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新区企业亮相第十七届中博会
    近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在广州举行,丹东华通测控携设备状态监测及可预测性维护解决方案出席本次中博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辽宁展区(来源:丹东华通测控有限公司)本届大会丹东华通测控作为“专精特新”企业亮相中博会。该企业主要从事工业物联网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SCADA监控软件平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首批得到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本次展出的设备状态监测及可预测性维护解决方案,将设备的状态监测、可预测性维护、故障诊断、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等技术有机融为一体,能够发现设备的早期故障隐患及原因,减少设备的非计划停机时间,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大大降低设备的运维成本。产品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关注。
    10/25
  • 辽宁东港市: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一系列“国字号”荣誉彰显出东港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底色。金秋十月,东港大地一片金黄,黑土地上机声隆隆,北黄海之滨60余万亩稻田陆续开镰。近年来,东港市着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坚决担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共完成高标准农业建设项目17万亩。东港市农机总动力发展到61.2万千瓦,年均增长2%,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80%,其中水稻实现全程机械化,粮食产量达到10.84亿斤,各项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通过组织各乡镇加强宣传、解读政策,认真开展面积核查,落实补贴政策,有力地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调动了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并促进农民增收,同时释放了政府支持粮食生产的积极信号。”东港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负责人高莉其表示。“十三五”期间,东港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带动农民增收的关键。以“东港草莓”为例,到“十三五”末,“东港草莓”占地面积达到17.3万亩,产量27万吨,鲜果产值达54亿元。“东港草莓”连续多年获评全国最具影响力和最具消费者欢迎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现品牌价值达77.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2019年,东港市成功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1亿元,用于支持草莓产业发展。东港不断朝着“百年产业、百亿产值”的目标迈进。以东港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前阳镇作为产业园发展区域之一,通过“抓示范、育主体、延链条”等方式,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1家、家庭农场61家、合作社72家。各类农业主体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模式带动下,由过去一家一户种植快速转向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其中,草莓种植户亩均收入7万元,全镇草莓销售额达5200余万元。红红火火的草莓产业,让广大农户尝到了甜头。“生产上,咱年年提高科技水平,通过冷棚技术能提早上市,还能卖上好价钱。一年两个棚挣十六七万块钱,盖房、买车、孩子上学都不用愁了,该置办的都置办上了。”前阳镇山城村草莓种植户关明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东港积极发挥地区优势,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路上,阔步向前,晒出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单:农业总产值累计实现614.7亿元,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206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核实村级集体资产13.9亿元;建立东港市农业设施登记中心,开辟农业设施抵押贷款新途径,累计颁证2000本,发放贷款2.5亿元;实现现行标准下222户499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个贫困村脱贫销号,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9927元,高于国家制定的脱贫标准4400元;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9.8%;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省政府通报表扬。14个村创建2020年省级美丽示范村,推动2021年22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创建和“集中美、连片美”建设……乡村产业兴旺,家园美丽宜居,农民幸福安康,一幅幅红红火火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图景,在秋日的田野上铺展开来。“下一步,东港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以转方式、调结构、拓功能、增收入为重点,合理布局、科学谋划东港市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东港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孙承颜说。
