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第七届东北三省魔术展演辽宁省10个作品获奖,表演者平均年龄27岁——新锐挑大梁 辽宁魔术后劲十足
    魔术《百花争春》将古典戏法元素与现代魔术结合,整个表演既有古朴典雅的韵味,又不失现代审美的新意,深受观众欢迎。核心提示7月24日,由中国杂技家协会、吉林省文联、辽宁省文联、黑龙江省文联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东北三省魔术展演在长春落下帷幕,来自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的29个魔术节目同台竞技,我省《百花争春》《繁花》等10个魔术节目荣获最佳节目和优秀节目奖。这些作品既有我国传统的戏法,又有时尚魔术空间的表达,且表演者七成为90后,展现了辽宁魔术艺术朝气蓬勃的生命力。从形式到内容获奖作品新意迭出东北三省魔术展演创办于2014年。本届展演节目分为近景魔术和舞台魔术两组,内容以健康向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时代主旋律内容为主。展演新作品层出不穷、精品接连不断。我省王艺博的《百花争春》、孙士杨的《店小二》、赵佳琪的《登鹳雀楼》、高祥华的《许愿卡》4个节目获评最佳节目。辽宁省杂技家协会秘书长张建军说:“本届展演中,辽宁获奖魔术作品突出一个‘新’字。既有古彩戏法的传统节目,也有多元素相融合的创新节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秀的魔术节目应该关注社会生活,有主题寓意和思想交流,有想象空间和情感共鸣。《许愿卡》讲述的是一个流浪汉对金钱无比渴望,从而产生了幻觉的故事。该作品不仅追求形式上的“新”,而且对不同魔术的形式进行融合,最终实现内容上的“新”。同时,该作品也在人物和剧情设计上对自身形象进行了突破,从整体上打破了观众对传统魔术师的固有认知,以流浪汉角色为切入点,加强了角色和剧情的冲突,揭示了做人要脚踏实地的主题。运用戏剧创作理念提高魔术的艺术性,是另一种创新。《店小二》将我国古代小饭馆的店小二如何为顾客服务表演得淋漓尽致。店小二利用魔术手法将美酒佳肴逐一变出来,并把我国古彩戏法中落活的十八件和罗圈献彩相结合,极具戏剧性,现场观众拍手叫绝,带给观众以“新”的视觉享受。半数获奖作品表演者为在校大学生在舞台艺术多元化时代,观众对魔术的好奇感和审美需求持续提高,魔术节目创作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有关魔术创新融合的实践,引发了魔术界求新、求变、求异的创作实践。好的魔术节目创作应该从选题入手。鲜明的主题可以赋予魔术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内涵,也是连接观众和节目的桥梁。在第七届东北三省魔术展演上,获评优秀节目的《幻象飞鸽》《繁花》《千术之王》《三仙归洞》《想象时间》《找4A》展现了我省魔术艺术创新融合的实践成果。其中,赵佳琪表演的《登鹳雀楼》采用魔术的方式,进行诗画创作,是前所未有的创新表达。通过4种极具视觉效果以及情节反转的设计,配合精心设计的台词,变出了4句古诗。最终这4句古诗形成了一幅精美的诗画作品,同时舞台屏幕上还出现了真正的鹳雀楼影像。“《登鹳雀楼》设计的初衷就是要弘扬中华传统的古诗词文化,现场观众的掌声说明达到了此目的。”赵佳琪对记者说。而《百花争春》将古典戏法元素与现代魔术相结合,使得整个表演既有古朴典雅的韵味,又不失现代审美的新意。在舞台布置上,将戏法表演与花卉艺术相融合,犹如春日百花争艳的盛景。魔术节目中,角色是表演的核心,角色要立得住,其形象的塑造还需结合魔术师自身特点、特长,这样表演才有真实感、自然感。本次获奖的10个节目的表演者均为我省魔术界新锐,年龄最大的39岁,最小的20岁,平均年龄只有27岁。大连理工大学的学生田思邈和陈薪逾表演的《千术之王》《三仙归洞》、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王慧源表演的《找4A》等魔术作品,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体现出我省高校魔术社团在人才梯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省杂技家协会主席安宁说,东北三省魔术展演已成为推动东北区域魔术发展和人才交流的重要平台。前段时间,我省两个魔术节目获第十二届中国杂技金菊奖,从这次参加展演的年轻选手身上,看到了辽宁魔术艺术的后劲儿。“这次展演我省选手都很年轻,其中不乏优秀人才和可塑性强的作品。10月,省文联还将与团省委共同主办‘辽宁省大学生魔术周’,相信会有更多优秀魔术人才和作品不断涌现。”省文联副主席林喦说。
    08/01
  • “化石之都”展新颜——朝阳市龙城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花鸟源头,文明曙光。地处朝阳市龙城区的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是在化石原产地建设的遗址性主题公园。景区赋存的古生物化石创下了数量最多、种属最全、层位最多、密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科研价值最高的6个世界之最。近年来,龙城区积极讲好化石故事,举办系列文旅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持续聚人气、促消费,让文体旅融合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此外,龙城区还坚持项目为王,围绕钢铁冶金、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今年上半年,全区开复工项目106个,全面筑牢经济发展“压舱石”。实施“数字龙城智造强区”战略,把数字赋能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手段,龙城区政府获评辽宁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县(市)区。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木化石林。(来源:由龙城区委宣传部提供)讲好化石故事打造特色文化品牌7月20日,朝阳市举办第二届化石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化石文化学术交流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巴西科学院院士汪筱林等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朝阳市委、朝阳市政府主办,朝阳市龙城区委、区政府承办。活动以“科研与保护并重,科普与文旅同行”为主题,秉承“研究好、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的理念,针对朝阳古生物研究、科普教育、遗址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等进行研讨,加快朝阳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花鸟源头,文明曙光。朝阳作为热河生物群分布的核心地区,保存了完整精美、种类多样、数量丰富的化石标本,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中生代化石宝库。朝阳被誉为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地处朝阳市龙城区,是在化石原产地建设的遗址性主题公园。景区赋存的古生物化石种类,几乎涵盖了中生代向新生代过渡的所有生物门类,记录了地球生命演化史上非常重要的阶段,创下了数量最多、种属最全、层位最多、密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科研价值最高的6个世界之最。在开幕式上,举行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朝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与国内知名院校共建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刘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巴西科学院院士汪筱林等专家学者出席揭牌仪式。仪式现场,龙城区向万晓樵、任东、王原等7位专家学者颁发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朝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专家顾问聘书;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山大学生态学院等12所高校代表共同为教学实践基地揭牌。据介绍,此次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朝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与国内知名院校共建教学实践基地,是满足古生物学科学研究、教学讨论、师生培训需求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校馆合作迈上新台阶。这不仅对提升古生物学科研水平、促进科学发现、推动科学普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对宣传朝阳化石文化、打造朝阳化石品牌起到积极示范作用。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贡献力量。揭牌仪式后,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1号遗址馆、朝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地质长廊及化石林。