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省51处石窟寺资源家底全摸清
    3月26日,辽宁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验收会在沈阳召开。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全省51处石窟寺(含摩崖造像)专项调查报告进行了逐一审核,对报告整体编写质量予以充分肯定,同意调查报告整体通过验收。这意味着经过近5个月的艰苦努力,辽宁省石窟寺(含摩崖造像)资源家底已经全部摸清。新立石刻。千佛山摩崖造像第59号。51处石窟寺资源中有12处新发现石窟寺专项调查既是深化中华文明溯源和中华文明认知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辽宁体现。辽宁省石窟寺资源分布广泛、内涵深厚、体系完整,集建筑、雕塑、壁画、书法等艺术于一体,是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明同其他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辽宁省石窟寺及摩崖造像虽然数量不多,但类型丰富,极具地域特色。海棠山摩崖造像。调查工作成效叠加。专项调查工作从2020年11月开始,调查范围广泛,此次调查涉及省内7个地区1911年以前开凿的石窟寺(含摩崖造像)共51处,复查39处,新发现12处,全面掌握了辽宁省石窟寺(含摩崖造像)各项情况,了解了石窟寺(含摩崖造像)基本情况、保存状况和主要风险、保护管理情况、安全防范情况四个方面、近百项数据。本次调查工作组织实施规范,在国家文物局统一领导下,形成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技术指导,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实施,市县协同与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调查工作规范有序。技术标准统一,调查工作实施标准化管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制定了统一调查标准、报告体例和调查表格,技术标准明确。调查技术创新,调查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新技术、新装备,如无人机航拍、三维扫描测量、手机APP现场录入等。协同效果显著,通过跨领域多学科合作,实现集考古、文保、测绘、摄影、岩土等众多学科的协同合作。质量控制严格,实施了全过程专家指导和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专项调查的质量要求。全面掌握了辽宁省石窟寺资源类型及分布区域本次调查从雕塑、书法、绘画、建筑、艺术等多角度提取信息解读文物内涵,完成石窟寺单体调查报告51篇,并录入“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了《辽宁省石窟寺文物名录》《辽宁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报告》《辽宁省石窟寺安全防范情况报告》等多项调查成果。此次调查,全面掌握了辽宁省石窟寺(含摩崖造像)资源的类型及分布区域。基本确立了辽宁地区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萌芽于北魏时期、发展于辽金时期、繁荣于明清时期的时代链条。北魏—辽金时期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均为佛教造像,从明代开始出现道教题材造像,清代则出现大量的萨满教造像,甚至出现了集道教造像与佛教造像或密宗造像与萨满教造像于一窟的融合现象。51处石窟寺(含摩崖造像)包括石窟寺23处、摩崖造像28处,从地域分布状况来看,锦州石窟寺(含摩崖造像)有17处,阜新石窟寺(含摩崖造像)有15处,其余分布在葫芦岛、朝阳、辽阳、鞍山、大连等市。从开窟选址特征来看,北魏时期的石窟寺位于临近大凌河的低矮山丘向阳崖面上,远离人群;辽代石窟寺则位于以医巫闾山为中心的名山大川中,体现出名山崇拜、宗教信仰与皇家需求的多元结合特征;金代以后的石窟寺则较为分散,但大多离居址较近,体现民间宗教需求的迅猛发展。辽宁省石窟寺及摩崖造像自成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前后相继的格局,并以藏传佛教最具地域特色。目前,辽宁地区共发现有13处藏传佛教摩崖造像,均位于阜新地区,除彰武县千佛山摩崖造像外,其余都位于医巫闾山东北麓的海棠山及周边地区,是国内分布最为集中、造像种类最齐全的藏传佛教摩崖造像群之一。为进一步做好石窟寺专项调查的后续工作,根据《辽宁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方案》,并征得国家文物局同意,我省拟在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结束后,展开石刻类不可移动文物调查工作,全面启动《辽宁省石窟寺图录》和《辽宁省石刻图录》的编制工作,同时,高质量制订石窟寺保护计划,实施保护工程。充分利用和转化这次石窟寺专项调查取得的成果,高标准编制我省石窟寺保护计划。力争在今年实施锦州万佛堂石窟、阜新海棠山摩崖造像保护示范工程,同时针对一些地区的中小石窟寺开展抢救性保护,消除文物险情。
    04/01
  • 抚顺实施“十大工程”点亮城市文明
