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辽宁
- 记录生活点滴、时代变迁,沈阳有这样一家档案馆 记录时代变迁 传承家风家教张辉在家庭档案馆中。本报记者辛阳摄“爱的生活只是刚刚开始,愿我们拥有一百个五月十四。”1989年5月14日,张辉以一首诗纪念自己与妻子闫士荣喜结良缘,作为家庭大事记的开篇。此后,张辉每逢家中的大事,都会记录下来,或以诗歌或以散文。32年过去,张辉的家庭大事记已经形成体系化的家庭档案,包含生活、工作、荣誉、健康等12类内容,累计1万余张照片、20余万字文字资料。张辉还专门把自家阁楼开辟出来作为家庭档案馆。身教胜于言传,张辉相信,对家庭历史的了解,有助于规范自身的一言一行,家庭档案是家风传承的载体。给生活带来便利“这是我的工作经历,这是各种证件票据,这是我妻子的证书,这是女儿的毕业证书……”张辉将档案盒捧出,娓娓道来。翻开一册册档案,每一册都不是单调的流水账。看似枯燥的档案整理,在张辉手中变成了一本本带有情感的艺术作品,每张照片的剪裁和布局都经过设计,配以诗歌或散文,记录着家庭不同时期的变化。张辉回忆,从家庭大事记到家庭档案的形式转变,源于上世纪90年代沈阳开展的档案进家庭活动,档案不再止步于机关、企业,家庭档案成为档案工作的重要延伸。张辉作为示范家庭一员,结识了当时的沈阳铁西区档案馆馆长逄育葵,在逄育葵的指导下把记录下来的“家庭大事记”统一归档,形成了一个初见端倪的家庭档案。“有了专业知识,家庭档案的整理并不难,遇到事情第一时间记录,达到一定规模形成习惯之后,就越做越感兴趣。”张辉说。张辉家庭档案馆有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储藏室,一侧墙上布置了一排置物架,按照日用百货、五金交电、文化用品等标签分门别类地放置着各类物品。“家庭档案是有实用性的,它形成一种习惯,能给生活带来便利。”张辉介绍,许多家庭经常会有拿东忘西的时候。但是在我家,每一件物品,每一张照片,每一个荣誉证书,乃至票据、健康体检报告都可以在档案的目录中找到,然后根据目录索引,轻松地就能找到原件了。给人生留下回忆在家庭档案馆的陈列室,有一件张辉绕不开的老物件——父亲亲手打制的炕柜。“记忆中,没有父亲不会做的。这个炕柜,是我五六岁时父亲打的,是当时我家最大的家具。木头都是一块一块捡回来拼上的,一个炕柜花了半年时间才打完。”抚摸红色的老炕柜,张辉的思绪回到几十年前。在张辉家庭档案馆,像这样的老物件有几十件。“我不是搞收藏,所有保留下来的老物件都是我们家自己用过的,放在别处可能就是些破烂,但对我家来说,每一件都是宝贝。”小到一块手表,大到儿时家里吃饭用的圆桌,每一件张辉都能讲出一个故事。一个木匣中,整齐地放着6把算盘,从最初的全木质算盘,到最后的铝制算盘,这些都是妻子用过的。6把算盘见证了闫士荣的财务工作和社会发展,也见证了这个家庭中浓浓的爱意和彼此的温暖。“从前房小,我又爱干净,他就偷偷把家里的‘老物件’悄悄藏起来。”闫士荣说,“有次搬家,我突然看到这6把算盘,这些算盘有19年的时间跨度,第一把还是我1986年刚工作时用的!”张辉闲暇时,都会到阁楼坐一坐,翻翻老物件,整理新档案。一本本档案册,记录了这个家庭生活中的朝夕与点滴:购买第一辆家用车时的喜悦、家人一起出游的照片、女儿升学时的寄语、每一年的“十件大事”……“人在这里待着就觉得很充实。”张辉说,“这是生活中的一点仪式感,也是我们能留给后代的精神财富。”给后代留下财富在家庭档案馆内有一个荣誉展厅,张辉和妻子的工作先进证书、女儿的获奖证书等大小荣誉都整齐码放在柜中。“脚踏实地,珍惜荣誉,这是父辈教给我们的。”张辉说,“父亲从锦州黑山农村考出来,一辈子节俭,艰苦奋斗。我小时候家里生活很困难,但父亲为了我的教育,花33元买了一把小提琴,这是他一个月的工资。因为配不起琴盒,父亲就用纸壳给我糊了一个,一层一层,干了再糊,糊了等干,又是大半个月的时间。”小提琴和琴盒至今还保留着。家庭档案里有一套题为《夸爸爸》的三句半,这是父亲79岁大寿时,张辉表演给父亲的。“老爸一生很勤劳,辛苦半辈把心操,以苦为乐不抱怨,奉献!……老爸一生有志气,艰苦奋斗靠自己,白手起家创家业,没得比!”家庭档案馆里留着一张张辉岳母留下的面板。“以前过周末,家里人都要在这张面板上和面包包子,我包的包子皮薄馅大形还好,经常受岳母的表扬。岳母在世的最后8年都是跟我们住在一起,最后一年多卧病在床也都是我照顾。”说起自己跟岳母的感情,张辉颇为自豪:“对老孝敬,我们做给儿女看,也就是为自己做的。现在我的女儿也常说,‘我最敬佩爸爸对姥姥的好’。”整理家庭档案几十年来,张辉也总结出家庭和睦的关键:“大事商量,小事原谅;不争输赢,不翻旧账;相互信任,勇于担当。”简单朴素的24个字,道出了一家人的生活智慧和温情爱意。05/12