在解说员的引导下,大家边走边看,不时在精品展陈前驻足询问、互动交流。专家学者们对以数量最多、种属最全、层位最多、密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科研价值最高6个世界之最闻名于世的朝阳古生物化石资源,以及朝阳在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开发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大家表示,朝阳的化石资源令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被誉为“世界级的化石王国”“世界化石宝库”当之无愧。希望进一步加强与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朝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的战略合作,以教学实践基地的成立为契机,在古生物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朝阳,了解朝阳精美的化石以及灿烂的历史文化。孩子们参观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来源:由龙城区委宣传部提供)坚持项目为王筑牢经济发展“压舱石”日前,朝阳钢铁100兆瓦超高温亚临界煤气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机组主辅系统运行正常,各项指标稳定。超高温亚临界煤气发电技术主要是利用煤气燃烧加热产生的蒸汽推动汽轮机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该技术作为钢铁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增效的“法宝”,是破解绿色发展瓶颈、主动融入国家“双碳”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据悉,该项目投运后,在满足企业生产用电需求的前提下,将显著提升企业副产煤气资源及蒸汽的综合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自发电比例,降低能源成本,预计发电综合热效率将提升14个百分点,年增发电量可达3亿千瓦时。同时,将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改善企业周边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年初以来,龙城区紧紧围绕钢铁冶金、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全区上下坚持项目为王、落地为要,强化专班推进,做实全要素保障、做优全流程服务,全面筑牢经济发展“压舱石”。上半年,龙城区开(复)工项目总数达到106个,其中,新建项目29个、续建项目77个,完成全年项目建设目标70.7%。加快提升传统制造业,龙城区积极推动朝阳钢铁制氧、电缆附件生产、美富淦钢铁物流、中润螺旋焊管仓储物流等项目,大力提升现代冶金产业集聚水平。强化数字赋能增效,加快浪马轮胎、黑猫炭黑等重点企业智能化升级步伐,持续推进朝阳钢铁技能改造和“极致集约数智中心”建设。强化绿色体系建设,加大钢铁、化工、铸造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技术应用力度。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龙城区着力培育电子信息产业。依托津融谦诚特种材料产业基地,推进配套产业园建设,积极引进红外成像探测、电子新材料、半导体器件等项目。着力壮大清洁能源产业。积极支持朝阳重型风机塔筒拓展市场,积极推进华烨储能供热机组、华驰飞轮调频储能电站等项目;谋划引进绿氢“制储输运”及下游产业项目,为冰河冷媒、征和化工、微科生物等企业改造扩能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龙城区聚焦打造辽冀蒙区域性物流中心,推动硕果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凤飞冷链物流、佳翔粮油批发市场等项目,加快亚琦商贸物流城、西商农产品物流园建设进程;积极引进现代物流头部企业,充分发挥磁吸效应,助推物流产业集群化发展、高端化升级。聚焦提升现代商贸流通业态,支持企业线上线下交易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面和交易规模。龙城区加快重点企业浪马轮胎智能化升级步伐。图为浪马轮胎生产车间。(来源:由龙城区委宣传部提供)建设“智造强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近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辽宁省通信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公布2024年辽宁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的通知》,朝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获评辽宁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标志着朝阳龙城区在“5G+工业互联网”工业化进程中“更上一层楼”。龙城区作为“数字朝阳、智造强市”样板区,近年来大力实施“数字龙城智造强区”战略,坚持把数字赋能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手段,不断强化政策引领、机制创新、平台打造,全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进程日益加快。鞍钢集团朝阳钢铁有限公司针对冶炼经验化、生产效率低等痛点,加大加快实施的炼铁区域全流程高效协同一体化智能管控项目,取得显著成效。该项目基于机器视觉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支撑,将“黑箱生产”透明化,结合智能模型应用,实现评估诊断、预警和决策优化,将经验操作向数据精益生产转变。2023年,这一“生产作业—工艺动态优化”项目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为加大数字化改造提升力度,龙城区通过走访企业、编制《数字龙城发展规划》、成立工作专班、开展观摩培训等方式,不断增强企业数字化改造的信心。同时,针对重点企业组织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开展上门对接服务,量身定制个性化解决方案,实现能改尽改、应改尽改。围绕“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和朝阳市支持工业数字化有关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让企业了解各类各级政策“干货”,提高企业数字化改造的投资积极性。龙城区坚持“数字园区、数字产业”的工作思路,依托58科创数字平台和大数据中心的软硬件及人才优势,以智能硬件为基础、数字化平台为载体、数字化运营为主线,全力打造多层级、立体式、高品质数字园区,数字赋能取得了明显成效。据了解,到目前该区已先后获得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3个,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A级1户,5G、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1户,省级数字化车间3个、智能工厂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省级数字化改造标杆企业1户,同时龙城区政府还获评辽宁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县(市)区。文体旅深度融合释放城市魅力活力新时代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既要注重经济硬实力的培育,也要注重文化软实力的打造。龙城区拥有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宝库、燕山湖、辽代三塔等丰富文旅资源,是名副其实的宝藏之地,把这些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振兴发展胜势,既是龙城所能,也是龙城所需。7月23日,朝阳市龙城区召开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动员全区干部群众锚定目标、攻坚奋进,把文体旅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加快培育壮大文体旅领域新质生产力,努力向外界展示龙城活力满满、生机勃勃的良好形象。全面提升城区品质,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聚焦提升城区形象,全力推进高铁商务区建设,加快推动水环境综合整治相关项目,启动实施西部截洪沟综合治理,打造展示朝阳新形象的“城市会客厅”。聚焦主干街路围挡整治,持续加大环境整治和绿化亮化力度,分批有序拆除沿街围挡,还绿于民。聚焦城区秩序整顿,压实门前三包责任,加强主干路户外广告、商业牌匾治理,重点整治私搭乱建、占道经营、货车乱停。狠抓老旧小区改造,加大电动车、空中缆线治理力度,全面改善社区小区环境。全力挖掘文化底蕴,助力朝阳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围绕朝阳水泵厂,谋划发展特色商业街区,引入文创书店、艺术设计工作室、古玩收藏、书画展览等非遗进街区项目,构建人文体验新业态,打造“夜经济”消费新引擎。围绕马山电厂家属区,谋划建设工业研学游基地、创新创意工坊等项目,打造工业旅游融合新样板。