    10/22
  • 辽宁东港市总工会:“三大平台”服务“三篇大文章”
    10月8日,天气已然转凉,但在位于丹东东港市的丹东泰宏食品有限公司车间内,却是一片火热的生产景象。只见自动化的流水线上,不同规格的杂色蛤肉被自动分选出来,然后打包成盒,准备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上。“我们企业属于‘原字号’企业。过去是人工分拣,如今采用自动分选机,每套设备可替代人工约40人。”公司于世娟职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于世娟告诉记者,自动分选机正是工作室的创新成果,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公司节省人工成本约200万元。创新工作室成员进行创新活动。(来源:东港市总工会)东港市总工会主席孙继武表示,为做好服务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东港市总工会积极响应上级工会号召,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如今,东港市共创建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36家,工作室成员达300余人,完成各类成果项目120多项,专利70多项,节约、创造价值近亿元。创建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仅是东港市总工会服务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的其中一个平台,市总工会还通过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和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服务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三大平台”之间深度融合、相互支撑、形成合力,为东港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据东港市总工会劳动和权益保障部部长姜桂敏介绍,2018年以来,市总工会在全市职工中连续开展3届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表彰活动。在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活动中,涌现出“链轮砂型铸造漏模机”等一批高技术和核心创新成果项目。“这些创新成果很多来自于创新工作室,同时表彰活动又大大推进了全市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姜桂敏说。劳动技能竞赛活动虽是工会“老字号”品牌,但东港市总工会将其焕发出新时代能量。“根据企业需求,工会因地制宜开展竞赛活动。”姜桂敏表示,2021年,市总工会重点聚焦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以企业为单位,广泛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在“新字号”企业辽宁精化科技有限公司,最能激发职工兴趣的是新产品研发创新成果大赛。公司不仅奖励丰厚,还通过技能竞赛投入研发新产品。截至今年8月,全市123家企业、394个班组、1.3万余名职工参加了56个劳动技能竞赛项目。竞赛提升技能,技能创造创新成果,成果转化为企业效益,这正是“三大平台”所产生的集聚效应。“今后,市总工会将持续推动‘三大平台’建设,为做好服务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贡献工会力量。”孙继武说。
    10/21
  • 辽宁丹东前阳经济开发区:立足园区三大主导产业 全力做好“三篇大文章”
    近日,位于丹东东港市前阳经济开发区的辽宁鸿云智慧托盘箱项目智能化环保热镀锌生产线举行点火仪式。“这一项目是前阳经济开发区作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老原新’工作、布局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重点项目。”前阳经济开发区有关负责人介绍。鸿云智慧托盘箱项目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高效自动化智慧托盘箱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约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投入国际先进大型自动化生产线4条,采用自动化+智能化制造+数字化管理+云端监控(MES+IOT),设计产能30万套每年。这一项目是前阳经济开发区招引的“新字号”项目之一,将大大提升前阳开发区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装备水平,打造丹东地区先进智慧化车间样板。近年来,前阳经济开发区立足“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优化营商环境,通过“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的方式,促进企业投资前阳,兴业前阳。