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辽宁丹东:首届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竞赛开赛为抓实“质量建设年”,全面提升干警办案能力和实务水平,7月14日至15日,首届丹东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竞赛开赛。鉴于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此次竞赛以线上方式进行,两级检察院共有11人参赛。本次竞赛设笔试和答辩两个环节,笔试包含填空、选择、案例审查及法律文书制作,答辩包含案例汇报及理论知识问答等内容,侧重考察选手的业务理论基础、案件审查、文书制作及现场应变等综合业务能力。题目设计紧扣本地公益诉讼检察业务工作实际,答辩环节结束后,丹东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邹慧姝对竞赛试题进行了解析,并对此次竞赛进行点评总结。经过一天半的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此次竞赛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致用的目的,选手们经过精心准备和潜心研学,再次对业务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典型案例等进行梳理,促进了公益诉讼检察人员理论素能和实务能力的提升。选手们纷纷表示,赛后将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努力把竞赛成果转化为服务人民群众的过硬本领。07/27
- 辽宁丹东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及时为民解难题前不久,在国外留学的杜女士遇到了急事,一直在家上网课的她急需在学校规定时间内重新办理护照,否则将失去就读机会。丹东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了解实情后,快速开通绿色通道,为杜女士解决了难题。杜女士就读于新西兰某大学,因疫情原因她一直在家上网课。前不久她接到学校邮件,通知其须在一周内提供护照信息等有关材料,逾期将失去今年在该校的就读机会。而杜女士护照剩余的有效期限不能满足学校规定,急需重新办理,为此她向丹东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打去了求助电话。丹东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核实完相关情况后,决定采取特事特办原则并开通绿色通道,办证窗口几天内就为杜女士顺利办好了护照。一段时间以来,丹东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按政策规定合理保障市民出入境需求,及时受理审批签发出入境证件,为有紧急事由出境的群众提供服务约300人次。07/27
- 辽宁丹东“法治公园”向市民开放日前,丹东市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向市民开放。“法治公园”由丹东市司法局联合元宝区司法局共同精心打造,将在此不定期为市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等服务,不断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法治公园”坐落于丹东市元宝山公园,坚持“融法于景、因地制宜”理念,以弘扬宪法精神为核心,以宪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识普及为重点,将法治元素融入公园各处。公园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以“弘扬法治文化、树立法律信仰”“弘扬宪法精神”“普及民法典知识”为主题,采用漫画实例、法律谚语等形式,生动巧妙地诠释了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公园还精心设计打造了普法亭、宪法长廊、民法典小广场等,不仅展现了创新普法的亲和力,也让新时代的法治文化贴近群众。“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元宝山公园的优美风景,还能学习法律知识,真是一举两得!”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建成后,吸引了不少前来元宝山公园休闲散步的市民,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法治文化,接受法治教育。07/26
- 辽宁丹东:客运恢复首日 乘客踏实出行7月22日是丹东市道路客运恢复的第一天。早上8点,记者在丹东客运总站看到,售票大厅里的大屏幕时隔多日再次亮起,不断闪烁着当天的售票信息,售票窗前略显“冷清”。虽然人流量不多,但车站的防疫工作没有丝毫松懈,严格落实体温监测、查验“两码”、佩戴口罩、登记等防疫措施。值班站长李健梅告诉记者,目前乘客比较少,大多是来电咨询出行要求和车辆班次,后续将根据客流量调整车次,有序恢复道路客运秩序,为返工、返岗、返程提供强有力的道路运输支撑和保障。客运总站的服务台前却十分热闹,工作人员马晓雯接电话忙个不停。“从早晨上班到现在,电话就没停过,都是咨询购票乘车需要什么证明。”马晓雯介绍,目前乘客购票需要出示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辽事通健康码绿码),如果未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可在售票大厅办理临时身份证。在候车大厅里,记者遇到了“咬紧牙关”却一脸喜色的徐先生。“我这牙疼啊,需要回凤城换药。本来想实在不行就在丹东治吧,没想到昨天通知今天通车了,我一大早就到社区开好了证明。”徐先生捂着脸,“哎,不说了不说了,牙疼,赶紧买票回凤城治牙。”驾驶丹东至宽甸客运车辆的安师傅当天8点30分发车,他特意起了个大早。“昨天下午接到通知,这么长时间没上车了,挺激动的。今天早上6点多赶来的,与工作人员一起对车辆进行了全面消毒。”家住三道沟的王女士提着大包小裹登上安师傅的车,准备回宽甸看望八十多岁老母亲。她有点泪眼汪汪:“三个多月没有看见老母亲,没敢提前告诉她,怕她休息不好,倒是我昨晚没睡好觉。”测体温、出示健康码行程卡、登记信息、全程戴口罩乘车……王女士表示:“虽然程序比以前多了,心里反而感觉更踏实了,一是因为有安全感,二是觉得离家越来越近了!”车辆发出,王女士从车窗招手示意,“回家喽!”07/26
