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凌海市:首家锦州满族民间刺绣传承基地落户
    锦州满族民间刺绣,俗称“针绣”“扎花”“绣花”,通常以家织布为底衬,以红、黄、蓝、白为主调的各种彩色丝线,织绣出各种纹样,绣品包括服饰、日用品、喜庆节令等。2008年,锦州满族民间刺绣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目前,在凌海市温滴楼镇大胜堡村,锦州地区首家满族民间刺绣传承基地正在进行内部装饰布展,预计年底前即将对外免费公开开放。辽宁省锦州满族民间刺绣传承基地面积达2200平方米,是一座集传承、学习、展示和参观于一体的多功能展馆,将展出枕头顶、荷包、满族服装、鞋、壁挂等2000余件满族刺绣代表作品,其中很多展品是第一次展出,为难得一见的满族刺绣珍品。
    10/14
  • 鲁迅美术学院:用艺术精品讲述中国故事
    走进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井冈山》《老人读报》《铁人王进喜》《铮铮铁骨》等美术作品,栩栩如生,打动观众。10月9日,为庆祝建党百年,鲁迅美术学院举办了“翰墨颂党恩丹青绘百年”——离退休教职工美术作品展。此次展览不是一个简单的离退休教职工美术作品展,而是在讲中国故事,传承鲁艺精神。鲁美老院长宋惠民(左)在现场观展。(摄影:杨竞)展出的200多幅作品包括国画、油画、雕塑、书法、摄影等。作品主题鲜明、题材广泛、感情真挚、笔触生动,充分表达了老艺术家的爱国之情和对鲁艺精神的传承。参展的艺术家有宋惠民、任梦璋、许勇、王绪阳等,其中有年逾九旬的艺术家,也有在专业领域享有盛名的年轻艺术家,每位艺术家都拿出了自己的精品力作。比如宋惠民的《花之华》、任梦璋的《雄鸡图》、孙文勃的《归真》、李钟录的《关东初雪》、王立贤的《太行金秋》及陈绳正的雕塑作品《铁人王进喜》等。深入生活是艺术家一生要走的路,“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是艺术家致力于践行和弘扬的鲁艺精神。描绘、抒写、讴歌我们伟大的时代,是艺术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比如王绪阳的《帕米尔金秋》、栾永让的《屋檐小诗》、刘东瀛的《夏》、迟恨非的《把北京和拉萨连起来》、邸立丰的《春潮》等。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礼赞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辉煌历程。此次还展出很多新作品,有宋德昌的《钟南山院士》《袁隆平院士》、孔凡平的《九月红海滩》、刘宏伟的陶瓷作品《八女投江》等。刘宏伟在陶瓷作品《八女投江》中,将著名艺术家王盛烈的国画作品《八女投江》用陶瓷表现出来。《八女投江》是王盛烈于1957年创作的作品,根据抗日联军八位女战士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宁死不屈,集体投江,壮烈牺牲的真实故事而绘制的革命历史题材画作,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许勇是一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画家,他创作的《郑成功收复台湾》《群众歌手》等绘画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中国画创作与发展起到了可鉴与启迪的作用。在历史主题绘画创作中,他的《义勇军进行曲》《1937——南京》《十送红军》《二小放牛郎》《瑞雪丰年》《群众歌手》等以浓墨重彩的艺术风格描绘革命先辈的英雄主义气概及在和平时期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此次展览,他创作了一幅新作品《铁蹄下的歌女》。在展览现场,记者见到鲁迅美术学院老院长宋惠民,他是一位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油画家,也是当代中国油画艺术活动中重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他以“油画民族化”为己任,其笔下的《曹雪芹》《圣山》《老英雄·孟泰》等人物形象厚重、朴实、挺拔、伟岸。许多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和中国美术馆收藏。如今,年逾八旬的宋惠民在画坛耕耘六十余载,成就卓著,仍保持着画家的朴素姿态,用画笔记录时代变迁。宋惠民说:“鲁艺精神最重要的是踏踏实实、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还有就是对艺术无尽的热忱。”
    10/14
  • 经典传统京剧《龙凤呈祥》在辽阳上演
    10月5日晚,国家京剧院一团在辽阳大剧院为古城观众献上了经典传统京剧《龙凤呈祥》。此次演出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领衔,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在国家京剧院的发展历程中,一团一直有着璀璨的艺术之光。以于魁智、李胜素为代表的一批京剧艺术家,遵循当年老一团的艺术风格,继承传统,发展创新,肩负起继往开来的时代使命。经典大戏《龙凤呈祥》是久演不衰的“三国戏”之一,是一部祥瑞圆满的吉庆戏,深受观众喜爱。当晚的演出阵容超强,于魁智、李胜素、褚沣怡等人惊艳开唱,京韵悠长,声声入耳,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京剧的魅力。
    10/13
  • 【聚焦2021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辽宁:为重大装备安上“智慧大脑”
    “大型电炉,几层楼高,难窥其全貌,利用重大装备智能运维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景再现,可清晰直观地了解设备运行状况。”10月8日,在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华信”)产业业务本部智能制造事业部,项目负责人杨尧指着电脑屏幕上的三维数字孪生模型娓娓道来,“平台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模型实现大型设备健康管理、故障预测及智能调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电炉之外,大连华信还为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了“焦炉智能决策分析系统”,完成焦炉设备“无人值守,无人操作”的智能化升级。除了大型装备智能运营,杨尧透露,公司业务正向数字工厂建设进一步延伸。