鸿云智慧托盘箱项目便是中外合资企业日牵物流装备有限公司在前阳的第三期投资项目,15年来,该公司累计在前阳投资达到6亿元。随着该项目的建成,未来3年内,日牵公司在前阳年产值将实现20亿元。今年以来,前阳经济开发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路径,继续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通过推进互联网和智能化应用,加快数字化赋能,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认真谋划编制户外纺织服装、精细化工、智能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推进园区产业发展集群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产业生产智能化,推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优化升级,提高园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老字号”产业改造升级。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5G平台、人工智能等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打造智能化装备制造产业。截至目前,装备制造产业已签约落地项目4个,项目总投资约4.2亿元。引入社会资本实施“腾笼换鸟”,将原有铭笙纸业老旧厂改造为纺织服装产业孵化基地,新增厂房面积9万平方米,吸引、孵化、培育纺织服装行业小微企业,壮大其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重点打造规模性纺织服装孵化产业。截至目前,纺织服装孵化基地已签约落地项目6家,项目总投资2亿元。围绕户外运动服装制品产业,推动纺织服装向“设计+研发+生产+贸易+物流”转型,制造工厂向企业总部转型,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型,重点打造前阳户外运动服装产业园区。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已经有16家企业签订入驻协议,总投资10亿元;有6家企业马上开工建设,总投资3.55亿元。推动食品加工、医药加工等“原字号”产业深度挖潜。通过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加快实施食品加工产业基础改造和产品升级,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补齐供求两端产业链短板,深度挖掘产业潜力,由单一的食品加工品类向深海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即食食品、烘焙食品、功能食品等多元化发展,重点打造新兴食品加工产业链条。目前,食品加工产业已签约落地项目3个,总投资4亿元。立足现有的医药加工产业规模优势和配套优势,狠抓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以扩产能、增品种,提质量为目标,建设产业链条完整、集聚度高、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现代化生产力的医药加工产业集群,医药加工产业已签约落地项目2个,总投资6亿元。培育壮大“新字号”,打造新兴产业增长极。重点发展清洁能源、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产业,新兴产业已签约落地项目4个,总投资10亿元。前阳经济开发区始终将优化产业结构,做好“三篇大文章”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户外纺织服装、智能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作为未来的主攻方向。下一步,将加强园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满足项目入驻需要,努力打造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突出的一批支柱产业,加速形成龙头企业引领,配套产业支撑的高质量发展产业集群,到2025年以三大主导产业领军的园区工业总产值力争实现400亿元。
    10/21
  • 辽宁东港市前阳镇:打造电商“新引擎” 激发振兴新活力
    “过来取件挺方便,大家对这家店评价不错,在店里买的商品也很好。”在辽宁东港市前阳好客来便利店,村民王希文按照手机尾号,迅速地从寄存架上找到了自己的快递。作为新安村电商公共服务站、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村级示范店,好客来便利店依托线下300平方米实体店和线上APP应用系统,为周边3000户村民提供近万种优质商品以及快递收寄、金融保险存取款、旅游咨询、便民信息发布等服务,成为延伸乡村服务“1+N”多业融合的新型农村商贸流通体系重要平台。“我们建设这个公共服务中心站点,就是为了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百姓能享受到和城里一样的便捷服务。”便利店负责人王欣宇告诉记者。各类商贸店铺2800余家、电商实体店120余家、物流仓储企业30余家、国家二类口岸1个……随着“网上前阳”建设、电商产业快速集聚发展和物流网络不断完善,极大地加速了前阳商贸服务业发展,既帮助农民把农副产品卖出去,又把城里的消费品买回来,缩小了城乡消费品差异,提升了乡村的生活品质。“十三五”时期,前阳镇依托东港市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积极落实东港市委、市政府“电商换市”战略,大力实施镇域电商提质增效工程,以“产业+电商”模式,不断优化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培育跨境电商及旗舰型电商企业等多元业态,助推镇域实体经济二次腾飞。