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不变的“年味”
    春节期间,丹东边境管理支队民警坚守岗位,忠诚履职,倾心做好边境管理工作。大鹿岛边境派出所民警在确保执勤任务的同时,积极为进出岛群众服务。小韭菜沟边境派出所民警坚守执勤点,确保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在东港渔港码头,新沟边境派出所民警对停靠渔船逐个检查,确保群众财产安全。执勤点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凭着一腔热血,民警们放弃和家人团聚,坚守在执勤一线,守护着祖国的安宁和万家灯火。记者吴琼摄编辑邹润
    02/19
  • 振兴区投入近190万元主题灯组点亮“年夜”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陆丽明今年,振兴区投入近190万元,对六纬路、九纬路、七经街等进行亮化,主题鲜明的各式灯组增添了“年味儿”。“金牛盛世,众心鼓舞”主题花灯,不仅体现生肖“牛”的元素,还有传统鼓、中国结、杜鹃花、太阳型光带等元素,节日串灯布满整个广场,杜鹃花发光灯拼制“我爱丹东”的英文图案,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赏、拍照。“今年春节彩灯样式多,各种造型都很好看。”市民姜晓霞说。“儿子,你看,地上的‘银杏叶’会动。”春节期间,九纬路的银杏大道成为网红夜景打卡地。银杏大道美照在朋友圈里转发,大家纷纷为城市亮化点赞:“夜景真是越来越美,没想到在这玩了一个晚上,美丽丹东欢迎你。”九纬路共计83棵百年银杏树,是我市重点保护街道,此次亮化利用激光投射灯制作银杏叶图案投射在地面,使整条街呈现出炫目多彩的迷人景致。人车通过时,头顶的射灯将银杏光影铺满地面、洒向车窗,打造“游在光影里、醉在心田里”的观赏体验。振兴区将节日亮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特色、保证功能、经济实用、节能环保的原则,使区域特色和扮靓城市环境有机结合,集艺术性、实用性和观赏性为一体。振兴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亮化工程充分利用去年的亮化材料,减少重复性投资,选择低耗能、使用寿命长、可重复利用的亮化装饰材料。节日亮灯结束后,回收所有的电缆、电线、插座等,同时还将对缠绕在树上的彩色灯带及时进行清理,未受损坏的灯带将被回收再利用。编辑邹润
    02/19
  • 春节期间市场运行平稳向好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王洪满2月18日,从市商务局了解到,春节期间我市有关部门落实货源、做好监测、加强防疫,生活必需品价格稳定,节日市场运行平稳。确保春节期间商品供应充足。市商务局节前指导各大商贸流通企业与生产商、供应商加强产销衔接,丰富商品种类,增加供应数量,做好商品储备,重点保障粮、油、肉、蛋、菜、奶等重要生活必需品及节庆商品市场供应,充分满足我市居民个性化、品质化消费需求。同时,倡导全市大型商场、超市、农贸市场春节期间不打烊,28家重点企业节日7天正常营业不间断,另有41家企业均在节日期间不同时间营业。据统计,春节期间我市米面、粮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总体平稳,部分商品受节日影响有小幅上涨,均处于正常波动范围。其中,粳米、鸡肉、大白菜、洋葱、西红柿、大蒜等商品同比价格有所下降,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强市场疫情防控工作。节前重点落实企业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及属地防控责任,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健全疫情防控工作机制,规范重点环节流程,提升疫情防控能力,督导超市、农贸市场等企业疫情防控情况50余家次。此外,组织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开展电话、APP预订等服务项目,引导消费者减少出行和聚集,华润万家等大型超市提供自助结算服务,减少人员聚集。对全地区商贸流通领域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做好网格化管理,保障每个乡镇、街道都有对应的应急物资投放网点,确保生活物资的供应。响应“就地过年”倡议。市商务局在落实好疫情防控基础上,引导部分大型商场超市开展打折让利等形式多样、线上线下融合的节日促消费活动。春节假日期间,餐饮行业回暖明显,部分重点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有所增长。超市、零售市场销售额预计同比有所上涨。编辑邹润
    02/19
  • 文旅融合 提升城市品位
