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丹东
- 丹东“七字诀”推动项目落地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实现26.7亿元;引进内资增长10%,实现18.1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实现88万美元;开复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1个;储备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2月22日,元宝区召开2021年“项目年”专项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项目工作主要目标,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今年,元宝区将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投资,抓投资就是抓发展”的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依据《元宝区推进“项目年”工作实施方案》,全方位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凝心聚力项目建设。今年,元宝区确定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4个,重点推进投资12.5亿元的丹东华孚鸭绿江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热源厂异地改扩建项目、投资1.42亿元的市第一医院科教及综合病房楼项目、投资2.91亿元的市第一中学异地新建项目、投资2.48亿元的市第六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等一批对元宝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牵动作用的重大项目。重点推进元宝区妇幼保健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振安纺织厂扩建、辽宁能源集团庄河—丹东天然气管道、金山经济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新柳C座等19个重大项目,打通项目开工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为2022年乃至“十四五”时期项目落地打下坚实基础。全力抓好招商引资。以“建链、补链、强链”为思路,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依托东北东部铁路和高速公路,在大健康、装备制造、金融、物流等领域开展招商。对内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区域,密切关注重庆、成都、武汉等中心城市,主动对接优势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集聚地区。强化“人人都是招商主体、处处都是招商环境、事事都是招商形象”意识,强化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打造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基地。创新产业园区发展。以金山经济开发区成功晋升省级开发区为契机,瞄准主导产业定位,围绕仪器仪表、输变电设备、医用康养设备,谋划包装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围绕改造升级“老字号”,全力助推大信制针、东深混凝土标准化构件、东发燃气表、光华塔醋、华润雪花啤酒等项目进行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全力做好“三篇大文章”,把金山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元宝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开展“应该办”“服务效能提升”“降低企业成本”和“法治环境优化”四大行动,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为此,元宝区将深入推进领导包扶、企业信息员机制,深入推进商事制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工业类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以内,实现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同时,积极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向园区放权,加快政务服务驿站推广,方便企业办事;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实现政务服务“一窗”受理比例不低于80%、“即办率”不低于30%;全面提高“网上办”水平,实际网办率达到70%以上。项目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招”是手段,“落”是关键。为让项目“落地结果”,元宝区将重点突出七个字。一是“广”,在项目谋划上谋深谋透,提高产业丰厚度;二是“落”,在项目推进上变推进项目为落地项目,落地同时落实投产达产;三是“实”,在园区建设上做实发展质量的里子;四是“效”,在向上争取上要紧扣国家产业政策及投资导向,以任务书引领相关单位走在前面,提高效能动起来;五是“准”,在招商引资上围绕重点领域引进一批产业引领型、配套补链型、科技创新型等项目;六是“优”,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改革攻坚任务来抓,不断深化优化营商环境“四大行动”成果;七是“干”,在作风建设上发扬“三牛”精神,以项目建设为己任,发扬“拼命三郎”精神,盯住关键时间点、节点,确保按时完成各项任务指标。记者宋琳编辑邹润02/25
- 聚力“强引擎” 跑出“加速度”“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和‘抓项目就是抓投资,抓投资就是抓发展’思想,突出招商引资‘生命线’地位,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全市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推动新时代丹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2月19日,丹东市召开全市“项目年”暨专项工作表彰大会,对2021年项目建设进行全面部署,释放出“开局就要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强烈信号。今年,丹东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确定项目工作的总体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87.9亿元,增长10%以上;引进内资到位资金296.1亿元,增长1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853.6万美元,增长10%以上;开复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2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5个。