作为一家面向全球客户提供领先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的数字技术服务企业,大连华信“履历”不凡:最早将IC卡系统引入中国医保体系、建立中国首家服务外包中心、位居中国软件企业出口前两名……“与其他软件企业不同,我们国际业务占比大,服务全球知名客户多。”数字展示厅里,产业业务本部相关负责人说,公司成立之初便定位“国际国内市场同步发展”。国际市场,大连华信为客户提供从咨询、设计、开发、维护、测试到运用、监视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及数字化业务服务,是中国最大的对日软件系统和IT服务提供商,并在全球多地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出口;国内市场,大连华信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聚焦政府公共、交通、商业流通、金融等领域,形成了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商业、智慧金融等多领域数字化解决方案,与中车、哈电、瓦轴集团和中广核、中海油等企业及近200家金融机构有合作。“两条腿走路”的大连华信步履稳健。“去年集团实现产值27亿元,今年在智能制造领域将有50%的增长幅度。”在公司总裁王悦眼里,辽宁装备制造业丰富的场景优势是企业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紧盯智能制造,大连华信与大连理工大学共同承建“制造管理信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并在日本京都设立面向智能制造方向的专门研发机构。近几年,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超亿元。借着工业互联网的“东风”,3年前,公司开始启动工业互联网技术在重大装备智能运维、智能感知、制造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去年正式研发智匠云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王悦介绍,到2023年,公司计划完成66件工业APP研发,助力装备制造企业全面提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实现生产、运营、服务一体化全过程数据贯通。“做世界一流的IT服务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是我们的目标。”王悦的语气平静而坚定。实践者说“工业互联网只有与行业结合、与工业现场结合,才能实现价值。”在王悦看来,辽宁工业互联网尚处于启动阶段,急需成功的案例示范,这就需要政府推一把,撮合有能力的软件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打造“样板工程”,推动工业互联网成长、成熟,比如成立工业专家库,加强对接交流,解决软件企业对硬件设备了解不深的难题。“辽宁应加大对工业互联网的投入,让中小企业都能搭上工业互联网这趟车,分享‘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红利。”王悦表示。
    10/13
  • 沈阳市沈河区举办“月球漫步”主题第三届文化旅游博览会
    近日,沈阳市沈河区举办“月球漫步”主题第三届文化旅游博览会,并推出“月球漫步”主题展,以此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致敬中国航天英雄。第三届沈河区文化旅游博览会在中街举行作为拥有近400年历史积淀的全国示范步行街、沈河区“文商旅”融合示范地,中街见证了沈阳商业文明的发展历程。沈河区将进一步提升中街的商业示范效应,让中街在文化旅游上散发更多可能,为广大市民朋友游览中街提供更多探索未知与美好的体验。夕阳西下中街一景巨型宇航员气球装置吸引来往游客驻足特色展位吸引游客参观咨询
    10/13
  • 首届红山文化牛河梁论坛启幕,40年考古实践——探索出大遗址保护“牛河梁模式”
    与会人员参观牛河梁遗址发掘现场。(摄影:朱忠鹤)最新发掘成果吸引众人目光今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也是红山文化最重要的中心——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10月11日,简短的论坛开幕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走进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参观纪念苏秉琦先生专题展览、“文明溯源之路——牛河梁考古40年”展览,并实地考察了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现场、马鞍桥山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距今6500年至5000年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其遗址集中分布在燕山以北的大凌河和西辽河上游地区。红山文化不仅是辽西地区文明的发源地,而且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位于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明,是红山文化的晚期,也是其高峰期。牛河梁遗址核心是发掘出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大量玉质礼器和陶器,证明5000年前这里曾存在过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在牛河梁遗址博物馆里,一件件珍贵的红山玉器、一幅幅生动的考古发掘照片、一段段简练但内涵丰富的文字,吸引参观者不时停下脚步,驻足观看。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卜工已经到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参观多次,但这一次再来,他仍觉意犹未尽。卜工说,作为国内唯一一座建在遗址之上的红山文化博物馆,它让学术概念变得更为具体与生动,“值得参观”。位于建平县太平庄镇石台沟村的马鞍桥山遗址,是红山文化早期的一处大型聚落址,也是我省地域内首次发现的红山先民生活居住址。在遗址发掘现场,最新发掘成果吸引了众人目光,围绕相关考古发掘细节,学者与专家不时与正在现场进行考古发掘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负责该项目考古发掘的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樊圣英说,国内权威专家集中在这里考察,既是对他们工作的支持与鼓励,又是鞭策。学者认真参观牛河梁遗址博物馆。(摄影:朱忠鹤)围绕牛河梁遗址展开多层面论述作为首届红山文化牛河梁论坛,这次集合了国内考古界、文博界、文化界等权威红山文化研究学者与专家。