      全国文明城市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和城市名片。对照创建文明城市的测评标准,抚顺市从今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全面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十大工程”,让文明城市创建服务全局、惠及全民、覆盖全城。  理想信念教育深化工程。抚顺市将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程。抚顺市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强化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大力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加强学雷锋阵地建设,营造雷锋文化浓郁氛围,广泛开展学雷锋主题实践活动,构建学雷锋志愿服务体系,力争市民对志愿服务活动认同和支持率超90%,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市建成区常住人口比例超13%……  营商环境优化工程。抚顺市将开展优质文明服务等创建评选活动,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理念,持续广泛开展“争创雷锋号服务窗口,争做雷锋式服务明星”服务竞赛活动,调动干部职工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积极性。改进工作作风,抓好行业作风建设,下大力气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  法治环境提升工程。抚顺市将积极探索法治宣传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深入推进法治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实现公民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切实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抚顺市将推进海绵城市和节水型城市建设,优化街区路网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压力,建成区内辖区面积与道路长度的比值超8公里/平方公里,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善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城市主干道和街巷路基础设施完善、功能完好,主干道装灯率达100%,亮灯率达99%,街巷路装灯率达100%,亮灯率达95%。  美丽乡村宜居工程。抚顺市将推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向农村地区延伸拓展,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农村改路、改水、旧村改造,推进“厕所革命”。力争“十四五”期末全市县级以上文明村、文明乡镇占比达70%、90%以上。  生态环境改善工程。抚顺市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做活水资源文章,建设绿色抚顺。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快水污染防治、有效消除黑臭水体,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还绿还美于城,提升城市绿地覆盖率,提高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23年底城市绿地覆盖率达36%以上,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以上。  诚信体系建设工程。抚顺市将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以政府诚信引领社会诚信,深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重信守诺的良好风尚。建立媒体“红黑榜”,对诚信人物、诚信企业、诚信群体进行广泛宣传,对失信败德行为进行批评。  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工程。抚顺市将开展公共文化“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推动大数据、5G、区块链等新技术运用,推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网络,统筹建设基层综合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文体广场、晨晚练体育活动点等文化阵地。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工程。抚顺市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广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新时代好少年”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完善社区未成年人文体活动场所设施,建好用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点)。
    03/31
  • 盛京大剧院上演《沂蒙》弘扬奉献精神
