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凤城景泰蓝珀晶画亮相“新疆是个好地方”非遗展 作为辽宁特色作品互赠新疆8月15日至1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新疆是个好地方”非遗援疆主题展示活动在新疆和田盛大举行。此次活动规模均为历届最大,全国25个省(区、市)的435个非遗代表性项目、383位传承人齐聚一堂。来自辽宁丹东-----景泰蓝珀晶画《石榴花开》凭借深厚的文化寓意与精湛工艺,从全国众多参展项目中脱颖而出,作为辽宁省入选的两件非遗作品之一,被赠予新疆,以非遗为媒续写援疆情谊。凤城景泰蓝珀晶画制作的《石榴花开》以“石榴”这一象征团结的文化意象为核心,将景泰蓝的璀璨釉色与珀晶画的通透质感巧妙融合。作品中,饱满的石榴果实里,一颗颗籽粒紧密团抱、相依相拥,既生动展现了凤城景泰蓝珀晶画非遗传承人的匠心巧思,更以“石榴籽精神”精准诠释了“各民族团聚一心、团结在一起”的深刻内涵。此次入选与互赠,不仅让丹东----凤城景泰蓝珀晶画这一特色非遗技艺在和田的文化舞台上绽放光彩,更成为非遗援疆路上的生动注脚。通过这件凝结着两地情谊的作品,以“文化为桥”,将辽宁与新疆的文化联结不断深化,让团结互助的援疆情怀在传统工艺中代代传递,为非遗保护与跨地域文化交流写下温暖篇章。08/18
- 丹东公安贴心守护四方宾客“丹东警察的效率让人安心!”沈阳的王女士紧搂着失而复得的孩子,向断桥景区巡逻组的民警连连道谢。这场仅用15分钟就完成的紧急救援,是丹东公安“宠客”模式的生动缩影,而这样的高效与温暖,早已融入这座边境城市旅游服务的方方面面。丹东各景区警务站化身多功能“游客之家”,免费提供应急药品、饮水充电、旅游咨询、失物招领等贴心服务。巡逻民警更是游客身边的“百事通”与“及时雨”,从为自驾游客更换轮胎,到护送中暑老人就医,再到帮助寻找走散儿童,今年5月份以来,已处理游客各类求助500余起,收到锦旗、感谢信80余件。为了给游客营造舒心的旅游环境,丹东公安重拳整治涉旅乱象。针对景区周边、沿江一线存在的拦车拉客、圈占车位、欺骗游客、非法营运等顽疾,开展专项行动,累计查处各类涉旅违法案件42起,有效净化了旅游市场环境。同时,还组织相关单位,对全市景区景点的游乐设施、游船、车辆及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地毯式”隐患排查整治,检查设施设备1500余台(套),整改安全隐患89处,对1家整改不达标的景点项目责令停业整顿,将安全隐患彻底清零。在保障旅游安全方面,丹东公安推出了一系列“硬举措”。积极协调景区周边企事业单位开放共享停车场,新增临时停车位500余个,缓解“停车难”问题;对外地游客轻微交通违法采取“柔性执法”,以教育引导为主,赢得广泛好评。巡逻防控上,围绕景区、游客集散地及繁华商圈,科学加密巡逻点位,动态调整巡逻路线与频次,累计投入警力3000余人次,确保游客聚集区域“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显著提升见警率、管事率。针对断桥、抗美援朝纪念馆、安东老街、虎山长城、凤凰山等重点区域,严格落实“一点一策一方案”,强化统筹协调,保证指挥高效、响应迅速、秩序井然。从凤凰山的层林尽染到鸭绿江的波光粼粼,从安东老街的古朴热闹到虎山长城的雄浑壮丽,丹东公安那抹跃动的“平安蓝”,始终是游客身边最安心的守护色。他们以最饱满的热情、最务实的行动,全时全域开启“宠客”模式,让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宾朋,在这座最美的边境之城,都能真切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安全与发自内心的温暖。08/18
- 科技赋能柞蚕“蝶变”近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由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参与编制的《柞蚕遗传资源调查技术规范》(GB/T45553-2025)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填补了我国柞蚕遗传资源从种质鉴定到评估的全链条技术标准空白。该标准详细规定了柞蚕遗传资源调查的对象、方式、时期及内容。从调查对象来看,明确涵盖了我国历经长期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而留存下来的地方品种柞蚕,以及通过现代系统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技术手段培育出的具有优良经济性状或特殊性状的柞蚕。除了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在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实验基地里,科研人员们年复一年地进行着柞蚕品种的选育和改良。