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零九集 刘炳文:火箭炮打出了威风
    08/30
  • 辽宁丹东:花甲网格员 真情暖民心
    “今天,我们山水龙城17号楼全体居民感谢18号楼网格员季福杰同志……”8月15日上午,元宝区九道街道永宝社区收到了一封来自居民的亲笔感谢信,满满一页纸,字里行间,表达出对季福杰的感谢和对一位共产党员默默付出的钦佩。季福杰年过花甲,是一位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温暖的笑容及十足的耐心,总能给人一种亲切感。担任永宝社区网格员以来,他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赢得了大家的普遍支持和信任。虽然自己住在18号楼,但季福杰为创建辖区美好的生活环境,每天天不亮就自带小铲、喷壶等工具,对周围楼道进行清理,见到楼梯上难以清除的喷绘广告,他便蹲在地上,用钨丝球一点一点地蹭干净;发现楼道玻璃碎了,他自掏腰包更换新的。居民们信任季福杰,无论大事小情都愿意与他交流,慢慢地,他也变成了居民们的“自家人”。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做一件事。多年来,对季福杰义务清理网格内外卫生的行为,居民们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多次向社区反映“我们楼栋有位好人,值得赞扬啊”。渐渐地,季福杰的行为感染了越来越多的身边人,附近居民纷纷从家里带来工具和他一起清扫楼道,辖区卫生环境也越来越好。季福杰不仅积极帮助邻里,还主动帮助社区做力所能及的事。有一次社区召集老党员开会,他发现社区的椅子有损坏的,开完会便从家里带来工具,将椅子修好了。“修理这些东西都是举手之劳,要是有人因椅子坏了坐不稳就不好了。”季福杰笑着说完,又马上和老伴回家把自家的20多个塑料凳从七楼搬来,供大家使用。多年来,季福杰一直坚持为他人着想和服务,只要自己能做到的,总是义不容辞。在热火朝天的创城活动中,季福杰总是冲在前面,带领网格内居民打扫小区环境卫生,还主动宣讲文明实践的重要意义,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我是一名网格员,更是一名老党员,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面对大家的感谢和称赞,季福杰只是笑着用质朴的语言来回应。
    08/24
  • 辽宁凤城:锡伯族古法酿酒技艺成为凤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8月19日,凤城市八斤酒坊锡伯族古法酿酒技艺被凤城市政府认定为凤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八斤酒坊同时被确定为锡伯族传统文化保护基地。(摄影:薛国延)八斤酒坊酿酒精选东北优质小粒高粱,利用锡伯族古法酿酒工艺和家传秘方酒曲,经过30天的发酵、蒸馏、窖藏,生产具有锡伯族特色的纯粮手工白酒,酿酒工艺复杂,出酒率低。为传承锡伯族文化,保护锡伯族古法酿酒工艺,凤城市政府批准八斤酒坊锡伯族古法酿酒技艺为凤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酒坊创始人于原江为锡伯族古法酿酒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八斤酒坊同时被凤城市锡伯族学会确定为锡伯族传统文化保护基地。
    08/24
  • 揭秘!丹东街头古彩戏法
    “一个两个三个,三个两个一个,您猜这碗里现在有几个?”8月9日晚,贾春东在安东老街的展位前围着许多驻足的市民,不时引起一阵叫好。他正在表演的是中国古彩戏法《三仙归洞》,仅凭一根筷子,两只碗,三个球,便可使球在两碗之间来回变幻。57岁的贾春东是一名魔术师,出身魔术世家,擅长表演民间戏法、古彩戏法和中外魔术。8岁的时候,他就跟着父亲到处跑演出。父亲在台上表演,他在台下默默观察、学习。“你得在学校好好学习,魔术当个业余爱好就行。”“可我对魔术很感兴趣。”父亲的叮嘱没有动摇贾春东的信念,每一个魔术,他都会反复琢磨,就连上课的时候,手里也会握着乒乓球,锻炼手指的灵活性。9岁那年,老师要在班级里举行联欢会,统计节目名单的时候,贾春东说:“我要表演魔术。”联欢会当天,看着台下的人群,贾春东的内心无比紧张,这是学艺以来,他第一次登台表演。5分钟的演出,贾春东的腮帮和腿一直在打颤,身上满是汗水,但他的精神十分亢奋,“原来登台表演是这种感觉,这种成就感太令人喜欢了。”渐渐地,贾春东的学业荒废了,但魔术的造诣越来越深。1983年,他跟着父亲创建的丹东杜鹃魔术团在东北三省巡回演出。当时古彩戏法的创新较少,贾春东便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演出超过三次的戏法他不想表演。“我是以一个观众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一个表演观众看多了,也就失去了新鲜感。”凭着一腔热爱,贾春东坚持到了1989年,此时的他已经成家立业,由于表演魔术很难赚钱,有了更多牵挂的他在此期间从事了很多职业。贾春东的魔术生涯在2003年迎来了转机。那年,朋友邀请他在天津塘沽参加一场演出,演出后,贾春东在当地发现了一家魔术商店,眼前一亮的他,推开了商店的大门。“当时我有2000块钱,出来后就剩120块。”扛着大包小裹,贾春东回到了家,连着7天,他没有出门,一直在研究西洋的魔术。7天后,再推开房门,贾春东已然成为了一名中西结合的魔术师。由此,有了更多魔术储备的他在丹东的发展逐渐变得顺利。2007年,贾春东的朋友阿龙找到了他。“咱们别在丹东待着了,应该出去闯一闯。”“外面高手如云,咱俩有这能耐吗,别丢人了。”“要不我先去探探路,行的话你再去?”同年3月,阿龙只身一人来到了北京,不久,一通电话打到了丹东,“你来吧,这儿太适合你了!”就这样,贾春东拿着2000元钱,扛着一大包魔术道具也来到了北京。初至北京,人生地不熟,贾春东跟着阿龙来到了方庄四方景园,那里汇聚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艺人。一场又一场的演出,贾春东打响了名气,期间经历过演出结束后拿不到工钱,也经历过很长时间接不到演出,好在他坚持了下来,逐渐在北京扎下了根。2008年,一位朋友打来电话说有一个演出的机会,表演结束后,原中国武警文工团团长高歌找到了贾春东,由此,贾春东成为了中国武警文工团特约魔术师。他曾先后赴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获得了第三届全国魔术比赛金菊银奖,还在2008年的国际魔术节获得了银奖。