同时,以东港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广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电商”模式,将分散经营的家庭农场、合作社通过电商平台组织起来,变“散”为“聚”。东华果业负责人辛坤格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5年来,已带动近百户农户共同发展致富,即使在疫情影响下,2020至2021年销售周期,草莓电商交易额仍然达到6000万元,电商总交易额首次突破1亿元。目前,全镇以甲午先生、东华果业、广鑫通、宏杰电商等8户为代表的大型农产品销售合作社电商发展迅猛,2020年销售额达5亿多元。在东北亚电商产业园,一名主播正在线上直播带货。作为前阳镇乃至东北三省旗舰型电商企业,产业园创新推出“电商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集中物流仓配中心”运营机制,已入驻企业570余家,其中电商企业106家,线上线下年均交易额20亿元,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产业园负责人朱必宏介绍说,园区整合东港草莓、大米、海鲜等资源,并提供电商技术、物流人才培训,以“一区两中心”运营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交易、物流村村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推进电商发展过程中,前阳镇还着力将跨境电商打造成为推动高质量开放的新增长点。目前,全镇从事跨境电商企业达12家,年贸易额1.5亿元,初步实现了生产与市场有效对接,形成了以市场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良性循环发展局面。作为一家生产加工型工业出口企业,英硕机械有限公司通过跨境电商形成了完善的“洽谈—交易—生产—运输—反馈”企业管理流程。5年来,跨境电商交易额从2016年的600余万元迅速提升到2020年的4800余万元。公司负责人安伟表示,跨境电商不仅给企业带来产值上的巨大变化,带动了东港地区铸造配件企业发展,也让我们对技术升级和国外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有了新的认知。据了解,到“十三五”末,前阳镇电商产业产值突破15亿元。围绕“老原新”三篇文章,“十四五”时期,前阳镇将深入推进“数字前阳·网络前阳”建设,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同时,依托大台子口岸和纺织服装产业园,深度激发跨境电商、服装电商等产业活力,助推前阳高质量发展。
    10/20
  • 辽宁丹东龙泉村:小庭院变身“增收园”
    “今年啊,是个丰收年,我们家软枣猕猴桃的收入是去年的两倍。”10月17日上午,在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龙泉村一组,村民丛日红穿着棉袄戴着手套,在自家小院里侍弄着软枣猕猴桃藤蔓。丛日红说,10月初,软枣猕猴桃已经全部收获完毕,今年收获了500多公斤,但是还有许多藤蔓越冬的农活需要干,她想在降雪之前把藤蔓侍弄好,期待明年结更多的果实。据了解,像丛日红家这样以软枣猕猴桃为主的庭院经济栽植户,在汤山城镇龙泉村有500余户,栽植了3万余株软枣猕猴桃苗。截至目前,全镇软枣猕猴桃栽植面积已达3500亩。软枣猕猴桃耐寒性好,比较适合北方种植,尤其是今年春季雨水频繁且无倒春寒现象,全镇软枣猕猴桃较前两年增产2—3倍。近年来,汤山城镇小浆果产业经济效益显著,尤其是依托本土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的软枣猕猴桃产业,其收益是种植玉米的7倍,是农民理想的增收产业。软枣猕猴桃生产栽培可利用山坡地或玉米地,一般3年开始结果,6年进入丰产期,经济寿命可达30年。目前,此产业已成为该镇特色农业扶贫产业,促进了种植户增收,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动力。自2013年起,为持续推动小浆果产业发展,镇政府初步确定了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辖区的软枣猕猴桃支柱企业,逐步引导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优惠价格为全镇软枣猕猴桃种植农户提供1年至3年生的优质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苗,带动农户3万人参与软枣猕猴桃生产。与每户种植野生软枣猕猴桃农户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提供种苗优惠扶持、免费技术培训,定期组织参观交流,每户培养一名野生软枣猕猴桃生产技术“明白人”。镇党委、政府还积极参加振安区旅游“后备箱”工程,推出汤山城镇蓝莓、软枣子、大榛子等旅游“后备箱”品牌,为企业搭建“线上”“线下”推介营销平台,并通过网络平台与电商联营,为新采摘的超大软枣猕猴桃“插上翅膀”,使其“飞”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实现种植产地与社区超市的零距离对接,解决了销售的难题。据悉,汤山城镇今后将继续突出“一村一品”农业特色,进一步扩大软枣猕猴桃种植面积,推动深加工,进而基本形成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品牌化支撑的高效小浆果产业体系,持续助力家庭庭院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增收园”。
    10/20
  • 辽宁东港市北井子镇:创新发展让企业跑出“加速度”