近年来,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依托国家级柞蚕遗传资源基因库,成功选育出多个柞蚕新品种,包括“辽蚕527”及其杂交种“辽蚕5278”,以及“辽蚕大9”及其杂交种“辽蚕916”。这些新品种凭借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迅速赢得市场认可,成为蚕农增产增收的重要支撑。在省蚕科所四台子基地,记者见到了“辽蚕527”选育项目负责人、省农科院蚕科所育种研究室主任徐亮。他介绍,“辽蚕527”采用逆境胁迫、生理生化辅助育种等技术,历经7年14代选育而成,具有配合力高、抗逆性强、营茧快、羽化集中等优势。其杂交种“辽蚕5278”自2023年通过审定后,迅速受到蚕农欢迎。“新品种吃叶少、产量高、结茧快,抗病力还强,效益比以往更好。”凤城市鸡冠山镇四台子村蚕农高建锋表示,柞蚕新品种抗病性和抗逆性突出,尤其耐低温,平均增产12.74%,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消费者对柞蚕蛹品质要求的提高,该所还创新提出“高食味柞蚕蛹新品种选育”方向,成功培育出“辽蚕大9”及“辽蚕916”。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育种研究室副主任陈欣表示,新品种不仅口感佳,而且个体强健、产量高,符合市场需求,预计未来市场占有率将持续提升。目前,辽宁省柞蚕生产应用的9个主要品种中,省蚕科所选育的新品种及其杂交种占比超80%,成为蚕农增产增收的主导品种。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柞蚕产业效益,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科技之光,如同破晓的朝阳,穿透了传统养蚕的迷雾,为丹东柞蚕产业照亮了一条更加宽广、更加稳健的发展之路。记者:王俊柴柔那艳平谭永华周刚08/18
- 以练备战筑牢防汛“铜墙铁壁”“报告指挥中心,鸭绿江某趸船因洪水围困,有人员受困请求救援!”“接报!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冲锋舟编队前出救援!”随着一声令下,2025年汛期暑期鸭绿江水上搜救应急联合演练正式拉开序幕。日前,丹东市海上搜救中心组织丹东海事局、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等多部门联动,以演应战,以练备战,以实战化标准检验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安全度汛。“启用飞行救生圈!目标落水点坐标已锁定!”在落水人员救助课目中,随着指令发出,一架具备飞行能力的救生圈迅速升空,精准落在“落水人员”附近。另一侧,救生机器人如水上快艇快速抵近,搭载着“遇险者”向救援船艇靠近。与此同时,声呐设备在水下展开“地毯式搜索”,水下机器人灵活穿梭探测疑似水域。模拟夜色中,多艘救援船艇开启强光搜索灯,短短15分钟就成功将4名“落水人员”救上岸,展现了夜间复杂条件下的应急处置硬实力。丹东市救援队伍通过实操演练验证了搜救“黑科技”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效能,让救援更精准、更高效。为保安全度汛,丹东市未雨绸缪、周密部署,持续做好防汛工作,在加强防汛巡查防守、做好防汛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同时,各地区各部门开展防汛抢险救援演练,有效检验应急预案可行性,锤炼专业抢险队伍。在丹东市振安区太平湾街道,当地电厂防洪闸门开关演练贴近“实战化”场景。“应急物资配备齐整,人员已经疏散,作业环境安全……放闸!”相关准备完成,随着指挥人员一声令下,进入关键的放闸环节。吊车率先就位,配合人员严格按照规范固定叠梁石,检查确认无误后,平稳起吊。演练人员将叠梁石精准放入闸口凹槽,累计吊装闸门“叠梁”20余次,成功完成了所有预定演练课目。在丹东市各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和地区,有关人员强化巡查监测、完善应急机制、充实物资储备、开展实战演练……一系列举措做细做实,筑牢了汛期安全的“铜墙铁壁”。新闻链接15日至22日有三次暴雨过程8月14日,省气象台发布重要天气趋势报告,受副热带高压北侧短波槽影响,预计15日至22日我省多降雨天气,有三次暴雨过程,分别出现在16日凌晨至夜间、18日凌晨至19日白天和21日。预计16日凌晨至夜间,东南部地区有暴雨,局部大暴雨。大连北部、本溪南部、丹东、营口南部地区及岫岩有暴雨,局部大暴雨。抚顺、本溪中北部、营口中北部、辽阳、盘锦南部地区和沈抚示范区及鞍山市区、海城有大雨,局部暴雨。