。记者:张尧
04/09 - 上门服务解民忧
“警察同志,我母亲身份证丢了,办不了医保手续,想让你们帮帮忙。”近日,丹东边境管理支队鸭绿江边境派出所综合窗口接到群众求助电话。民警通过上门服务的方式,解决群众的急难事。接到求助电话后,民警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得知申办人因为身体不好,无法去派出所补办身份证。民警将居民的实际困难向上级部门作汇报说明,申请使用外接指纹采集设备进行上门服务,为申办人补办身份证。随后,民警携带设备来到申办人住处,耐心采集照片和指纹信息,帮助群众在最短时间内办好身份证。近年来,鸭绿江边境派出所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推出“上门办”“预约办”“延时办”等便民举措,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记者:刘作庆
04/09 - 暖心志愿行动共筑和谐邻里
在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积极探索新路径,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有效促进邻里关系和谐,为构建温馨和睦的社区环境持续助力。工人村社区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免费为居民磨剪子戗菜刀,维修自行车、理发;关爱特殊群体,定期上门探访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及时提供帮助;积极参与居民纠纷调解,及时化解矛盾,受到了辖区居民的肯定和赞扬。作者:沈粹
04/09 - “志愿蓝”+“公安蓝” 共绘群防群治“同心圆”
派发普法宣传单、收集群众法律需求、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排查风险隐患点位……近日,在振兴区汤池镇,随处可见一群“蓝马甲”忙碌的身影,一幅生动的基层治理画卷正徐徐展开。“志愿蓝”与“公安蓝”携手共进,打造汤池“平安蓝”群防群治品牌,为汤池镇的繁荣稳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大爷,您点这个按钮,反诈APP启动后就能帮您拦截诈骗电话啦。”街头巷尾,志愿者与民警耐心地为村民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详细讲解其功能。“蓝马甲”普法小分队凭借对当地情况的熟悉,将民法典、交通安全法、土地管理法以及全民反诈知识带到村民身边。无论是乡村小路还是田间地头,都是他们的普法阵地。通过面对面交流,切实提升了村民的法律意识和防骗能力。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蓝马甲”巡逻小分队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入户走访。面对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志愿者们结合身边案例,以拉家常的方式巧妙说理,刚柔并济,努力将矛盾化解于萌芽。他们及时掌握社情民意,排查风险隐患,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蓝马甲”志愿服务小分队与民警密切配合,走进集贤村蓝莓大棚,助力春耕。他们学习育苗技术,帮忙播种、浇水,以实际行动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同时,根据大棚分布和蔬菜生长阶段,灵活调整巡防力量,有效遏制涉农违法犯罪。“我们晚上从大棚回家的路上,时不时看见警察和警灯,心里安全了很多,也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了信心。”一位菜农说。记者:张津硕
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