深度挖掘展示“电厂月饼”传统制作工艺,叫响“电厂月饼”特色小吃品牌。围绕朝阳农学院,做大做强御路山庄景区,谋划建设宜居宜养宜游的生态康养旅游新场景。全域建设特色旅游,加快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全力推动化石公园提升改造。在中科院周忠和院士、徐星院士指导下,加快编制博物馆新展陈大纲,10月底全面启动改造,同步推进地质长廊修复工程,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2025年2月底以崭新形象对外开放,全面叫响“辽西首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世界顶级化石公园”品牌。持续办好化石文化旅游节,举办系列文旅活动,新建恐龙乐园投入运营,持续聚人气、促消费,力争化石公园“火”出圈。全力推进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5A级景区创建,完善景区功能,丰富旅游业态,确保三年争创成功。全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统筹整合包装庙子沟、燕山湖、尚优农场、辽代三塔等域内文旅资源,策划网红打卡点位,打造乡村游精品线路,激发下沉文旅市场新活力。全力促进文体旅融合发展,借助龙城区入选全国“四季村晚”示范点契机,持续开展群众文艺活动;抢抓盖章旅行新潮流,开发设计独具龙城特色的漆扇、书签、冰箱贴等文创产品;依托李永波国际羽毛球训练基地,筹办羽毛球邀请赛,发挥区公共体育场作用,打造公共文化赋能旅游产业新标杆。
    08/01
  • “家·东北”现代音乐会唱响 “大河之澜”收官曲——欢歌好戏连台 共享文化盛宴
    7月26日、27日,“家·东北”现代音乐会在辽宁大剧院唱响,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电声乐团和我省多位优秀音乐人为全省观众献上了近20首带有东北地域特色或展现思乡情的音乐作品。在中国民乐和西洋乐富有节奏、层次的合奏以及歌手们充满深情的歌声中,观众“走进”了音乐视角下的东北,感受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本次音乐会,标志着我省第三届“大河之澜”演出季正式收官。在3个多月的演出季中,31部优秀作品、50场精彩演出,合奏出一曲喜悦动人的精彩乐章。在“家·东北”现代音乐会上,多首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音乐作品唱响,为“大河之澜”演出季画上完美句号。独特“串烧”诠释“家·东北”味道“家·东北”也是我省第三届“大河之澜”演出季收官之作。本届演出季为全省观众献上了31部优秀作品、50台精彩演出,涵盖音乐、戏剧、舞蹈等多个艺术门类,是创办演出季以来规模最大、演出作品及场次最多的一届。其中,演出季汇聚了东北三省7家省级院团的27个作品,并成立了东北三省演艺联盟,为观众奉献了一批具有东北元素、东北特色的精品剧节目,以艺术之美凝聚东北振兴之力。“这是一次难得的集中展示东北风格音乐作品的表演!”音乐会导演许曼地介绍。作为“大河之澜”收官演出,“家·东北”现代音乐会突出地域特色,重点选取东北籍音乐人创作或演唱,同时遴选在观众中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多个优秀流行音乐作品,以“歌在东北”“乐在东北”“家在东北”3个主题篇章为观众展现东北调、思乡情,包括《家在东北》《沈阳啊沈阳》等曲目,并对部分作品进行了全新演绎。舞台上,大提琴、小提琴与板胡“共鸣”,长号、小号和唢呐“对话”,歌手们深情演唱,一同呈现东北音乐的独特氛围。歌手庞龙现场演唱了《星星照亮回家的路》《兄弟抱一下》《家在东北》3首歌曲。“站在家乡的舞台上,和朋友们一起为观众演唱源自这片土地的音乐作品,非常愉快!”庞龙说。一声唢呐,让现场观众走进了《家在东北》熟悉的旋律之中。庞龙和唢呐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沈立国与乐队一起演绎了这首极具东北风格的流行音乐作品。“在他们的表演中,我特别能感受到东北人身上的乐观与豁达。”一位观众说。更多精彩的表演吸引着大家的目光。《东北的冬》如一幅生动的东北风景画,在舞台上徐徐展开。《故乡的云》让儿时的乡土有了色彩。萨克斯演奏家于水元带来的《你在我心中》则让思念有了形状。舞台下,人们聚精会神地观看、聆听。许多观众表示,和以往通过其他方式听到的这些作品相比,“家·东北”现场所带来的视听震撼让人记忆深刻。对此,音乐总监王晓明介绍,此次音乐会创作无论是歌手的演唱还是乐手的演奏,都更具时代性。音乐作品在保留原有旋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用流行音乐的风格加以改编,是一次凸显东北地域特色的“串烧”。艺术形式上以标准的流行乐队为基础,融入民族和管弦的独奏乐器,完成民族、管弦、流行的多元融合。精品演出拉近艺术与观众距离作为优质文化品牌,“大河之澜”演出季持续推出了更多更好的舞台艺术作品,为观众上演了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外芭蕾精品荟萃》《巴黎圣母院》,交响音乐会《漫步斯拉夫》《歌剧之夜》《心中的旋律》《武侠电影主题音乐会》,民族音乐会《国韵芳华》《高粱红了》《北国欢歌》,现代音乐会《家·东北》、儿童剧《封神之二郎神》《绿野仙踪》等多部传承弘扬中华美学,融通中外艺术经典的优秀作品。观众观看演出后纷纷在网络上留言:“音乐展现了黑土地上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史诗”,“许多戏剧作品让我们看到戏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考人生、表达情感的方式,它让我更加珍视并深入探索戏剧”。此次也是继第二届演出季以来,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辽宁歌剧院(辽宁交响乐团)、辽宁芭蕾舞团、辽宁歌舞团(辽宁民族乐团)、吉林省交响乐团、吉林省民族乐团和黑龙江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等7家省属文艺院团再度携手。“大河之澜”演出季积极探索跨区域合作、创新艺术形式和市场化运营手段,积极搭建服务人民、促进文旅融合、培育新兴市场的优质平台,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文化艺术生态注入新活力。同时,为了让人们近距离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演出季上演了一批兼具艺术性和时尚感的小剧场作品。话剧《最后的卡伦》《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寻找春柳社》,民乐专场《爱尚国乐》,声乐专场《爱的倾诉——中国原创音乐剧之夜》《以爱为铭——“七分音”人声演唱组阿卡贝拉专场音乐会》,流行音乐会《激情派对》,打击乐音乐会《节奏之旅》,弦乐重奏专场音乐会《春之旋律》等作品接续上演。它们不仅在艺术空间上拉近了舞台与观众的距离,更让人们能够充分沉浸在戏剧、音乐之中,充分感受到作品中蕴藏的情感。此外,演出季吸纳了话剧《雷雨》、杨丽萍导演作品——舞剧《平潭映象》、《爱·永恒》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音乐会等广受好评的精品演出,丰富了观众的文化体验。记者:谭硕
    07/31
  • 闻“汛”而动保民生——全省防汛抗洪救灾一线见闻
    7月下旬,连续的强降雨席卷辽沈大地,防汛一线牵动人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抢险救灾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研究部署、会商研判、指挥调度、检查指导,要求各地各部门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工作,坚决打赢防汛抗洪救灾这场硬仗。连日来,相关部门上下联动、握指成拳,干群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倾力防洪救灾,全力保障、恢复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图为丹东凤城市丹霍线薛礼站南桥水毁锥坡抢修现场,大型机械拆掉桥头搭板后回填砂石料和水稳料。(摄影:查金辉)抢通出行“堵点”受连续强降雨影响,省内部分地区交通路线因汛出现险情,相关部门积极“抢通”,化解了一个个“堵点”。7月30日,丹东凤城市丹霍线薛礼站南桥水毁锥坡抢修现场,多台大型机械正在紧张作业,预计31日上午即能恢复通行。3天前凌晨4时许,道路养护巡查人员发现险情后迅速上报,凤城公路段第一时间启动防汛预案,封闭了交通并立即进行应急性抢修,防止锥坡和路基水毁扩大进而发生次生灾害。“昨天河水稍退,丹东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就组织桥梁专家现场勘查、研判,确定抢通方案;今天我们施工进场:先设置围堰更改主河道,用吨袋、沙袋围住受损锥坡底部,再打开路面桥头搭板回填砂石料和水稳料,层层压实后暂时恢复简易通车。待主汛期过后,将按照设计对受损处进行加固施工。”凤城市公路段段长高景岚说。本溪多山,区域内国省干线公路自然灾害风险承灾体三级以上风险点达到128处,全市公路养护单位采取24小时防汛值班值宿制度,在136个防汛重点部位全部落实值守人员,并对其中27处存在较大风险的点位进行严防死守。本溪市交通运输局集结成6支防汛应急队伍,采取抛石、石笼、打木桩后填筑砂石料等措施,对损毁路基进行加固、修复,同时加大巡查频率,对边坡滑塌、落石、泥石流、桥涵构造物进行隐患排查,及时处置。7月30日上午,锦州凌海服务区,加油、如厕、休闲、购物等功能已全部恢复正常。交投集团高速实业公司凌海服务区主管刘忠伟介绍,两天前场区积水最深达1.2米,集团各路抢险救援队按照“边运营、边抢险、保通保畅保安全”的抢险原则,开展了场区排水、积水区域隔离、车辆疏散、设备用房防护等抢险救援工作,历时近6小时完成抢险,未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鞍山市台安县,连日强降雨造成县级以上公路路基出现76处水毁,乡级公路朱亚线排水干渠杨树桥超出警戒水位。