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鸭绿江畔,TA们展现别样风采!今年的8月11日是第十六个“全国肢残人活动日”,主题是“自强、健康、同行”。市残联联合多家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康复健身”与“文化助残”双线并行方式为肢残人群体搭建了展示自我,融入社会的平台。当天上午,市肢体残疾人协会与市公益助残协会联合举办的“健步展活力红歌颂祖国”活动在玫瑰广场拉开帷幕。约50名肢残人士及志愿者手持国旗,从玫瑰广场出发徒步至鸭绿江断桥,展现肢体残疾人突破自我的康复成果,用红色经典致敬抗战先烈,践行残疾人健身周“康复体育、活力生活”理念,让运动为康复与成长助力。当天下午,由市残联主办、市残疾人文学艺术专委会承办的“文化助残润心田,共享芬芳向未来”主题活动在市残联举行,来自市残联、市文联、市作协、各县(市)区肢体残疾人协会代表,以及文化助残志愿者、文学创作骨干等齐聚一堂,畅谈创作体会。活动现场,市作协为4位残疾人作家颁发会员证,展示了会员新近创作的文学作品。记者:李冉霞08/15
- 吹响青春号角 她们从鸭绿江畔出发08/14
- 全民健身日 鸭绿江边一起挥拍08/14
- 丹东市全民运动会太极拳比赛开赛08/14
- 丹东市全民运动会花毽比赛开赛08/14
- 夏日暖客,丹东拿出满满诚意!“清凉”服务沁人心高速温情暖征途炎炎夏日,辽宁高速丹东分公司所辖各收费站持续开展“畅行辽宁・一路清凉”小红帽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为过往司乘送上夏日清凉,用贴心服务驱散旅途疲惫,更将高速服务与地方文旅资源相融合,让每一位司乘在炎炎烈日中既感受来自高速公路的暖心关怀,又能轻松开启文旅新体验。在各收费站的志愿服务岗,小红帽志愿者们备好冰镇饮品、防暑药品等物资,同时递上一份精心制作的“高速文旅E路自驾”行车指南。这份指南里,不仅有详细的周边游玩攻略,还标注了从收费站出发的最佳路线、预计行驶时间以及景区的开放时间、门票信息等。这样的“清凉”服务,将高速公路变成了连接文旅资源的纽带,让司乘在享受便捷通行的同时,更能深度体验地方文旅魅力,真正实现了“畅行辽宁”与“乐享文旅”的完美融合。执法车变身“暖心车”助残疾游客圆梦8月9日上午,丹东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二大队执法人员,在鸭绿江浮桥景区执法检查时发现,一辆河北籍大客车旁站着一位独自拄着双拐的游客,执法人员立即上前询问其是否需要帮助。经了解,这名游客姓米,来自北京,此次到丹东游玩。车上其他人员都去鸭绿江浮桥景点参观了,米先生担心自己行动不便,往返景点耽误其他游客时间,因此只能在车旁等候。了解情况后,执法人员将米先生搀扶到执法车上,送到鸭绿江浮桥景点门口,并陪其参观,拍照留念,结束后又开车将米先生送回大客车上。此举,得到米先生和同行游客的一致赞许。记者:郭霁贤08/14
- 抗美援朝纪念馆开启“宠客”模式今年暑期,抗美援朝纪念馆通过延长开放时间、增设夜场及推出沉浸式临时展览等举措,为观众打造跨越时空的红色之旅,更好地满足市民、游客精神文化需求。8月12日8点30分,来自北京的游客们已经进入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7月15日至8月31日,抗美援朝纪念馆延长开放时间,每日开馆时间调整为8点30分至17点(16点30分停止入馆),为游客提供更充裕的参观时间。7月19日、26日、27日和8月2日、9日、16日、23日、30日,抗美援朝纪念馆增设夜场,开放时间为18点至20点30分(20点停止入馆)。观众可在清凉的晚间,感受历史的厚重与荣光。7月25日,“胜利的凯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音乐专题展”正式启幕,以音乐为媒,让观众重回气壮山河的烽火年代。展览以“出征号角”“铁血壮歌”“英雄颂歌”“人民祈愿”“烽火檄文”五大乐章为叙事主线,串联241张珍贵历史照片、文物图片及新征集史料。从激昂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到深情的《我的祖国》,75首经典歌曲被赋予全新历史注脚,让民族精神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NFC互动音乐墙”可以说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观众只需用手机轻触展板,即可聆听《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英雄赞歌》等41首不朽旋律,在泛黄曲谱与激昂音符的交织中,实现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抗美援朝纪念馆今夏开启的“宠客”模式,不仅是对服务的升级,更是对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诠释。当一首首经典旋律在夏日响起,抗美援朝纪念馆正以最温暖的姿态,迎接每一位观众的到来。记者:刘海东08/14
