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东港草莓”身价上涨9月10日2025年辽宁省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东港草莓”区域品牌价值418.55亿元东港市是我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和出口基地,是农业部命名的“全国优质草莓生产基地”,是“中国草莓第一县”和辽宁省政府命名的首批“一县一业”(草莓)示范县、辽宁省草莓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2004年,“东港草莓”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0年,“东港草莓”证明商标被评定为“辽宁省十佳农业品牌”。近年来,“东港草莓”区域品牌价值逐年增长,2024年,品牌价值为391.6亿元,今年,品牌价值再次实现突破,已达418.55亿元。“东港草莓”凭借高品质和独特的口感,多次在世界草莓大会及中国草莓文化节上绽放光彩,先后获得金奖90余枚、银奖130余枚。从1924年种植至今,“东港草莓”历经了试种期、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发展成如今“百年产业、百亿产值”的规模。目前,东港市10万余户农民参与草莓生产,2024年种植面积达20.9万亩,年产量32.62万吨,鲜果产值65.25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140亿元。借助“品牌赋能+电商营销”和冷链配送体系,“东港草莓”畅销国内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还远销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供不应求。记者:张瑞编辑:赵晴09/15
- 这场活动“很民族 很潮流”连日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辽宁篇——丹东站”在我市举行,一系列主题活动生动展现了我市各族群众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本次活动由国家民委共同发展司、辽宁省委统战部、辽宁省民宗委共同主办,丹东市委、市政府承办。9月10日至12日,活动以“中华民族一家亲·携手逐梦现代化”为主题,围绕“爱国、团结、自强、奋进”四大板块进行。9月10日晚,参加活动人员参观了“边疆特产销全国”体验店,进一步推动边疆产品加速融入全国大市场。在安东老街观摩了“五个共同”长廊建设、舞狮等民俗表演,感受民族和睦之美。9月11日,活动立足群众主题,在振兴区红房街小学开展了“民族团结开学第一课”。在鸭绿江断桥举办“鸭绿江畔·同心筑梦”活动,包括主题党日活动,各族群众共唱爱国主义歌曲快闪活动,以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公益惠民演出,营造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抗美援朝纪念馆举办“红色文化传承”主题教育活动,辽东学院开展“战火中的歌声”思政课,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有机融入红色教育。结合“丹东匹克球之城”形象定位,展示具有中华民族内涵和城市文旅特色的民族手工业文创产品,体验区互动体验匹克球运动。上千名各族群众参与体验拌饭活动,齐做“辣白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风韵律”民族服饰T台秀,展示融合剪纸、刺绣等民族元素的服饰,推动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9月12日,凤城市在大梨树村启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上,各界群众载歌载舞,地方特色商品、民族文化展示及民俗趣味竞技项目同步开展。在大梨树“干”字广场,相关单位干部职工200余人,开展了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并走进大梨树村史馆,感受大梨树村各族群众砥砺奋进新征程、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崭新风貌。(记者:王子宁供图:于上茹张怡媛编辑:赵晴)09/15
- 红色血脉 英雄丹东2026年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丹东见!09/12
- 抗美援朝奖章书签问世《一部英雄史赓续中华魂》抗美援朝奖章书签系列,是抗美援朝纪念馆为配合2025年原创展览“一部英雄史赓续中华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专题展”而精心研发的文创产品。该系列以金星奖章、国旗勋章等珍贵奖章图案为核心元素,融合相关历史信息,将英雄荣光凝于方寸之间。它不仅是一件精致的阅读伴侣,更是歌颂英雄伟业、传承与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重要载体。记者:王卢莎09/12
- 铭记历史 致敬英雄缅怀先烈志鲜花慰英魂(记者:刘凤李冀南胡佳良)09/12
- 2025省“最美教师”公布!我市1人上榜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省教育厅向社会发布2025年辽宁省“最美教师”:2025年辽宁省“最美教师”大连民族大学刘秋沈阳农业大学孙红梅中国医科大学李凯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夏金伟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狄坤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赵巍抚顺市第五十中学袁明霞彰武县章古台九年制学校王宏亮沈阳市皇姑区实验幼儿园李蕊辽阳市白塔区启智学校刘雪雅09/11