全市各地区、各部门要打擂比武决高下、比学赶超夺红旗,高速度启动、高起点开局、高质效推进,全力以赴实现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前谋划尽早行动冬去春来,早春的泥土尚未化冻,一股重大项目招引、服务、建设的春潮已经在丹东大地涌动。投资3亿元的丹东铭笙生物质发电热电联产项目、投资2.8亿元的东港市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等12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赶在春节前相继开工。雪后初晴,记者在东港经济开发区看到,东港市安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滨海产业园项目、投资1.2亿元的丹东黄海电机有限公司年产3万台电动机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都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春寒料峭,元宝区金山镇铁东工业园内,金洋针织标准化智造工厂项目工地一派热火朝天抓进度赶工期的建设场景。项目投产后,预计年生产清洁坯布1000吨以上,可增加就业200人以上,同时拉动印染、刺绣、包装、物流等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一年之计在于春,丹东市各地区、各部门提前谋划、尽早行动。新年伊始,振安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投资至上”的理念,坚持以“发展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为导向,计划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84个,推进LNG储配站、中地乳业等47个项目开工建设,确保外环路南侧供热系统建设等37个在建项目顺利推进,实现丹东果蔬海鲜批发市场、依璐服饰服装加工等26个项目全面竣工。新年新气象,振兴区马不停蹄地展开了新一轮重点项目的谋划、建设。东北亚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振兴区汤池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丹东欣时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卫生消毒及医疗器械生产线建设项目……涵盖了基础设施、新兴产业、服务业、民生工程等方面,将为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丹东市上下齐心,从现在开始,发扬实干精神,创造一切条件,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各地区、各部门按照时间节点对目标任务进行再细化、再分解、再落实,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确保负责的项目落实落地。真抓实干合力攻坚项目是人来推动的。从蓝图到现实,从规划到建设,从落地到投运,哪一步都离不开一个“实”字,即项目谋划要讲求实效、项目落地要注重实干。总之,项目从“出生”到“成长”的各个环节,均离不开一个“实”字。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实干力量。精准施策,合力攻坚,延链补链,优化环境……回顾2020年,丹东市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情况,一个个关键词诠释着一年来实干奋进、履职尽责的坚实足迹。招商引资突出一个“新”字。变“面对面”为“屏对屏”,开展“云推介、云招商”活动15次,“云签约”项目56个,项目落地率30%,交出了一份特殊的“招商答卷”。依托产业优势,创新招商平台,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丹东时装周暨防护纺织产业发展合作洽谈会、增压器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高峰论坛,意向签约额123亿元。借“辽洽会”搭台,举办丹东招商引资推介会,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128亿元。项目建设突出一个“高”字。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建设项目,全员包保、全程跟踪、全时服务、全力关注项目建设,实现了项目早施工、快推进。狠抓项目储备和重大项目建设,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97个,完成年度计划123%;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复工率和新开工项目开工率均超过100%,均创新高。营商环境突出一个“优”字。启动优化营商环境“四大行动”,解决企业难点、堵点问题1079个。完善“项目管家”和项目代办制度,建立分级解决问题和定期调度机制,配备“项目管家”753个;成立企业项目代办服务中心,帮办代办工程建设项目65个,协助办理企业注册类事项304项。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4项,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说收获,2020年全市项目工作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1.7亿元,同比增长14.5%;全市计划开复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48个,实际开复工253个,开复工率102%;全市计划新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10个,实际新开工113个,开工率103%;全市落地“飞地项目”92个,总投资52.7亿元,84个镇(街)均有签约或开工“飞地项目”,实现全覆盖的年度目标;全市引进内资项目367个,实际到位资金269.2亿元,同比增长10%……一串串数据回响着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铿锵足音。夯实基础久久为功“‘项目年’工作是丹东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要安排,贯穿全年工作始终,必须加强领导,强化统筹,有序推进,确保实现既定目标。”丹东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上下目标明确。丹东市深知,推进项目建设不能只盯眼前、不重长远,丹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需要更多的积蓄、积累,需要把基础夯得实而又实,特别是关乎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类项目、带动领域广的项目,必须尽早谋划、尽快启动,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东港市实行“容缺开工”制度。去年9月,东港市创新方法、完善机制,成为丹东市首个推行“容缺开工”的地区。港珠食品、第二医院等23个重点项目,分三批被纳入“容缺开工”项目清单中。其中,16个项目已顺利开工,总投资额达48亿元。“容缺开工”的实行,大大缩短了项目审批时间,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助力项目早日建成达产、实现盈利,有效拉动市场投资,带动全市经济加快复苏。不止步于“招商”,还致力于“落地”。针对不同项目要素保障,元宝区落实项目包保制度,强化“项目管家”、项目专班责任,对项目一个一个分析、一个一个明确办理时限、一个一个加以解决,打通项目开工建设的“最后一公里”。项目建设是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2021年,元宝区委、区政府将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关于项目建设有关部署,锚定新目标,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以项目促增长、提质量、增后劲,进一步增强主动意识和服务意识,掀起全区项目建设新高潮,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一季度要比开门红;二季度要比‘双过半’;三季度要比‘攻坚’;四季度要比‘收官’。”丹东市委、市政府思路清晰,“前期项目要抓对接、保开工;在建项目要抓进度、保节点;竣工项目要抓配套、保投用。”全市上下合力推进,加快构建“市县纵深推动、部门横向联动、社会各方协同”的项目工作大格局,担起“责”、突出“谋”、强化“干”、注重“实”,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转自《辽宁日报》辽宁日报记者王卢莎编辑邹润02/25