    3月15日,中央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沂蒙》在沈阳盛京大剧院歌剧厅上演。这是盛京大剧院举办的“永葆初心·峥嵘百年”展演剧目之一。该剧院向观众提供了100张公益演出票,还邀请沈阳市各大企事业基层党员代表进行观摩学习,致敬每一位在平凡岗位弘扬时代精神的共产党员。40多年前,中央芭蕾舞团老一辈艺术家编创的芭蕾舞剧《沂蒙颂》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剧中《愿亲人早日养好伤》的主题曲传唱至今,而沂蒙红嫂乳汁救伤员的故事更是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中央芭蕾舞团自2017年以来多次组织创作团队分批前往沂蒙山区,深入挖掘沂蒙人民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体会“家家有红嫂、户户有模范”的无私奉献精神。此次中央芭蕾舞团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共同创作,在舞剧《沂蒙颂》基础上,采用了新的艺术创作手法,构思创作出芭蕾舞剧《沂蒙》。芭蕾舞剧《沂蒙》特邀著名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王晓岭担任编剧,重置全新而宏大的故事架构,以更加凝练的剧情脉络将“乳汁救伤员”“火线桥”等真实感人事迹有机串联。著名作曲家、芭蕾舞剧《沂蒙颂》作曲之一、80岁高龄的刘廷禹担任作曲,用耳熟能详的旋律带观众重温经典。中央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助理徐刚担任编导并集合中央芭蕾舞团年轻一代舞蹈编创人才和舞美设计人才,力求通过独特的视角创新艺术表达形式,让“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在新时代重焕光彩。中央芭蕾舞团老一辈艺术家在《沂蒙》创作中倾注大量心血:著名舞剧编导、中国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编导之一、86岁高龄的蒋祖慧担任该剧艺术顾问;“中国芭蕾舞服装设计第一人”、芭蕾舞剧《沂蒙颂》的服装设计、92岁高龄的李克瑜担任美术顾问。芭蕾舞剧《沂蒙》以两幕的结构,讲述了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沂蒙地区的感人故事。与前作不同,芭蕾舞剧《沂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在原创芭蕾舞剧《沂蒙》中饰演英嫂的中央芭蕾舞团优秀演员宁珑,在感悟历史意义、找寻英雄人物的过程中,有着真切的体会。她说:“在舞剧《沂蒙》的创作过程中,我对经典形象的重塑、对历史人物的解读,以及对舞剧角色演绎上的把握,是团长冯英给予非常多的指导与帮助,大到沂蒙精神的传承,小到人物的一个动作和表情。作为剧团年轻一代的演员,非常感谢剧团能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出演英嫂这个角色。然而要诠释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角色,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如何既符合观众心目中已有的红嫂形象而又有所突破?如何让观众从新的视角去看红嫂?除了多看前辈的演出视频,更多的是要结合时代精神走进历史,走进她们的故事里。”
    03/31
  • 鸭绿江断桥让红色历史深植后辈心中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来到鸭绿江边,站在断桥旁,伴随着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仿佛听到当年战斗的号角声、炮火的轰鸣声。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鸭绿江断桥起着志愿军过江、军需物资供应等重要作用,成为连接中朝两国的交通大动脉。如今,这段波澜壮阔的红色记忆早已融入丹东人的血脉,成为丹东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丹东市充分利用鸭绿江断桥这一红色资源,通过播放历史影像资料、革命歌曲,并充实志愿者讲解员队伍,拓宽线上宣传渠道,更好地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史学习教育资源。让红色历史深植人们心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鸭绿江断桥成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见证。断桥的存在,生动展示了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在国际上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地位。”讲解员陈智洋说道。  