台安县交通运输局和交通运输事务中心以汛为令,闻“汛”而动,组织抢修队伍,抢运土石方料,恢复水毁路基,目前已经恢复水毁路基22处。交通部门还派出专人,对乡级公路朱亚线排水干渠杨树桥实行24小时看守,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目前,全县抢修恢复路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预计8月3日之前全部恢复完成。7月25日至28日,大连交通运输系统集结干线公路20支防汛队伍,陆续对干线公路方面出动巡查人员5620人次,处置路面积水92处,清理倒伏行道树2棵,未出现滑坡及水毁情况。而针对市区部分路段出现的深积水现象,大连公交集团组织400余名管理人员、党团员深入一线,在143处低洼易积水路段分别安排人员把守,现场指挥、疏导,同时通过增加预备车上线运行、跨线路调车支援等方式灵活调整运力、增加运力,疏散积压客流,在确保安全运营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方便了市民出行。来自省交通运输厅的信息显示,近日全省已投入公路巡查人员1.21万人次,持续开展公路巡查和桥梁等基础设施排查除险,对879处重点部位专人值守,对零星落石,小型塌方、泥石流,路基防护和桥涵局部损坏等683处水毁点位及时处置,对21处主动临时封闭路段,水位降低后紧急抢修便道等设施解除封闭,未发生次生灾害。至此,国省干线公路抢通1处,解除主动临时封闭18处;农村公路抢通7处,解除主动临时封闭3处。铁路方面也传来好消息。随着天气逐渐转好,国铁沈阳局陆续恢复开行行经京哈线秦沈段、沈大线、沈山线等线路的部分旅客列车。同时,结合地方预报预警信息,继续对行经沈吉、长图、锦承等线路的部分旅客列车,动态实施降速限行、临时停运、调整运行区段等避险措施,以保障旅客生命财产安全。安置点里暖意浓防御强降雨期间,我省累计转移数万人,临时安置点分布在农村、乡镇、城市。各安置点把服务工作做细,切实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让群众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温暖。“想家都是小事儿,转移出来也是为了大伙儿的安全。我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等大水退了,再安安稳稳地回家。”7月30日傍晚,丹东市五纬小学安置点,正在操场上乘凉的九连城镇套里村村民姜莲芳说,“乡里乡亲们先后住进了安置点,这里就是我们临时的大家庭。饭后,大家在操场上乘凉、下棋、溜达,都是乐乐呵呵的。”“从做转移避险准备开始,我们政府机关、乡镇干部就跟老百姓连在了一起。提前动员、有序转移、妥善安置……都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安置点负责人萧金波介绍,目前五纬小学安置点共安置振安区转移群众509人,在保证日常吃、住等生活条件的同时,这里还配备了医务室,保护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安置点还设置有心理辅导室,配备了手工老师,组织孩子做游戏、折纸飞机,孩子都很开心,大人受孩子感染也跟着调整好了心情,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来自省应急厅的消息显示,7月30日晚8时许,一辆13.5米长的大卡车满载着中央救灾物资——2000个家庭应急包抵达丹东辽东救灾物资储备库,以全力保障丹东市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生活急需。31日,还将有3000条毛巾被送抵丹东。为稳定汛期民生商品市场价格,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消费提示,提醒经营者要严格遵守价格法律法规,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价格自律,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粮油肉禽蛋菜奶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自觉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同时,要求经营者依法实行明码标价和价格公示制度,诚信经营,更不得串通涨价,操纵市场价格,以及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价格秩序。消费者若发现涉嫌价格违法行为,可及时拨打12315或12345热线投诉举报。持续强降雨不仅让大江大河、水库湖泊等承压,城市低洼处、桥涵洞等也面临巨大的内涝风险。相关部门创新工作方式,努力化解群众身边的难事。在沈阳市于洪区,作为“应急点长”,北陵街道副主任宋学峰负责赤山路赣江街至赤山路西江街的防汛工作,他按照沈阳市防指建立的“三警、一队、一长”工作机制,和公安、应急、消防、社区志愿者等多方力量通力配合,排查隐患、设置警戒线,快速处置车辆抛锚、人员遇险等情况,确保点位安全。同时,带领社区党员、“三长五员”、网格员向居民普及防汛常识和应急措施,挨家挨户走访排查并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连日来,沈阳市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党员应急突击队,设立党员值守点,各级党组织选派“三长五员”和志愿者、老党员4万余人下沉社区开展走访排查,截至7月29日,已解决群众诉求2185件。在葫芦岛市连山区化工街,市建交集团建兴物业环卫二公司班长康剑峰带领工人排水作业。他们打开马路上的井盖以及箅子,加速排水,并用抽水泵对积水严重区域开展强排作业,同时每个排水井都安排专人看守,确保市民及车辆通行安全,直至路段积水基本消除才离开。连日来,葫芦岛市住建局多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开展清淤疏通排水管网及强排工作,最大限度消除积水。目前,城区各主要路段已基本无积水情况,群众出行顺畅。城市居民出行渐畅,电力保供也在加速推进。7月28日16时10分,营口大石桥市南楼镇耐火材料厂家属楼区自维变压器发生故障停电,万余户居民用电受到影响。由于故障设备属于小区自维产权,小区业主又没有技术条件进行抢修,遂向国网营口供电公司寻求帮助。国网营口供电公司立即建立应急临时指挥小组,组织党员突击队火速赶往现场。经过连续25小时的不间断抢修,恢复了10个变压器台区供电,保障了该区域11700户居民和25户工商企业正常用电。连续强降雨,导致丹东部分供电线路跳匣。7月28日21时,丹东市振安区太平湾街道辖区出现10千伏变机线跳闸故障,太平湾供电所所长郝文博第一时间带领4名员工抵达现场,经过全线特巡确定了故障原因。当时,故障点周边积水较深,为了尽快复电,次日一早,郝文博和同事带好抢修工具和防护用品,划着木筏一点点向故障点靠近,半小时终于抵达现场,经勘查判断符合抢修条件立即制定抢修方案,很快为受影响的3952户用户恢复供电。将损失降到最低本轮强降雨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目前各地充分利用降雨间隙的有利窗口期,组织开展农田排涝,力争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疏通农田沟渠、机械抽水强排、清除堵塞杂物……7月30日,沈阳新民市张家屯镇沿河农户正有条不紊地利用各种工具和设备,疏通排水渠道,尽快排出农田积水,恢复农业生产。截至目前,新民市农田积水总面积74.22万亩,受涝面积24.13万亩,当地已成立防汛突击队参与抢险排涝工作,组织指导各乡镇出动机械4000余台次,排水设备2757台套,累计清理干、支、斗、农沟约712公里,确保主要沟渠排水顺畅,田间积水尽快排除。同时,为加快农业生产恢复,新民市农业部门还组建了14个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围绕病虫害防治、补种毁种等方面,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建设意见,最大限度降低经济损失,护航农业生产岁丰年稔。位于辽中区的沈阳欣禾种苗基地,是沈阳棚菜生产的种苗集散地,平均每年产出超过3000万株的大棚种苗。暴雨过后,当地在积极组织排水的同时,对打蔫枯萎的秧苗及时补栽补种,最大限度保证产量。繁育基地技术员张凤表示,如果排水及时,有40厘米至50厘米的苗床受影响程度不大,但他们也要尽量保证苗子质量。7月30日,省科技厅联合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组织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并发出倡议书,号召全省科技特派员在抢时补种改种、强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畜禽养殖防灾减灾、动物疫情防控等方面,开展面对面、点对点服务。对大田作物以“排涝降渍、水肥调控、病虫防治”为技术要点,对畜禽养殖以“环境消杀、饲料脱霉、疫病监测”为技术要点,到受灾现场科学指导恢复生产。各方迅速响应、积极行动。7月28日至30日,省农科院水稻所共派出专家服务团队28人,深入省内各稻区现场指导15次,实地查看水稻受灾情况,全面掌握了稻田的淹水状况、水稻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潜在的病虫害风险。针对水稻孕穗期这一受涝最为敏感的阶段,各专家团队迅速制定出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在技术指导过程中,专家现场发放了病虫害防治药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减灾农资,并耐心解答农户的疑问,积极鼓励农户开展自救,共同应对当前的困境。在沈阳市沈北新区前进农场,菊花种植基地设施内土壤含水量达到超饱和状态,人员尚无法进入田间操作,29日中午短暂阳光照射后大量菊花苗出现叶片萎蔫现象,部分植株倒伏。花农的焦虑,沈阳农业大学的孙红梅教授、毛洪玉教授看在眼里,迅速为对方开出了“药方”:受淹水根部吸水能力严重减弱的植株,遇到晴天时应及时挂盖遮阳网适当遮阴,防止叶片过度蒸腾,导致植株失水萎蔫甚至死亡。适当打开通风口,加强通风、降低湿度。目前,各地各部门正扎实抢抓农业防灾减灾,加快农田积水排涝,加紧修复水毁农田,加快恢复农业生产秩序,在最大程度减少农业损失的同时,也为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提供坚实保障。记者胡海林陶阳崔治许蔚冰孙大卫唐佳丽刘大毅王荣琦侯悦林黄宝锋王卢莎姜帆刘璐赵铭孔爱群刘桐