在12日的全天研讨环节,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专家公布近两年来牛河梁遗址考古工作成果,内蒙古高原南缘新石器时代中期考古发现、马鞍桥山遗址考古发掘、我省红山文化遗址分布与遗址等成果也将一并对外公布。作为祭祀址,牛河梁遗址集合了红山先民建造的坛、庙、冢,新石器时代这样“三位一体”的设置,是世界唯一。埋藏地下5000多年的红山女神头像,出土后引起了世界震惊,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称红山女神是“红山人的女祖,也是中华民族的‘共祖’”。整个牛河梁遗址被评为20世纪全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世界百项考古发现榜上有名。在此次论坛上,围绕牛河梁遗址,不同专家将从不同层面展开论述。如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郭大顺回顾“牛河梁”考古发掘40年来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同时对未来考古发掘工作提出建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则针对“牛河梁”上层积石冢遗存、石棺墓等级划分、随葬玉器等问题展开论述。与此同时,专家与学者还将宏观对比牛河梁遗址与良渚遗址群,并把红山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大型墓葬进行比较研究。有关红山文化和牛河梁遗址中的细节,比如牛河梁遗址中出土的筒形器、女神庙、红山文化玉器、红山文化晚期墓葬制度等话题,学者与专家也会从不同层面进行论述。精彩纷呈的话题已经提前吸引了听众的目光。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讲师郑钧夫说,参加此次论坛的学者与专家都是国内权威,“我十分期待专家们在论坛上的发言,这将丰富我在课堂上的讲课内容”。
    10/12
  • 沈阳市辽中区举办“辽中秋韵摄影作品大赏”:秋色为伴 收获正好
    秋染辽中,五谷飘香,收获时节的辽中分外引人流连驻足。在这个大好时节里,沈阳市辽中区举办了“辽中秋韵摄影作品大赏”,让更多的人了解辽中之美。辽中,这个大东北的“鱼米之乡”地处辽宁省中部、沈阳市西南部,因在古代辽郡以西、辽水以东,宛在中央而得名;辽中区风景优美,景色宜人,有全国岸线最长、沈阳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辽中蒲河国家湿地公园”,以及辽宁省最大的平原水库——“珍珠湖”等休闲旅游景区。辽中农业产业发达,寒富苹果、辽中玫瑰、辽中鲫鱼、辽中大米和辽中葡萄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辽中白酒、辽中肉牛等闻名全国。(来源:中国工业协会、沈阳辽中摄影家协会)(来源:中国工业协会、沈阳辽中摄影家协会)(来源:中国工业协会、沈阳辽中摄影家协会)(来源:中国工业协会、沈阳辽中摄影家协会)走进辽中你会发现,这里的现代农业,并非我们传统观念里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光环下,辽中人正在用实际行动颠覆我们对农业的传统印象,同时也创造着不同凡响的现代品牌化农业。
    10/12
  • 辽宁省举办纪念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学术研讨会
    10月11日,纪念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红山文化牛河梁论坛在朝阳牛河梁遗址博物馆举行,来自国内考古界、文博界、文化界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现场。今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和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现40周年。牛河梁遗址超过5000年的测年数据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证据,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遗址中发现的红山文化坛、庙、冢及出土的精美玉器,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牛河梁也由此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考古圣地。本次活动由辽宁省委宣传部、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朝阳市委市政府举办。研讨会议题集中在三方面,即“满天星斗——红山时代地域文明的发展碰撞与交流”“积厚流光——中华文明基因中的红山因素”“继往开来——多学科视角下的红山文化研究”。研讨会还同步启幕“牛河梁考古40年”展,展示40年来的考古历程和重要成果。
    10/12
  • 辽宁省科学技术馆“十一”期间共接待观众近九万人
    “十一”黄金周期间,辽宁省科学技术馆共接待观众近九万人。在贯彻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辽宁省科学技术馆全面打造全民科学中心,办有温度的科技馆,深度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四百余场,让观众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下感受科学。举办爱国主题活动。欢乐总动员,携手送祝福。
    10/11
  • 辽宁锦州:群文精品走基层 非遗项目展风采
    近日,锦州市“群文精品走基层非遗项目展风采”文化志愿服务基层行活动分别来到北镇市沟帮子街道西沙河子村、黑山县八一广场,以专场惠民演出的形式把党的关怀和真挚的祝福带给两地百姓。演出开始前,由西沙河子村村民自发组成的广场舞团队扭起了喜庆的秧歌,台下百姓伴随着欢快的乐曲,也不由自主地舞动起来。在秋日阳光的映衬下,村民们的脸上写满了幸福与喜悦。此次惠民演出本着“推新人、推精品”的原则,精心筹划,由锦州市文化演艺集团(锦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业务干部和锦州市优秀的民间团队、文化志愿者、非遗传承人共同组成,既有优秀的原创群众文艺精品,又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让观众耳目一新。演出期间,锦州市非遗传承人们也为西沙河子村的百姓们送上了精美的非遗文创品,为他们送去一份真挚的祝福。演出结束后,老百姓们依依不舍地和演员们挥手道别,期待下次再相聚。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