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以“国家名片”致敬英模08/07
- 丹东“致敬最可爱的人”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国“四个100”先进典型7月31日,由中央社会工作部主办的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发布仪式暨现场交流活动在山东青岛举办。辽宁3名个人、3个组织、2个项目和2个村(社区)入选。其中丹东市“致敬最可爱的人”志愿服务项目榜上有名。据项目负责人陈琳介绍,2015年5月,抗美援朝纪念馆牵头发起“致敬最可爱的人”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志愿者们常年开展“寻找最可爱的人”“讲述最可爱的人”“关爱最可爱的人”“铭记最可爱的人”志愿服务项目。其中“我替志愿军烈士亲属去扫墓”活动,10年来寻找到志愿军烈士亲属76人,每年清明节组织丹东市志愿者代替家在外地、无法来到陵园的烈士家属扫墓,并用视频连线的方式一对一祭扫,弥补烈士家属的遗憾,祭扫烈士200余人次。抗美援朝纪念馆“致敬最可爱的人”志愿服务项目以传承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为主线,充分挖掘丹东作为抗美援朝出征地的地域特色,突出清明节、建军节、抗美援朝胜利日、抗美援朝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寻找、讲述关爱和铭记主题活动。志愿项目先后吸纳志愿者350余人,涵盖各年龄层次,累计服务志愿军老英雄、老战士及其家属1500多人次,各级媒体都曾报道过此项活动,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记者:刁庆峰08/07
- 振兴区开展多部门消防安全培训 筑牢辖区安全防线近日,振兴区消防救援大队积极响应全省消防安全工作部署,为住建、民政、卫健、教育、邮政管理等部门及相关社区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消防安全培训,旨在全面提升各部门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以及社会整体抵御防范火灾的能力。下一步,消防救援大队将继续加大消防安全培训和宣传力度,与各行业主管部门携手,共同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记者:周广庆08/07
- 匹克球“村超”燃爆三伏天8月2日下午,2025年丹东市匹克球“村超”挑战赛暨振安区“天楾杯”五龙山匹克球挑战赛在五龙山景区激情开赛。 本次赛事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振安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来自五龙背、九连城、金山等镇的运动员在球场上挥汗如雨、奋力拼搏,尽显竞技风采。 赛事现场,匹克球“村超”挑战、欢乐匹克球体验、特色集市、趣味活动等多个区域同步开放,全面展现文体旅融合新活力。 在特色集市展区,人声鼎沸,焖子、烤馒头、烧烤等地方美食香气扑鼻,吸引游客纷纷驻足品尝;手掰西瓜、有机蔬菜等农特产品琳琅满目,展示出振安区“菜篮子”的丰盈;柞蚕丝绸服饰、非遗产品、文创商品等旅游商品独具特色,为游客提供了多元化选择。 趣味活动区同样人气爆棚,“欢乐套大鹅”“匹克球投壶”等趣味比赛趣味十足,吸引游客热情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尤为亮眼的是,本次比赛的奖品主打一个“鲜活”:本地“笨”鹅、特色大鲤鱼、马市岛“菜篮子”果蔬、当地山羊羔等作为奖品相继亮相,凑成一锅地道的东北铁锅炖食材,既烘托出浓郁的地方风味,也映衬了获奖选手的胜利喜悦,使匹克球进乡村、进景区更显生动与接地气。 此次赛事是丹东打造“匹克球之城”、推动运动向乡村延伸的生动实践。通过“村超”这一接地气的平台,整合景区资源、特色物产与新兴运动,成功探索出“体育赛事搭台、文旅资源唱戏、农特产品增值、区域协同共赢”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未来,振安区将继续深化“体育+文旅+乡村”融合发展路径,不断拓展活动内涵与外延,为丹东全域旅游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记者/王一淞于国洪编辑/邹润08/06
- 广场路面“变形记” 生活环境焕新颜为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兴东街道林江名城社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圆满完成人行步道铺设与小区广场打造两项工程,让社区面貌焕然一新。人行步道换新颜出行安全更安心“你看这路修得多平整,再也不用踩着泥坑绕远了,晚上出来散步也踏实多啦。”林江名城小区居民望着门前崭新的人行步道,难掩心中喜悦。这处曾让居民颇有怨言的“老大难”问题,如今成了众人称赞的民心工程,背后是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去年,林江名城小区因管道线路改造施工,导致部分楼宇门前的人行步道与绿化带损毁严重,路面坑洼不平,泥泞积水成常态。“下雨天得穿雨靴,老人小孩路过更是让人捏把汗”。网格员杨惠雯将居民的抱怨记在心上,收集到50余条详实诉求,为问题解决打下基础。社区党委书记薛鑫主动对接街道、住建部门争取支持,多次带队与燃气、自来水、供暖公司沟通。经过数月努力,三栋单元楼门前的人行步道终于修复一新,平整的路面消除了安全隐患,让居民出行重归便捷舒心。广场花园添新景休闲娱乐好去处林江名城大市场门前广场曾因长期无规划,出现机动车乱停乱放、垃圾随意堆占等问题,严重影响环境秩序,居民反映强烈。为根治这一顽疾,2023年,林江名城社区与物业公司积极协调,启动广场整治工程。初期,双方规划栽植黄杨树进行绿化改造,同步划定停车区域引导车辆有序停放。2024年,社区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深化整治,开始清理“僵尸车”、清退废弃机动车,释放大量公共空间。历时两年多,在社区与物业公司的紧密合作下,广场整治工程顺利完成。如今,居民们在改造后的广场上锻炼休闲,曾经的“脏乱差”变身“好去处”,为大家营造了有序舒适的生活环境。记者:张津硕08/06
