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伫立鸭绿江边,一座百年老宅,一段传奇历史
    在元宝区九江街15号,有一栋由花岗岩铺底红砖到顶的两层中式楼房,九十多年前它就伫立在鸭绿江边。它给予了人们想像的空间,它证明了历史的沉淀。岁月变迁,它依然静默,并秉承了文物建筑的使命:亲历、见证、讲述。这就是志愿军炮兵64师师部旧址,远近闻名的——“汤玉麟公馆”。本期“招商银行记者带您了解丹东红色旅游”融媒报道,带您走进“汤二虎楼”。汤玉麟,奉天义县人,是张作霖的“拜把兄弟”,身上一股豪气和胆气,战场上曾三次救过张作霖的命。“汤公馆”于1922年动工修建,1924年6月建成,占地面积为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337平方米,是当年安东工商户“福兴祥”带头出资,艚船会、木把会、花捐会等捐款,为民国奉天军阀、时任东边镇守使、东北陆军第11混成旅旅长汤玉麟(又名汤毓麟;绰号汤二虎)建起的私人公馆,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汤二虎楼”。修缮后的“汤公馆”大门面北,门前立有书写着“汤玉麟公馆”石碑。进入公馆,从临江的一面看,迎面的是一栋由花岗岩铺底、红砖到顶的两层中式楼房“凹”字形的大院。从外部看,拱门以及雕刻装饰等,无不透着我国传统古典宅屋形制与欧式风格相融的风情。沿院中间的绿漆楼梯护栏登上公馆的二楼,正面两个大厅分别是汤玉麟的会客厅和书房。在会客厅,可以看到,厅内除民国国旗、老式桌椅沙发及壁画外,一对羊皮染色仿真的“老虎”标本,栩栩如生。据汤玉麟曾孙汤宽义听他父亲说,汤玉麟生前最喜欢老虎,馆里还有一张汤玉麟身着军服骑着老虎的图片。在二楼书房,文房四宝等一应俱全。据工作人员介绍,汤玉麟书法值得一提,苍劲浑厚颇有大家风范,凤凰山进山路上巨石上刻着的“山高水长”四个大字,即为汤所题,风采依旧。据上世纪八十年代有老人回忆,1922年前后,汤玉麟驻扎在凤凰城,这栋楼的确是汤玉麟下令建造的,汤对工程的要求是:宜居又要适宜军用。新中国成立后,公馆回到了人民手中,这里曾经作为九江小学分校校舍、电力电容器厂房等,1988年被市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09/10
  • 辽宁丹东:笔尖上的农民画
    农民画是通俗画中的一种,它以村落文化为母体,民间美术造型为基础,是一门融合了农耕文化、民间传统艺术和鲜明的时代主题的画种。近日,在东港市举办了农民画创作研训班,20多位喜欢创作农民画的作者参加了此次活动。东港的农民画创作起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张坤、白涤等画家为首的农民画创作群体,推动了东港地区的农民画发展,这些作者多次在全国甚至国际性的展览中有作品入选或获奖。1988年,东港市被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这也是全国第一批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绘画之乡。2008年,东港农民画被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11月,通过复评,东港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绘画)之乡”。“在东港,画农民画的画家较少,目前欠缺的是获得一个可以让农民画获得交流、传承、展示的平台,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农民画的艺术价值所在。”东港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杨远东告诉记者,从8月中旬开始,他们邀请了农民画名家秦秀娟、白涤为主讲,召集20多位农民画爱好者开展为期半个月的研训活动,此次研训创作了40余幅农民画作品。农民画从构思到起稿需要一周的时间,初步主体物上色到后期的铺底色形成整体色调也要十几天的时间,每天的绘画时间长达6个多小时,绘画的每个步骤都要谨慎、严丝合缝。“农民画给人一种审美上的冲击与愉悦,无拘无束的构思、大胆夸张的造型和鲜明热烈的色彩成为农民画艺术的主要风格。”杨远东说,东港地区农业发达,很多农村题材的农民画深得国内外画友的喜爱,下一步,他们将会把东港地区的农民画以多种方式推广出去,培育地区特色农民画产业。