2001年6月,鸭绿江断桥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被拟定为全国百家重点建设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多年来,丹东市始终注重加强鸭绿江断桥保护和利用工作,不断强化红色资源铸魂塑人的教育功能,大力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如今的鸭绿江断桥,充分发挥了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拍摄志愿军题材微电影《寻找》,获得第六届北京国际微电影节“最佳红色微电影奖”和“最佳城市微电影奖”;摄制完成纪录片《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巡礼——鸭绿江断桥》,组织开展“鸭绿江畔党旗红”活动,邀请志愿军老战士与断桥员工齐聚断桥,讲述革命故事,高唱《志愿军进行曲》《英雄赞歌》,缅怀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组织举办志愿军老战士书画、摄影作品展,发起“情系老党员、公益献爱心”活动……围绕鸭绿江断桥开展的一系列红色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丹东市推出抗美援朝纪念馆、鸭绿江断桥、河口断桥、志愿军公园“一馆两桥一园”实地教学线路,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生动教材,激励更多党员干部铭记英雄历史,坚守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我们要充分发挥鸭绿江断桥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让人们更好地学习党史,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陈智洋说。
    03/31
  • 辽宁凤城市:科技服务“三农”巩固脱贫成果
    3月26日,辽宁省凤城市政协科协科技组全体委员和丹东农业科学院专家深入边门镇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扶贫”活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科技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贡献凤城政协的智慧和力量。(来源:凤城市政协)在边门集市现场,科协科技组委员为农民朋友免费发放蔬菜种子,同时将科普图书、科技资料送到农民手中。农业专家一边为农民讲解玉米、蔬菜品种选择及种植管理等农业生产技术问题,一边答疑解惑,接受咨询。凤城市科协还在活动现场开展了农业生产技术、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科普知识有奖答题活动,吸引了现场群众踊跃参与。随后,科协科技组委员为边门镇10户贫困群众送去适合本地种植的玉米种子,并来到明亮村五组,走访慰问了建档立卡户和低保户,为每户贫困户送去玉米蔬菜种子、化肥等春耕物质和慰问金,帮助他们解决春耕燃眉之急。此次活动,共向农民免费发放500余斤玉米种子、1000余袋蔬菜种子,价值1.5万余元,发放科普图书、科技资料10多种2000余份。
    03/30
  • 辽宁鞍山:非遗传承人用剪纸刻画建党光辉历程
    3月28日,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新立新作《光辉历程》收剪。该作品从策划到收剪,历时近一个月,是王新立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创作的一份特殊作品。据介绍,该作品取色为红色,党徽四周有莲花图案,寓意廉洁;外廓儿是牛的形状,象征着勤勤恳恳的老黄牛,有奋进和拼搏之意;下方中间是一盆万年青,象征着我们的革命事业万年长青;两边是对称的太平鼓舞图案,既突出民族文化,也象征着党领导下的盛世太平。剪纸中的王新立。今年47岁的王新立,1996年从辽宁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来到岫岩职教中心,成为一名美术教师。多年来,她在完成常规教学的同时,还把剪纸艺术带入课堂,让学生了解剪纸、爱上剪纸,每年都有大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并传承满族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03/30
  • 辽宁省图书馆在网上晒出的古籍异常珍贵——《抱朴子》尾页留下宋人南迁记忆
    核心提示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倡议下,全国各地古籍收藏单位纷纷在网上晒国宝、晒经典、晒技艺、晒传统。其中,省图书馆在哔哩哔哩网站上晒出了镇馆之宝——宋刻《抱朴子》。《抱朴子》为我国东晋时期葛洪所著,他一生著述颇丰,传世的仅有《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宋刻《抱朴子》是海内外现存的最早刻本,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书后印有75字的“刻书牌记”,为后世留下诸多宝贵记忆。《抱朴子·内篇》的首页(左)和最后一页(右)。红框中为“刻书牌记”。(来源:辽宁省图书馆)“刻书牌记”记录亡国心情不久前,省图书馆古籍文献中心主任、副研究馆员刘冰作为我省古籍研究保护专家,参加了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倡议的“晒国宝、晒经典、晒技艺、晒传统”活动,他代表省图书馆在哔哩哔哩上晒出了镇馆之宝——宋刻《抱朴子·内篇》。据介绍,为防范书籍霉变生虫,古代就发明了晒书、曝书方法。汉代、宋代和清代还留有多段关于晒书的故事。“如今,省图书馆的古籍善本都收藏在具有防蛀功能的樟木盒里,不需要晾晒。那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所倡导的‘晒国宝、晒经典、晒技艺、晒传统’活动,其用意更在于赏书、拜书、传书,弘扬我国独特而醇厚的书籍文化。”刘冰接着说道:“古籍保存工作对普通读者很陌生,不过宋刻《抱朴子》还是有很多故事可讲的。”宋代是我国雕版印刷崛起的时期,中央政府大量刊刻书籍的同时,地方行政机构如公使库、书院、学校甚至私人也都参与刻书,还出现了大量商业性质的刻书作坊。