- 市纺织服装协会荣获“产业推动者”称号9月5日,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在2025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秋季)上,我市纺织服装协会被授予“产业推动者”称号。作为连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纽带,市纺织服装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扮演“政策传达者”与“企业诉求代表者”双重角色,积极开展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等关键活动,先后协助政府圆满完成多项重大任务,为丹东纺织服装行业凝聚合力、提升实力提供了坚实支撑。当前,我市纺织服装业正处于从“来料加工、贴牌生产”向“品牌合作+总部经济+自主品牌”转型的关键阶段。作为全国运动户外服装生产加工的重要基地和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医用防护服生产基地,全市现有纺织服装注册企业约1370户,2024年86户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6亿元。未来,市纺织服装协会将继续深耕行业服务,助力丹东纺织服装产业在升级转型之路上行稳致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力。记者:刘响09/11
- 我市启动2025年“质量月”活动今年9月是全国第48个“质量月”。日前,市市场监管局围绕“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强国建设”主题,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2025年“质量月”活动。今年我市的“质量月”活动聚焦五大重点领域推进,即聚焦质量品牌建设,全力打造“辽宁优品”品牌;聚焦质量强企推进,助力企业做优做强;聚焦质量强链提升,推进“一站式”服务站点建设;聚焦质量强县发展,开展为企办质量办实事活动;聚焦质量安全守护,引导企业诚信经营。记者:王俊09/11
- “辽蕾计划”助成长连日来,我市各级民政部门积极组织开展“辽蕾计划”困境儿童关爱活动,为孩子们营造安全、快乐的成长环境,助力健康成长。在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22组困境儿童家庭度过了快乐的一天。心理专家为孩子们开展心理沙盘辅导,通过游戏与互动的方式帮助孩子们疏导情绪、认识自我。孩子们体验了包括AR体感互动游戏、音乐放松治疗椅在内的多项专业设备,提升了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能力。大连艺术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还为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的声乐和美术课程,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多项实践类项目,让200余名儿童从中受益。“防溺水”教育活动通过知识宣讲和情景模拟,切实增强儿童的安全意识;“清凉一夏‘水’与争锋”儿童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亲水项目中锻炼体魄、培养团队精神;“气象绘斑斓,童心探奥秘”拓展活动带领孩子们探索气象科学的奥秘,激发他们对自然与科学的兴趣;“青云志·启明领航”暑期研学活动通过参观学习、互动体验等形式,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引导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圆梦课堂”“暑期托管班”为89名困境儿童提供安全的学习与陪伴环境;“暑期观影”活动和日常关爱活动持续开展,服务超千人次……各县(市)区组织开展的关爱活动,充实了困境儿童的暑假生活,展现了民政部门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积极作为和创新实践。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深化“辽蕾计划”,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更加完善的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护航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记者:李冉霞09/11
- 最短运行间隔5分钟!沈丹高铁已实现“公交化运行”今年9月1日,沈阳至丹东高速铁路(简称“沈丹高铁”)开通运营满10周年,累计发送旅客1.2亿人次,日均3.4万人次,其中2019年5月1日,创下单日发送旅客9.8万人次的最高纪录。十年客运成绩单,无疑是东北振兴战略在铁轨之上的生动实践。动车“公交化”重构民众出行半径。十年来,沈丹高铁列车开行数量逐年上升,如今,每天开行动车组列车31对,平均30分钟一趟,最短只需5分钟的发车间隔,沈丹高铁凭借其“公交化”的运营模式,重构了沿线百姓的生活半径。电子客票实现了全覆盖,“计次票”等颇具创新性的服务举措,促使“双城生活”从单纯的憧憬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状态。像本溪的“枫叶情”爱心团队、凤城的“东哥”服务组等这些颇具影响力的品牌,更是让便捷出行的过程充满了温馨与人情味。客货并举能够激活经济内在的动能。通过客货分线的方式,使得既有铁路的货运能力得以释放出来,沈丹线的货运列数实现了140%的增长,丹东港的钢材以及粮食借助由高铁构建而成的物流网络可直达南方的港口。车厢里面装载着的丹东黄蚬子还有本溪山货,已然成为了“高铁+农业”这一模式下鲜活的样本实例。此条高铁与哈大高铁、京哈高铁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把沈阳经济区所具备的制造业优势和沿海经济带拥有的港口资源紧密地对接起来,进而为辽宁的产业升级不断注入持续不断的动能。文旅融合描绘出一幅全新的振兴图景。沈丹高铁在群山、森林以及河流间穿行,有“辽宁最美高铁”之称,好似一条银线,把本溪水洞的神秘、凤凰山的峻峭以及鸭绿江的浩荡串联起来。“高铁+旅游”“高铁+研学”“高铁+红色文化”等多种业态呈现出蓬勃生机,让“一线多游、朝发夕至”以及“说走就走的旅行”变成现实。据相关数据统计,在过去十年里,我市累计接待游客的数量相较于高铁开通之前增长了58%,极大地激发了丹东旅游市场的活力。沈丹高铁在十年间,依靠速度来缩短时空方面的距离,凭借优质的服务让出行体验变得温暖舒适,借助网络充分激活区域所蕴含的发展潜力。这条宛如钢铁巨龙一般的高铁线路,正以一种更为开放的姿态,承载着沿线人民满满的期待,向着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的全新征程稳步向前行驶着。编辑:赵晴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