    09/10
  • 辽宁丹东:他们一起“打捞”城市记忆
    “讲老安东故事,绘新丹东画卷。挖掘历史,记住乡愁。”这就是丹东的一群地方史专家和爱好者的朴实想法,他们组成的团队“铁笔山房”,行走在乡野旧巷,挖掘光阴深处的安东往事,留住城市记忆。丹东有一群热爱家乡历史、各有专长的人。有人痴迷安东旧事数十年,笔耕不辍;有人走遍丹东地区探访老建筑,留下影像;还有人自费收集各种安东文献和物品、器具……于是大家商量,是不是可以走到一起,组织起来为城市增添一抹值得留恋的色彩?在取名时,团队成员迟立安想起了昔日翻阅安东工商登记册时,一个名叫“铁笔山房”的印书局让他记忆深刻。经查询,这家印书局竟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了邓铁梅的印钞局,印制的东北民众自卫军钞票史称“老邓票”,已被列为革命文物。所谓“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用“铁笔山房”命名团队再恰当不过了。“时代在发展,历史也应融入网络文化。”“铁笔山房”团队建立了“安东历史影像志”公众号。翻阅其中文章,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一张张老照片,一页页残卷故纸,都散发着岁月的幽香,尘封的丹东历史记忆在“铁笔山房”的笔下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安东,是因水而生的城市。闯关东的先民很大一部分由海上来,经鸭绿江逆流而上,在安东会聚……”他们的叙述,仿佛开启了一条时空隧道,与老安东相遇。明长城研究者郭一夫,十几年行走在凤城山野,探寻老城遗址;大孤山历史研究者王维刚,钻研地域文化,解读残碑断碣很有方法;来自东港的于辉,自费收集安东老物件,收藏品涵盖丹东各历史时期;尹璐收集旧报纸、杂志、书刊中关于安东的资料;擅长计算机操作的张强,利用休息时间提供技术支持……“铁笔山房”的文章、图片、文献素材大部分是通过图书馆、档案馆或私人收藏获取,少部分从网络收集、整理而来,宗旨是多陈述少评论,尽量把历史的本来样貌呈现给读者。他们的初衷是资料留存和历史普及。“我们希望更多人加入进来一起‘打捞’城市记忆,形成一种新的历史传播方式。”在“铁笔山房”看来,讲述过往也是寻根,留住文化记忆,城市会更有品位。
    09/08
  • 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展播丹东上打家什高跷
    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日前通过微信公众号展播省级非遗项目——丹东上打家什高跷。上打家什高跷亦称“上打鼓高跷”或“天津跷”。19世纪中叶,移居丹东地区的天津、河北艺人将上打家什高跷传入丹东,使这一民间舞蹈艺术在丹东市及周边地区落地生根。丹东上打家什高跷是高跷秧歌中的锣鼓高跷,以挎鼓和小锣为主要乐器,即锣鼓四件。持锣鼓的踩跷者既要敲出各种复杂的鼓点,又要随之舞出各种舞姿。上打家什高跷表演以“老三点”伴着“行进步”打开场子,以“拉骆驼”的造型向观众致意,在赏心悦目的“杂耍点”伴着“下对子”之后,以快节奏的“乱锣”伴着“二龙吐须”把表演推向高潮。整场表演既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程序,又突出表现了各段的特色。2007年,丹东上打家什高跷入选我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据了解,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陆续展播了丹东地区其他非遗项目,包括凤城满族珍珠球、宽甸柳编技艺、孤山泥塑。
    09/08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一十集 陈长岳:鏖战287.2高地的四天四夜
    09/07
  • 辽宁东港市:文化下乡惠民生