- 全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进入夏季后,我市电力负荷不断攀升,国网丹东供电公司超前谋划、多措并举,积极应对高温天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电网负荷走势,及时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加强对变电站、输配电线路特巡工作,执行24小时互备值班制,全力守护万家清凉。该公司采取“人巡+机巡”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巡视效率与精度,充分利用无人机的高效率、高精度优势,结合地面巡检人员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判断,实现对线路和设备的全面深入检查,做到“不放过一个细节、不遗漏一处隐患”。同时,加强夜间巡视,利用红外测温仪器对重点线路和设备进行温度监测,及时消除在白天高温及夜间负荷高峰时段电网设备过热隐患。截至目前,累计出动巡检人员465人次,无人机巡视杆塔877基、红外测温112次、局放检测35次。该公司不断延伸带电作业内容,进一步提升供电可靠性和连续性。同时,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立高效的联动机制,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与快速传递。一旦有突发故障停电,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至12345平台,最大程度减少停电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接下来,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将继续密切关注设备运行情况,加大线路设备特巡、夜巡频次,全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记者:邢漫08/06
- 贴心护航 高效通关近日,我市22名青少年拉丁舞选手搭乘“东方明珠8号”班轮,赴韩参加“韩中体育舞蹈国际邀请赛”。丹东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提前对接,在启程当天专门安排民警向小选手们演示自助通关流程,并全程引导,保障他们快速通关。“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下,我通过自助通道完成通关,比预想的快多啦!”16岁的陈雅静高兴地说。暑期以来,搭乘“东方明珠8号”班轮赴韩旅客量出现增长。丹东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通过提前了解旅客人员构成、动态调整勤务模式、旅客查验前置、优化通关环节、启用便捷通道及科技赋能等举措,保障旅客高效便捷通关。记者:李松泰刘作庆08/06
- “一站式”服务让船民“少跑腿”近日,市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队渔业船舶检验大队收到一面船民送来的锦旗。锦旗上印着八个金色大字——“热心为民,尽职尽责”,表达了对高效船检服务的由衷感谢。今年以来,为让船民“少跑腿、办成事”,市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队渔业船舶检验大队着力优化检验工作,提升服务效能。验船师主动利用休息时间,深入渔港码头开展现场检验,提供“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该大队已受理船舶检验业务近1800件,完成检验1530余艘,实施现场勘验190艘。接下来,市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队船检大队将继续以船民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服务,为我市海洋与渔业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记者:邢漫08/06
- 医疗护理服务步入“规范化”近日,辽宁省护理学会医疗护理员规范化培训市中心医院实践基地首批学员开班,标志着丹东地区医疗护理服务规范化建设步入“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新阶段。据悉,市中心医院是丹东地区首个获省护理学会批准认证的医疗护理员实践基地。此次培训不仅填补了我市专业医疗护理员规范化培训的空白,通过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培训,还能锻造出一支专业技能过硬、服务水平精湛的医疗护理员队伍,有效提升我市养老照护的整体能力。今后,我市将以该实践基地为依托,坚守高标准培训准则,严把高质量教学关口,持续完善“理论+实践”培育模式,为全市养老护理事业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筑牢根基。记者:刘沙08/06
- 国家纳米专家为丹东企业开“技术良方”日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与丹东企业技术需求成果对接会在丹东高新区育成中心举行。应市科技局邀请,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专家团队与孔雀表业、克隆集团、恒星化工等本地企业就纳米材料制备及产业化应用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推动本地企业与国内顶尖科研资源深化协同合作,助推我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作为我国纳米科技领域顶尖科研机构,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纳米材料制备、检测及应用开发等领域成果丰硕,技术储备雄厚。对接环节中,孔雀表业、克隆集团、恒星化工、丹东药业、百特仪器、江和新材料、化工研究所等7家企业,分别就精密零部件耐腐蚀抗疲劳、密封件摩擦副性能优化、功能性纺织品涂层材料性能提升、满族道地药材小分子加工、纳米粒度仪光学检测、钛化物涂装工业应用、纳米氮化硼性状控制等方面提出技术需求。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专家团队现场逐一答疑,并结合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提供解决方案、探讨合作方向。同时邀请百特仪器加入纳米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带动我市企业走向更大市场。会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专家实地考察了部分参会企业。此次对接会成果丰硕,为丹东企业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度合作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市科技局将持续发挥科技管理部门的组织服务职能,全力推进我市与国内一流创新资源协作,积极引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促进科创供给和产业需求精准匹配,为丹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记者:张丽娴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