- 探秘公交“幕后” 体验奇妙之旅8月10日,丹东市公交集团与市中小学生公益平台联手开展的“公交探秘”共建共促活动启幕。来自全市多所中小学的同学们怀着好奇与期待,开启了一场揭开公交车运营“神秘面纱”的奇妙旅程。在H1路“红色公交”上,营运服务部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沿途的红色景区:“大家看,前面不远处就是鸭绿江断桥,当年无数先烈从这里出发,用热血守护家园。”同学们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举手提问:“这条线路上还有其他红色故事吗?”“公交车路过这些地方时,会特意放慢速度吗?”工作人员一一耐心解答。在公交集团人民桥充电站,大家参观了草莓公交、匹克球公交、东北大花主题公交以及整齐排列的充电桩,工作人员介绍了公交车充电设备及操作流程。在公交智能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几百辆公交车的运行轨迹。工作人员指着屏幕向同学们介绍实时分析的公交一体化监管平台,并且演示了系统的智慧功能。在公交集团一楼的展厅,关于丹东公交发展历程的时光长廊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工作人员指着老照片和陈列的两台机器介绍:“1952年10月,丹东公交公司刚成立时,只有18名员工、设1条线路和2台公交车,车轮碾过的是泥泞小路;到现在,我们已经发展到50条线路、490台运营车辆,线路覆盖了城市的每个角落,走的道路也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路。”从黑白照片里的老旧公交车,到如今整洁环保的新能源车辆;从手写的调度记录,到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同学们目睹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真切感受到了城市发展的速度与温度,不少同学感慨道:“原来丹东公交有这么悠久的历史,真是太了不起了!”记者:张怡媛08/13
- 小志愿者走进历史文化体验馆 沉浸式感受家乡魅力近日,鸭绿江断桥旁的丹东市历史文化体验馆内人头攒动,由丹东市中小学生公益平台和振兴区关工委联合组织的“家乡历史文化探寻之旅”在此启幕,来自全市多校的75名学生与家长共180余人,一同叩开家乡历史的大门,沉浸式体验丹东的多彩文化。活动分为上下午两场,八名小讲解员化身“历史向导”,带领大家开启时光穿越之旅。从“前阳人”脚下的古老土地,到“一城阅千年”的城市变迁,孩子和家长们循着讲解的脚步,在刻满人物的肖像墙前驻足,在原始部落关系图前思考,更被序厅中美妙的LED显示屏吸引。屏幕上,百年成荫的银杏大道、随处可见的杜鹃花丛......丹东的城市符号徐徐展开,勾勒出一条多媒体风光长廊。实践互动环节更添乐趣,让孩子们不仅领略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更是了解到了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一堂生动的‘家乡文化课’!”参与活动的家长感慨道。触摸历史、体验民俗......悄然播下了热爱家乡的种子。据了解,平台将持续组织此类活动,让更多青少年在实践中发现家乡之美,传承文化根脉。08/13
- 网友热议丹东“城市温度”,这些瞬间真暖!近日,一件发生在振兴公安分局门前借伞的小事,在网络空间悄然热传,引发了市民和网友的广泛关注与点赞,点滴小事折射着一座城市的温度。8月3日傍晚,一网友和家人晚饭后到江边散步,行至振兴公安分局附近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们便匆忙跑到分局门前的雨搭下避雨。当时,已有两位路人在此躲避。一名警察亲切地邀请他们到大厅避雨,几名市民婉拒了这份好意。这名警察又返回大厅,找来两把雨伞递到了几人手中。这突如其来的温暖,让在场的市民连声道谢。这名警察还当场表态:“明天就在分局大厅里放上便民伞!”回到家中,这位倍感暖意的网友便发布了一条抖音短视频:“我不知这位警察姓什么,但却被他的举动温暖到了,希望这样的警察越多越好。”更令这名网友暖心的是,第二天去还伞时,看到振兴公安分局大厅里整齐摆放着便民伞。8月7日,记者在振兴公安分局大厅里看到,12把雨伞整整齐齐摆放在公益伞架上。分局营商大队工作人员介绍,当时为避雨市民送伞的是分局领导。今后,分局还要拓展诸如办证上门等更多的便民利民措施,来回应广大市民的期待。无独有偶。近期,驾驶辽FD06629出租车的丹东的哥热情服务的视频,也在网上成了热点。“我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呀。”8月7日上午,记者找到了出租车司机高宏伟。他说,每逢外地游客打车,他都会介绍丹东哪个地方有好吃的、好玩的,遇到有大件行李的乘客,他还会主动搭把手。现年43岁的高宏伟,曾是一名厨师,做出租车司机其实才两个多月。他说,这两个多月时间里,他就在车内捡到4部手机,都想方设法还给失主。有一次,3名乘客在和谐家园小区附近乘车至新乐购商场。乘客下车后,高宏伟发现有一部手机落在了出租车后座上,他拿着这部手机跑到商场内寻找到了那3名乘客。高宏伟现在养成一个习惯,乘客下车时他都会提醒一下:“把随身物品带好啊!”前些天,记者还采访了家住北京昌平区的曹新宇老人,这是他退休后连续第15年来丹东休养,有时一住就是两个月。他说,丹东不仅有温泉、美食、美景,养老宜居条件得天独厚,这里的人们更是热情好客,以后他还要推介更多身边的亲戚朋友来丹东看看。记者:刁庆峰郭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