    “挖掘丹东特有的城市文化,实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丹东段、沿江雕塑景观带、九纬路特色文化街区等一批文旅融合项目,提升城市品位、丰富文化内涵。”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提出,推动以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提质升级,努力将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这既是市委对“十四五”期间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新定位,也是为“建设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而具有前瞻性的产业谋划。旅游业的核心在于服务,而旅游服务的本质是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内涵。这个内涵是什么?是文化。以文旅融合为着力点,可以促进旅游产业的提质升级、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旅游‘后备箱’工程,打造生产示范基地和销售示范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报告中重点提到的“后备箱”工程,成为文旅融合工作的一大亮点。在疫情防控新常态下,出现了以自驾游、云旅游为主的文旅消费新需求。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结合本地资源实际,通过试点先行、多元参与、示范引领等“组合式”手段,积极打造产品供给丰富、商品质量优良、营销网络多维、品牌形象知名的旅游“后备箱”商品体系,从文旅产业供给侧改革、市场消费升级两端共同发力,促进文旅市场消费扩容与提质。去年8月8日,旅游“后备箱”工程启动仪式暨推介商品展览展示活动在新安步行街举行。去年“十一”期间,各县区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旅游“后备箱”工程展览展示活动,包括“鸟语花香游东港”2020东港海鲜文化节暨东港市旅游“后备箱”工程产品展、凤城市文化旅游商品暨“凤城好物”展览展示推介、宽甸旅游“后备箱”商品展、振兴区旅游“后备箱”非遗产品展、元宝区旅游“后备箱”创意集市、振安区旅游“后备箱”工程启动仪式暨旅游商品特色购物季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形成了全域共建、共享旅游“后备箱”工程的浓厚氛围。“编制和组织实施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明确提出,支持东港、凤城、宽甸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同时,启动和推进浪头港旅游综合开发、相遇北欧啤酒小镇、刘家河温泉小镇、孤山文旅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在推动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时,我们格外重视打造突出本土特色的项目。”据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文旅融合工作的另一个重点,2020年已完成多个文化产业“一乡(镇)一品牌”项目申报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正在逐步打造东港北黄海小镇、凤城景泰蓝铂晶画、宽甸镇宝玉石工艺品开发、安东老街、金山温泉、九连城镇水果萝卜等一批富有本土特色、展现地域文化特点、市场潜力大、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行业引领,助推乡镇、街道经济发展的品牌企业。“围绕抗美援朝、边境、民俗等主题,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开发文创产品”是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为文旅融合工作确定的另一个目标。2020年,我市与辽宁旅游商品协会联合主办了第二届辽宁省文化旅游商品创意大赛暨首届丹东市文化旅游商品创意大赛,有效整合和推出了我市文化旅游商品。“从打造城市礼品、提炼丹东文化符号和丰富文化旅游商品内涵为出发点,既促进和拉动了区域文化旅游消费,同时也助力丹东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把游客引进来、把产品推出去。”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直言,这一旅游模式的开启,将极大地提振我市文旅市场的经济活力。据了解,首届丹东市文化旅游商品创意大赛共收到以抗美援朝的红色经典文化、锦山秀水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地方民族民俗风情、老安东的传统历史等突出丹东本土元素为创作题材的作品117个,涵盖了地方印象、红色文化、非遗创作、康养农产品和特色商品、工艺美术品、抗疫作品、商品LOGO和IP形象八大类作品。未来,我市将持续推进旅游“后备箱”工程商品体系、营销体系,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文旅市场消费提质赋能。鼓励文化和旅游产品创意开发,深度挖掘和培育文创企业和产品,向辽宁文化旅游商品创意大赛推送我市优秀作品,树立文创精品品牌,为我市文创产品走向国内、国际市场搭建平台。记者周晓明编辑邹润
    02/19
  • 就地过年 “年味浓”
    春节假日期间,丹东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2月11日,农历大年三十,吃过团圆饭的市民来到元宝山公园拍照留念,喜迎新春。2月11日,八道综合大市场里人头攒动,前来购买年夜饭食材的市民络绎不绝。2月13日,安东老街的迎新春舞蹈演出,让市民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春节期间,我市的商场和街头随处可见浓浓年味。花灯、美食、民俗手工制品为市民和留下来过年的人们,送去了年味和喜乐。记者张尧周广庆摄影报道