    8月28日,辽宁东港市政协书画院组织60多位艺术家走进北井子镇海鹰村,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为村民和游客送去精美的书画艺术作品和精彩的音乐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振兴和海渔文化旅游项目发展。活动现场,艺术家伴随着乐团优美的演奏即兴创作,笔走龙蛇的书法、大气磅礴的山水、惟妙惟肖的花鸟……顷刻之间跃然纸上,吸引了众多村民和游客驻足观赏。近年来,海鹰村致力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独特的地域景观和生态滩涂,大力发展海渔文化旅游项目,不断丰富地域文化内涵,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来此亲近大海,享受海上采捕的乐趣和独特的海渔文化。
    09/06
  • 话剧《干字碑》参加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8月31日,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京启幕,由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创排的话剧《干字碑》参加演播。《干字碑》是根据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全国劳动模范毛丰美同志的先进事迹创作的一台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及满族风情和辽东地域文化特色的话剧作品,自2016年首演以来,先后荣获国家、省多项大奖。话剧《干字碑》经过反复打磨、精心再创作,剧目艺术水准和思想内涵不断升华。在重新创编过程中,《干字碑》巧妙融入满族文化元素,让整部剧与人物身份、地域文化更加贴合,展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据了解,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从全国各地遴选参演剧目42台,于8月31日至9月24日在国家民委网站进行展播。
    09/02
  • 辽宁丹东吕成革:30年钻研 “土专家”玩转了“洋设备”
    8月24日,记者走进位于丹东市的辽宁天泽产业集团纺织有限公司织造车间,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装卸、转运、清扫……54岁的车间主任吕成革在自动化纺织机器间来往检修机器,手上全是油泥。近些年,国内外纺织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天泽集团拥有多台从国外引进的织机,全新的高性能设备,给修理工的技能提出了新要求。吕成革主动承担起设备维修保养的重任,近30年,他凭着顽强的钻研精神,掌握了设备维修保养技能,驾驭了这些“洋设备”。“我必须先掌握新设备新技术,才能教会操作工人使用。”他的想法很朴实,就是要让更多的中国工人掌握先进的国际技术,努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2006年,公司从德国进口一台织机,机器完全由电子控制,德方派人来安装。吕成革当时是维修班班长,车间过去的织造设备都是机械的,像这样的电子设备他还是第一次看见。吕成革看不懂产品说明书,也听不懂德国专家说什么。在德国专家安装调试设备时,他认真看、认真记,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看不明白的地方就问翻译。安装调试只有4天,那几天,他每天都围着德国专家转。专家走后,吕成革抓紧时间将专家安装时的一个个要点与设备对比,对操作时需要的数据进行运算,认真分析研究设备每一个部位的性能。2013年,公司又从德国购买两台同类设备。这次,吕成革不仅自己组织安装,还对设备进行了改造。这两台设备“卷曲”操作烦琐,工人不好掌握。吕成革将“卷曲”加工程序进行了改造、简化,工人操作更容易了,质量也满足了要求。经过多年的苦心钻研,吕成革不仅娴熟掌握织机、捻机、整经机维护以及疑难排除技术,还钻研了织造工艺技术,参与过两项国家标准和一项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说起吕成革,工友刘立中既感激又佩服,“我刚进厂时18岁,什么都不懂,现在已经能独当一面了,技术都是吕师傅教出来的。”刘立中说,每次维修完设备,尤其是维修完进口设备,吕成革要和他们一起总结分析设备出现问题的原因,排除故障的要点,“和吕师傅每完成一次设备维修,都感觉技术又进步了一点,扎实了一些。”“我们不仅要学会、用好国际先进技术,还要扬长避短,快速改造提升我国的纺织织造技术。”吕成革说。
    09/01