    08/23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零八集 姜文隆:修汽车、修高炮 “技术能手”连闯难关
    08/23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零七集 孙佑杰:刀笔担道义 著文作画赞英雄
    08/16
  • 辽宁丹东:学民俗 做巧果 
    8月12日,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妇儿服务中心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我们的节日·七夕”制作巧果公益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日,有10余位市民共同体验传统民俗手艺,品尝特色民俗味道。活动现场,妇儿服务中心的烘焙教师向大家介绍七夕节的传统文化知识,讲解并演示制作巧果的流程。大家纷纷动手称面粉、打鸡蛋、和面、擀面饼,用各种小巧美观的模具卡巧果,最后烤制。一盘盘巧果很快出锅,香味扑鼻。大家品尝着自己做的巧果,开心不已。
    08/16
  • 英雄城市里的“红色商圈”
    “丹东不愧是英雄的城市,将红色元素融入到景点、建筑甚至是商圈中,太有创意了。比如,走进安东老街,随处可见的红色元素瞬间就可以点燃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退休教师孙世群说,丹东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可谓淋漓尽致,传承方式多元、氛围营造浓郁,对青少年成长和提升全民爱国情怀都意义深远。红色元素丰富近年来,全市开发的红色资源甚多,尤其是通过开展“红色商圈党建领航”特色建设工程,将“红色文化”更加迅速有效地渗透到城市的每条街巷。通过整合七经街、安东老街等6个商圈,打破隶属关系、区域分割、行业差异局限,整合带动商圈内及周围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两新”组织千余家,扩大商圈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以党建引领实现商圈共建共治共享,促进商圈健康发展。“七月份的建党百年系列活动搞得真好,包括和党说说心里话、百年党史百天讲、百团万人红歌大赛等具体活动。”70岁的老党员张生波说,形式多样的“红色节目”被搬上安东老街商圈的百姓舞台,“听着党史资料创编的大鼓书,看着红色小短剧等文艺节目,更觉要加倍珍惜眼前的好日子。”“百年党史电影展播周”每晚放映红色经典影片,激起市民和游客的爱国情怀。在安东老街纵横交错的街巷里,随处可见电子LED屏和“学习强国”专用彩色电子屏,全天候滚动播放党史知识、党史故事。还有“永远跟党走”红色艺演,已成为有特点、有亮点、有看点的宣传服务群众红色阵地,助推着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让百姓看见切切实实的好处。资料图红色文化育人如今,“老安东”主题商圈入驻商户210户。受红色力量的浸润,商圈商户以诚信经营为荣,影响力持续提升。通过开展“助农达人”“乡村主播”“地方特色产品旗舰店”等网络直播活动,引导所有商户在抖音、快手、火山等短视频直播平台开设164个账号,并联合区域内4家短视频机构,每晚6至8点进行线上直播,将更多的丹东土特产品推向全国。“丹东有好货”直播节累计成交300余万单,销售额达5700万元。作为文、旅、商融合发展的先行者,党建这一“红色引擎”在安东老街持续发力。今年以来,累计接待顾客290万人次,销售额3800万元;“五一”期间客流量32万人次,单日客流量突破7万人次。资料图红色之花绽放如今,全市上下齐力打造“红色商圈”,号召共产党员业户悬挂“共产党员商户”牌匾和党员承诺书,诚信经营,接受广大市民群众监督。振兴区七经街商圈在中金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建设了60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设有党建文化长廊、文化展厅、党员之家等,为商圈党员、商户、社区群众、军人军属等提供业务咨询、学习培训、商务洽谈等服务,在七经街沿线设立培训中心、直播基地、红色影吧等党建文化阵地,覆盖服务商圈党员150余名。商圈里随处可见的“党员服务站”更是为大众提供了太多的便利,使得学习成果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惠民服务。资料图记者/王俊
    08/11
  • 在丹东,万物皆可烧烤
      丹东烧烤火了!近日,三联生活周刊以《在丹东,万物皆可烧烤》为题,讲述了丹东烧烤的美味和火爆。  原文如下: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08/10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零六集 张枝叶:高炮部队显神威
    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