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形成了汴梁(开封)、浙江、四川、福建等几个大的刻书中心。省图藏《抱朴子》就是由当时的刻书作坊刊印的。据介绍,宋代私人刻书的特点之一就是往往在书中印有刻书的牌记,相当于现代图书的版权页内容,不过宋人刻书的牌记多数较为简短,如“杭州猫儿桥河东岸开笺纸马铺钟家印行”“临安府棚北睦亲坊巷口陈解元宅刊行”“临安府太庙前尹家书籍铺刊行”“婺州市门巷唐宅刊”“建安黄善夫刊于家塾之敬室”等。然而省图藏《抱朴子》的第五册后面印有的牌记足有五行,长达75个字:“旧日东京大相国寺东荣六郎家,见寄居临安府中瓦南街东,开印输经史书籍铺。今将京师旧本《抱朴子·内篇》校正刊行的,无一字差讹。请四方收书好事君子幸赐藻鉴。绍兴壬申岁六月旦日。”这段文字描述了宋人一段惨痛的记忆: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侵攻下汴梁,俘徽、钦二帝北去,北宋亡。第二年,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建都临安(杭州),开始了南宋的统治。生活在北方的一些汉人不愿受异族的统治,纷纷逃往南方。一个叫荣六郎的人也加入其中。南方土地辽阔,安身于何处,每个逃亡者都要有所选择。荣六郎选中了杭州,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杭州是京城所在,另一方面也许是最主要的一面,杭州刻书事业的兴盛,他早有所耳闻,这对于他继续持操刻书的生意是大有好处的。所以他来到杭州,在中瓦南街东落下脚来,重操旧业,于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刻印了《抱朴子·内篇》。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东京汴梁大相国寺附近曾经相当繁华,寺内寺东都有许多书铺,与其他行业互相毗邻:“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寺东门大街,皆是幞头腰带、书籍冠朵铺席”。根据这则牌中记述,荣六郎的书籍铺正在大相国寺东,“旧日”两字,道出无尽沧桑。宋代文学家孟元老于北宋末年在东京生活了23年,汴梁沦落第二年南迁,落脚浙江,已渐年迈,回想汴京当年,无限怅恨,写下了《东京梦华录》。时隔510年,明末清初大才子钱谦益收藏了这部宋刻《抱朴子》,看到牌记,触动明朝灭亡的伤痛,他写下了一段跋文:“《抱朴子·内篇》二十卷,宋绍兴壬申岁刻,最为精致。其跋尾云:‘旧日东京大相国寺东荣六郎家,见寄居临安府中瓦南街东,开印输经史书籍铺。今将京师旧本《抱朴子·内篇》校正刊行。’此二行五十字,是一部《东京梦华录》也。老人抚卷,为之流涕。岁在壬寅(1662年),正月四日,东涧遗老谦益题。”钱谦益是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探花,官至礼部侍郎,明亡依附南明弘光政权,为礼部尚书,明亡后降清,再为礼部侍郎,后称病辞官,又遭株连下狱,从此暗与反清复明势力联络,终老未能如愿。“老人抚卷,为之流涕”,是当时年已八旬的钱谦益心情的真实写照。辽宁省图书馆古籍文献中心主任、副研究馆员刘冰在直播。(来源:辽宁省图书馆)《抱朴子》内外篇有单独的刻本在省图书馆古籍阅览室,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看到了宋刻《抱朴子》的电子版。这一古籍为磁青色纸制封面,用丝线装订,封面上没有题签,所以从封面上,人们无法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刘冰说,从封面用纸来看,最后一次装订时间应为清代。《抱朴子》为东晋时期葛洪所著,分为内外两篇,内篇二十卷,谈论的是关于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祛祸之类的内容。外篇五十卷,论及人间得失、世争臧否。无论是内篇还是外篇,都是研究当时社会状况、社会思想、道教理论及葛洪其人的重要材料。有关专家对于《抱朴子》这部古籍的传承情况进行过系统研究,发现《抱朴子》自成书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出现了《内篇》单刻本、《外篇》单刻本、内外篇合刻本等不同的存世形态。根据刊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内篇》《外篇》单刻本和内外篇合刻本两种。省图书馆古籍研究保护专家韩锡铎在研究文章中指出,因为葛洪是道教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把《抱朴子》内外篇合并在一起,当始于道教经籍的总集《道藏》。明代以前,道教典籍对于《抱朴子》的收藏情况没有详细记载,不过,自明以后,《道藏》刊刻或传抄的《抱朴子》,一般都是把内外篇合并起来。省图藏宋刻《抱朴子·内篇》反映出了《抱朴子》内外篇存在单独刊行的情况,也就是说,当年荣六郎刊刻的不是残书,而是事出有因,是单独刊行的全书。与传世的宋代官刻书不计成本地采用大字刻本不同,省图藏宋刻《抱朴子·内篇》字体较小,半页十五行,每行满行刻有28字。页面左右双边框,字体采用楷书,字形优美大方。书页的纸张采用的是宋代的皮纸,纸质优良。刘冰说:“宋代书坊刻书采用小一些的字体,可能是出于刻书成本的考虑,但是小的字体也增加了雕版刻字的难度。”当然宋版书纸润墨香,让人为之神往,人们还可以从书中的题跋、印章等,看到中国书籍史、藏书史、文字史、校勘学、鉴定学、印刷术、造纸术等学科的源流。省图藏宋刻《抱朴子·内篇》共二十篇,分装成五册,书中留下鉴藏印有“竹坞”“江左”“季振宜藏书”“御史振宜之印”和“乾学”“徐健庵”等,反映了这部古籍曾被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文徵明,清代著名藏书家季振宜、徐乾学等收藏。