    07/31
  • 辽宁省朝阳市城区大凌河荇菜花儿盛开成美景
    盛夏时节,万物勃发。荇菜盛开成为朝阳城区大凌河一道美景。近日,在朝阳市城区大凌河上游湿地公园,大面积的荇菜花儿盛开,吸引了众多游人前去观赏拍照。荇菜,为多年生水生草本,茎圆柱形,多分枝,密生褐色斑点;上部叶对生,下部叶互生,叶片漂浮,花果期为4-10月。荇菜是一种美丽的水生观赏植物。据介绍,朝阳城区大凌河上游和下游均有大面积的荇菜分布,时下,朵朵盛开的荇菜花儿为大凌河添上如画的一笔。
    07/30
  • “睦邻共融·乡韵绽放”——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即将开幕
    8月2日至3日,“睦邻共融·乡韵绽放”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将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查干哈达村第216届睦邻节期间开展。查干哈达睦邻节是蒙古勒津地区传统民俗节日之一,蒙古语为惠音巴雅尔,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查干哈达村传承至今已有215年的历史,现为阜新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包括祭祀祈福、文艺演出、全村同食惠音粥等活动内容,其文化内涵在于弘扬邻里相亲、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在阜新乃至全省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本次活动由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共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委员会、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中共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委员会、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人民政府、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文化旅游服务中心承办,以“睦邻共融·乡韵绽放”为主题,包括非遗嘉年华、传统技艺展、传统美食街、文旅融合体验活动4项内容。47个非遗代表性项目汇集一堂,通过“非遗进景区”的形式构建文旅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植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文化精髓,增进社区间的和谐共融与相互尊重,为和谐乡土、共富乡土提供文化支撑与精神支持。非遗嘉年华:地域文化的璀璨舞台复州鼓乐、海城高跷、蒙古勒津安代、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蒙古勒津好来宝、寺庙查玛舞等表演类非遗项目轮番登场,展现辽宁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的乌兰牧骑也将参加此次展演,为观众奉献精彩的马头琴演奏和蒙古族歌舞。传统技艺展:传承百年的匠心精神阜新玛瑙雕、琥珀雕刻、大连贝雕、沈阳胡魁章制笔工艺、建平剪纸、锦州面塑、蒙古勒津刺绣等29个贴近百姓生活的非遗项目集中亮相。传承人现场技艺展示,生动展现传统手艺的丰富内涵,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统美食街:舌尖上的辽宁记忆传统美食街汇集辽宁各地的名优小吃,老胡家烧鸡、海城馅饼、蒙古勒津馅饼、凤城满族传统小吃、锦州小菜、三沟白酒等美食佳肴,每一道都承载着辽宁人民对美食的热爱与追求。文旅融合体验活动:乡村振兴的双重引擎文旅融合体验活动是本次活动的一大创新亮点。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乡村生活的机会,还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体验项目,让游客亲身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结合佛寺镇瑞应寺4A级旅游景区及查干哈达村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设计的精品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作者:曹洋
    07/30
  • 画卷葫芦岛:龙回头景区 清凉而宁静
    龙回头景区
    07/29
  • 辽宁:乘势而上再登高
    近日,辽宁省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1454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每一季昂扬向上的曲线中,都激荡着奋斗的旋律;每一段勇毅前行的足迹中,都饱含着攻坚的艰辛。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交织叠加的挑战,辽宁经济顶住巨大压力、克服重重困难,谋非常之策、行非常之举、用非常之功,交出了一份提振士气的“半年成绩单”。发展成绩,来之不易;振兴气象,日新月异。今年以来,辽宁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以奋进姿态打响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全力以赴攻山头、打硬仗、破梗阻,打出精彩、打出气势、打出成效。如今的辽宁,经济更有韧性、更富活力、更具创造力,正朝着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笃定前行。上半年,几则与辽宁有关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5月13日,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振兴新突破”为主题的辽宁省企业大会在沈阳召开。辽宁省委、省政府给予受邀参会的企业和企业家高规格礼遇,旗帜鲜明肯定企业的卓越贡献,突出企业的重要地位,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心企业家、大力支持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5月27日,新时代辽宁人才振兴大会在沈阳召开。辽宁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各类人才对辽宁振兴发展的卓越贡献,共同谋划新时代辽宁人才工作,向全社会传递辽宁尊贤礼士、惜才如金、唯才是用的坚定决心。重视优质企业和优秀人才是增强国家或地区活力、动力的关键。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热度高、人气旺的辽宁当下可喜、未来可期。“稳”字当头鞍钢集团自主研发的17.54万吨大线能量焊接用钢,在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建设中担当“脊梁”;辽河平原上,数百万亩稻田里,水稻拔节生长,蕴藏着又一个丰收的希望;京哈高速绥中至盘锦段改扩建项目投资、建设进度“双过半”……盛夏时节,辽宁省各地的生产建设呈现出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生动画面。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多重挑战,辽宁省上下坚定信心、乘势而上,锚定既定目标奋力攻坚克难,全力以赴稳增长,把经济持续向好的势头保持住、巩固好。今年上半年,辽宁省经济运行实现总体平稳。“稳”字,体现在三次产业的增长中。一产更优。上半年,辽宁省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968.4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辽宁省种植业保持增长,水果、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4%、4.8%。畜牧业稳中有升,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长6.6%,牛、羊、家禽出栏同比分别增长6.0%、15.8%、24.0%。渔业总体平稳,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5.2%,其中海水产品产量增长5.8%,淡水产品产量增长2.2%。二产更强。上半年,辽宁省第二产业增加值5700.0亿元,同比增长4.4%。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0%、2.8%和3.4%。分行业看,辽宁省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9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增长面为72.5%。