18日凌晨至19日白天,中东部地区有暴雨,局部大暴雨。沈阳南部、大连北部、鞍山大部、抚顺大部、本溪中西部、丹东西部、营口、辽阳、铁岭南部、盘锦南部、葫芦岛东部地区和沈抚示范区有暴雨,局部大暴雨。21日中北部地区有大雨,局部暴雨。沈阳大部、抚顺、铁岭地区和沈抚示范区有大雨,局部暴雨,鞍山、本溪、丹东、锦州东部、营口、阜新、辽阳、盘锦地区有中雨,局部大雨。省气象台提醒公众需防范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的不利影响,谨防城市暴雨积涝、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等次生灾害。记者:王卢莎赵铭08/18
- 丹东“网红”打卡点+1“这墙面现在变得太漂亮了,既美观又安全,我们在附近散步都更舒心了。”8月12日中午,宝石花小区居民张女士高兴地说。近日,滨江中路12号至13号坝门段新增一处热门打卡点,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往拍照游玩。为着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加强生活休闲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服务功能,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部署,今年市住建局利用闲置地块、坝体等打造网红打卡点。这段坝体全长160米,现有一面1995年与2010年抗洪抢险纪实大理石浮雕。因岁月侵蚀,坝体墙皮脱落,且与蔷薇花墙绿化呈断层现象,观感较差。输电线跨过坝门,较为突兀,且裸露在外,有安全隐患。其中间位置的菜市泵站,外墙年久破旧,泵站下方存在轻微积水现象。泵站外的供热管道裸露,影响整体观感。此次改造,将灰暗的坝体变为艺术长廊,加入市民、游客喜闻乐见的“丹东元素”,打造集历史记忆、文化展示、休闲打卡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整体设计风格以工业风做旧兼色彩明艳打卡地形式呈现。防洪坝的蝶变,是城市更新与文体旅深度融合的系统工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笔触灵动、创意满溢的装饰图案“爬”上了丹东的“城市立面”。作为一种城市空间艺术,不断演绎着传统与潮流的创新碰撞,在讲述城市故事中传递文化自信,不仅赋予斑驳旧墙新的生命,更是以“墙”之名,“鸭绿江畔丹东真好”向市民、游客递出的一张张靓丽名片。“泵站位置改造施工目前正在进行中,预计8月底完工。”市住建局园林绿化科负责人吴迪表示,下一步,市住建局将结合绿地布局、城市公园规划和市民幸福感提升等层面,加强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推进“公园融城”,打造宜居环境,让“推窗见绿、开门进园”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城市颜值。记者:王子宁孙启晗08/15
- 大鹿岛第三届文化旅游活动今日启幕8月15日至17日,丹东东港市孤山镇大鹿岛第三届文化旅游活动将盛大启幕。本届活动精心打造十大主题活动,诚邀八方游客共赴海岛狂欢之旅。三天狂欢中,海边匹克球、沙滩排球、水枪大战等10余项休闲活动精彩纷呈,沙滩摩托越野障碍赛展现速度与激情的碰撞;海中帆船、摩托艇等项目,带领游客领略黄海别样的壮阔风光;金龟园海滨通道化身集美食、露营于一体的特色市集,让味蕾和身心沉醉在海岛风情里。08/15
- 丹东市各社区开展未成年人暑期活动近日,我市各社区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暑期活动,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收获知识、锻炼能力,度过一个安全、充实又有意义的假期。九道街道通乡社区组织辖区党员、未成年人及家长开展“巧手制脸谱,非遗‘潮’起来”手工帆布包制作活动。鸭绿江街道华盛社区关工委依托“假期社区学校”特色品牌,开展“以球会友,快乐乒乓”学习乒乓球兴趣活动,为青少年搭建一个锻炼自我、切磋球技的平台。恒景社区开展“点亮多彩假日,文明实践韵无边”卫生清扫活动。太平湾街道太平湾社区组织辖区未成年人开展“青春暑期,社区健身季”健身活动。花园街道桃源社区开展“夏日阅读角”活动,社区图书室开设暑期阅读专场,组织青少年分享读书心得,开展绘本故事课和举办“科学小实验”体验活动。临江街道南桥社区网格员穿梭在辖区街巷,走访流动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为孩子们开展心理问卷调查,及时了解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状况。广济街道崇建社区关工委组织辖区五老志愿者开展“教青少年打乒乓球”活动。浪头镇绿城社区开展“画笔绘绿梦,童心绘家园”活动。新世纪佳园东区社区举办观影活动,邀请未成年人一同观看热门动画电影。兴东街道泰和社区、纤维街道福春七社区、花园街道桃铁一社区、临江街道东昇社区,分别组织小小志愿者开展环境卫生清扫志愿服务活动。站前街道沿江社区、银杏社区、一街社区,九道街道永宝社区,花园街道盛源社区、花园社区、昆源社区,永昌街道振八社区、北桥社区,浪头镇曙光社区、文安社区,临江街道六合社区、清花园社区,分别开展未成年人防溺水及自我保护宣传活动。记者:张津硕08/15