    02/18
  • 丹东线上线下齐发力,多措并举促消费
    牛年新春,伴随着“2021全民乐购约惠丹东”活动启动,线下门店人流回升、线上销售稳步增长,我市商贸企业正通过自己的努力,回归往日繁华。▲2月6日,元宝区开展了“汇聚元宝元宝惠民”主题消费补贴活动。去年以来,我市先后组织开展了“2020新春购物节”、“2020丹东惠民消费季暨春季汽车嘉年华活动”、“丹东首届电商直播节”等多项大型活动。在惠民消费券发放活动中,全地区共投入2200万元,力度空前,覆盖近4700家零售、餐饮企业,累计有7万市民领取了消费券,有力地带动了我市消费品市场。去年,我市共举办各类汽车促销活动6场,参展车企150多家,销售车辆近千台,销售额达1.2亿元。其中,以“聚力丹东远见未来”为主题的“丹东市秋季汽车嘉年华”活动,共有20家车企参展,活动签约订单车辆433台,销售额6777万元,3天网上直播累计观看人数1.13万人次。(资料图)在去年的全市电商直播带货活动中,共直播2000多场,销售额逾1.2亿元。其中,首届“2020丹东市电商直播节”活动有近百家企业参加直播,累计观看3100万人次,成交笔数354万单,销售额5700万元。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市将全力组织促消费活动,引导全市重点商贸企业抓住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节假日消费旺季,开展各类线上线下主题促消费活动,促进消费回暖;努力提升传统消费升级,鼓励汽车等重点商品消费,加快成品油等大宗商品销售回暖;改造提升安东老街、新安步行街等特色街区,持续推进省级示范步行街建设,重点推动新安步行街改造升级,争取早日纳入辽宁省特色步行街示范街区;加快连锁便利店发展建设,提升便民服务圈,全年新建或改造20家连锁便利店,积极争创省四星级、五星级连锁便利店。(资料图)同时,我市还将加强“老字号”品牌建设,继续发挥凤城老窖、光华塔醋等“老字号”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孔雀表业、幸福食品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技艺的“老字号”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积极申报第四批“辽宁老字号”。推进餐饮业提质工程,继续开展绿色餐饮企业评定工作,举办美食节。抓好城市消费和提升农村消费,推动汽车、家电等进村下乡,挖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激活汽车市场人气,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开展传统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数字化赋能工程,推进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完善农产品信息发布、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冷链运输等服务功能。扩大东港大米、宽甸鸭绿江冷水鱼等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资料图)此外,我市还将充分发挥东港、宽甸“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引领示范作用,建设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瓶颈问题。编辑邹润
    02/17
  • 夜经济,点亮丹东夜生活
    随着人们夜生活的日益丰富,火热的夜间经济开始释放巨大的潜能,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去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夜经济”等特色经营方式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夜间经济发展提质升级,促进夜间消费市场繁荣,建设具有丹东特色的“不夜城”。去年下半年,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市服务业进一步复苏,夜间经济更是得到迅猛发展。朝韩一条街、万达广场等特色商业街区夜间的吃、购、娱、玩比白天还热闹;欧尚广场也新开了夜市;安东老街的小吃、表演等成为夜经济新亮点,日均客流量达4万人次;月亮岛夜市更是人头攒动,集聚了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市民孙女士说:“说是结伴吃小吃,其实是逛夜市,虽然出门还是得戴口罩,但俺就喜欢夜市的热闹劲儿。”作为推动新一轮消费升级的新力量,“夜经济”一直被看做城市竞争的新赛道、城市活力的新标志,是打造城市活力的新名片。各城区纷纷出台方案:振兴区建设培育体育馆夜市、新一百特色美食街、安东老街作为夜间经济重点项目,形成了以文艺表演、民俗演出等为一体的夜市;元宝区依托“夜游元宝山”项目,培育御景苑民俗风情一条街“夜旅游”消费夜市,打造平安街餐饮休闲特色街;振安区以欧尚广场为核心,将珍珠特色烧烤一条街向欧尚广场延伸,吸纳更多特色美食商户进驻,打造一条品种多样的美食夜市街。