- 辽宁丹东:城市公共交通全线恢复记者从丹东市公交集团获悉,自7月25日起,丹东市城市公交全线恢复运营,各线路早晚首末班发车时间恢复正常,发车间隔视客流情况随时调整。为做好疫情防控,公交车暂停投币或使用交通联合互联互通卡等非实名制方式乘车,乘客可使用丹东公交IC卡、银行卡、安东行、微信、支付宝、银联云闪付及各银行手机APP支付乘车,公交车不在中风险区和高风险区上下客,将视情采取“越站运行,只下不上”的方式控制车内人数。为减少和避免人员聚集,今年老年优惠卡和长寿卡无需办理年审。乘客乘车时,应主动出示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辽事通健康码绿码)乘车,无法使用智能手机提供健康码的,可出示纸质版核酸检测证明。乘车时必须戴口罩,严禁发热乘客乘车。自觉排队有序乘车,服从工作人员疏导。尽量交叉隔座,保持距离,避免聚集。靠窗的乘客应主动开窗,尽量保持车辆通风,严禁随地吐痰、吃东西等不文明行为。记者从丹东市江城公交有限公司了解到,江城公交各环路线路也将全线恢复,丹东到东港线路的888路公交车于7月25日全面恢复通车。07/26
- 辽宁丹东海事局:举办海事夏令营为提升学生水上交通安全意识,预防青少年溺水等水上交通安全事故,7月21日,丹东海事局在宽甸满族自治县河口村举办2022年海事夏令营活动。当日,“绿江泽航”水上搜救工作站搜救演习活动拉开序幕。学生集合完毕后,现场高频对讲机中传来指挥中心指令:“河口附近水域发现1人落水,定位已发送至‘绿江泽航’水上搜救工作站,请工作站机动车组、附近搜救队员立即向目标水域机动并实施救援,请宽甸海事处担任现场指挥。”几分钟后,正在附近开展教育活动的“绿江泽航”水上搜救工作站机动车组与海事执法人员、搜救队员先后抵达现场,在现场指挥员指挥下,搜救队员快速完成车载冲锋舟组装、下水,随后驶向目标水域,完成搜救。演习结束后,海事工作人员和救援队员列队讲评,向学生说明演习情况,介绍演习中使用的船艇、设备。学生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近距离触摸救生船艇和设备,学习使用救生衣、救生圈等常见救生设备。之后,学生们集体参观了“丹海事趸02”趸船浮码头,听海事执法人员讲海事故事,进一步了解航海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07/26
- 辽宁丹东市人社局:“不见面”审理档案2000余本7月22日从丹东市人社局获悉,自6月27日起,丹东市人社局养老保险科积极开展“不见面办理”服务,提前受理集中审核达龄人员档案。截至目前,提前完成了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流动职工共计2700余项审核业务,其中审核档案2000余本。丹东市疫情防控静态管理期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5月、6月、7月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办理和领取退休待遇的诉求极为迫切。丹东市人社局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咨询电话,告知相关单位和办事群众可实时咨询和网上申报退休业务,明确疫情期间未及时办理新增退休人员申报的可从符合条件的次月起补发养老金。为充分保障新增退休职工切身利益,同时避免因业务量激增,造成人员聚集,丹东市人社局党组提前谋划,调整养老保险科工作人员配置,为顺利完成退休档案审核“攻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07/26
- 辽宁丹东:山上江边有了便民茶亭 7月19日,天气炎热,不少丹东市民在断桥附近的综合执法亭和锦江山派出所门口惊喜地发现,出现了两个便民茶亭。每天5点半到21点,工作人员为过往群众免费提供具有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作用的健康茶水。这是丹东市振兴区综合执法局、执法中心联合市中医院开展的“夏日送茶水关爱暖人心”活动,从入伏开始,至三伏结束。茶由市中医院精心配制,每个代饮茶亭点有两个环卫工人提供服务。连日来,茶亭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每天都能接待1000余人次,送出上百升茶水。如果有市民觉得口味不适合,工作人员还会给茶水加点砂糖。在茶亭工作的环卫工人表示,往年这个时候社会各界都很关注他们,帮助解决饮水问题,今年能在这里为市民送去健康茶水很高兴。“最近我天天来这里,喝杯健康茶,和锻炼的市民聊聊天很开心,这个茶亭让我感受到了城市管理的水平。”喝茶的市民说。07/26
- 辽宁丹东: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7月24日从丹东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丹东市于7月至10月集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以“扫干净、码整齐、保通畅、清沟渠”为目标,聚焦公路铁路沿线、河道沟渠、村屯内部及周边等重点区域,深入开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农村户厕整改和村容村貌提升。丹东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倡议人人争做“实践者”、“宣传者”、“监督者”。认真做好房前屋后清洁清理,做到无垃圾杂物、无物品占道、无污水污垢、无严重积尘等。保持庭院整洁卫生,不在村内道路及公共场所乱倒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堆乱放杂物,积极参加公共区域环境卫生集中清洁打扫活动,营造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和户容户貌。牢固树立公共环境卫生意识,自觉摒弃不文明、不卫生行为,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讲文明、讲卫生的好公民。要争当农村环境整治宣传员,积极宣传文明卫生行为规范。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从今天做起,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形成人人自觉参与、主动维护农村环境的良好氛围。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工作,每位公民既是优美环境的建设者,更是受益者和守护者,都要做到不当旁观者,对不文明现象和行为要自觉监督、敢于抵制、积极制止,形成全社会监督、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良好局面。07/26
- 【科普】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的热点问题解答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