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辽宁丹东:食品安全专项行动成效显著
    自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以来,丹东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食品安全,突出“查得出”“防得住”“筑得牢”三个关键要素,稳步推进专项行动走深走实。以“查得出”为切入点,强化日常风险排查。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食品安全中高风险环节,对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食品经营单位、养老机构、学校食堂等逐户排查,对停业、歇业、注销状态等经营户进一步核查见底,确保食品主体摸清见底。合理调度人员,对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集中开展地毯式检查,确保发现问题隐患和督促整改落实,实现闭环。截至目前,累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851万户。以“防得住”为出发点,突出整改与执法到位。通过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大抽检频次、强化日常监管和行政指导、保持与公安机关联动、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等方式,进一步推动落实问题线索整改,不断深挖案源,切实规范食品市场秩序。以“筑得牢”为落脚点,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积极开展各类食品安全宣传活动,通过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四进”活动以及综合运用各类媒体平台、微信平台等多种线上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积极参加线上食品安全培训,有效提升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同时,加强监管人员业务培训,持续推动智慧监管、协同监管,提升监管效能,促进专项行动提质增效,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专项行动以来,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在各类媒体平台发布专项行动动态近12篇,不断扩大专项行动社会知晓度和群众参与度,积极引导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07/29
  • 辽宁丹东:将派发1100万元消费券
    7月27日从丹东市商务局获悉,为助力丹东市商贸流通企业复商复市,推动消费回暖升级,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丹东市决定于7月30日至10月30日期间,开展“乐购盛夏惠满丹东”惠民消费券发放活动,面向全市消费者发放1100万元消费券。此次活动为期3个月,分3批发放消费券,发券数量合计超过14万张,参与商户超过400家,覆盖全市三县四区各零售、餐饮门店。消费者可通过丹东商务公众号和建行生活APP及时了解活动内容。通过建行生活APP“丹东政府消费券”发放页,或通过丹东建行各营业网点均可领取消费券。消费券分为“丹东政府消费券”和“新人大礼包”两个部分。所有丹东市的消费者均可在建行生活APP“丹东政府消费券”页面领取“满100元减50元消费券”和“满50元减25元消费券”各一张;新注册用户可在“新人大礼包”页面领取“满100元减40元正餐满减券”“满21元减20元外卖券”“满50元减20元电影券”和“满50元减20元轻食/商超券”各一张。本次活动由丹东市人民政府主办,丹东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建设银行丹东分行承办,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卫健委、市公安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区管委会协办。
    07/29
  • 辽宁丹东:市民生活有序回归
    随着丹东市各企业复工复产,交通、餐饮等行业有序恢复,市民的日常生活正在有序回归。图为7月27日早晨,市民在完成核酸检测后,到元宝山公园健身。
    07/29
  • 辽宁丹东:一企业获中国专利奖银奖
    7月2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授奖”的决定,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外观设计专利“中子活化多元素分析仪”获中国外观设计银奖。这是继2012年我市奥龙射线、2015年金丸集团获得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后,丹东企业首次获中国专利奖银奖。据了解,中国专利奖是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最高奖项,也是我国唯一的专门对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国家级奖项,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颁发,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奖项。近年来,丹东市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知识产权工作,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发明专利数量显著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不断增强,奖励激励机制不断健全。2019年,丹东市出台《知识产权创造运用鼓励政策》,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获奖项目给予奖励,每年举办“专利奖申报业务培训会”,开展“知识产权专家下企业”活动,一对一指导企业专利奖申报、选材,助推我市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
    07/29
  • 辽宁丹东:护航现金运行 保障现金供应