- 开展“2025年丹东市刀鲚增殖放流活动”8月12日在大洋河及鸭绿江流域,市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队开展“2025年丹东市刀鲚增殖放流活动”。此次增殖放流体长4—7厘米刀鲚鱼苗6.4万尾,一尾尾活蹦乱跳的小鱼苗经过计数量体等程序验收合格后,分装至罐车运输至放流点。在放流点,鱼苗沿着“水管滑道”缓缓游入水中。看着一条条鱼儿欢快地回归大自然的怀抱里,围观市民纷纷拍手叫好。刀鲚俗称刀鱼、凤尾鱼,是洄游性鱼类,栖息于沿海、河口,以桡足类、枝角类、轮虫等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刀鲚是重要的经济鱼类,被誉为“长江三鲜”之首,属高价值的名贵鱼类,极具开发潜力。目前,刀鲚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渤海、东海及各通海江河和附属湖泊内。近些年,由于受人为干预的影响,刀鲚在长江口和辽河口的自然种群数量急剧下滑。在我省,刀鲚已难以形成渔汛,仅在鸭绿江、大洋河流域等少数河流中有少量分布,资源面临枯竭,其保护工作迫在眉睫。2022年,我市首次开展刀鲚增殖放流活动,目前已经累计放流刀鲚40余万尾。通过增殖放流旨在保护濒危物种,更好地维护我市自然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记者:邢漫杜依帆08/15
- 快递小哥变身“家乡特产推荐官”如今,外卖骑手小李又多了一个身份——“家乡特产推荐官”“振安美食推荐官”。在丹东市振安区,像这样兼具“服务者”与“治理者”双重身份的新就业群体已达800余人,振安区打破传统治理思维,创新实施“服务+治理”双轮驱动模式,让新就业群体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振安区委社工部设计独具振安特色的美食美景宣传单,粘贴在外卖车箱体及货车外箱体,同时80多名外卖员及货运司机胸前佩戴“美食推荐官”“家乡特产推荐官”标识,发挥外卖员走街串巷、货运司机走南闯北、网络主播网络传播力广的优势,开启宣传推介活动。在此期间,货运司机在货运集散地、高速服务站等地宣传家乡草莓、蓝莓、水果萝卜等特产,为家乡企业拉订单,吸引游客来丹东;外卖员向餐饮企业发放旅游宣传单,为就餐的游客推介丹东经典旅游线路及特产,同时向游客推介特色美食小店及网红打卡点。同时,丹东市振安区社会治理围绕“建机制、搭平台、赋动能、优服务”,建立“属地党委+行业党组织+新就业群体”联动体系,收集新就业群体对基层治理的意见建议,引导新就业群体投入社区民意收集、突发事件直报、辖区安全预警等活动中,成为社区治理的“流动哨兵”“移动探头”。记者王卢莎08/15
- 613名公交“安全检查员”上岗8月11日清晨7时,101路公交车准时驶出站台,驾驶员李师傅右臂上的“安全检查员”红袖标在晨光中格外醒目。当车辆停靠新安街站时,一位手提塑料瓶的乘客上车时,李师傅微笑着抬手示意:“您好,麻烦让我看下瓶子可以吗?”确认是饮用水后,他才安心让乘客入座。截至目前,全市49条公交线路上,有613名公交“安全检查员”上岗。公交“安全检查员”的背后,是市公安局公共交通治安管理分局与公交集团围绕提升公共交通安防,联手推行的“驾驶+安检”双岗模式。为织就公共交通安全网,市公安机关牵头对全市公交司机开展专项培训,从易燃易爆品的外观特征,到不同液体的气味辨别,再到如何用温和语气完成安检沟通,手把手教学练就了司机们“火眼金睛”。“以前开车只盯着路况,现在眼里还得有公共安全。”102路公交车驾驶员王师傅坦言,“安全检查员”培训让他对安检有了新认识,遇到用深色袋子包裹的物品多问一句,看到未封口的纸箱多留意一眼,闻到异常气味多警觉一分。而“前门上车、后门下车”的铁律执行得更严了,收车后绕车厢巡查一圈也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上周,王师傅就发现乘客遗落的打火机,及时处理,避免了隐患。据市公安局公共交通治安管理分局负责人介绍:全市49条公交线路,每天乘客超15万人次,驾驶员兼任安检员,相当于在每辆公交车上设了个“移动岗亭”,既能第一时间排查风险,又能让乘客感受到安全。记者:刁庆峰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