- 招商引资推行“一二三四”工作法丹东新闻网讯记者邢漫2月23日,从市招商局获悉,今年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将聚焦“一个确保”“两个坚持”“三个到位”“四个突破”,在招商引资主战场上争取实现新突破。“一个确保”,即确保完成全市新谋划包装50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100个,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100个,重点推进50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100个。“两个坚持”,即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理念,在工业园区、互市贸易、临港经济“三大板块”上蓄势突破;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定期、定向、定点开展外出招商活动,有效推介我市投资环境、特色优势、招商政策,做到精准招商。“三个到位”,即机制到位、谋划到位、联动到位。着力实施全员招商,全方位招商机制,推动建立“市级领导带头招商、县(市、区)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主攻招商、专业人员驻点招商、企业以商招商、全社会安商亲商”的大招商格局,营造“比学赶超”的招商氛围。“四个突破”,即在招商范围、招商方式、招商领域、重点项目推进上实现新突破。继续加大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的招商工作,紧盯世界、国内500强、行业50强以及上市公司和总部企业。围绕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契机,在传统产业基础上,把招商方向聚焦在旅游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产业,实现更宽领域招商引资。对重点项目实行“一对一”专班盯引、“面对面”协调服务,全力推进互市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国测集团等重大项目早日落地。编辑邹润02/25
- 丹东元宝区: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加速度”2月22日召开的元宝区2021年“项目年”专项工作会议透露,今年该区项目工作主要目标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实现26.7亿元;引进内资增长10%,实现18.1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实现88万美元;开复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1个;储备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嘉隆机械密封产业化项目抓项目就是抓经济发展2021年,元宝区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投资,抓投资就是抓发展”的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全方位掀起新一轮的项目建设热潮。▲丹东金洋针织有限公司标准化智造工厂项目凝心聚力项目建设按照“立足当年,计划明年,规划后年,谋划未来五年”的工作思路,旨在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推进一批,建成一批”的项目梯队。该区今年确定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4个,重点推进投资12.5亿元的丹东华孚鸭绿江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热源厂异地改扩建项目、投资1.42亿元的第一医院科教及综合病房楼项目、投资2.91亿元的丹东市第一中学异地新建项目、投资2.48亿元的丹东市第六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等一批对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牵动作用的重大项目。重点推进元宝区妇幼保健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振安纺织厂扩建、辽宁能源集团庄河—丹东天然气管道、金山经济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新柳C座等19个重大项目,打通项目开工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为明年和“十四五”时期项目落地打下坚实基础。▲第一医院科教及综合病房楼项目全力抓好招商引资一是强化重点产业招商。以“建链、补链、强链”为思路,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依托东北东部铁路和高速公路,在大健康、装备制造、金融、物流等领域开展招商。二是明确主攻区域。对内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区域,密切关注重庆、成都、武汉等中心城市,主动对接优势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集聚地区。三是创新招商方式。强化“人人都是招商主体、处处都是招商环境、事事都是招商形象”意识,强化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打造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基地。▲丹东市第一中学异地新建项目创新产业园区发展以金山经济开发区成功晋升为省级开发区为契机,瞄准主导产业定位,围绕仪器仪表、输变电设备、医用康养设备,谋划包装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围绕改造升级“老字号”,全力助推大信制针、东深混凝土标准化构件、东发燃气表、光华塔醋、华润雪花啤酒等项目进行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全力做好“三篇大文章”,把金山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元宝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金山经济开发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开展“应该办”“服务效能提升”“降低企业成本”和“法治环境优化”四大行动,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真正形成“你投资、我服务,你发展、我铺路,你有难、我帮助,你受益、我保护”的聚商氛围。