- "五一"看沈阳:夜消费升温,国潮风引领新时尚中街步行街客流如织。李浩摄“五一”期间,沈城重点商圈及旅游景点人流如潮,逛街购物、餐饮旅游、夜间消费……全面燃动沈城消费市场。5月5日,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通过对全市17家重点商场、超市的监测,节日期间累计销售额达12224万元,同比增长17%;累计客流41万人次,同比增长15%。逛街购物国潮风尚引领“五一”消费新潮结束了三天的短途游,5月4日市民周先生一家打算逛街购物。中街、太原街……逛了一路周先生发现,361度、安踏等国潮品牌店客流非常旺盛,在一家安踏运动品牌专卖店,周先生给儿子买了防晒衣、短袖衫,给自己买了两件运动服,还给媳妇买了双运动鞋,一家人收获满满。“五一”假期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购买运动衣、运动鞋的消费者颇多,各大国潮运动品牌深受消费者喜欢。近年来,新国货风潮热度持续升温,尤其是很多青年人对国货潮品非常青睐。与此同时,金银珠宝、服装鞋帽、通讯器材均是节日期间消费的热点。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这个“五一”假期,很多沈阳人以“逛街购物”的方式度过,全市重点商圈人气高涨,各大商超开展庆“五一”为主题的促销活动。记者从市商务局发布的监测数据了解到,“五一”期间,全市17家重点商超累计销售额12224万元,同比增长17%。累计客流41万人次,同比增长15%。春游度假带火沈城“餐饮+住宿”5月5日中午,皇姑区北行商圈一家李连贵熏肉大饼店内爆满,等位的顾客排起了长队。正在排队等待结账的李女士一家5口从铁岭来沈旅游。“到陌生城市旅行,肯定要寻觅当地特色美食,这家熏肉大饼,确实没让我们失望。之前还去吃了老边饺子、鹿鸣春,家里老人小孩都很喜欢。”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五一”期间来沈阳旅游的外地游客特别多。旅行中“逛吃”是常见模式,品尝沈城地道的老字号风味,自然成了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五一”期间各大老字号餐厅销售表现突出,截至5月5日鹿鸣春、老边饺子、潮州城销售同比增速分别在984%、568%、55%。此外,“五一”假期春意盎然,正值出行游玩最佳时节,沈阳旅游市场较为活跃,省内游、周边游拉动餐饮消费的同时,也使沈城的住宿消费快速回暖。“五一”期间,沈阳如家冰冠(小南店)、华人国际酒店、汉庭(西塔店)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05%、300%和24%。夜市+撸串假日里的夜晚消费升温夏日将至,沈城的夜经济同步复苏回暖。“五一”期间,沈城的各大夜市抢抓节日商机,推出“节日菜单”,扩大沈城的夜间消费。节日期间,外地游客纷纷来沈,带火了沈阳的特色小吃。中街美食胡同、塔湾夜市等夜经济点位备受欢迎。记者了解到,沈阳市积极促进多业态集聚的夜经济发展,“逛夜市+撸串”、健身中心打卡、商业街区购物、游乐场赏烟花等各项夜晚消费活动热闹非凡。例如假期里的方特世界营业时间延长至21点,音乐与烟火奇幻交映,将游客带入童话世界,打造沉浸式体验。05/11
- 辽宁沈阳:《沈阳印记》提质升级 与京剧名家共同奉送文化大餐为了服务沈阳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助力沈阳文旅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为城市发展塑魂和赋能,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建党百年之际,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沈阳市文化演艺中心)对2020年创排的大型音舞诗画《沈阳印记》进行了第一阶段的提质升级。2021年4月28日,提质升级后的《沈阳印记》在盛京大剧院进行了正式首演。重新打磨后的《沈阳印记》重点融入了“奉天落子”、数来宝、抓嘎拉哈、大鼓、摔跤等沈阳艺术代表样式和非遗项目,大力彰显了地域特色艺术符号,同时兼顾传统与现代,引入机器人等高科技元素,在声、光、电等舞台效果上实现了提升,又增加了演员到观众席与现场观众互动环节,加强了观众的科技体验感和历史沉浸感,使观众既体验到历史气息的浓郁浸染,又感受到现代生活气息的扑面而来。