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以边境经济合作区为龙头,向东至虎山长城,向西至新区,集餐饮美食与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夜经济聚集带;以锦江山、元宝山、帽盔山为中心的三个夜经济旅游聚集地;以七经街和新安步行街、二经街、宝山女人街、万达广场为核心的四个夜经济消费集聚区。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城市亮化,每到夜幕降临,灯光璀璨,赏心悦目,城市的30余条主要街路和10余处公园广场以及桥梁和高速公路出城口等流光溢彩、绚丽多姿,也助推了夜经济的发展。各职能部门为城市夜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放宽准入条件、经营范围,完善消费纠纷调解;加强对夜市中食品加工小作坊的许可管理,实行宽进严出,保证食品安全;落实用水、用电、用气和用热价格的相关规定……一系列举措大大激发了夜经济经营者的热情。一些大型商场纷纷延长营业时间,不定期推出“72小时不打烊”、“欢乐夜晚购”等活动吸引广大消费者。夜经济拉动消费,有助于提升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增加市民幸福指数。为了进一步完善特色夜经济聚集区和特色夜经济街路的培育,今年,我市还将继续开展“炫彩夜生活,江城乐无眠”主题促销活动,继续培育华美新天地、欧尚广场等夜经济集聚区,逐步形成以餐饮购物、休闲娱乐、民俗表演等为一体的夜经济新亮点。实习生栾欣宁记者/王洪满编辑/邹润
    02/17
  • 辽宁丹东 家国守望 春节坚守一线 筑牢安全屏障
    2月15日中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春节特别节目《正月里来是新春》播出《家国守望·辽宁丹东:春节坚守一线,筑牢安全屏障》,报道了丹东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警察冒着严寒坚守国门、守望家国平安的事迹。
    02/17
  • 【丹东过年】新春走基层 | 这里不“打烊”
      书香过大年  今天是正月初四,丹东市图书馆工作人员韩樱和周晨匆匆赶到馆里,整理市民发来的征集年夜饭照片首批作品,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将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展示。    年夜饭象征着幸福和团圆,从除夕开始,“晒出幸福味道”年夜饭图片征集活动就已开启,广大市民用手机拍摄自家年夜饭图片上传,跟全市人民一起分享幸福的味道。    受疫情影响,今年市图书馆春节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全部转为线上进行,活动依然丰富,精彩程度不减,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灵活性极大丰富了外地留丹过年人员的节日文化生活,像“记忆中的春节”留言集赞活动让年俗传统变成屏幕上的记忆,“春节习俗知多少”线上知识竞答让市民既学到知识又有现金红包小惊喜等等文化年俗活动,为就地过年群众和广大市民增添了年的味道,留丹过年不寂寞,线上过年年味儿依旧。    图书馆工作人员节日期间不休息,将年前通过翻阅书籍、检索信息等方式收集的春节相关的习俗素材,经过整理编辑,在春节假期推出“中国年俗文化推送周”,为大家带来每日的年俗知识和线上中国模板年画精品展。    春节期间,丹东市图书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推出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年俗文化阅读推广活动,并首次自制中国传统拜年微视频,馆员为广大读者送上书香四溢的牛年祝福。    精彩年俗活动将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广大市民和留丹过年群众可在书香里过大年。  “俺们没选错人”  “大过年的,坚守岗位,就冲你们这份责任心,换届那一票俺们就没投错人。”2月13日,正月初二,接到雨雪寒潮大风天气的通知后,凤城市草河街道管家村党支部书记管继军第一时间召集第一书记和全体村干部到岗,逐户通知天气情况,帮助村民做好温室大棚的保温和加固工作。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今年1月底,草河街道各村“两委”完成换届工作。新年新班子,要有新气象。春节假期,管家村“两委”成员白天防疫、夜间防火,坚守着当选村干部时的初心。管继军说:“我们首先是党员,也是全村党员群众一轮又一轮投票选出来的村干部,要用实际行动回报全村人对我们的信任。”    当天,村干部还带着新年礼物来到91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黄桂春家和91岁高龄的老村组干部曲树忱家拜年。    连日来,管家村村部的灯始终亮着。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忙着总结近几天的工作收获与不足,讨论走访入户收集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仲笑莹记者/宋永昆曲艺编辑邹润
    02/17
  • 【丹东春节】就地过年,暖在身边!