  • 辽宁丹东“艺术云课堂”讲古琴历史
    8月29日,丹东市群众艺术馆主办的“艺术云课堂”线上讲述古琴艺术的由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古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此外,古琴还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此次讲座,分为“礼神时代——乐以娱神”“礼乐时代——乐以治国”“礼教时代——乐以养德”“礼人时代——乐以怡情”4个部分,讲述古琴有史以来的发展过程。古琴艺术是古代文人必不可少的道德修养。
    09/01
  • 辽宁丹东:甘愿“摔摔打打” 只为实现梦想
    8月26日,在丹东市体育运动学校摔跤训练馆,接连响起身体腾空后摔在海绵垫上的闷响声。只见队员们两两站好,相互抱在一起练习摔跤动作。这可不是电视剧里的假把式,而是真真切切地摔砸——过肩摔、正捧抱过桥,一招一式让初见到这个场景的记者捏了把汗。训练馆的地面包裹了一层软性材料,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缓冲。几个回合下来,队员们已是大汗淋漓,不少男队员干脆脱掉湿透的上衣,赤膊上阵。教练于敏则在一旁细心、耐心地观察着场上的运动员,不时提醒“注意力量,规范技术要领”。在她看来,一个优秀跤手,不仅要有力量、速度、耐力,还得有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脑子一定要反应快,会用脑子。于敏介绍,因为摔跤比赛分级别,不是说身体壮实、个子高就占优势,要具备动脑能力,即有智有谋,能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制胜的战术。记者发现,女子摔跤队的队员与男队员也在进行联合训练。尽管男队员在身高、力量方面占据着绝对优势,不过女队员们却毫不示弱,训练对抗很激烈。于敏说,与男队员一起进行训练对女队员提高很快。教练于敏曾经是丹东市体校的柔道运动员,1997年进入丹东市体校跟隋岩练习柔道,2000年被输送到省体校,2002年代表我市在省运会上获得女子柔道小级别金牌。省运会结束后,她转行开始练习摔跤,并在2008年全国锦标赛上获得冠军。2010年退役回到丹东市体校担任摔跤教练。丹东摔跤队已有20多年的历史,可女子摔跤却是空白。于敏提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一个新项目发展成优势项目。丹东女子摔跤起步较晚,但在于敏的带领与调教下,摔跤女队的发展突发猛进,十年间,为省和国家输送、培养了李馨、鄂思羽、董晓誉等国家级运动健将。近四年来,于敏与男队教练周剑锋共向专业队输送运动员3人,向省体校输送15人。在上一届省运会上,丹东摔跤选手拿到了19块奖牌,使得丹东的摔跤项目成为省内的优势项目。眼下,队员们正在积极备战明年省运会,对于成绩,于敏预计,丹东摔跤选手会保持以往的不错成绩。在训练中,于敏喊来两名女队员,她们的年纪、身高明显比其他队员差很多。于敏说,在前不久东京奥运会上,丹东姑娘孙亚楠获得女子自由式摔跤50公斤级银牌后,摔跤项目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认可。一名9岁的学员于思彤,是孙亚楠的表妹,受到孙亚楠的影响,慕名前来学习摔跤。“这个孩子悟性高,肯吃苦,是练习摔跤的好苗子。”于敏说。为了让女孩的技术提高得更快,她把自己8岁的女儿带到队里,与女孩进行对练。于敏介绍说,摔跤队现有20多名队员,年龄在13-14岁之间,现在摔跤运动员趋于年轻化。训练场上队员们相互撕扯着,不时传来闷响声。看着生龙活虎的队员,于敏流露出一丝忧虑。她告诉记者,4年一届的省运会一打完,这些队员就可能进入省体校或者省集训队,她就得重新选队员,重新组队。选材在当下是最大的难题,选材的方向是学校,而学生、家长乃至学校这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反观南方一些城市,体育与教育融为一体,每年体育部门给学校下达招生指标,确保选拔队员的质量,同时也保证队员不能外流。“其实,丹东好多队员练习摔跤很有天赋,但是招不到,像周凤、孙亚楠都是通过其他渠道进入省队的,如果我们有充分的机会进入学校选材,相信会有更多的优秀运动员为丹东和辽宁争光。”时近中午,于敏开始讲评,看着满脸汗水的孩子们,记者预想,未来的冠军就在这里。
    08/31