    4月24日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认真组织银行机构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现金服务工作,保障现金服务不间断,让百姓用上“放心钱”。疫情防控期间,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第一时间了解辖内各银行机构网点正常营业数及停业数,准确掌握各银行机构现金投放及库存情况,加强对银行机构现金运行分析,做好现金需求的研判预测,及时应对现金需求变动形势,保障疫情防控现金供应充足。要求各银行机构对防疫需求的现金做到特事特办,对民生需求的现金做到急事急办,充分保障疫情防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所需。5月19日、5月24日、6月16日、6月20日及6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分五次投放发行基金共计24.68亿元,其中投放原封新券13亿元,充分保障封控期间和复工复产后辖内银行机构现金供应“不断档”。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为头等大事,要求各银行机构加大原封新券的投放力度,现金中心(金库)设置专用消毒、保管区,对封闭疫区、定点收治医院、专设隔离点以及疫情防控部门确定的重点单位交存的现金,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方可对外付出,关闭存取款一体机自循环功能,全面阻断病毒通过现金传播的渠道,不折不扣地抓好现金消毒工作,主动公开各类消毒举措,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及时消除群众使用现金顾虑,让百姓用上“放心钱”。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统筹协调,充分利用丹东银行作为地方性商业银行网点多、辐射面广的特点,要求丹东银行加强现金自助设备管理,及时监控ATM机现金存量,做好机具运维和现金补充,确保自助设备不间断服务,缓解个别银行机构ATM机加钞难题。同时,积极向公众宣传丹东银行ATM机跨行取现免手续费政策,引导公众就近跨行取现,保障公众取现便捷无负担。
    07/28
  • 辽宁丹东12345热线平台:着力解决群众诉求
    前不久,丹东意达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给12345热线等部门送去了感谢信,代表社区居民对其在疫情期间着力协调解决小区居民楼电梯因故障停运一事,保障居民生活便利之举表达感激之情。据了解,丹东发生疫情不久,意达城中花园小区2号楼1单元电梯发生故障。该楼为19层高层住宅,电梯故障给居民造成诸多不便。为此,物业公司向12345打去了求助电话。接到诉求后,平台工作人员积极协调市场监管局、电梯公司等,最终帮助解决了居民的烦心事。疫情发生后,12345热线平台迅速启动应急工作模式。平台组织话务人员全天候值守,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同时,平台坚持第一时间解答群众诉求,或将诉求内容分转到相关职能部门,联系相关承办单位,督促群众诉求尽快得到解决。平台还建立信息报送机制,对每日接到的群众诉求情况进行分析、梳理,归纳诉求类型,分析诉求原因,向市防指报送工作专报,并提出合理解决建议,为上级决策提供参考。自疫情发生以来,平台共向市防指报送疫情防控工作专报59期,梳理诉求类型30余种,分析诉求原因200余项,提出解决建议230余条。
    07/28
  • 辽宁丹东:开展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
    根据全国公安机关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安排,7月22日至24日,丹东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夏夜治安巡查宣防第一次集中统一行动。其间,共设综合查缉、巡查管控、交通整治等卡点144个,检查车辆10466台次,盘查人员1.5万余人次,检查场所3222个,巡查重点部位707个,行动成效显著。集中行动中,全市公安机关围绕加强重点部位巡查、重点场所清查、重点路段临查、重点水域夜查、重点通道和边境地区检查、安全防范宣传六项工作,有效治理一批治安乱点,根除一批公共安全隐患,查处一批交通违法行为,侦破一批刑事案件,抓获一批违法犯罪人员,缉捕一批网上逃犯,确保全市治安大局持续稳定。全市公安机关坚持显性用警,最大限度下沉警力,将警力摆上街面、推到一线。组织巡特警、派出所等警力,广泛发动社会组织、群防群治力量,加大重点区域巡逻频次,突出烧烤店、夜店、小吃街、夜市商圈等人员密集、治安复杂部位“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有效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着力营造“安全看得见”的良好氛围。治安、禁毒、巡特警等警种部门和辖区警力,加强对夜市经济、人员密集区域、治安复杂部位的“拉网式”清查,清除治安死角盲区,查处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组织相关警种部门深入重点水域、港口码头、边境一线等重点部位开展晚访夜查,全面摸排掌握涉渔涉砂问题线索,提升综合整治、链条打击的合力。依托省际、市际公安检查站,全面加强夜间过站“人车物”安全检查,及时查控在逃人员和被盗车辆、民爆物品、管制器具等违禁物品。此外,组织民警深入一线,以群众“看得见、容易懂、记得住”的方式同步宣传反电诈、反盗窃、防溺水、防火灾、拒酒驾、拒赌毒等安全知识。坚持以案说法,宣传保护老、幼、妇、残等弱势群体权益的法律知识,提高群众守法自觉和自我保护意识。
    07/28
  • 辽宁丹东:“对症下药”防治内涝