    “老铁们,今天是大年初二,今晚八点零八,欢迎走进直播间,我们一起猜灯谜!”2月13日晚,市民白文喜的直播间里热闹非凡。一场新颖有趣的线上猜灯谜活动准时开播,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纷纷捧着手机编辑灯谜答案,过程紧张刺激又有趣。“世代繁荣,打一丹东地名。”“永昌。”“共同扶贫救困,打一丹东地名。”“广济。”“儿童团,打一防疫用语。”“少聚集。”记者在直播间里看到,白文喜发出谜题后,网友们经过短暂思考,立即给出谜底。“你这速度也太快了吧,真厉害!”没猜到的网友感叹着。“这个活动太有意思了,大家在直播间里猜灯谜、学防疫知识,收获了很多欢乐。”有网友点赞。据悉,这场直播是牛年元宵节灯谜大会的预热活动之一,活动由丹东市文联主办、丹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丹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白文喜担任主持人(主播)。此次灯谜皆为本地谜家原创,谜底涵盖防疫知识、春晚热词、丹东地名等。据统计,2月13日晚的直播活动,有3500余人参与猜谜,11人猜中得奖,吸引了万名网友线上围观,全国六十多个城市的谜友关注活动。“每日灯谜大家猜”活动从大年初一(2月12日)晚上20点8分开始,持续至正月十五(2月26日),共进行15场直播,让谜友们在家里就能参加民风、民俗的节庆活动。小布剧透:有八十条灯谜将留待正月十四、正月十五两天元宵节灯谜大会,欢迎各地网友届时参与展猜。亮亮堂堂过春节“多亏供电部门帮忙解决,我才过个好年!”2月13日,家住宽甸满族自治县石湖沟乡4组的马明斌竖起大拇指,为上门服务的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点赞。马明斌的老家在外地,以往都回老家过年,今年他选择“就地过年”。没想到,配电线路老化,新买的家用电器不能同时启用,他打电话找到供电部门,工作人员立即上门解决了用电问题。春节期间,考虑到今年返乡人员减少、“就地过年”增多的特殊情况,国网丹东供电公司以共产党员服务队为单元,开展上门用电安全服务,积极推广线上缴费业务,方便外乡人员足不出户享受电力服务。为确保春节期间不停工停产的企业正常用电,国网丹东供电公司主动走访企业,从供电电源、应急电源、用电设备和用电管理方面入手,对企业用电环境进行排查梳理,为企业量身定制合理化的用电方案。春节期间,正值温室果蔬集中上市,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对大棚用电特别是对抽水灌溉、防寒保暖设施及刀闸、开关等开展拉网式排查,对发现的绝缘老化、设施线路破损及私拉乱接现象,义务帮助整改,防范用电线路超负荷和线路老化造成烧损和停电事故。暖棚里“淘金”忙新春佳节期间,振安区楼房镇马家村家家户户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大年初二早晨天刚亮,吃过早饭的农民们踏着铺满院子里的“大地红”鞭炮屑,相约赶到丹东福旺草莓专业合作社40栋温室大棚里采摘草莓。草莓在春节到来之际迎来收获和销售旺季,仅腊月廿九当天就采摘草莓6000公斤。几天来超过上万公斤优质草莓鲜果,通过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畅销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浙江、上海等多个省市,社员直接增收30余万元。农民由春娥、赵明珍每天早上都是最先赶到暖棚内采摘、打包草莓,尽管很辛苦,但大家觉得在暖棚里“淘金”过大年更开心快乐。孙薪薪陈薪成记者/邢漫海宁刘海东编辑邹润
    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