深入推进领导包扶、企业信息员机制,深入推进商事制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工业类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以内,实现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积极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向园区放权,加快政务服务驿站推广,方便企业办事。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实现政务服务“一窗”受理比例不低于80%、“即办率”不低于30%。全面提高“网上办”水平,实际网办率达到70%以上。▲九里原著项目坚决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一切围绕项目、服务项目、服从项目,让项目“落地结果”,将重点突出七个字。一是“广”,指在项目谋划上要谋深谋透,提高产业丰厚度。二是“落”,指在项目推进上变推进项目为落地项目,落地同时落实投产达产。三是“实”,指在园区建设上做实发展质量的里子。四是“效”,指在向上争取上要紧扣国家产业政策及投资导向,以任务书引领相关单位走在前面提高效能动起来。五是“准”,指在招商引资上围绕重点领域引进一批产业引领型、配套补链型、科技创新型等项目,掀起招商引资热潮。六是“优”,指在服务保障上,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改革攻坚任务来抓,不断深化营商环境“四大专项行动”成果。七是“干”,指在作风建设上发扬“三牛”精神,以项目建设为己任,发扬“拼命三郎”精神,盯住关键时点、节点,确保按时完成各项任务指标。记者/宋琳编辑/邹润02/24
- 丹东优化营商环境有“硬杠杠”更有“硬指标”丹东市日前出台《丹东市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落实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精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将继续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在落实“四大行动”、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建设诚信丹东等方面重点发力。(资料图)01落地32项举措各地区各单位要对“四大行动”方案确定的32项惠企利民举措进行再部署,确定2021年任务清单,细化工作举措,责任落实到人,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月调度、季总结和定期通报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同时,强化正向激励和负面曝光,强化监督问责,确保持续有效推进举措落地。02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推进打造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市,清理简并多部门、多层级实施的审批事项,持续减少审批事项。提高简政放权质量,推动审批事项整链条全环节向基层放权、向园区放权,力争企业办事不出园区。03“只提交一次材料”实现“即来即办”业务达到40%以上,政务服务“只提交一次材料”办结业务达到70%以上,“一件事”事项100%“只提交一次材料”,实现依申请和公共服务事项“全程网办”达到70%以上;制定“容缺受理”事项清单及“告知承诺”证明事项清单,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可容缺受理达到50%以上,高频便民事项100%实行“告知承诺”;围绕工程建设项目、企业开办、准入准营、民生服务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依托线下综合窗口和线上一体化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全市通办”工作;按照全省统一标准规范建设跨部门“一件事一次办”网上申报大厅,做到“一张表单”整合多部门申报材料一次性提交;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完善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功能,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实现528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行“一窗办”。(资料图)04一体推动诚信建设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加强信用监管。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力度,依托“信用辽宁网”等平台,及时发布失信“黑名单”、守信“红名单”、联合惩戒案例和企业信用承诺书。加强信用考核,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激励机制,做好各项重点工作的评估和监督工作。编辑邹润02/24
- 丹东实施惠企利民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您好,请坐!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为了方便群众办事,2月22日一大早,丹东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各类窗口全部向市民开放,工作人员面带微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热情而有序地为前来办事群众提供优质服务。2021年,是丹东建设开放型、创新型、幸福宜居城市的打基础之年,更是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动丹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之年。丹东市将坚持以“好”为标,持续开展“四大行动”,着力推动“应该办”“服务效能提升”“降低企业成本”和“法治环境优化”,打出“组合拳”,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今年初,丹东市对“四大行动”方案确定的32项惠企利民举措再部署,确定2021年任务清单,细化工作方案,责任落实到人,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丹东市持续将“应该办”做实做优。加强政务服务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大力开展服务效能竞赛、“我为企业办件事”等活动,落实“绿色通道”“容缺后补”“否定公示”等制度,切实做到无政策障碍的应办事项“马上办”、有政策瓶颈的个性问题“特殊办”、有政策障碍的共性问题“创新办”。同时,丹东市让“加快办”提质提效。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务“只提交一次材料”办结业务达到70%以上,“一件事”事项100%“只提交一次材料”,依申请和公共服务事项“全程网办”达到70%以上。不仅如此,丹东市更让“省钱办”落细落地。以促进企业降本增效为核心,精准制定政策,科学合理降低企业用地用水用电用气和交通物流等要素成本。在新的一年里,丹东市将持续推进打造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市,清理精简多部门、多层级实施的审批事项,持续减少审批事项。