厚重感与艺术性兼顾,写实性故事讲述与写意性艺术表演和谐统一,勾勒出一幅沈阳往古来今的大美画卷。此次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节目所展现出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恢弘的表演气势,丰富的艺术样式,唯美的艺术效果,深受观众好评。整场节目高潮迭起,掌声、喝彩声不断,尤其在新增加的《奉天往事》篇章的“奉天落子”和演员与观众互动环节,气氛异常热烈,观众连连叫好,许多观众在散场后仍觉意犹未尽。相信经过不断打磨和提质升级,《沈阳印记》定将成为沈阳市重要的艺术品牌,既在繁荣发展艺术演出市场,打造文化高地中担当重任,又能在旅游演艺的转型升级中发挥职能。05/11
- 辽宁大连:“五一”期间党史党建类图书受读者追捧今年“五一”期间,到书店过节成为不少市民及来连游客的选择,记者从大连市新华书店了解到,与平时相比,图书大厦客流、销售有较大增长,平均每天接待读者5000人次,是平常接待人数的2倍左右,5月1日至4日实现图书销售30余万元。其中,党史党建类图书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品种。“五一”期间党史党建类图书受读者追捧。(来源:受访单位提供)今年恰逢建党100周年,党史党建、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文创产品以及红色经典图书受到大连市读者的欢迎,党史学习“指定书目”《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书位居销量排行榜前列,“五一”期间累计销售达3000册。其次为教材教辅、文学类图书,《文城》《暂坐》《红岩》《三体》《民法典》等图书受到读者的追捧。(作者单位:大连新闻传媒集团)05/11
- 辽宁大连:千亩牡丹醉游人5月8日,游客在大连市旅顺口区长城街道华酝牡丹园观赏牡丹。眼下,这里1260亩的牡丹进入盛花期,800多个品种、30余万株牡丹竞相开放,百余棵百年以上的牡丹更是夺人眼球。(摄影:吕文正)(摄影:吕文正)(摄影:吕文正)(摄影:吕文正)(摄影:吕文正)05/10
- 辽宁大连:五千乐者乐动滨城 燃情乐章响彻城市5月1日上午10时,从人民广场到星海公园,从天津街步行街到东方水城,只要你身在大连,你一定会听到这首熟悉的旋律——“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一场乐器演奏活动在大连市区的各个角落燃起,乐动大连,奏响滨城。活动现场。(摄影:王华)此次活动由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共青团大连市委、民盟大连市委、大连市群团组织综合服务中心指导,群众自发组织,大连城市音乐馆、大连钢琴协会等50余家乐器培训机构和民间演出团体热情演出,共有约5000名乐器演奏志愿者自发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用一曲曲燃情乐章,为节日里的游客和市民演奏出滨城节日乐曲。(作者单位:大连新闻传媒集团)05/10
- 辽宁铁岭县:山区养好刺嫩芽 拓宽村民致富路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提升,森林绿色食品开始热销,山野菜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素有“山野菜之王”美誉的刺嫩芽,更以其脆嫩的口感深受百姓喜爱,每年集中上市的刺嫩芽总是供不应求。眼下,正是刺嫩芽第一茬的采摘时间,在铁岭县白旗寨满族乡已逐渐变绿的山林里,村民吴富方正在采摘自家地里种植的刺嫩芽。村民采摘刺嫩芽。村民采摘刺嫩芽。“我家种植刺嫩芽已经有10多个年头了,今年4月23日开始采,都采完大概要20天左右的时间。刚下来的时候能卖到20多块钱一斤,这是绿色食品,大家都喜欢吃。”捧着刚采的一大袋刺嫩芽,吴富方高兴地说。村民采摘刺嫩芽。据了解,刺嫩芽属于东北当地特别是山区的特色植物,有丰富营养,烹饪也十分简单,无论是凉拌还是腌制成咸菜,都十分美味。“山野菜之王”刺嫩芽“刺嫩芽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地块均可正常生长,最适宜在荒山、荒坡、荒沟及果园四周成片或零星栽植,阴背坡最有利于刺嫩芽的生长。种植刺嫩芽投资少、见效快,一次种植,年年受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白旗寨满族乡林业站站长邓庆元说,“一直以来我们乡都十分重视发展山林经济,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刺嫩芽是我们乡东部山区的特色,刚采下来十分好吃,供不应求。在我们乡,像吴富方这样种植刺嫩芽的村民还有不少,目前全乡刺嫩芽种植可达3000亩以上。”(作者单位:铁岭县白旗寨满族乡)05/10