    辽宁东港市北井子镇立足实际,在抓好高新金属扩建、电磁线技改以及钛加工、水产食品加工等飞地项目的同时,研究出台工业强镇优惠政策,加大激励和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大力实施技改和技术创新项目,助力企业加速自我转型、自我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东港市忠世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于1996年,是国内拥有钛材生产许可专业资质企业之一。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武器装备、生物医疗、体育运动器材等方面,远销美国、欧洲、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不久前,企业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为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企业目前正在实施2个技改项目,分别是年产1500吨的中接合金技改项目和年产1800吨的电子航用钛合金管材项目。据公司总经理介绍,企业每年投入技术研发的资金都在800万元至1000万元,保证了每年都有新技术立项。辽宁东港电磁线有限公司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电磁线生产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4项,年生产各种耐热等级铜漆包线、纸包线、玻璃丝包线、薄膜绕包线、铜排等产品2.4吨,年销售额超10亿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公司在改进技术、降低成本等方面不断探索,实施信息化改造,将企业的管理要求、产品要求、技术要求与供应商进行对接,使整个链条从供应到生产再到销售更加直观。改造后,信息在流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变小,降低了公司的资金占用,提高了生产效能。近几年,企业淘汰更新部分设备,开发新能源汽车电机电磁线等利润相对较高的产品,采用前沿管理技术,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今年,企业还从环保角度出发,投入3700万元引进废气排放处理设备,收集生产废气,通过燃烧达到合规合标排放。
    10/19
  • 辽宁丹东同兴镇:种植五味子 拓宽增收路
    10月13日上午,记者在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板石村村民张军家的五味子地里看到,张军正与几名工人采摘、装运成熟的果实,有的采摘后直接卖给药材市场,有的拿到烘干场烘干后再出售。同兴镇板石村的气候和土壤十分适合五味子生长。“2018年,我们想要利用好现有的土地和气候优势,带动农民增收,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加上近年来五味子市场前景比较好,便引进了五味子,尝试种植。”张军说,五味子为著名的中药,同兴镇种植的五味子是北五味子,特色是枝叶光亮,秋叶转红,成熟时红色的果穗下垂枝头,多汁、味酸而微涩,有花椒的气味。在张军家,记者看到大片五味子一串串缀满枝头,像红宝石一样。张军考察过药材市场后,了解到市场前景较好,并且五味子种植技术要求不高,只要控制好病虫害,产量就会比较可观,所以从2018年开始种植。近几年来,价格是“水的”(采摘后可直接卖)12元一公斤,烘干后的70元一公斤,张军家每年能收3万公斤的五味子。张军告诉记者,由于近几年产量不错,收益可观,他打算明年再增种30亩的五味子。近年来,同兴镇紧紧围绕宜居、宜业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拓宽致富渠道,创新农业发展思路,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如今,同兴镇五味子种植面积达300余亩,亩产量1200公斤。除了种植五味子,同兴镇还设有深加工厂加工五味子,形成了种植、加工、出口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拓宽了农民收入渠道,解决了周边农民就业问题,开拓了农业发展思路,推动了本地区新农村建设。
    10/19
  • 辽宁宽甸县:特色农产品在扬州热销
    “大家可以试吃我们宽甸下露河朝鲜族乡冷水大米做的扬州炒饭,再品尝宽甸生产的冰酒;这是软枣子,也就是奇异莓,还有松子、咸鸭蛋……”10月13日上午,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1“中国农民丰收节”上,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众多特色农产品一经展出,便吸引了扬州市民的目光,软枣子、松子等商品更是被抢购一空。据了解,自2017年丹东和扬州对口合作以来,两地互动频繁,以文化为桥梁,以旅游为纽带,在文化、旅游、商贸、人才等方面进行调研考察或工作对接。宽甸借助这一契机,不断扩大合作范围,拓展合作空间,细化合作领域,推动合作全面展开,实现产业优化整合。
    10/19
  • 辽宁丹东:部分建筑企业与央企、国企签约合作
    10月14日,由辽宁省建筑业协会主办的“央企、国企与省内民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丹东市举行。来自其他省市的行业代表与丹东市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广泛深入的交流,签订合作协议,为丹东建筑业发展提供更广阔、更高层次的平台。“十三五”期间,丹东市建筑业取得长足发展,现有一级建筑企业20家、二级建筑企业221家,近40家建筑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开展行业技能培训3万多人次。其中,抗美援朝纪念馆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另有41个单位工程、2个住宅小区获辽宁省建设工程世纪杯。“十四五”期间,丹东将一如既往重视建筑业发展,诚邀全国各地建筑业及相关企业来丹考察、投资兴业、合作发展,并提供一流的政策环境和周到服务。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