在此基础上,全市各地区、各部门提高简政放权质量,推动审批事项整链条全环节向基层放权、向园区放权,力争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今年,丹东市进一步健全诚信政府建设制度,规范政府在重点领域的诚信行为,完善政府信用管理体系。通过持续开展“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诚信教育宣传月”活动等,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是衡量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重要指标。今年,丹东市将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市各地区、各部门以服务企业、减轻负担、提高效益、促进发展为核心,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安全生产、政策落实和解决问题,密切与企业家联系,完善营商部门与工商联定期沟通机制,拓展与民营企业协会“营商共建”内容,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同时,丹东市持续强化8890服务平台建设,加强8890平台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畅通诉求渠道,充分发挥8890平台投诉受理主渠道作用,完善转办、督办、考评制度,提高诉求办理效率和质量。丹东市借鉴世界银行和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标准,建立完善本市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对全市营商环境开展评价,推动以评促改、以评促优。转自《辽宁日报》辽宁日报记者王卢莎编辑邹润02/24
- 丹东振安区:蹄疾步稳,奋力争取“开门红”2月20日上午,记者从振安区2021年经济工作暨“项目攻坚年”大会上获悉,今年该区将持续开展项目攻坚,将18个由区级领导带头攻坚克难的重大项目作为突破点,全面推动98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开复工,坚决打赢“项目年”攻坚战。过去一年,振安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8.2亿元,同比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04亿元,同比增长38.2%,两项指标增速均在全市位列第一。市政府绩效考核节点和年度任务完成率均达100%,被评为“2020年度丹东市项目年工作综合实绩考核优秀单位”。今年,振安区政府梳理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开复工项目98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6个、亿元以上项目33个;确保签约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加快推进华洋纺织、兰光服装、大爱服装等企业扩产扩能项目,创建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丹东恒景热力有限公司液化天然气储配站效果图抓好诚和服装、依璐服饰、制药机械等等一批在建项目尽快投产。▲丹东依璐服饰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图盯住服装产业集群、红升包装、华日理学异地新建等项目年内开工,尤其是五龙金矿正在实施的尾矿库、精炼厂建设、矿山设备改造、矿山恢复治理等4个提产扩能项目。▲辽宁五龙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产扩能综合项目效果图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2021年力争新开工项目6个以上,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户以上,总产值预计突破40亿元,全力晋升省级开发区。▲振安区杜鹃花产业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在农业方面,适度引导“小浆果”扩大种植面积,将重点放在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和产业链条延长上,引进科技研发和产品深加工项目,加快促进产业集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振安区蓝莓种植基地作为丹东市“菜篮子”基地,振安区将继续加强蔬菜大棚建设,提升蔬菜供给能力,进一步改良提升农产品品质,保障市场需求。▲丹东果蔬海鲜批发市场效果图记者/姜慕馨编辑/邹润02/23
- 丹东优化营商环境再发力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刘作庆2月20日,从市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获悉,我市日前出台《丹东市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落实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精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将继续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在落实“四大行动”、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建设诚信丹东等方面重点发力。《方案》要求,狠抓“四大行动”,确保32项举措落实落地。各地区各单位要对“四大行动”方案确定的32项惠企利民举措进行再部署,确定2021年任务清单,细化工作举措,责任落实到人,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月调度、季总结和定期通报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同时,强化正向激励和负面曝光,强化监督问责,确保持续有效推进举措落地。推进“放管服”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工程。《方案》提出,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推进打造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市,清理简并多部门、多层级实施的审批事项,持续减少审批事项。提高简政放权质量,推动审批事项整链条全环节向基层放权、向园区放权,力争企业办事不出园区。同时,开展“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实现“即来即办”业务达到40%以上,政务服务“只提交一次材料”办结业务达到70%以上,“一件事”事项100%“只提交一次材料”,实现依申请和公共服务事项“全程网办”达到70%以上;制定“容缺受理”事项清单及“告知承诺”证明事项清单,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可容缺受理达到50%以上,高频便民事项100%实行“告知承诺”;围绕工程建设项目、企业开办、准入准营、民生服务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依托线下综合窗口和线上一体化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全市通办”工作;按照全省统一标准规范建设跨部门“一件事一次办”网上申报大厅,做到“一张表单”整合多部门申报材料一次性提交;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完善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功能,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实现528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行“一窗办”。《方案》还明确,一体推动诚信建设,促进诚信丹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加强信用监管。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力度,依托“信用辽宁网”等平台,及时发布失信“黑名单”、守信“红名单”、联合惩戒案例和企业信用承诺书。同时,加强信用考核,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激励机制,做好各项重点工作的评估和监督工作。编辑邹润02/23