研究人员在书中还发现有“仲岳家藏”“刘氏图籍”印文,推测应该是此书较早收藏者,可惜名不见史册。翻阅这部《抱朴子》,可以看到第十一篇《仙药》与第十二篇《辨问》的字体与前后书页明显不同,这是清代时抄补的部分,大约原书缺失或者破损严重。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并没有清内府的鉴藏印文。不过,查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修的《溥仪赏溥杰宫中古籍及书画目录》,还是发现了重要线索。溥仪在所著的《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曾写道:“从1922年起,为筹措出洋经费,以赏赐之名,将紫禁城中最值钱的古籍和字画,运出宫外,存到天津租界。此时溥杰在皇宫伴读,每天下学回家让他带走一个大包袱,持续半年从未间断。”据溥仪回忆,存在宫中乾清宫之西昭仁殿的宋版、明版书之珍本,200种左右,全部被运走。《溥仪赏溥杰宫中古籍及书画目录》中记录,1922年农历八月初六这天溥仪“赏”给溥杰十六部古籍,其中就有“宋版《抱朴子》一套”。此后,这部古籍同其他书画一起被运到长春。日本战败投降后,几经辗转入藏东北图书馆(今辽宁省图书馆)。刘冰在网站上晒出宋刻《抱朴子·内篇》。(来源:辽宁省图书馆)《抱朴子》一句话激发屠呦呦灵感对于宋版书,明代就有“一页宋版一两金”的说法,如今这一提法已经远不能反映宋版书的珍贵程度,其原因首当其冲便是存世的稀少。据研究,宋版书每次刻印一般在60部至300部之间,随着时间推移,许多宋版书成了世上孤本。刘冰说:“《抱朴子·内篇》现存最早的为敦煌写本,然仅存《畅玄》《论仙》《对俗》三篇,惜为残卷。南宋绍兴二十二年荣六郎刻本《抱朴子·内篇》是现存最早的足本,是一部孤本。”2008年,这一古籍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因为宋版书去古未远,尊重原书,校勘严谨,刻写认真,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原书的真实面貌,对校勘后世版本具有重要意义,有关专家已经从省图藏宋刻《抱朴子·内篇》发现很多具体的事例。《抱朴子》的作者葛洪是一位颇为传奇的人物,《抱朴子·外篇》中留有他的《自叙》。他出身江南士族,是三国方士葛玄的侄孙。葛洪13岁时丧父,家境渐贫,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常至深夜。乡人因而称其为抱朴之士,他遂以“抱朴子”为号。他性格内向,不善交游,只闭门读书,涉猎甚广。《抱朴子·内篇》主要讲述炼丹服药、成仙得道等内容。不过,在中国科技史上,《抱朴子·内篇》也有较大贡献,比如葛洪的书中含有不少化学知识,书中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这句话所指的化学反应是:红色硫化汞(丹砂)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汞,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色硫化汞,黑色硫化汞隔绝空气加热变成丹砂。葛洪传世的著作还有《肘后备急方》,在这部书的卷三中有《治寒热诸疟方第十六》篇,其中记有“治疟病方······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医药学家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她的科研经历,有这样一段记述:随着对青蒿研究的深入,屠呦呦不可避免地陷入到瓶颈期。一天,她在查阅东晋葛洪所著的中医方剂著作《肘后备急方》时,一句记载突然出现在她的视线中,如一股劲风,驱散了所有的阴霾。上面写着:“青蒿一握,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在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屠呦呦的颁奖词为:“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03/30
  • 辽宁大连:公益演出送下乡
    3月24日,2021年大连市专业艺术院团公益演出活动,在瓦房店市三台满族乡正式启动。(摄影:祝龙)(摄影:祝龙)多个大连市专业艺术院团创作、编排的建党100周年主题文艺节目精彩呈现,演出现场掌声不断、高潮迭起。(摄影:祝龙)(摄影:祝龙)(摄影:祝龙)据介绍,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今年将完成公益演出190场。
    03/29
  • 营口市图书馆举办“文化进万家 书香润民心”志愿服务活动
    日前,营口市图书馆志愿服务分队在盖州市西城街道办事处举办“文化进万家书香润民心”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营口市图书馆馆长刘晓云与办事处领导签订了图书流通站协议,志愿者们精选农业科技、法律法规、文化娱乐等类型的期刊、报刊500余册,赠送给当地的百姓,让馆藏资源惠及基层,为广大读者提供便捷性的阅读服务,营造浓厚书香氛围。为了让文化科技知识植根于百姓,营口市图书馆编制了适宜当地种植养殖的农产品专题信息,赠送给当地百姓,并赠送了听书卡。活动中,志愿者们还向当地百姓推广营口市图书馆网站文献检索平台,帮助其使用检索平台查找农业种植养殖的相关文献。营口市图书馆作为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智能听书机”项目的服务主体,为西城街道办事处辖区的盲人读者发放“智能听书机”30台,并为他们办理了专项借书证,缩小盲人与信息时代的“阅读鸿沟”。营口市图书馆举办“文化进万家书香润民心”志愿服务活动。
    03/29