三产更活。上半年,辽宁省第三产业增加值7878.6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辽宁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2%。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9%、5.8%。“稳”字,还体现在投资、消费等经济增长的“引擎”上。扩大有效投资,既有利于应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又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辽宁省在项目谋划、建设、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发力,树牢大抓项目鲜明导向,浓厚大抓项目、抓高质量项目氛围,推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各项任务顺利实施。上半年,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分领域看,基础设施、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1.6%、7.8%。分产业看,第一、第二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1%、14.0%。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医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6倍、66.3%、35.1%。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今年以来,辽宁省上下全力以赴扩内需、促消费,一系列政策落地见效,消费场景不断拓展、消费预期持续改善,一辆辆“购物车”正奋力拉动辽宁省消费市场加快复苏向好。上半年,辽宁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088.3亿元,同比增长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080.6亿元,增长6.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这些分量足、成色好的数据,如深置的基石,支撑起一座不断升高的经济大厦。“改”出活力一次办事体验,远超企业预期。“以前,企业符合哪项政策,领取什么奖励补贴,还得自己对照文件,到多个政府部门提交材料。现在,通过‘辽事通’平台申报、确认,就能享受到惠企政策。”作为海城市三鱼泵业有限公司的“元老”,行政经理张雨见证了过去“人找政策”到如今“政策找人”的变化。“去年公司获得100万元智能工厂奖励,在手机上点了个‘确认’就收到钱了,办事真是越来越方便。”张雨感叹。如今,在辽宁,和张雨一样,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办事群众切身感受到这里营商环境的向好、“一网通办”的畅快。数字刻画出“辽宁磁场”的引力之强。今年以来,辽宁省经营主体数量不断攀升。截至5月底,经营主体总量达到522.7万户,同比增长7.6%,新登记30.8万户,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森林中,经营主体“苗”出得快、“树”长得好,和“生态”有关,与改革相连。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辽宁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治本之策,把经营主体摆在更重要位置,以更新的观念、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为企业发展、产业壮大清阻排障、铺路架桥。外界对辽宁的信心、预期也在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振兴发展的关键举措。农历新春上班第一天召开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打赢攻坚之战动员大会,紧扣优化营商环境打赢攻坚之战主题进行战斗总动员、思想再发动、任务再部署;历史上首次召开以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辽宁省大会,向企业的奋斗精神致敬、给企业的奋斗历程点赞、为企业的奋斗成就喝彩……今年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倾注心力的几场重大活动,充分体现了辽宁省对企业及企业家队伍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对培育壮大各类经营主体的高度重视。秉纲执本,辽宁省上下优化政策服务,用好法治利剑,构建亲清统一新型政商关系,推出更多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综合施策正在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今年以来,辽宁省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办结问题6580件。“免申即享”政策专区,统一支撑省、市、县三级政策发布、解读、公示、评价等功能,累计有1031条政策实现“免申即享”。国企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今年1月20日,为期3天的辽渔集团总部岗位竞聘大会正式召开,三项制度改革随即全面实施。以此为标志,辽宁省属企业“三能机制”建设攻坚战正式启动。辽宁省42户符合条件企业纳入拟开展中长期激励工作范围,推进工资分配向核心骨干、基层一线“双倾斜”,加强外部董事和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工作……省属企业以1个攻坚计划为统领,打响打赢9场攻坚战。一域察全局。今年以来,辽宁省国资国企把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干,全部心思向攻坚聚焦,各项工作向攻坚发力,国企改革扎实推进,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实现破冰突围,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目前,辽宁省地方国企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正在高质量提升。上半年,地方重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62.6亿元。省属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亿元,完成预算进度的140.6%,同比增长79.8%。一批央地项目合作、业务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央企在辽项目库中已开工项目101个,累计完成投资1254.1亿元。央地双方发挥各自优势融入新发展格局,携手并肩努力,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强有力支撑。全面深化改革,涉险滩、拆藩篱、除积弊、碎坚冰,放眼辽宁省,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氛围日渐浓厚,人流、物流、资金流活跃度明显提升。“新”潮澎湃5月下旬,沈鼓集团再次刷新行业纪录。与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中沙古雷乙烯及下游深加工联合体项目乙烯三机合同,该装置投产最大负荷将达180万吨/年,规模全球第一。这也标志着辽宁企业已成为全球少数几家拥有年产180万吨乙烯设计、制造业绩的压缩机供应商,走在了世界前列。这是沈鼓集团创新不辍的硕果,也是辽沈大地新动能澎湃的一张“切片”。年初以来,辽宁省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书写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释放创新主体活力,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加速构建。今年上半年,辽宁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高于全国6.8个百分点。传统产业升级步伐愈加坚实——走进中国石油抚顺石化研究院样品展示室,五彩缤纷的瓶盖令人眼花缭乱。通过技术攻关,从低端塑料向高端瓶盖料转型,抚顺石化今年上半年,瓶盖料产量居全国同类企业首位,走出了“拧”亏为盈的市场新路。瞄准产业链中高端,加快以智赋能,辽宁企业聚力加快新技术研发、新产品问世、新工艺提升、新模式落地,推动辽宁制造因“新”而兴。今年1月至6月,辽宁省装备制造、冶金、消费品等主要行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5.1%、4.5%和8.5%。大连奇瑞等222户重点企业产值增速超10%。战略新兴产业生态逐步完善——一组数字串联起辽宁上半年“新”欣向荣的蓬勃生机。今年1月至6月,飞机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2%,光纤、光缆及锂电池制造增加值同比增长16.9%,城市轨道车辆、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24.9%、19.3%、8.6%;新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57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3家;战略新兴产业在22个重点产业集群总规模的占比较去年年底提高1.46个百分点。