- 辽宁桓仁县华来镇召开2021年保护性耕作春播现场展示会为大力推广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近日,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华来镇召开2021年保护性耕作春播现场展示会,华来镇部分农业大户、农机大户60余人参加了现场展示会。此次保护性耕作春播现场展示会,让广大农民对保护性耕作的意义有所了解,起到了以点带面、示范推广的作用,达到了预期效果。05/08
- 辽宁铁岭县:山区养好刺嫩芽 拓宽村民致富路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提升,森林绿色食品开始热销,山野菜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素有“山野菜之王”美誉的刺嫩芽,更以其脆嫩的口感深受百姓喜爱,每年集中上市的刺嫩芽总是供不应求。眼下,正是刺嫩芽第一茬的采摘时间,在铁岭县白旗寨满族乡已逐渐变绿的山林里,村民吴富方正在采摘自家地里种植的刺嫩芽。村民采摘刺嫩芽。村民采摘刺嫩芽。“我家种植刺嫩芽已经有10多个年头了,今年4月23日开始采,都采完大概要20天左右的时间。刚下来的时候能卖到20多块钱一斤,这是绿色食品,大家都喜欢吃。”捧着刚采的一大袋刺嫩芽,吴富方高兴地说。村民采摘刺嫩芽。据了解,刺嫩芽属于东北当地特别是山区的特色植物,有丰富营养,烹饪也十分简单,无论是凉拌还是腌制成咸菜,都十分美味。“山野菜之王”刺嫩芽“刺嫩芽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地块均可正常生长,最适宜在荒山、荒坡、荒沟及果园四周成片或零星栽植,阴背坡最有利于刺嫩芽的生长。种植刺嫩芽投资少、见效快,一次种植,年年受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白旗寨满族乡林业站站长邓庆元说,“一直以来我们乡都十分重视发展山林经济,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刺嫩芽是我们乡东部山区的特色,刚采下来十分好吃,供不应求。在我们乡,像吴富方这样种植刺嫩芽的村民还有不少,目前全乡刺嫩芽种植可达3000亩以上。”(作者单位:铁岭县白旗寨满族乡)05/08
- 辽宁庄河市:市妇联举办“忆峥嵘岁月 承红色基因”专题读书会近日,庄河市妇联举办“忆峥嵘岁月,承红色基因”专题读书会,市直单位机关女干部、各乡镇街道妇联干部以及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报名的读书爱好者共计120余人参加活动。读书会现场。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进一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全民阅读深入开展,助力文明城市创建,依托市妇联“美丽共成长”女性素质提升工程,市妇联特别举办此次活动,引导全市女干部、职工、妇女群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读书会现场氛围活跃,掌声阵阵。下一步,庄河市妇联将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举办读书会、读书班活动,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阔步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体现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坚守初心使命,传承妇联组织红色基因,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