  • 迎接世界戏剧日 辽艺以巡演打磨话剧《干字碑》
    3月24日,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原创话剧《干字碑》在营口文化艺术中心上演,近千名观众观看了演出,演出现场气氛热烈。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是国际戏剧协会设立的戏剧纪念日,旨在引导全世界人民关注戏剧艺术。为迎接世界戏剧日,辽艺60多名演职人员奔赴辽南,先后在营口文化艺术中心、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剧院演出四场话剧《干字碑》。话剧《干字碑》剧照(摄影:范围)这是一部打动人、鼓舞人的优秀话剧据了解,此次巡演是话剧《干字碑》入选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之后的首次巡演,至此,话剧《干字碑》创排以来已经上演了近百场。根据专家与观众的反馈,剧目已经多次修改,力争将这部剧打造成一部新经典话剧。此次巡演,也是为了继续打磨剧目,巡演结束后,辽艺将根据观众的反馈意见继续进行修改,以参加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话剧《干字碑》由黑继文编剧,宋国锋担任导演,由长平、李冬梅等辽宁人民艺术剧院优秀演员联袂主演。该剧是根据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毛丰美的先进事迹创作的一部优秀话剧作品。《干字碑》选取了毛丰美一生中的几个典型事迹,浓缩在有限的舞台时空里,深入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讲述了毛丰美带领村民解放思想、克服困难、勤劳致富的故事,展现了脚踏实地的“干”字精神。营口观众小周表示:“能够欣赏到辽艺的原创话剧《干字碑》,心情激动。这部话剧朴素、真实,令人感动,看剧的过程中,我多次落泪。”一些戏剧专业人士表示,这是一部打动人、鼓舞人的优秀话剧,剧目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反映了辽东地域文化特色,代表着辽宁话剧艺术的高水准、高品质。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塑造出实干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此次巡演也是《干字碑》再次接受观众检验进而打磨提升的过程。演员们表示,尽管已将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但每一次演出都有新的感悟。每一次在剧场里与观众交流,都有新的收获。此次在营口、大连演出的版本是经过主创人员精心修改后的作品。修改调整后的《干字碑》舞台布景更加精致、鲜明,舞台后区加入一道硬质吊装景片,美工师傅将景片镂空,并以写意的方式将满族女性颇具特色的头饰图案融入设计之中,保持了该剧舞台美术鲜明的民族特色。灯笼是该剧的重要道具,细心的观众会发现,灯笼上印有满族特色剪纸图案,并且用满文书写了“吉祥如意”字样。一部分演员的服饰也加入了满族服饰的镶滚工艺,创作者还根据剧情需要编排了满族舞蹈风格的舞段。演员的台词表达更为精准,方言运用恰到好处。总之,该剧主创人员将舞台美术、戏剧结构以及台词进行了精心修改。该剧在展现农村基层干部先进事迹的同时,突出了地域文化特征。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塑造出亲切生动、勤勉实干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传播“干”字精神,通过省内巡演方式接受观众检验在《干字碑》创排之初,该剧的编剧、导演等主创人员多次走进凤城大梨树村体验生活,感悟毛丰美的“干”字精神。通过巡演,剧组将“干”字精神传播到各地。据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佟春光介绍,在《干字碑》参加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之前,该剧通过省内巡演的方式继续接受观众检验,之后会根据观众的意见和建议,对话剧进行修改提升。精品就是这样不断打磨产生的。据了解,话剧《干字碑》近年来屡获大奖。2018年,《干字碑》入选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优秀作品奖;2019年,《干字碑》成为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提名剧目;2020年,该剧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项目。据佟春光介绍,辽艺原创话剧《干字碑》《工匠世家》《北上》今年将在北京、齐齐哈尔等地巡演,让更多观众欣赏到辽宁话剧精品。与此同时,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正在筹备今年的新作,目前计划排演话剧《天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天算》是由剧作家孙浩创作的沈阳老北市场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作品,前两部《祖传秘方》《开炉》受到了各地观众的好评。《天算》延续了前两部作品的风格,反映了老沈阳的地域文化风貌,弘扬了真善美。话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与俄罗斯艺术家合作的舞台艺术作品,由中俄编剧共同完成剧本创作。目前剧本已进行了多次修改。
    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