- 开复工329个!实现两个“四百亿”!丹东推进这些重大项目今年,我市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和“抓项目就是抓投资,抓投资就是抓发展”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再谋划推进一批支撑丹东未来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力争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资料图)2021年全地区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要实现开复工个数、总投资、完成投资明显高于2020年,确保全年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复工329个,亿元以上储备项目210个的整体目标顺利完成。充分发挥项目谋划工作专班作用,指导推动各专项工作组谋划本行业、本领域项目,努力实现新开工项目和储备项目两个“四百亿”目标。(资料图)重点实施总投资75亿元的丹东国际金融商贸会展城、总投资30.7亿元的辽丰食品肉鸡全产业链集群、总投资18亿元的辽宁新农利合东北亚农产品交易中心、总投资10.49亿元的丹东市中心医院医疗卫生新建项目、总投资8亿元的辽宁凤城老窖技改扩能、总投资3.1亿元的辽宁绿丹药业年产3000吨中药提取等一批对我市经济发展起到牵动作用的重大项目。重点推进总投资1400亿元的中核辽东核电、总投资130亿元的爱河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76亿元的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总投资60亿元的本桓宽高速公路、总投资12.7亿元的丹前线铁路外移、总投资5亿元的中储粮丹东直属库整体搬迁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落实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政策,加快推动与中核集团、中储粮、国测集团等央企合作项目落地。记者/邢漫文周广庆图编辑/邹润02/22
- 丹东:繁荣假日经济 打造发展引擎“提升传统消费,引导支持重点商贸企业开展主题促消费活动,支持发展‘假日经济’……策划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交流活动,拉动节会、赛事消费。”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再次强调了“假日经济”,其中假日旅游经济又是重中之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首个十一黄金周,丹东假日消费市场明显复苏,旅游出行、餐饮购物、文化娱乐均呈现繁荣景象。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于去年9月重装启幕,抗美援朝主题红色旅游成为假日旅游主流,预约门票一票难求;10月3日,断桥景区实现疫情以来单日游客量首次正增长……为激活秋季旅游消费市场,推动文旅产业复苏,我市启动了2020“庆国庆、迎中秋、促消费”系列活动,发动全市旅游景区、酒店、餐饮、购物、商贸物流等企业重磅推出二十项节庆活动、百项优惠大礼包、千种旅游“后备箱”产品展示活动。全市30余家景区景点以及30余家餐饮、住宿、购物商家推出涵盖游、食、住、购、娱多个方面的百余个超级优惠大礼包,还针对医护人员、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等群体推出特别政策。丹东集江、海、河、湖、山、林、泉、岛、港、城十大要素于一身,可谓“十全十美”。这里风景如画、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气温7.1℃-8.9℃,降水量880-1100毫米,森林覆盖率65%,空气质量优良率93%,素有“北国江南”的美誉,是东北地区最温暖湿润的区域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拥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35处,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十大宜居城市、十大养老圣地、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市。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来丹度假、休闲,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市场年年火爆。赏枫、赶海、登山、采摘、吃海鲜、泡温泉、览边境风光、游文旅街区等丰富的旅游产品供给,满足了来丹游客的多元化消费需求。安东老街等商业街区的民俗文化、歌舞演艺活动接连不断、精彩纷呈,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气氛,商户家家爆满,街巷宾客如织。假日经济不只是简单的“节日经济”,也不是单纯的“旅游经济”,它的发展离不开庞大的产业体系支撑。假日经济越繁荣,经济发展就越有活力。随着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新阶段,做大假日经济“蛋糕”,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活力,既是我市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基础性作用的必然要求。不仅如此,还要充分利用假日经济涉及面广、带动力强的特点,进一步盘活旅游、餐饮、影视等相关消费领域,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推动丹东假日经济发展,仍需找准发展方向,精准施策发力。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以赴稳消费”,其中包括:努力将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支持东港、凤城、宽甸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浪头港旅游综合开发、虎山长城保护利用等项目建设,建设九纬路特色文化街区,做精做优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边境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等特色路线,着力构筑“全域旅游、全时旅游”的旅游发展新格局。记者周晓明编辑邹润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