向“新”而行需插上“智慧”的翅膀,在辽宁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场景中,不乏闪亮章节。一辆辆矿用卡车在露天采场上穿梭,矿石被皮带机送进圆筒仓自动破碎,偌大的作业现场几乎见不到人。鞍钢集团关宝山矿业有限公司已实现生产环节无须现场人工操作、检修人员无须驻厂,选矿生产率在业内遥遥领先。上半年,这样的5G工厂辽宁又培育了25个。截至目前,辽宁省规上工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63.1%和80.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未来产业布局探索不断提速——近日,氢能源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于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将聚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发展方向,加速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格局变迁中最活跃的力量,也是辽宁必须下好的“先手棋”。年初以来,依托较完整的产业链条,较丰富的科教资源,辽宁围绕市场趋势布局未来。上半年,辽宁省在人工智能、元宇宙、柔性电子、氢能储能、细胞治疗、生物育种等方面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步伐持续加快。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近日,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群再添新成员,工业互联网重点实验室群成立。辽宁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围绕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组建20个左右省重点实验室群。年初以来,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合作,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截至目前,辽宁省共拥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38家。中试基地共有中试场地166万平方米、各类设备仪器超1万台(套);共收集梳理104家高校院所科研单位的高质量、高成熟度可转化科技成果4016项。2024年,辽宁省力争推动4000项以上科技成果在省内转化,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突破57%。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展望下半年,振兴发展依然面临风险挑战,只要我们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按照既定部署、咬紧任务目标,发扬大干实干的作风,打好稳经济、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保安全的主动仗,打好解决制约振兴发展突出问题的歼灭战,辽宁振兴发展就一定会开启更加壮阔的航程,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07/29
  • 大连港——墨西哥集装箱快航航线开通运营
    近日,随着“东方钦奈”轮缓缓驶离大连港集装箱码头,中远海运“大连港——墨西哥”集装箱快航在辽港集团大连港正式开通运营。这一航线的开通,不仅填补了大连港至墨西哥直航服务的空白,更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东北地区与墨西哥及中南美洲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与物流效率。持续优化航线网络布局、拓宽腹地货物进出通道。作为辽港集团今年以来开通的第四条外贸集装箱航线,这条大连口岸通往墨西哥主要港口的直航航线采取周班运营,计划投入8艘6000至8000标准箱集装箱船舶,直航航程时间较传统中转模式节省10天以上,大大压缩了客户的时间和物流成本,进一步满足我国北方企业拓展拉美新兴市场的海运运力及舱位需求。“该航线的开通为东北腹地与拉美地区之间搭建了一条高效、便捷的海上直航通道,将有效助力化工品、汽车配件、机械设备等传统货源稳定出运,提升腹地企业在南美市场的竞争优势,为促进两地经贸往来持续发展注入活力。”辽港集团大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港口是区域对外开放的门户,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近年来,辽港集团围绕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东北海陆大通道三大中心任务,持续优化航线网络布局、拓宽腹地货物进出通道,全力打造东北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前沿。包括“大连港墨西哥”集装箱快航在内,辽港集团今年已先后开通外贸集装箱航线4条,近百条外贸集装箱航线辐射日韩、东南亚、欧洲、地中海、美洲等全球主要贸易区。记者:王冠高琪朴峰
    07/26
  • 城市增气质 生活提品质——辽宁省喀左县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综述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也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自2021年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为主线,以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为重点,画出全力同创、全域同创、全民同创的“同心圆”,走出了一条永不止步、勇攀高峰的新时代文明城市创建之路。环境卫生整洁干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志愿者身影随处可见……如今的喀左县,文明的气息、道德的力量正悄然提升着城市的气质、生活的品质,整座城市展示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美丽文明宜居的喀左县城。(喀左县委宣传部供图)齐抓共管绘制景美人美新图景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是城市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喀左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始终坚持“高位推动、高标建设、高质提升”工作原则,不断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举措、完善工作制度,以扎实的工作举措绘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路线图”,高质量建设美丽文明的新喀左。近年来,喀左县坚持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作为“头号工程”,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做到重大问题及时决策、重要工作及时部署,形成各级党政领导和方方面面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鼓励全县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主动作为、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多方联动、携手共建的工作格局。按照中央文明办《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喀左县充分结合地区实际,科学制定《喀左县2024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喀左县2024-2026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任务分解表》《喀左县2024-2026年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全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市容市貌治理、交通秩序整治、优化营商环境等“十大行动”,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充分发动党员干部深入社区(村)开展‘十大行动’,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农贸市场显著位置公示行业规范,帮助市场承包方和业户进一步明晰测评标准和创建目标,自觉开展自查自纠,遵守卫生规范,确保摊位摆放整齐有序、环境干净整洁、硬件设施达标。”朝阳市喀左县大城子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文旅融合产业“搭台子”,文明城市创建“唱大戏”。喀左县将文旅融合产业发展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召开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促进高品质文体旅发展大会等方式,持续走好“全景喀左,全域旅游”发展路线,做优项目、做大景区、做美城乡,促进文明旅游理念深入人心,高质量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打造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新喀左。