    每年汛期,防内涝和险情都是丹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一环。今年入汛后,丹东接连经历了多场强降水,市区内主要街路并没有出现大面积内涝积水。记者从丹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到,近几年,丹东市先后开展了整治易涝点、改造排水设施等项目工程,防治内涝,丹东市一直在努力。“大雨那几天,正好城市刚解封不久,家里外出来回采买,一路都很顺畅,路面基本没看到啥积水。”家住体育馆附近的蒋鹏回忆说。市民对防治内涝工作给予极大的肯定,但成果来之不易。每年5月,丹东市住建系统便会启动当年的防汛准备工作,将丹东市主城区划分为16个排水分区,按分区科学制定排水设施改造计划,做好汛期排水防涝工作安排。督导各县针对低洼易涝点制定改造计划,做好汛期防汛工作。完成城区62公里排水管线、3700余座雨水井、1900余座检查井的清掏工作。制定防汛减灾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督促供水、管道供气企业做好保供应工作,集结防汛队伍,补充防汛物资并建立台账,对防汛关键点位开展排查,确保安全度汛。要求燃气供应企业,在汛期降雨期间适时做好降压准备。要求各级环卫部门、园林绿化部门在雨停后第一时间做好生活垃圾、树木断枝收集处理工作,尽可能消除降雨对市容环境、城市交通造成的影响,确保尽快恢复城市市容市貌和生产生活秩序。另有排涝泵站14座、交通门45座、排涝闸门93座、排水管线327公里、公园7座、城市面山14座,均在汛期前完成检查与设施试运行,要求泵站运行人员24小时在岗,遇内涝及时开机排涝,沿江闸门将视潮水位提前开启,清空管道。根据近几年市区的汛期积水情况,丹东市住建局将七经街三纬路至五纬路段、老干局门前、锦山大街中医院门前、二经街五纬路和八纬路、江城大街与虹桥路交叉口、九江街与长兴街交叉口、九中附近、振四街和振七街沿线、公交102路福民车站附近、公安街沙河镇街道口、珍珠街绿丹江苑小区和振安区医院附近、锦山大街十纬路道口、振兴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门前、八道立交桥洞、振八北桥洞、锦山大街桥洞、南立交桥洞、花园立交桥桥下、春五路北端地下道等22处定为低洼易涝点,落实点位责任人,同时摸清点位可能受灾人数,并确定转移路线和紧急安置场所位置。如果说上述这些属于每年汛期的“常规”操作,那么下面这些防治内涝的举措就是“对症下药”了。2020年,丹东市启动排水管网普查检测和GIS系统建设工作,截至2021年12月,已完成全市范围内管网普查工作和327公里管网检测工作。2021年7月,丹东市开始对主城区青年大街、体育馆路、振八街、春一路、振七街、兴六路、兴七路等7条主要街路的排水设施进行改造,提升雨水输送能力。同年,对一排、北桥洞座强排雨水泵站进行改造,并新建丹东市十五排强排雨水泵站,三座强排雨水泵站均于当年竣工投入使用,使排水能力提高到39㎡/s。今年刚刚完工的二经街排水方涵工程,其施工的重要目的就是解决相关路段雨期排水困难、低洼易涝等状况。眼下,丹东市住建局“智慧住建”平台系统已经建立,已完成针对城市排水泵站、闸门、低洼易涝点和安置点编号、分类工作,并形成防汛重点部位点位图,目前正在录入“智慧住建”系统,共统计雨水泵站15处、污水泵站6处、沿江闸门14处,内河闸门11处,低洼点22处,均已获取地理信息坐标点。这些都将为下一步实现重点点位水位情况实时监控,各点位防汛责任人精准定位功能做准备。未来,丹东市改造和新建的智能化一排泵站、十五排泵站以及北桥洞泵站,将实现利用“智慧住建”平台远程操控,后期还会将其余泵站进行进一步智能化改造,纳入“智慧住建”平台。
    07/28
  • 辽宁丹东元宝区:深入宣传惠企政策
    近日,丹东市元宝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辽宁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宣传月”活动,以“推动优惠扶持政策精准落地,助力全市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为主题,向小微企业宣传解读年初以来,省、市政府出台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本次活动线上线下同频发力。线上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小微企业发送政府扶持政策信息包。线下以行政审批大厅、审批办事窗口为阵地设立宣传点,结合“百亿送贷行动”适时开展“银市银企银农”恳谈会、洽谈会,通过“送贷进园区”“送贷帮创业”“送贷助转型”等主题宣传活动,突出宣传“小微企业信贷导航”“融资服务通道”“百亿送贷专栏”等,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07/27
  • 辽宁丹东:中小学招生工作有序进行
    近期,丹东市中小学陆续开始进行招生工作,具体报名时间和核验材料时间由各校自行安排,均在8月28日前完成。据了解,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目标要求,保障入学机会公平,各小学按学区招收2016年8月31日前年满6周岁儿童免试就近入学。部分学校,如实验小学、六纬路小学等,允许2016年9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网上报名登记,能否入学按学校是否有空余学位另行通知。为配合疫情防控,多所学校采取线上报名、线下核验的方式。核验材料根据防疫要求,在新生报名群中再通知。个别学校开展了线下报名,均严格按防疫要求进行。此次招生坚持热点小学、热点初中入学户口、房照及实际居住“三统一”的原则,坚持小学入学“六年一户一学额”、初中入学“三年一户一学额”的招生政策。招生计划由各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按规定统筹,片区内登记报名人数少于学校招生计划的,学校应全部录取:超过学校招生计划的,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录取规则,按招生计划录取,其余未录取学生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相邻片区就近协调安排入学。入学证明材料时限要求不得超过6个月。全面清理取消学前教育经历证明、户籍地无人监护证明、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预防接种证明不作为入学报名前置条件,可在开学后及时要求学生提供。在招生入学时一次性采集学生基本信息、家庭住址及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等必要信息,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丹东市各地均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保障留守儿童、孤儿和残障儿童等群体平等、无障碍接受义务教育,中小学校会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实施全程管理,建立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
    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