喀左县开展环卫精细化作业,安排专人清理道路两侧的杂草。(喀左县委宣传部供图)多向发力打造有颜有质宜居城近日,喀左县利州街道团结社区的居民来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参加了“学习文明促进条例·做文明有礼喀左人”主题教育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居民详细讲解了文明促进条例等内容,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的文明行为意识,引导居民做文明行为的遵守者、文明道德的践行者、文明交通的倡导者,形成共创文明城市的和谐氛围。高质量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是喀左人不懈的追求。喀左县将“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多向发力、多措并举,不断在基础设施、市容市貌、交通秩序、人居环境等方面下功夫,持续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市容市貌治理、交通秩序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进一步解决城市顽疾、补齐治理短板,打造有颜有质“宜居城”。喀左县持续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做好道路维修改造工作,完成雨污分流、翻建道路等工程,累计铺设雨污管网1.5公里、翻建道路3.5万平方米,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排查城区交通信号灯设置和城区交通标线标志,更新施划停车位8200个、非机动车停放区700个、黄色禁停线和路口标线多处,安装踏步台阶200个,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环境。全面摸排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区域的果皮箱和分类垃圾桶,对设施不全、标识不清晰的进行修复,对破损严重的进行维修更换。截至目前,累计更换果皮箱131个,维修、喷漆再利用分类垃圾桶6553个,更换分类垃圾桶375个。喀左县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原则,以追求自然和谐景观为目标,积极推进城市绿化工程,做到见缝插绿、破硬植绿、宜绿则绿。先后新建及改扩建口袋公园9个,总面积22336.57平方米,其中,铺装面积5494.1平方米、绿化面积16517.76平方米。同时,对公园等密植区域植被进行优化调整,在人民广场、利州广场栽植五角枫、红枫等风景树5980余棵,进一步构建物种协调、景观鲜明、层次丰富、地域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喀左县结合地域特色,精心设计立体花箱、花架样式,在城区各主要街路两侧、广场、游园摆放立体花架、花柱、花箱、花盆316个,在县城南大桥、敖木伦桥、双桥等桥体悬挂立体花盆800余套。同时,利用花卉品种、颜色、花期,打造形式各异景观,栽植矮牵牛、串红、万寿菊等各类花卉68万株。预计培育各类花卉90万株。截至目前,全县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14%,绿地率达40.2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平方米。“在开展城市更新治理和绿化工作的同时,我们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城市环境卫生改善工作,将其作为创建文明城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的一项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喀左县创城办相关负责人说。喀左县加大城区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力度,不断细化环境卫生作业规范,持续在常态化精细化管理上发力,努力达到“七净六无”“路见本色”作业标准。截至目前,已开展集中整治28次,出动环卫一线职工5751人次、装载机58台次、翻斗车213台次、钩机1台次、垃圾清运车162台次,清理积存垃圾7320立方米。在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同时,只有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才能高质量做好提高“城乡品质”答卷。喀左县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不断聚焦重点问题、啃硬骨头,突出主要公路干线、村庄及周边垃圾清理处置等,坚持日常化、精细化、常态化整治,推进道路两侧环境提升,打造环境整治亮点,推动环境整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利用微信群、农村大喇叭等载体,发动群众主动建设美好家园,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新突破,让农村更有活力,村民更有奔头。截至目前,喀左县各乡镇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0659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3142吨,清理“三堆”4180个。水清岸绿的喀左县龙源湖水利风景区。(喀左县委宣传部供图)志愿服务凝聚向上向善正能量7月22日,在喀左县利州街道敖木伦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居民早早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参加“清洁家园卫生”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分工合作,擦洗社区宣传栏、公共座椅等设施,捡拾社区红色广场、道路、绿化带及卫生死角的垃圾,摆放小区电动车,为清洁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志愿服务是人们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喀左县聚焦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的系列志愿活动。组织全县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队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真正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凝聚起创建文明城市的“向心力”。今年以来,喀左县持续实施文明实践提升行动,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场所志愿服务站建设,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志愿服务效能,确立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N”总体建设思路:成立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建7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建立N个志愿服务分队、小分队,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已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乡镇街区文明实践所22个,行政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04个。同时,依托昭日格艺术素质成长中心、利州社会工作中心、东蒙博物馆,建立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进一步拓展文明实践活动范围。为更好地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喀左县积极选树一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以典型榜样的力量引领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培育文明生活新风尚。截至目前,全县共评选出各级文明乡镇(村)109个,“幸福家庭”“文明家庭”987户,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27人,“星级志愿者”“最美人物”589名。与此同时,喀左县创新开展“道德银行”积分活动,以积分为基础,组织开展“星级家庭”“星级志愿者”等系列模范评选活动。其中,四星级以上农户在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办理贷款时,凭借相关材料,将为其提供免抵押、免担保服务。目前,已累计评选“幸福家庭”“文明家庭”987户,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27人,“最美人物”589人,汇聚起了“争星创级、比学赶超”的强大正能量,更好地带动村风民风向上向善。记者:崔毅
    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